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与量变
- 格式:pdf
- 大小:181.91 KB
- 文档页数:9
量变、质变的含义,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1、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质变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凭空出现的。
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而过程总是要逐步进行的。
我们应当注意,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只有质变、飞跃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我们应当注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度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要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量变与质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量变指的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则是指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一种本质状态转变为另一种本质状态。
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理来解释:
1. 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事物的质变往往是经过一系列的量变之后才能实现的。
在量变的过程中,物质的内部结构、形态或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形成质变。
例如,水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水开始沸腾,这就是由于温度的量变引起了水的质变。
2. 量变是质变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量变可以引发质变。
当一个系统达到一定的量变程度时,物质内部的各种力量、结构和属性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引发质的变化。
例如,金属在受到一定量的热膨胀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液态,这就是金属由固态向液态质变的过程。
3. 质变推动量变:质变不仅是量变的结果,而且也是推动量变的力量。
质变改变了事物的性质和本质,使得量变得以继续进行和发展。
例如,生物体内发生的质变,如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为生物体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推动了量的变化。
4. 质变与量变互为转化:事物的质变和量变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
质变可以通过一系列量变的积累实现,而量变的积累则可能导致质变的发生。
这种转化关系表明质量是相互渗
透、互相转化的。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和相互转化,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例子
量变和质变是两种不同的变化方式。
量变是指物体的某些性质在数量上的变化,例如体积、质量、温度等等。
质变则是指物体的某些本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物质的物态变换、化学反应等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这两种变化方式。
量变的例子:
1.水加热:当水被加热时,其温度会上升,体积会膨胀,但是其化学成分和物态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量变。
2.汽车加速:当汽车加速时,它的速度会增加,但是其质量和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量变。
3.人体体重增加:当人体摄入的食物和水增加时,其体重会增加,但是其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量变。
质变的例子:
1.水的沸腾:当水受热到一定程度时,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能量增大,水的物态发生变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并伴随着水蒸气的产生,这属于质变。
2.煮熟的鸡蛋:当鸡蛋受到高温蒸煮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形成了新的化学物质,使得鸡蛋从生到熟发生了质变。
3.金属的熔化:当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金属的分子间距增大,金属的结晶状态发生变化,从固态变为液态,并伴随着熔化的现象,这属于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表达和稳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开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与质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表达和稳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开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1〕事物的开展总是从量变开场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边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内的根底上开场新的量变;
〔3〕事物的开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根底上开场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它提醒了事物开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制定道路、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
②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开展形式的理论工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
会主义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③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实在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那么。
指导意义
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容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到达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开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开展。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变化方式。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变化程度的变化,如数量的增加、减少、扩大或缩小等。
量变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值来衡量和观察,是一种相对较小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跃进式变化。
质变是革命性的,涉及到事物本质的改变,常常伴随着突破和突变。
质变是从不同性质的事物转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不可逆转。
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量变,才能逐渐积累并导致质变。
其次,量变和质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一定数量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发生质变。
而质变的发生又会反过来影响量变,进一步加速事物的发展。
最后,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
当一定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发生质变,而质变又会导致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转化的。
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事物的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
和提升,才能实现质变,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才能实现质变,推动社会走向更高的阶段。
因此,理解和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质变和量变的区别介绍
1、定义不同: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2、表现不同: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平衡、相持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3、主次不同:
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引起的。
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主次地位的改变时,事物呈现出量变状态。
当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改变,原有统一体破裂,事物便呈现出质变状态。
第 1 页共1 页。
量变与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描述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量变指的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则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这两个概念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个人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量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上的积累与增减。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体积、重量、密度等都可以通过增减来实现量变的变化。
例如,水在升温过程中,会逐渐增加其温度,这是一种量变。
而在人类社会中,人口的增加、财富的积累等也是一种量变。
量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常常是由一系列小的变化所组成的。
在量变中,事物的性质或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与量变相对应的是质变。
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突变或者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改变通常是不可逆转的,并使事物变得与原来不同。
在自然界中,质变常常伴随着物质的转变。
例如,水在0℃以下的温度下,会发生凝固变成冰,这是一种质变。
而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制度的转变、科技的突破等也属于质变。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它带来的是事物的转型与革命。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量变与质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个人的身高、体重、智力等可以通过正常的生长与学习来实现量变。
然而,人的思想、人格、价值观等则需要经历质变才能得到改变。
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某种经历、教育、灵感等所引起的,它往往带来个人内心世界的转折与升华。
质变是一种自我成长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使个人更加全面、成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最后,量变和质变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量变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它通过积累与增减来实现事物的持续发展,而质变则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它通过突变与革命来推动事物的快速变化。
量变与质变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轨迹。
总之,量变与质变是描述事物变化过程的两个重要概念。
量变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则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这两种变化常常伴随着个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演变过程以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方式。
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量变可能引发质变,而质变又可以通过连续的量变逐步实现。
量变(Quantitativechange)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通过积累或逐渐改变数量上的差异来表现。
在量变过程中,事物的性质、结构和特征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水温从20摄氏度升高到30摄氏度,数量上发生了变化,但水仍然保持液体状态,没有产生质变。
质变(Qualitativechange)是指事物在性质、结构或特征上发生彻底的变化,使之具有全新的品质和本质。
质变通常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触发的,当量变达到一定临界点时,系统的状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例如,水温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质变。
量变和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通常是通过连续的量变逐步实现的。
在一系列的数量上的变化中,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质的改变。
2.量变为质变提供条件:质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而这些条件和环境往往是通过量变逐渐形成的。
当数量上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响应的条件达到了质变所需的要求。
3.质变反作用于量变:质变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影响了后续的量变过程。
质变可以为新的量变提供动力和方向。
4.质变与量变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之间并非是线性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转化的。
在质变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能会再次引发新的量变,形成新的循环。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变化的一般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即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
而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本质性变化。
量变与质变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量变与质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是质变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只有通过量变的积累和积极发展,事物才能达到质变的临界点,发生质变。
其次,量变促进质变。
量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事物的质变。
当事物在量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变化时,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从而引发质变的发生。
量变的积累为质变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此外,质变可引发量变。
质变的发生会带来量变的变化。
当事物发生质变后,它的性质、结构、功能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量变。
质变可以说是量变的根源和动力。
最后,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量变的积累最终能够导致质变的发生,而质变的发生也会引起量变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得事物能够不断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推动力。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一、引言量变质变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术语。
量变指某个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或变化程度的大小,而质变则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二、量变与质变1. 量变量变是指某个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或者变化程度的大小。
比如说,一个杯子里装了100毫升水,如果加入50毫升水,则杯子里的水就发生了量变,它从100毫升增加到了150毫升。
2. 质变质变则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当某个事物经过长时间积累后,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了突破性转化时,就会产生质变。
比如说,在温度达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现象,这是由于水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了本质性改变所致。
三、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1. 相互独立量变和质变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量变是指数量上的改变,而质变则是指本质上的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事物可以经历多次量变而没有发生质变,也有可能只有一次量变就导致了质变。
2. 相互依存尽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事物在发生量变时,往往会为质变打下基础。
比如说,在一个人长时间不运动时,身体会逐渐萎缩,但如果他开始进行适当的运动,则身体会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这种情况下,运动起到了促进身体质量提升的作用。
3. 对立统一量变和质变之间既有相互独立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对于一个事物来说,在它发生量变或者质变时都需要考虑到对方,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推进其发展。
四、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的应用1.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说,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量变,增加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但如果企业只停留在量变阶段而不进行质变,则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
只有在做好量变工作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企业质量的提升。
简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质量互变规律阐明了事物因矛盾引发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备的特点,从质变已经开始,量变就是质变的结果,但质变不因量变而暂停。
①质――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的起点。
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厚薄等可以定量的规定性;把握
住量就是重新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
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④质变――事物数量的多寡或场所的更改,就是一种渐进式的、不明显的变化。
⑤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⑥质变和量变的区分标志――与否远远超过度。
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变化形式。
量变是指物体或系统在数量上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并不改变物体或系统的本质属性。
质变则是指物体或系统在质量、形状、结构或功能上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物体或系统本身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两者在本质和程度上有所不同,下面将对量变和质变做一详细的解释。
量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物体或系统的数量发生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
这种变化通常是渐进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量变现象包括物体的长度、体积、温度、速度等的增加或减少。
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的,可以通过数值的计算来准确表示。
例如,当物体的长度从1米增加到2米,或者当温度从20摄氏度降到15摄氏度时,都属于量变。
这种变化通常不改变物体本质的属性,只是在数量上的变化,因此不能够引起物体的质变。
与量变不同,质变是指物体或系统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因素,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后,从而导致物体或系统本身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突变的、非渐进的,表现为质量、形状、结构或功能等方面的根本性改变。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质变现象包括物质的相态变化、生物的演化、社会的革命等。
这种变化是非线性的,不能够用简单的数值来表示,因为质变会引起物体的本质属性发生改变,从而使物体具有了新的特征和功能。
例如,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或者当生物经历了进化和变异,或者当社会经历了革命和改革时,都属于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变化形式,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科学领域中,量变和质变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分析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通过对量变和质变的理解和研究,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科学和自然界中常用的概念,用来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方式。
量变指的是以数量上的变化为主的过程,而质变则是指以质量或性质上的变化为主的过程。
量变是一种逐渐积累的过程,其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事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但是整体的性质和质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例如,我们常见的温度变化就是量变。
当温度从10摄氏度上升到20摄氏度,这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但是物体的性质和质量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又例如,河流的水量增加也是一种量变现象,虽然水的数量增加了,但水的性质和质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质变则是一种突变的过程,其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事物的性质和质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质变是由于某种内外条件的刺激或影响导致的,它常常伴随着量变的积累过程。
例如,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发生熔化,这是一种质变现象,金属的性质和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变。
又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也是一种质变,原有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性质,生成了全新的物质。
量变和质变之间常常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事物在经历了一段量变的积累后,可能会发生质变,也可以说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通过量变的积累,事物逐渐达到了一定的临界点,这时就会发生突变,即质变。
质变是一种非线性的、不可逆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是事物整体性质的根本改变。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量变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其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事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而质变是突变的过程,是事物性质和质量发生明显改变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联系和转化,通常情况下,量变的积累可能会引发质变。
了解和掌握量变和质变这两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变与量变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质变质变是指物质在化学成分上的改变,包括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改变等。
质变是指物质的本质特征的改变,通常是由于原子或分子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所致的。
常见的质变包括: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的燃烧等。
1. 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的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质变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是通过原子间的重新排列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通常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因素。
例如,氧化、还原、水解、酸碱中和等都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2.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的质变过程。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新的物质。
燃烧不仅会使物质的成分发生质变,还会产生光和热能。
例如,木材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 物质的分解物质的分解是指物质由较为复杂的结构分解为较为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这种质变不涉及其他物质,只是由于物质本身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例如,热分解、电解等都是常见的分解过程。
二、量变量变是指物质在数量上的改变,而不涉及物质的本质特征的改变。
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都属于量变。
通常情况下,量变与质变可以相互联系,但是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常见的量变包括:物质的质量增加、减少、温度变化、体积变化等。
1. 物质的质量增加和减少物质的质量变化是一种常见的量变过程。
质量的增加通常是指物质吸收了其他物质或能量,导致了质量的增加。
质量的减少则是指物质失去了一部分质量,例如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减少。
物质的质量变化是通过物质的转移或转化来实现的。
2. 温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是物质常见的量变过程之一。
物质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导致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升高和降低都是常见的量变过程。
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例如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 物质的体积变化物质的体积变化是指物质的体积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种量变通常发生在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
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一原理包含三点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
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
有些年轻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
例如文明的行为,创造力等都要经过相当长时期量的积累才行,甚至要从幼儿园起就要进行量的积累,然后到长大了才有质的变化。
在幼儿园中老教小孩要“听话”,到大了却要让他(她)进行创造性思维。
这怎么可能呢?没有量变的基础和前提嘛?(2)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3)量变规定着质变。
拿人来说,人身上好坏善恶两种因素,如果一个人所进行的量变是不断积累他身上坏的恶的因素,那最后也会引起质变,不过这质变是犯罪分子。
相反如果他不断积累好的、善的,即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量,那他所发生的质变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即自我实现。
事物内部有矛盾双方,量变就是这双方的量在变,如果非主要方面的量压倒了主要方面,那质变后的事物的性质就是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
以上三点表明质变依赖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引起质变是不是一种必然性,规律性的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
量变不是说可以引起质变也可以不引起质变,而是一定会或势必会引起质变。
为什么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呢?其根据有两点:(1)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矛盾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一原理包含三点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
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
有些年轻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
例如文明的行为,创造力等都要经过相当长时期量的积累才行,甚至要从幼儿园起就要进行量的积累,然后到长大了才有质的变化。
在幼儿园中老教小孩要“听话”,到大了却要让他(她)进行创造性思维。
这怎么可能呢?没有量变的基础和前提嘛?(2)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3)量变规定着质变。
拿人来说,人身上好坏善恶两种因素,如果一个人所进行的量变是不断积累他身上坏的恶的因素,那最后也会引起质变,不过这质变是犯罪分子。
相反如果他不断积累好的、善的,即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量,那他所发生的质变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即自我实现。
事物内部有矛盾双方,量变就是这双方的量在变,如果非主要方面的量压倒了主要方面,那质变后的事物的性质就是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
以上三点表明质变依赖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引起质变是不是一种必然性,规律性的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
量变不是说可以引起质变也可以不引起质变,而是一定会或势必会引起质变。
为什么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呢?其根据有两点:(1)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矛盾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q.期论质变与量变的同一性段士云长期以来,哲学论著和教材都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它区别了质变与量变运动的根本不同之处,界限如此明确。
以致人们无不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由相对静止到显著变动的两个环节,是首尾衔接、先后相承、“交错进行”、互不取代的两个阶段,并把质量互变规律表述为(定义为)“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相互转化”①规律,套用黑格尔的说法,质变就是“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
黑格尔《逻辑学》曾经认为:质变时,“单纯量的进展,被绝对的中断”,作为“质变对立面”的量变,“恰恰是单纯的漠不相关的改变”,只是在关节点上,“量转化为一种新质”。
②黑格尔的这些观点,一直被很多人继承、坚持和引用,有的语句还散见于经典著作。
但是近几年来,有些文章则说: “量的变化同时就开始了质的变化”,“量变与部分质变同时发生”,“量变状态的全过程不仅是量的渐进过程,同时还是质的渐进过程,质变状态的全过程不仅是质的实变过程,同时又是量的实变过程。
”“渐进性量变过程与渐进性质变过程并行”,质变与量变“步调一致”、“同始同终”、“齐头并进”。
这又强调了质变与量变的充分同一之处,二者的界限又如此不明确。
这种提法打破了以往的心准备”与“结果”两阶段论,否定了人们历来坚持的看法。
对质量互变规律到了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概括的时候了。
笔者以为,将质变与量变规律截然分开,甚至各不相干、相互截然对立的观点,是荒谬的。
相互依存的对立面撼时每刻都不能裂开独立。
应当肯定,质变与量变既严格区别又直接联系。
用矛盾关系的论述说,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既不同一又同二。
质变时有量的改变,质不断地扩张新量,量变中,量不断转化为拥有新量的质,新质源源积聚,以致最终完成质变。
因此,无视其区别、对立、不一致性、不同一性,则会混淆这两种径渭分明的变化,掩盖两变的鲜明界限,无从掌握质量两变及其规律的特定性质。
那种既是量变又是质变,“量变状态的过程”即是“渐进性质变过程”的论点,以及不分矛盾主次方面地强调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的“重合”、“并行”、“同时”、“同一”,实是模棱两可的,有利于折衷主义和诡辩论。
而忽视其渗透性、一致性、同一性,不从矛盾的联系上把握质量两变,又无法将它们统一起来,无法说清质变和量变为何能互相推移,互相转化的辩证内容。
那种“纯粹质变”、“纯粹量变”的观点,那种在非“关节点”阶段是恒定为量和绝对量变的见解,那种量变和质变前后交错,各成一段,甚至彼此各不相关的观点,实则陷入形而上学的案臼。
有些哲学教材以形而上学观点来批判形而上学,致使读者无所是从。
这两种认识,于实践都有很大的危害。
质变与量变既有不同质的规定性又有同一的规定性,二者既对立又同一,是应该肯定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任何“一个关系包含着对立时,不只有对立性,而且有.诸对立的统一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贯彻于一切事物的运动中,同样贯彻于质变量变运动中。
质量互变规律有自己的特点,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特殊表现;发展,就是质量两变的矛盾,运动。
因此,质变与量变作为一对矛盾,具有对立性与同一性,是无庸置疑的。
辩证法要求从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其同一、同一性,以避免形而上学地将二者割裂、分离或将二者混淆等同。
两变的同一性之一是:两个层次的互相依赖,伺一基础的互相转化。
矛盾的互相依赖是矛盾的这一面与那一面的相互依赖。
在质变与量变中,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有两个层次:第一,从不同过程的关系说,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只有一定量的变化才带来质变,否则便没有质变,故质变依赖于量变,质变了,否定了旧的量变,才有新的量变,质变是旧量变的终点又是新量变的起点,否则便没有量变,故量变又依赖于质变。
它们互为变化起伏的条件,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持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第二,从同一过程的关系说,量变就意味着质的差异,前后质差依赖量变,质变又造成量的代谢,量的代谢依靠质变。
整个质变过程中,质与量,新质与旧质,新质与旧量,新量与旧质,新量与旧量都息息相关。
不如此,怎么会有它们的来龙去脉、此起彼伏?质变始终离不开量变而运动,单纯质变绝不能实现质态转化。
可以绝对地说,绝无离开量变的质变,也绝无脱离质变的量变,二者都不可能游离开来和孤立存在。
不仅不能孤存,而且互为中介。
质变经过量变才能完成新的质变,量变通过质变才过渡到新的量变,质的变化与量的变化又存在于量变之质变之间。
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互为中介又互相转化的过程。
没有这样互相前后照应与互为依赖,是不可能发生它们的互相转化的。
两变更主要的同一性是互相渗透,以及双方的一致性、共同点。
这是矛盾对立面能互相转化的一个关键,是运动形式由此变彼的桥梁,是对立面能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的基本条件。
运动中的对立面是互相渗透的,只有把质变与量变视作“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公式化,才会光看到它们的“先后交错”,而看不见它们的互相渗透。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使量变、质变既惟此非彼又亦此亦彼。
质中有量,量中有质,没有不包含一定质的量和不具有量的质,对立面互相“创造”和“生长”对方。
由此,才构成量变和质变横向展开的错综交织以及纵向延伸的纠缠并行,加深两变的互相依赖。
这是两变前后衔接、交错进行、“准备”和“结果”之片面论的重要补充。
客观事物的变化哪能象量变“准备”、质变“结果”论这样简单?也可以绝对地说:质量两变都不能说是“单纯的变化”,单一的量变不能导致质变,反之亦然。
从无矛盾双方各自单一进行,互不涉及、没有相互作用的单方面变化1即使象动物突然摔死吧,摔死的瞬间仍有短暂量变。
黑格尔早期观点一一“渐进性仅涉及变化的外在方面,而不涉及变化的质的方面”,量变“恰恰是单纯的漠不相关的改变”,⑧实可商榷。
质变,既变革事物“质的方面”,也涉及“变化的外在方面”,例如水变化为汽‘,其体积(分子距离和弧力)的量是不同的,即质变过程同时在改变量。
质变也有渐进性,量变也有突发性。
量变既变化事物的 “外在方面”,也涉及“变化的质的方面”,因而才有“量的变化改变着质”,液态水才会由存在(“有”)挥发为“无”。
受热尚未达到沸腾关节点的液态水,也会有部分气化。
量变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只是未根本改变而已。
内在的变化与外在的变化之不可分离,互相贯通,故作用于物体的质的时候,也必然在作用于物体的量,改变物体的量的时候,也必然会影响物体的质。
物体在自变或受变时,都存在质与量的运动,当处于一种状态的变化时,就意味着同时存在另一种状态。
恩格斯曾指出两变的相互渗透和由此而来的相互转化,将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紧密联系起来。
他说:“量和质的转化一一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
④恩格斯一直批评把事物看做是“各自孤立、相互并行或先后相继”的片面认识,而以“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来断然加以纠正。
相互渗透使量的变化达到顶端时转化为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展,质变达到极限又转化为新的总体量变。
对立两极不管如何对立、分离,总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才有对立面的矛盾和转化。
对立面在互相依存中,也总是甩斗争和渗透的手段来力求同化或改造对方。
恩格斯又多次说过。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⑤在此,他更指出了在有机体未变为非有机体的总体量变(即“永远是它本身”,“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的过程中,量变与某些质变和新质的积累(即不是它原来的“本身”)之每时每刻地同在一起,同时进行,形成有机体自身每个瞬间的同一中的不同一,不同一又同一。
正是在同一与不同一的矛盾斗争中,新质不断累积,旧质不断消亡,最后导致整体根本质变,形成新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过程,就是事物运动与自身同一中有不统一,到事物根本变化时又还有某种同一的统一。
两变灼同一性还表现在一致性、共同点上。
众所周知,矛盾双方的一致性、共同点,是直接同一性的表现,同一性就包括“同一”、“一致”。
毫无一致性、共同点,对立面是无法相互联结、彼此渗透的,从而无法构成相互矛盾的对立面。
两变的一致性、共同点在于什么呢?首先在于它们都是“变”,统一于“变”中,同处于“变”的统一体中,是共居于、同一于“变”的不同形式,“变”就是它们的一致性,就是它们的同一性质。
有些同志以不“变”的眼光看问题,才看不透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
任何客观运动都是某种形式的变,有矛盾就有变。
质变与量变都是变,都在变,都要变。
从没有量在变化而质绝对静止的事物,也没有质变了而量一成不变的状况。
因为能“变”,靠‘变”以相互依赖而相互运动,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才可能发展到相互转化。
一方不变,则一切为不可能里对立面的互相渗透,互相“创造”对方,不是僵化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可变的,使共同点不断运动,以致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同一性的转化作用。
具次,一致性体现于:量的渐进同时是质的渐进,同处于一个构成相对稳定的统一体中,同在互相渗透,质的突变同样是量的突变,同表现统一体的破裂,同样终结。
一定的质借一定的量得以存在,一定的量决定一定的质,量变就同时具有质的差异,质变的不同层次同时伴随以量变的不同层次。
“每一种质都有无限多的量的等级”,⑥量变的不同级次即标志着质的种种差异。
量的存在或消亡同时是质的存在或消失,反之亦然。
一一其直接同一性显而易见。
质量两变的运动本身就是质量两变的矛盾,有矛盾就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矛盾。
故质量两变有同一性,从逻辑推理上也完全正确。
没有质量两变的同一性,就也没有客观世界的一切运动。
按思格斯的生物体自身同一中有不同一的论断,量变过程也是矛盾运动,也有同一性,同样,质变阶段也是矛盾运动,也有同一性。
有些同志否认质变过程的同一性和质量两变之间的同一性,是歪曲地理解了矛盾关系和运动本质。
这既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也必然会否认在对立同一中把握对立面,以致把矛盾双方的对立绝对化,而不能在适当时候引导矛盾的有利转化。
未注意质量互变的同一性,便是思想和工作或偏斜于保守或迷恋于激进而常常拐不过弯来的重要原因。
若说质变量变同为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同一运动形式的两个方面,是一分为二,那么,N -中就有不同一。
不同一性与同一性互为存在和互相印证,正从反面证明同一性的存在。
质变与量变的不同一性是什么呢?不在于谁“绝对中断”谁不“中断”,“量的渐进的中断”便同时是质渐进的“中断”,量变是否“绝对中断”;“准备即与“结果”论也无从揭示“同始同终”过程中量变化与质更新的区别’。
两变的不同一性,基本在于“质”和“量”的区别。
按照黑格尔的“质是与存在同一的直接规定性”的说法,那末,质变是事物存在的改变;量是“外在于存在的规定性”,因而,量变不是事物存在的直接改变即否定,只是移向不存在的边缘,或是巩固、展开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