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共135页
- 格式:ppt
- 大小:14.39 MB
- 文档页数:68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1.健康促进是指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通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是由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
5.公害病是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6.介水传染病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为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是生活在高氟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等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其余九种氨基酸。
12.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
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效率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混合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必须从食物中摄入,因为自身无法合成的脂肪酸。
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传播以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这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到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应用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保护和增进人类的健康。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策略。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频率、时间、地点和人群特征的分析,流行病学可以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流行病学专家通过对病例的追踪、调查和分析,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人群的特征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如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大规模检测和隔离等。
二、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为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卫生统计学,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疾病的预测和预警。
例如,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三、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出预防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措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环境卫生学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保护人群免受环境污染的危害。
四、职业卫生学职业卫生学是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在各种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可能会接触到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有害因素,如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气体等。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