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合奏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王天时器乐合奏是由同种类乐器或是多种类乐器一起演奏,通过齐奏、轮奏、伴奏等多样式的协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按乐器类别、音区、乐器特点等方面,合理地进行声部划分。
发挥各自乐器、音区的不同的声音色彩,使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高低音分布均衡,音乐线条与走向清晰。
一、现状分析与声部分配管乐合奏是当今国内外普及率较高的音乐形式。
起源于军乐团,演变至今有交响管乐团、行进管乐团、室内乐合奏等多种形式。
现今国内各大学及中小学中,也大量踊跃出不同配置编排的合奏形式。
在师范类大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管乐合奏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够从合奏课的理论、实践及教学中开阔音乐思路与视野。
师范类音乐学生大多毕业后走向社会的方向是成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
直接面对的是初、中级的音乐教育,在能够胜任一般的音乐教学以外,对合奏技能的掌握,能够为未来他们的学生们传递更多样化的音乐知识。
为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做出贡献。
朱汉城曾在《管乐教学的课程体系》中提到“……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分级教学的课程体系,能够有大量的、适合学生演奏的优秀文献,能够进行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1]师范类音乐学生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在本科阶段对管乐技能的掌握已有至少两学期的学习,对自身声部器乐有一定的演奏能力。
手指机能成熟稳定,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均可达到合奏学习标准。
木管乐器可更轻松地完成快速、灵敏地音阶、琶音等演奏技巧。
但由于乐器种类相对较少,低音声部缺失,导致整体声音效果不够厚重,相对单薄。
长笛声部数量较多,单簧管声部相对较少,在声部平衡分配方面,需要更多样化的安排。
管乐方向专业学生较少,其他主项专业的学生对合奏课程的课后训练及反思时间相对不充足。
目前,杭州师范大学《器乐合奏》——管乐合奏的声部分配为:高音声部:高音单簧管、第一单簧管、第一长笛、高音萨克斯;中音声部:第二单簧管、中音萨克斯、第二长笛;低音声部:第三单簧管、第三长笛、次中音萨克斯。
初中音乐教案演奏管弦乐团的乐曲一、引言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演奏管弦乐团的乐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演奏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教案,重点讲解演奏管弦乐团的乐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管弦乐团的构成和特点;2. 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3. 提高演奏合奏的能力;4. 发展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2. 管弦乐乐器及乐谱;3. 演奏示范录音、视频资料;4. 教学标志和工具。
四、教学步骤【引入】1. 制造气氛:播放一段管弦乐团的演奏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管弦乐团的构成和乐器种类。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介绍,包括其名称、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乐器,并分享他们在研究中获得的知识。
【实践】1. 基本演奏技巧学习:老师针对不同乐器,分别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持乐姿势、吹奏技巧等,并示范演奏。
2. 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简单的管弦乐曲进行合奏练习。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协调演奏、注意节奏和音准。
3. 分组实践展示: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合奏演奏,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拓展】1. 欣赏名曲:播放一段著名的管弦乐曲,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协奏特点和美妙旋律。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组成小乐团进行创作并进行演奏表演。
五、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示范演奏法:通过示范乐器演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3. 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表达。
六、教学评价1. 集体评价:学生通过欣赏和评价小组的合奏表演,互相学习和提高。
1、哀丝豪竹[ āi sī háo zhú ]释义: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
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2、八音迭奏[ bā yīn dié zòu ]释义: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
八类乐器轮番演奏。
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3、伯埙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
埙篪合奏,乐音和谐。
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4、八音遏密[ bā yīn è mì ]释义:遏:阻止;密:寂静。
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
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
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出处:《尚书·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5、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释义: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6、吹大法螺[ chuī dà fǎ luó ]释义: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
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
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出处:《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7、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释义: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音乐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演出艺术,它需要配合精准的音乐伴奏,才能够突显出作品的魅力。
音乐剧中的音乐伴奏大多采用管弦乐队进行演奏。
如何运用管弦乐队进行伴奏,是每一个音乐剧演出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本文将讨论在音乐剧中如何运用管弦乐队进行伴奏。
一、音乐剧基本概述音乐剧在20世纪初期,在欧美等国家开始出现,起初是一个音乐表演的形式,表现的是音乐表演和音乐演唱。
后来,随着音乐剧创作的发展,音乐剧越来越注重故事情节、舞蹈和台词等方面的演出。
到了20世纪40年代,电影行业的发展和音乐剧的需求相互呼应,使得音乐剧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现今,音乐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综艺文化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演出和娱乐等领域。
二、管弦乐队在音乐剧中的作用音乐剧要想营造出氛围,让观众能够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就必须有一个合理而稳定的音乐伴奏。
在音乐剧中,伴奏通常是由一支管弦乐队演奏的。
一支好的管弦乐队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音调的升降,起到细腻而且表现力强的优秀伴奏效果。
三、管弦乐队在音乐剧中的演奏方式在音乐剧中,管弦乐队可以采用很多不同的演奏方式,如管弦乐队演奏、小合奏演奏、点缀交替演奏等。
对于演奏方式的选择,需要对作品和演出的要求、演奏者的水平、大小场地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演奏方式。
1、管弦乐队演奏管弦乐队演奏是一种应用最多,效果最佳的演奏方式。
它可以充分展现管弦乐队的声音特色,让观众在音乐的感染下彻底沉浸在音乐剧的氛围中。
管弦乐队演奏需要的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演奏者必须非常熟悉作品的要求、每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合奏技巧,才能达到最优良的演奏效果。
2、小合奏演奏小合奏演奏是一种适用面相对窄的演奏方式,通常使用几个乐器组成小型合奏进行演奏。
小合奏演奏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减轻现场节奏的压力,让演出更为自然。
3、点缀交替演奏点缀交替演奏是一种声音的点缀,采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进行演奏。
由管弦乐队进行一个旋律的主题演奏,然后由声音不同的独奏乐器进行交替演奏,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效果。
民族管弦乐队-花城版演奏教案民族管弦乐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汇集了中国各地不同民族音乐的精华,以及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
花城版演奏教案是针对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一种教学方案,在乐队演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及其特点,并参照花城版演奏教案,分别从调式、节奏、和声及乐器演奏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技巧。
民族管弦乐队的特点民族管弦乐队是由笙、箫、笛、管、胡、琵琶等乐器组成的中西合璧的器乐合奏队伍,其中箫、笙、吹奏和声乐的曲调,胡琴等弦乐重奏和声乐的曲调,琵琶等拨弦乐或弹拨乐重奏和声弹拨为主的器乐,情感丰富,节奏韵律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调式民族管弦乐队的调式有十二个音调式、七个调式和五个调式,每种调式具有各自特色。
在演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调式,结合所用乐器的音乐特性,选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才能准确表现出曲调的情感和表现力。
节奏民族管弦乐队的节奏节拍丰富多样,有复杂的三分、四分、五分,甚至七、八分音符和基于非等分的乐句和休止等复杂的表达。
唯有正确把握节奏,才能保证整个乐队的演奏旋律和谐,富有层次感。
和声民族音乐特别注重和声的处理,演奏时需要注意强化和声,突出和声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注意协调各个乐器的声音,保证整体性和表现效果。
乐器演奏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不同的演奏技巧也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在演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曲目和演奏的需要,选用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花城版演奏教案花城版演奏教案是针对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一种教学方案,它结合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为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指导。
在具体实践中,教案可分为前期准备、乐曲演奏和后期总结三个环节。
前期准备在开始演奏前,需要对乐队成员进行一些基础训练,如吹气、吹音乐,弓弦、按指、拨弦、拉奏等基本技能训练。
另外,还需要进行乐曲解析和每个乐器在演奏中的重点处理训练。
管弦乐合奏简介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专门常见的乐器,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管乐器要紧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显现的,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差不多上管乐器(唯独可能显现的弦乐器是Double Bas s)。
管弦乐队又称交响乐队,以西洋乐器为主的合奏形式,乐器要紧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短笛、圆号、长号、小号、大号、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镲、三角铁、沙锤、竖琴等。
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纳,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
西洋管乐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一样按照发音的方式方法,分为吹孔气鸣乐器,单簧气鸣乐器,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
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且音色缺乏金属感,因此统称为木管乐器,尽管现在许多乐器都已使用金属,橡胶乃至合成材料为原材料了。
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这一组乐器被称为木管组,相对应的,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作者:孙琦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1期一、乐队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合作能力是管乐团合奏当中应具有的核心力量。
团队协作意识从表面意义上理解是指团队中所有人齐心合力共同合作的意识能力。
在管乐合奏团队当中以及其它形式的乐队当中,同团队的演奏演员需要互相合作。
同时管乐队之间的配合要追求整体统一的标准,演奏者之间也应是统一协调的,不能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以及“唯一个人技能独尊”的现象,这也使得在训练中能够培养演奏者的个人团队意识。
如果在管乐团队中一些演奏者不能完整的配合群体,一味的追求个人演奏方式,来突出自己的技艺能力,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对于这些人,我们要让他们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
其中听是指听取别人的声音情况,听乐器的弦声,如果能够区分出音乐的主要旋律,就能分辨出自己所担任的职责情况,也对于任务的重要与否有着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些都需要演奏者认真立聆听,对于合格的演奏者来讲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所论述的听是指聆听其它演奏手的演奏,只有具备主动的聆听能力,才能够嘉庆乐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融入到乐队团体当中。
只要演奏者能做到这一方式,其团队合作能力意识就有所加强。
二、对管乐合奏中声部平衡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谓声部平衡,是指所有演奏演員在演奏时对整体音量的平衡度把握情况。
如果团队之中没有人因为追求自己的能力而特别表现自我,这就需要乐队展现和全体演奏员之间互相督促。
我们都说学音乐的人都有极强的表现自我欲望能力,这是学习乐器养成的习惯,也可以称作为音乐艺术工作这所必备的潜能力,是表演所必备的个人素质。
但我们对演奏要求是声部平衡的综合美,如何一个人只要求突显个人技能而忽略整体性表演,这样不是一个合格的演奏者。
我们的音乐是体现整体效果,这样需要我们认识管乐合奏中声部平衡的重要性。
对于一名合格的管弦演奏者来讲,首先要学会降低自己的声音量,要与其它乐器的声音相统一,只有做好这种方式才能够保持乐队团体的声部平衡;对于击打乐器的演奏者来讲,更应该要求自己做到这一要点,不能总让自己感到优越感,更应该考虑声部平衡的重要性。
管弦乐团中的默契奏鸣合奏的技巧与配合分享【管弦乐团中的默契奏鸣合奏的技巧与配合分享】管弦乐团是一个由不同乐器演奏家组成的集体,每位成员在合奏中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与其他乐器保持默契的配合。
默契的奏鸣合奏是一种高度协同的演奏方式,下面将分享一些与大家共同提高默契的技巧和配合策略。
一、细听和互相感知在默契奏鸣合奏中,每位乐手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善于细听和互相感知。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他人演奏的细微变化,并对自己的演奏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紧密关注指挥的指挥和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保持整个乐团的统一。
二、合理分工和互相支持在演奏中,不同乐器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音乐线索。
为了保持默契的奏鸣合奏效果,每位乐手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并恰当地分工协作。
一方面,每位成员应牢记自己的音乐部分,确保准确无误地演奏;另一方面,也需要互相支持,注意彼此的音乐线索,并在技巧上给予一定的配合,使整个乐团呈现出更为和谐的音乐效果。
三、注意节奏和速度的协调在默契奏鸣合奏中,节奏和速度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持整个合奏的统一性,所有乐手都需要把握好演奏的节奏,并灵活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速度变化。
在合奏开始之前,乐团成员可以通过练习时的默契协作来提前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此外,指挥家的合理指挥和控制同样影响着整个乐团的默契和配合。
四、注意动态和表现力的统一音乐作品中常常要求乐手在动态和表现力上有统一的要求。
在默契合奏中,乐手们需要彼此协调,以确保整个乐团的动态和表现力保持一致。
对于弱音和强音的过渡,乐手们可以通过暗示或者视觉接触等方式进行相应的配合。
同时,也需要根据指挥的指示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整个演奏更加完美。
五、密切的彩排和反复演练默契的奏鸣合奏需要认真的彩排和反复演练。
通过反复的演练,乐团成员不仅可以熟悉各自的演奏部分,还能更好地理解整个作品的结构和音乐线索。
在彩排过程中,乐团成员可以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寻找更好的配合方式,并进一步提高默契和合奏效果。
管弦乐合奏曲目
管弦乐合奏是指将各种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的合奏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管弦乐合奏曲目:
1.《夕阳箫鼓》:这是一首由手风琴和古筝、箫、长笛、小提琴合奏的曲目,被认为是管弦乐合奏的经典之一。
2.《彩云追月》:这是一首由手风琴、长笛、钢琴和古筝合奏的曲目,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3.《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是一首由管弦乐合奏的曲目,以其欢快、振奋的旋律而闻名。
4.《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的曲目,以优美、婉转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音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5.《胡桃夹子》:这是一首由俄罗斯管弦乐合奏的曲目,是著名的圣诞音乐会曲目之一,旋律优美、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6.《匈牙利舞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目,以其快节奏、活泼的旋律而闻名,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7.《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拉德斯基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目,以其雄壮、激昂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而著名,成为著名的节日庆典曲目之一。
管弦乐队中的默契之音合奏的技巧与配合介绍管弦乐队是由不同乐器的演奏家组成的,他们通过合奏来演绎美妙的音乐作品。
在演奏过程中,默契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整个乐队的演奏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弦乐队中默契的技巧和配合。
1. 听音与观察在合奏之前,各个乐器的演奏家需要倾听其他乐器的声音,并观察其他演奏家的演奏动作。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乐队的音乐结构和演奏要求。
2. 熟悉乐曲每个乐队成员都应该对乐曲非常熟悉。
他们需要理解自己的乐器在整个乐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同时也要知道其他乐器的演奏部分。
对乐曲的熟悉度可以提高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
3. 节奏与速度的掌握在合奏中,节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乐队成员需要相互配合,按照指挥或首席乐器的要求,统一节奏和速度。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乐队的演奏是有力且准确的。
4. 和声与和弦的配合在管弦乐队中,和声和和弦是至关重要的。
乐队成员需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声部与其他声部的和声关系,并根据乐曲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合。
协调好和声和和弦的演奏,可以让整个乐队的音乐更加和谐。
5. 准确的音高与音准每个乐队成员都需要准确地演奏自己的音高,保持良好的音准。
对于需要配合演奏的音高,乐队成员需要尽可能地准确地迎合其他乐器的演奏。
只有在音高和音准上准确无误,乐队的合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6. 响应指挥指挥是整个乐队的灵魂。
乐队成员需要紧密地观察指挥的动作和要求,并迅速做出反应。
响应指挥可以保持整个乐队的统一性和默契度,使音乐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7. 相互尊重与信任在合奏中,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默契关系的关键。
每个乐队成员都应该尊重其他人的音乐才能和努力,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
相信其他成员的能力和专业性,可以增加合奏时的信心和默契。
总结起来,管弦乐队中的默契之音合奏需要乐队成员的努力和配合。
通过倾听和观察、熟悉乐曲、掌握节奏和速度、配合和声与和弦、准确的音高与音准、响应指挥以及相互尊重与信任等技巧,乐队成员可以在合奏中达到更高的默契度,以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
管弦乐合奏民歌总谱
管弦乐合奏民歌是指采用管弦乐器进行演奏的传统民歌,其乐器
包含管乐、弦乐、打击乐等。
管弦乐合奏民歌由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因此在各地演出中广受欢迎。
管弦乐合奏民歌的总谱通常以歌曲的歌词为主线,通过对歌词的
情感表达和主旋律的演绎,展现出民歌自然朴实、优美动听的特点。
同时,总谱还包含了配器的具体安排、调性和节奏的掌控等重要内容,这些都是演奏时必须注意的要素。
总的来说,管弦乐合奏民歌的演出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配器规划和
演奏技巧的掌控,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听到优美的旋律,感受到深厚的情感,享受到
美妙的音乐之旅。
虽然管弦乐合奏民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其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反,它需要不断的发
展和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文艺
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才能发掘出更多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管弦乐合奏民歌的总谱是演奏和表演的重要基础,在演出时必须认真掌握和遵循。
同时,管弦乐合奏民歌的演奏需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情感表现力,这需要演奏者们不断地研究和提高,才能获得更多的艺术成就。
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导学案
主备教师:邓琼芬课型:欣赏课
学习目标:1、能背唱《春节序曲》B段的主题旋律。
2、能够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
学习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学习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多媒体展示有关春节视频,将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
(激趣导入)
2、提问:请谈谈你对春节了解多少?
3、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自学互动内容:让学生自己看课本P4页、5页的思考与练习、目标要求、音乐家相册等。
1、播放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请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
提问:请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
2、介绍管弦乐。
3、了解音乐家—李焕之生平。
4、再次播放乐曲,请学生随机自主哼唱,进一步熟悉歌乐曲的旋律.
5.分段欣赏,并注意识别各段主题弦律的主奏乐器音色、音乐情绪、速度、力度、节拍等
引子部分:
1)、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
2)、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提问:
1)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
2)、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3)、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①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
提问:1)、你能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的东西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2)、哼唱主旋律。
②、第二主题:载歌载舞的场面
请学生哼唱旋律
第二部分:
提问:
1)、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
2)、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
(教师先做示范)
第三部分:
再次聆听这部分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音乐的缩短再现。
三、测评训练
1、谈谈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
2、背唱B段主题音乐片段。
3、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场面是怎样的。
它的音乐情绪如何?
四、拓展活动:
1、欣赏舞蹈节日欢歌——《春节序曲》
2、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