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诉法律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22
一、引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基于诉讼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基于诉讼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 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2. 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 法律关系内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具体表现。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
1. 主体(1)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导者,负责审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
(2)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要参与者,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
(3)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他们在诉讼过程中协助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
2. 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1)诉讼标的:即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2)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审理、判决、执行等环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原告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起诉权、撤诉权、申请回避权、申请证据保全权等。
(2)被告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答辩权、申请证据保全权、申请鉴定权等。
(3)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申请参加诉讼权、提供证据权、申请财产保全权等。
(4)人民法院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审理权、判决权、裁定权、执行权等。
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根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被告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人民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法第三章第三章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本章主要围绕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展开讨论,探讨如何确保诉讼公正、诉讼效率,以及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二、诉讼参与人的权利1. 平等的诉讼地位:法律规定,任何人在民事诉讼中均享有平等的诉讼地位,无论其身份、职业、财富状况等。
法庭应保证所有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得对任何一方给予特殊待遇或歧视。
2. 自愿参与诉讼:诉讼参与人有权自愿选择是否参与诉讼,并自主决定案件处理方式。
法律保护当事人的选择权,不得强制诉讼参与人参与或退出诉讼。
3. 合法代理权:诉讼参与人有权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并享有合法代理人的权益。
法律规定代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并在法定范围内代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4. 申请证据和调查权: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法院调查证据,并对证据内容进行质证。
法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调查权,充分考虑其申请,并合理审查相关证据。
5. 表达意见和质证的权利:诉讼参与人有权在庭审过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并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
法庭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平等行使意见陈述和质证权。
6. 申诉权:诉讼参与人有权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的权利。
法院应当对当事人的上诉进行审查,并做出合理的决定。
三、诉讼参与人的义务1. 讲真实: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讲述真实的事实和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故意隐瞒或篡改。
如有虚假陈述或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遵守法庭规则: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的规则和纪律,服从法庭的指导和管理。
法庭有权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并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3. 尊重当事人和法庭:诉讼参与人应当尊重其他当事人的权益,不得侮辱、诽谤或恶意中伤对方。
同时,应当尊重法庭和法官的权威,不得进行不当干预或妨碍庭审正常进行的行为。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提要]本章主要论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面社会关系的观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范围及相互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客体以及诉讼上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
重点问题:●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沿革随着欧洲大陆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兴起,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及其学者们迫切渴望平等、自由和权利。
因此,在19世纪印年代后期,诉讼法理论研究逐渐开始出现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词。
率先提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的是德国法学家比洛夫(Biilowoskarl837-1907)。
自比洛夫首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之后,在德国、法国、日本和其他地区开始了一场研究、争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热潮。
并逐渐形成了几大学派: 1.一面关系说。
2.两面关系说。
3.三面关系说。
4.法律状态说。
5.多面系列关系说。
6.审判法律关系加争讼法律关系说。
它具有下列特征:1)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2)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权与当事人的诉权的结合。
3)是多个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多种社会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与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中的一种。
所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以及除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由民事诉讼法律加以调整的社会关系,亦即他们之间的民事诉讼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自然主体。
第二,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第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系列多面的相互联系既分立又统一的关系。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要素所构成。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信息中心==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本章难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时数:一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所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以及除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受到民事诉讼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至少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民事诉讼当事人始终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
原告人起诉状经法院审查认为合格后,法院应当受理原告人的起诉状,于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发生了一种社会关系;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诉状后,必须向被告送达起诉书副本,被告收到起诉书副本后一般要向法院提交答辨状,于是,被告与法院发生了一种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社会关系是发生在民事诉讼之中的,所以,它应当受到而且也不能不受到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调整。
在起诉阶段是这样,在诉讼的其他阶段也是这样。
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原告与法院,被告与法院之间始终会形成一定的并受到民事诉讼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不难看出,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发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法院是主体之一,在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之中,法院也是主体之一。
是法院传令全体诉讼参与人依次为诉讼行为,是法院敦促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第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面系列联系。
所谓“多面”是指法院与原告、法院与被告、法院与第三人、法院与证人、法院与鉴定人、法院与勘验人、法院与翻译人员等“面”结成的关系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二)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几种学说1、一面关系说该学说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只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关系。
当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利遭到他人侵犯或发生争执时,才到法院向相对方提起诉讼。
在诉讼中,原、被告双方紧紧围绕民事实体权利的归属而展开斗争。
第1篇一、引言民事诉讼案件法律关系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下,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基于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诉案件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概念民诉案件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基于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既包括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程序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主体: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其中,当事人是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主要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等。
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2. 权利:民诉案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是指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如起诉权、答辩权、举证权、质证权、申请回避权等。
3. 义务:民诉案件法律关系中的义务是指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承担的义务,如依法参加诉讼、按时提交诉讼材料、如实陈述事实等。
4. 法律关系内容:民诉案件法律关系内容是指主体之间基于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内容,如诉讼请求、诉讼答辩、证据交换、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
四、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特征1. 法律性:民诉案件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法律性。
2. 程序性:民诉案件法律关系是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程序性。
3. 双向性:民诉案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具有双向性。
4. 独立性:民诉案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各自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
五、民诉案件法律关系的作用1.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民诉案件法律关系为当事人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其在诉讼过程中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