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在中国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2
强教授谈胰岛素早相分泌与餐后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而餐后高血糖具有毒性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使早相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受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早相分泌在正常人中的生理意义正常人体中葡萄糖刺激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包括基础(吸收后)和刺激后(餐后)两种状态,胰岛素对葡萄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它的双时相分泌。
早在1968年,Donald等人在离体大鼠胰腺葡萄糖灌注1h的试验中就观察到这个现象: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速度快,从第3min开始持续约2min减弱,随后是胰岛素缓慢释放的第二时相,持续到葡萄糖灌注的结束。
同年,Cerasi 等用葡萄糖输注试验将健康个体同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现人体中也存在双相的胰岛素分泌,并观察到IGT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时相分泌峰值降低或完全消失。
在空腹的非糖尿病受试者中,胰岛素呈规则脉冲式分泌,每12~15min一次,葡萄糖是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因素。
在正常人体中,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的信号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其动力学特征是胰岛素的双时相分泌。
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
快速分泌相包含不同条件下的两种情况:当静脉注射葡萄糖后,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min 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峰值很高可达250~300mU/L,持续5~10min后减弱,即使通过静脉继续维持葡萄糖浓度也是如此。
该快速分泌相称为第一时n 相。
第一时相在血糖大于5.6mmol/L时即可诱发,是较好地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其生理意义在于可以迅速抑制血糖的升高。
第二时相为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min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