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_红楼梦_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_刘雪芹

谈_红楼梦_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_刘雪芹

谈_红楼梦_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_刘雪芹
谈_红楼梦_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_刘雪芹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

关于红楼梦的对联

关于红楼梦的对联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红楼梦》第116回,真如福地 假作真时真亦假 窗外的落红已是满眼,桌上的书已成山,只是那红楼韵却又神似地穿透出来,揭开了那尘封的泥,为我引一段线。 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1回,太虚幻境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红楼梦》第18回 聚叶泼成千点墨 攒花染出几痕霜 空篱旧圃秋无迹 窗外的落红已是满眼,桌上的书已成山,只是那红楼韵却又神似地穿透出来,揭开了那尘封的泥,为我引一段线。 冷月清霜梦有知 冷吟秋色诗千首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

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醉酹寒香酒一杯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第5回,海棠春睡图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红楼梦》第18回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琼浆满泛玻璃盏 玉液浓斟琥珀杯《红楼梦》第5回,“万艳同杯”酒

红楼梦经典语句英译

《红楼梦》熟语英译三十例 1.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蝉心里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译文:After lunch, Chin-kuei deliberately went out to clear the coast for them both, and Hsueh Pan started making advances to Pao-chan. Well aware of that he wanted, she only made a show of resisting. 2.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晓华(六十七回) 译文:Our family’s short-handed and, as the proverb says,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We don’t want to find, when the time comes, that we’ve forgotten this, that and the other, so that people laugh at us. 3.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义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十四回) 译文:And these five Cousin Lin has written toda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fresh and original,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4.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译文: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5. 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三十四) 译文:Why, cousin, surely you a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 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It ‘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5.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侍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十五回) 译文: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 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 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 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 7. 说着,就自己举手,左右开弓,自己打了一顿嘴巴子。(六十八回) 译文:He raised his hands and slapped himself on both cheeks. 8. 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跳不出一个来的。妙在个人有个人的好处。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摘抄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一个奇特点是将诗词曲赋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含沙射影,瞒人眼目的狡猾之笔,表达其悲愤,怨而含恨的思想风格。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解释“诗化”的要义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红楼梦》处处是诗境,而且具有真正的“文备众体”。在《红楼梦》丰富多彩的诗词曲赋中选择经典语句学习,会心处不在远,更能读懂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选自第一回自题一绝,脂批: 此是第一首标题诗。)锋芒时隐时现,怨中含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选自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脂批:叠用“真”、 “假”、“有”、“无”字。妙!)哲理诗的语言。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 自第一回好了歌注,脂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含意极深。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选自第一回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典故用语。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选自第二回题头诗,脂批:只此一诗便妙极!) 政治用语。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选自第二回娇杏赞,脂批: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 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妙极!更妙!)用意巧妙。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选自第二回智通寺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选自第三回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假批宝玉。 也可指无真才实学的人。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选自第三回赞林黛玉,脂批:直画一美人图。)美人美语。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选自第五回春梦歌脂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选自第五回警幻仙姑赋)赞美女神。 ●根并荷花一茎香(选自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副册判词一首,脂批:却是 咏菱妙句)指香菱。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对联集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 [注释] 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 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 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部分的情节。以《十二钗图册判词》为例,判词中作者预先隐写了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如果我们跳过去不看,那么我们顶多知道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自己亦如置身梦中。《红楼梦》判词的这一特点,要求译者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译文读者。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的翻译。 例一 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 霍译:Seldom the moo 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 f brig 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A no ble and aspir ing mind, In a base-born frame confined, Your charm and w it did only hatred gain, And in the end you w ere by slanders slain,

2021经典作文素材——四大名著里的对联汇编(精品)

2021经典作文素材——四大名著里的对联汇编(精品)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形式巧妙,意蕴深刻。 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对联既与小说有机融合, 又有独特的意义。 或是阐明事理, 或是赞美人物、描绘风景。 01《三国演义》 1 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为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誓词,在第一回奠定了《三国演义》的基调,济世情怀,为国为民。 2 责任之心堪责己,恕己之心好恕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适宜的为人之道,反之则非明智之举。 3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草庐门联 看轻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4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玉泉山关帝庙联 赞美关羽的对联,关羽为后人景仰,视为忠义之化身。 5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领导者是团队的主心骨,得一靠谱的领导者,团队才更有可能成功。 6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重视对手,尊重对手。轻敌,往往会导致失利。 7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形容女子美貌的名联,书中本为赞美二乔。 8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纸上谈兵只是空谈,临场作战需根据战情制定具体策略。 02《水浒传》 9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做人不宜太清醒,几分醉、几分醒是处世的最好状态。 10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富足,用于精神发展,才是一家一国的良性发展之道。 11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只从表面看,人世间总会很多貌似不匹配的人和事物,或许有些不完美,但总有内在的个中合理的缘由。 12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 花开花又落,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定有波折,懂得人事变迁,方能淡定看人生。 13 生事事生君莫恕,害人人害汝休嗔。 对有的敌人不能姑息纵容,人若犯我,一味忍让就是懦弱。但主动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反而容易害己。 14 贪观天上中秋月,失却盘中照殿珠。 人总是苦苦追逐不现实之物,却总容易忽视身边之物,失去时方意识到它的珍贵。 15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日光、花影之流转,实则尽是人感叹时光之易逝。 16 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万物脆弱,世事多波折,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但明白世事终究不完美的道理后,便能从容淡然。 03《西游记》 17 水高船去疾,沙陷马行迟。 顺境中,切忌得意忘形,越发要小心;逆境中更要努力,不轻易向阻力低头。 18 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 人要沉得住气,来等待时机,时机成熟时,自会有所成,就像春天是花盛开的时节;人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砺,苦尽甘来,方成大器。 19 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禅心清澈明净如皎皎明月,真性情之人自是心地宽厚、大度包容。 20 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 心守得住寂寞,便可得人生真味。 21 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居乐天真。 所谓“隐”,并非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于自己的心,心隐方为大隐。 22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红楼梦诗词对联

红楼梦诗词对联 【第一回】 【石头记】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金陵十二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香菱】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中秋贾雨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咏月贾雨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二回】 【棋】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联题智通寺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三回】 西江月二首题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题黛玉

红楼梦精彩译文赏析

《红楼梦》精彩译文赏析 伦敦大学教授英译《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的旷世巨著,大陆、香港、台湾都曾改编拍成电影,家喻户晓。50年代大陆拍摄的《红楼梦》在香港创下了连映二百多天的纪录,至今仍未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该纪录。 五四运动后不少白话文作家都歌颂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红学专家,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红学佳作,淙淙汩汩,源源不绝。 五六十年代多位中外学者就曾经把《红楼梦》英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但由于种种问题,都只是节译而已。 直至70年代有一位牛津大学的讲座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竟然不惜辞去职务,专心埋首于全部《红楼梦》的英译。他的译笔功力深邃,英文写得非常流畅。 请先欣赏霍克斯在《红楼梦》英译本自序中的最后一段感人的话: "My one abiding principle has been to translate everything-even puns. For although this is ,in the sense I have already indicated,an 'unfinished' novel,it was written (and written)by a great artist with his very life blood. I have therefore assumed that whatever I find in it is there for a purpose and must be dealt with somehow or other,I cannot pretend always to have done so successfully,but if I can convey to the reader even a fraction of the pleasure this Chinese novel given me ,I shall not have lived in vain." 中国曹雪芹英国霍克思 撰写《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的曹雪芹,堪称中国文学史的奇才,数十年来无数作家学者都把这部经典名作奉为圭臬,推崇备至。 70年代著名学者胡菊人先生在其专栏里就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技巧上我们可以说自清末至'五.四'直至今天,在中国而言,无人能与曹雪芹并肩。他的技巧,尤其在肌理上,细心研究,令人惊骇,以为是神鬼写下的文墨。” 曹雪芹如果九泉下有知,欣悉二百余年后西洋竟然出了另一位奇才,连大学教授的高职也辞去,在家中孜孜不倦十五载,把他的作品全部译成蟹形文字,介绍到西方国家,必定会含笑引为同调! 这位西洋奇才就是前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霍克思(David Hawks.) 这里介绍霍克思译红楼梦,是希望大学翻译系的同学能观摩汉英翻译的极品,同时更为望各位忠实读者能欣赏地道中文与地道英语的讲写之法,从而提高研习中英文的兴趣。 且看曹雪芹怎样写林黛玉细读《西厢记》的:

红楼梦对联大全

红楼梦对联大全 张贴新婚对联是中国结婚传统的习俗之一,以下为大家提供农村结婚对联大全,供大 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关于里面的对联您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 家整理的对联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对联大全(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 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 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 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 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 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 传统。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 何等的相辅相成。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 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 特定人物和环境。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沁芳亭联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

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联 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 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 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 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 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这副对联就 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 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 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联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 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 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 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 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 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 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 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

红楼梦对联集锦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2、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3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林如海处做西宾(教黛玉读书),偶至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 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荣国府“荣禧堂”联,并注明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题于宁国府秦可卿上房内。 6、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宁国府秦可卿卧房内联。 7、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横批“孽海情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宫门之联。最让人英雄气短,荡气回肠! 8、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内之联。 9、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10、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玉为沁芳亭桥作的联 11、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宝玉为有凤来仪(此为宝玉取的名,后被元春改名潇湘馆)作的联

_红楼梦_杨译本_冷笑_翻译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1.05.015 《红楼梦》杨译本“冷笑”翻译研究 顾晓波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 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关键词:红楼梦;语料库;冷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1)05-0064-03 收稿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课题 “基于ILIAS 平台的导向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090937)作者简介:顾晓波(1979-),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 《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与古代传统文化之 大成,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最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 也受到高度重视, 对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国内外红学研究蓬勃发 展,甚至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据考证,从1830年至今,《红楼梦》的英译本共有十一种 ,“成为中国文学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1] 。我国翻译界的泰斗、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迭于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完成 翻译《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并取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分别于1978年及1980年出版发行。杨戴合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最早完整出版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在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红楼梦》的英译本从诗词、回目、警句、习语、书名、人名、文化内容、人物语言、修辞、翻译史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红楼梦》的笑貌描写翻译方面,叶常青利用 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杨译本前八十回中“笑道”的翻译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笑”的语义范围最广,在英文里,没有一个词的语义及其语义范围与“笑”一样,所有表示如何笑的英文词都只是“笑”的下义词,都没有中文的笑那么抽象,更不能像笑那样包含 那么多隐含意义[2] 。而对于《红楼梦》中“笑”的下义词“冷笑”,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的专门研究目前仍为空白。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 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杨译本前八十回用的底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上海 有正书局石印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又称戚序本、戚本或有正本)的影印本,后四十回底本是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9年根据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红楼梦》[3] ,并参照其它版本修订了抄本中的错误[4] 。因此,自建语料库中文文本来自有正本 (前八十回)与程乙本(后四十回)并参考了蔡义江校 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120回《红楼梦》。英译文本来自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 迭合译的120回 《红楼梦》。4 6第5期No.5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5月May.2011

红楼梦对联229幅

红楼梦对联229幅 001.黄花满地;白柳横波。【第011回】 002.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第005回】 003.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第040回】 004.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第050回】 005.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第050回】 006.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第050回】 007.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第050回】 008.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第050回】 009.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第050回】 010.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第050回】 011.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第050回】 012.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第050回】 013.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第050回】 014.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第050回】 015.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第050回】 016.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第050回】 017.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第050回】 018.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第050回】 019.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第050回】 020.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第050回】 021.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第050回】 022.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第050回】 023.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第050回】 024.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第050回】 025.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第050回】 026.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第050回】 027.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第050回】 028.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第050回】 029.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第050回】 030.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第050回】 031.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第050回】 032.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第050回】 033.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第050回】 034.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第050回】 035.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第050回】 036.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第050回】 037.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第050回】 038.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第050回】 039.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第076回】 040.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第076回】 041.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第076回】 042.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第076回】

《红楼梦》贾府荣禧堂对联落款解读

·《红楼梦》贾府荣禧堂对联落款解读 (2011-2-27 10:33:00)赵克明 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有同学问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落款“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怎么读。为此在网上进行搜索,先看一段文字: 贾政的正内室坐落于四通八达,轩昂壮丽的庭院中,堂屋中有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有大紫檀雕螭案,有三尺来高的青绿古铜鼎和墨龙大画,气派之极。最堪玩味的是那乌木联牌上镶着錾银的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一个大男人写的对联,居然珠光宝气,如同穷酸人家出门的所有行头;“座上”与“堂前”、“日月”与“烟霞”词义很近:这足见作者穆莳的才学之浅。这还不够,曹雪芹在落款上也做足了揶揄讽刺的文章:“拜”,尊重也;“手书”,尊重也,两者合用,又是重复。“同乡”与“世教弟”是典型的口语,“拜”与“手书”是典型的书面语,一白一文、一俗一雅的搭配,好像现在西装革履黄球鞋的装备,让人忍不住想莞尔一笑。如此没有水平的对联,贾政却很炫耀地挂在大堂上,其才学之低眼光之俗,已经暴露无遗。 此解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评说颇不严肃,解读的准确性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不妨再看另一解读文字,将二者作以比较,分辨自会更加清楚。 本人认为读如: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理由如次:同乡:是穆莳称自己与贾府的关系。 世教弟的“世”是“世交”的“世”,即世代之义,《红楼梦》第九回有“世兄”“世翁”之称,“世教”,构词方式同“世交”“世亲”“世袭”;指几代人之间或两代人之间有教诲或被教诲的关系。 所以,穆莳称贾府某公为世教兄,自称世教弟,并不是他们两家先有房师、座师与考生之谊的那种“世兄”“世弟”关系,而是他对富贵之极的皇亲国戚贾氏的一种抬举、恭维、攀附。 郡王:即藩王。帝王分封子侄、功臣为郡王,各占一方,犹如中央政府之藩篱,故称。曹寅之婿、曹雪芹的姑父那尔苏为平郡王,曾随皇十子(康熙第十子)允禵西征厄鲁特蒙古,三年后,代理允禵职务(见《清圣祖(康熙)实录》)。《红楼梦》里的“东安郡王”、“南安郡王”都是有依据的。 拜手:即“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尚书〃太甲中》:“伊尹拜手稽首。”汉孔安国传:“拜手,首至手。”唐李白《比干碑》:“天宝十祀,余尉于卫,拜首祠堂,魄感精动。”一本作“拜手”。清顾炎武《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见《汉语大词典》第六卷p427)。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是穆莳对贾府表示恭敬,行大礼,表示他自己或自己的某代人曾受贾府某人的重要教诲,恩德永志不忘。 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红楼梦辞典》有“穆莳:勋袭东安郡王,为贾府手书过对联”的注释。 曹家三代四人所任江宁织造,官阶不高,权力很大,是皇帝的近臣。不仅给王朝上缴巨利(江宁织造专门负责皇族和国家政府官府的所有服饰),还有直接向皇帝汇报该地区官民情况的权力。这是清朝按察使也不能比的,按察使上奏折子须经督抚转递(见中国青年出版社1976年4月版《〈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