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乐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程时数:1教材分析: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器乐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
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中国的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音色上各具特色,可以说是色彩个性十足,这是民族乐器的优秀特点。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认识乐队》中的第一节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民族管弦乐欣赏和乐器简介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单元的宗旨是由器乐欣赏过度到对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2、欣赏民族乐器演奏,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3、了解中国民乐的发展,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聆听民族器乐曲,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2、启发法:对于一些较困难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
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充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3、情景陶冶法:本节课的音频资料和图片资料比较多,在教学中出示适当资料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并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回答,听辨播放音乐中所用的乐器2、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3、教授新课:介绍中国民族乐器(课件显示),分类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看图让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听辨乐器音色特征(通过图片与音乐音频展示)中国的四大类乐器:1、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管子、笙、埙、葫芦丝等。
2、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高胡、革胡、低胡等。
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阮、三弦、古琴、古筝、扬琴等。
民族管弦乐团介绍
民族管弦乐团是以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对象、吸收西方管弦乐演奏技巧和形式,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中国音乐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音乐团体。
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民族乐器等多个演奏组成部分组成。
民族管弦乐团的创作和演奏,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元素,通过现代化的音乐表现方式,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相结合,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和音乐作品。
在音乐节、晚会、音乐会等场合中,其音乐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既可以表现古典的传统民族音乐,也可以演奏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音乐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好评。
此外,民族管弦乐团还在各级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音乐教育普及工作,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展示中国音乐的风采,为世界各地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民族管弦乐团是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管弦乐队常识-冀少版七年级上册教案1. 前言民族管弦乐队是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为主要演奏对象,采用西方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演奏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民族管弦乐队是我国乐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奏演奏和重要社交场合演奏的重要乐团之一。
本文将通过冀少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分析,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基本演奏形式、组成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常识知识,以供初学者参考。
2. 常识知识2.1 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民族管弦乐队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为演奏对象,通常由以下乐器组成:1.弦乐器:二胡、中胡、高胡、低胡、板胡、柳琴、月琴等;2.木管乐器:笛子、竹笛、箫、巴乌、唢呐等;3.铜管乐器:小号、大号、唢呐、铜笛、陶笛等;4.打击乐器:大鼓、小鼓、钹、铙、木鱼、扬琴等。
民族管弦乐队采用西方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通常由指挥家领导,并采用记谱演奏,将各类民族乐器进行演奏编排,制成中国传统音乐的管弦乐曲目。
2.2 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基本技巧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技巧:1.演奏姿势:演奏时需要保持身体正确的姿势,手指的动作要协调,音乐节奏要准确。
2.演奏音质:不同的民族乐器具有不同的演奏特点,演奏者需要在保持基本的音乐节奏准确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乐器的发音技巧和表现方式,使得演奏出来的音色鲜明、悦耳动听。
3.配合合奏: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过程中,不同的乐器编排需要配合不同的演奏技巧,同时需要注意与周围乐器的合奏,达到和谐统一的演奏效果。
2.3 作品例举以下是民族管弦乐队常见的作品,供初学者参考:1.《江南好》:该曲是中国传统竹笛曲目之一,曲调抒情悠扬,富有江南地区特色。
2.《渔舟唱晚》:该曲是中国传统民间歌曲之一,曲调舒缓悠扬,旋律朗朗上口。
3.《茉莉花》:该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民歌,曲调简单明快,广为流传。
3. 总结本文通过对冀少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分析,介绍了民族管弦乐队的基本演奏形式、组成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常识知识。
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及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经常用以演奏不同风格、体裁的交响音乐作品,也被称为交响乐队。
(1)管弦乐队的组成管弦乐队由以下各部分乐器组成:木管乐器主要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及大管等。
铜管乐器主要有圆号、小号、长号等。
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等。
打击乐器主要有定音鼓、小军鼓、钹等。
其他乐器主要根据演奏作品的需要而增添到管弦乐队编制中的某些乐器。
由于管弦乐队的不断发展与结构规模的不断扩充,组成管弦乐队的四组乐器中都在逐渐增加新的乐器。
如木管组加入了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等乐器;铜管组增加了短号、低音长号及低音大号等乐器;打击乐器组增加了大鼓、三角铁、木琴及钟琴等乐器。
为了提高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使乐队音响色彩更加丰富,有时管弦乐队还可配备一些“装饰性乐器”,如使用竖琴、钢片琴、钢琴、管风琴、萨克斯管等乐器。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及近现代的一些作品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其风格特点,又在管弦乐队中增加使用了三角琴、多姆拉琴、曼多林、吉他、中国竹笛、唢呐等特色乐器。
(2)管弦乐队的编制①小型管弦乐队一般在20 - 30 人左右的乐队,是小型管弦乐队。
因其某些木管、铜管乐器只能使用一支,故亦称“单管乐队”。
其乐队配置如下:长笛1 - 2 人双簧管1 人单簧管1 - 2 人大管1 人园号1 - 2 人小号1 人长号1 人打击乐1 - 2 人小提琴6 - 8 人中提琴2 - 3 人大提琴1 - 2 人低音提琴1 人总人数18 - 26 人③中型管弦乐队人数在30 人至50 人之间的乐队,是中型管弦乐队,所有木管、铜管乐器都能保持在两支以上,故又称“双管乐队”。
其乐队配置如下:短笛1 人长笛2 人双簧管2 人单簧管2 人大管2 人园号3 - 4 人小号2 - 3 人长号2 人大号1 人打击乐器2 - 3 人小提琴8 - 16 人中提琴4 - 6 人大提琴2 - 4 人低音提琴1 - 2 人总人数34 - 50 人④大型管弦乐队随着乐队人数及所用乐器的进一步增加,有些管乐器使用到三支或四支,组成所谓三管或四管编制的乐队,人数一般在60 - 80 人左右,即为大型管弦乐队。
民族管弦乐队的分类民族管弦乐队的分类管弦乐是西方音乐的代表性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地运用。
但是,除了西方管弦乐队以外,各民族的管弦乐队也有其独具特色的形式和演奏风格。
在中国,各民族管弦乐队独具魅力,表现出民族音乐的特点,呈现出一种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音乐世界。
本文将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分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一、操场乐队操场乐队是一种较为通用的音乐形式,有时也称为吹奏乐。
乐队通常由铜管、管乐、打击乐和弦乐四部分组成。
其歌曲曲调简单,旋律明快,具有听众易接受的特性。
适合演奏体育赛事、庆典活动等场合,其音乐中包含了国际流行音乐、民间音乐以及一些乐队自演的音乐。
二、少数民族管弦乐队少数民族管弦乐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地区的一种代表形式。
各民族的乐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创作方式。
1. 藏族管弦乐队藏族民乐常常表现出其宗教性质,以祭祀、舞蹈和宗教仪式为主题,乐器如陶笛、竹笛、官笛、号子、吉他、和弦、和音、太鼓等。
其中最有名的乐器是藏族唢呐,它有祈求平安、纪念祖先、感谢财神的使命,是藏族民乐的核心乐器,在边陲地区的古色古香的宗教时刻引发了更多的神秘情怀。
2. 哈尼族管弦乐队哈尼族民乐通常包括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主要包括锣、鼓、大鼓等,经常出现在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庆典场合。
管乐器包括笙、箫、嗩吶等。
除过年过节等传统场合外,哈尼族民乐也适合休闲、娱乐,因为它旋律通畅、高昂,富有迷人的韵律感和节奏性。
三、民族歌舞团队民族歌舞团队是一种包含音乐、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表演形式。
民族歌舞团队中的演出形式因地域不同而异,在表现形式、题材和主角方面也各具特色。
他们的创作都依据当地的气候、文化、习俗等,巧妙地渲染了美丽、壮美、特色化的中国西南多民族文化风情。
四、农林牧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农林牧民族管弦乐队源于农村民间音乐,其中包括了许多乡土元素。
农民、工人、牧民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将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情融入了音乐中。
民族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分为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弹拨乐器。
吹管乐器有:笛子、箫、唢呐、笙、管子、巴乌、葫芦丝等。
弓弦乐器有二胡、板胡、高胡、京胡、马头琴等。
弹拨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扬琴等。
著名乐曲:笛子曲姑苏行、鹧鸪飞、牧民新歌等,唢呐曲百鸟朝凤等,二胡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等,琵琶曲十面埋伏、阳春白雪等,古筝曲渔舟唱晚等,古琴曲流水等。
『笛、笙音乐』●笛的形制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
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
●北方梆笛音乐梆笛有冯子存演奏的《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黄莺亮翅》;刘管乐演奏的《卖菜》《荫中鸟》《冀南小开门》《和平鸽》《顶嘴》。
●南方曲笛音乐曲笛代表曲有:陆春龄演奏的《小放牛》《鹧鸪飞》《欢乐歌》《中花六板》;赵松庭演奏的《三五七》《早晨》以及江先谓演奏的《姑苏行》。
●笙音乐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公元前1401年——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即小笙)的名称。
古代《尚书·益稷》中已提到了“笙镛以间”,《诗经·小雅·鹿鸣》中也记载有“吹笙鼓簧”。
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历史文献中,都多处记载了笙这件乐器。
最早的实物,见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距今已有二干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历史上一般把二十二簧、二十三簧、二十六簧型制的乐器叫竽;把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型制的乐器叫笙。
笙的形制:笙主要由笙簧、笙笛、笙斗三部分组成。
笙簧古代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笙笛为长短不一的竹管(多以紫竹制作),于近上端处开有长形音窗(即出音孔),近下端处开有圆形音孔,下端嵌接木质笙脚以装簧片,并插入笙斗内;笙斗用匏、木或铜制成,圆形平顶,顶上开有插苗孔,笙斗旁连有吹口。
笙独奏艺术的发展:笙独奏艺术的发展主要在北方。
『二胡、板胡音乐』●二胡概述二胡、京胡、京二胡、软弓京胡、根卡、粤胡、四胡、坠琴、中胡、大胡等;板面类的如板胡、椰胡、二弦。
民族管弦乐简介
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打、弹、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
民族管弦乐:广义地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那些辅以丝弦的)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因早在汉代关于相和歌的记载中,“丝竹”与“管弦”二词并用。
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因此人们把民族管弦乐队专指是现代进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简称民乐合奏)乐队。
依照现有资料,组建新型民族管弦乐队首推上海的大同乐会(成立于1920年),那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并组成了一个有三十二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差不多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
当他们献演由五首古曲联奏的《国民大乐》时,显示出这支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优越性,为以后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建和进展提供了雏形。
民族管弦乐队在建国后有了更大的进展。
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央广播乐团成立,其所属民族乐队确立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
他们为实验的需要,移植西洋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陕北组曲》、《春节序曲》为民族管弦乐曲。
这种有益的尝试大大推动了乐器改革,开拓了乐队的表现力,为民族管弦乐队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民族管弦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在全国较有阻碍的除中央广播民乐团外,还有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队、北京新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上海电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央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团等。
翌年,成立了专业的上海民族乐团。
从此,在全国范畴内,民族管弦乐队林立,民族管弦乐新作不断涌现,民族管弦乐队在乐坛上大显身手。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简介民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是中国近现代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在模仿交响乐团编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乐队。
在中国大陆称为民乐团,在台湾称为国乐团等等。
现代民乐团一般分为四大声部,即弦乐、弹拨、管乐、打击乐。
近年来还有不少民乐人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加入电声乐器,称之为新民乐。
拉弦声部是以胡琴为支撑的,是民乐团的灵魂(相当于交响乐团中的提琴)。
其内包含高胡、二胡(又可分为二胡I和二胡II 等等)、中胡、革胡和低音革胡(以上定弦由高到低)。
坐在最前方、最靠近指挥的是二胡首席,也是整个乐队的首席。
由于革胡和低音革胡存在缺陷,多数乐团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代替。
也有使用改良的革胡与低音革胡的,如香港中乐团。
此外,京胡、板胡也常常作为特殊音色使用,常由胡琴演奏员兼任。
弹拨声部是民乐团区别于交响乐团的重要特征。
交响乐团中除了竖琴和小提琴的拨弦之外很少使用弹拨乐器。
但是民乐团中弹拨声部十分重要,包括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以及筝和扬琴。
在一些曲目中还有使用三弦的,常由阮演奏员兼任。
吹管声部的主要乐器是笛(梆笛、曲笛、新笛)、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唢呐(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常常处于音准考虑加键)以及管(也分高中低,有些乐团使用)。
有时使用巴乌作为特殊音色。
打击声部的乐器则五花八门,常用的有排鼓、中国大鼓、板鼓、堂鼓、定音鼓、军鼓、钹、吊钹、小锣、大锣、云锣、木鱼、磬、梆子、铃鼓、三角铁、风铃、木琴、钢片琴等。
打击乐师通常身兼数职。
至于摆台的方式,各团差异较大,但一般打击乐距离指挥最远,然后是吹管。
拉弦和弹拨声部的排列,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高、二、中胡在指挥一侧,弹拨和低音拉弦乐器在另一侧(但是扬琴一般在正中间正对指挥)。
另一种是将弹拨放在吹管前面(扬琴仍在指挥面前),然后拉弦分布在指挥两侧。
此外,新民乐乐队中加入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键盘等电声乐器,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力。
民族管弦乐简介
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
民族管弦乐队由“吹、打、弹、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
民族管弦乐:广义地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那些辅以丝弦的)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因早在汉代关于相和歌的记载中,“丝竹”与“管弦”二词并用。
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所以人们把民族管弦乐队专指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简称民乐合奏)乐队。
根据现有资料,组建新型民族管弦乐队首推上海的大同乐会(成立于1920年),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并组成了一个有三十二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
当他们献演由五首古曲联奏的《国民大乐》时,显示出这支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优越性,为以后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建和发展提供了雏形。
民族管弦乐队在建国后有了更大的发展。
一九五三年四月中央广播乐团成立,其所属民族乐队确立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
他们为实验的需要,移植西洋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陕北组曲》、《春节序曲》为民族管弦乐曲。
这种有益的尝试大大推动了乐器改革,开拓了乐队的表现力,为民族管弦乐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民族管弦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除中央广播民乐团外,还有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队、北京新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上海电影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央歌舞团的民族管弦乐团等。
翌年,成立了专业的上海民族乐团。
从此,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管弦乐队林立,民族管弦乐新作不断涌现,民族管弦乐队在乐坛上大显身手。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