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直读光谱仪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光电直读光谱仪工作原理光电直读光谱仪是分析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成份的快速定量分析仪器。
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及其他工业部门,进行冶炼炉前的在线分析以及中心试验室的产品检验,是掌控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用于多种基体分析:Al,Pb,Mg,Zn,Sn,Fe,Co,Ni,Ti,Cu 等,共五十多种元素。
一、光电直读光谱仪工作原理:基本原理: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而元素又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每个电子都处在确定的能级上,具有确定的能量,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在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最低,这种状态称基态。
当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电能和热能)的作用时,核外电子就跃迁到高能级,处于高能态(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可存在的时间约10—8秒,它从高能态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仪器工作原理: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被光源激发,会发射出各个元素特征光谱。
光谱的谱线强度与所属元素的含量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如测出各元素谱线的强度值,就可以计算出该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
二、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特点:1、仪器的核心部件全部进口,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和牢靠性。
2、仪器接受国外先进的激发光源技术,自行设计出高能量、高稳定的激发光源,充分超高含量及痕量的分析。
3、仪器接受整体出射狭缝技术,便于选择通道和调整。
4、仪器光电倍增管高压由计算机直接掌控,软件调整,提高了通道的利用率。
5、仪器设有自动恒温系统,解决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6、仪器多国语言的操作软件、快捷的配置,使仪器更具有人性化的理念。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4个模块是啥?光电直读光谱仪为发射光谱仪,紧要通过测量样品被激发时发出代表各元素的特征光谱光(发射光谱)的强度而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基本可依照功能分为4个模块,即:1、激发系统: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固态样品充分原子化,并放出各元素的发射光谱光。
光电直读光谱仪原理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简称PMT)。
PMT是一种具有较高增益的光电转换器件,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它由一个光敏阴极、多个二次电子倍增极以及一个阳极组成。
在光电直读光谱仪中,首先将入射光束通过一个狭缝进行准直。
然后,光线经过一个光栅或其他分光装置进行波长分解,使不同波长的光线沿不同方向传播。
这种分解后的光线称为光谱。
分光后的光谱进入PMT中的光敏阴极,并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经过二次电子倍增极倍增,并最终聚集到阳极上,形成一个电流信号。
该电流信号的大小与PMT所接收的光信号强度成正比。
PMT产生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电路,然后由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显示屏或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通过量化测量电流信号的强度,就可以确定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波长分辨率主要由光栅或其他分光装置的性能决定。
光栅是一种通过多个平行凸面或凹面的直线刻槽构成的光学元件,可以将光束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
光栅的刻槽数目越多,刻槽的宽度越窄,光谱的波长分辨率就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光电直读光谱仪通常需要进行基线校准和样品校准。
基线校准是指在测量前将仪器的输出信号调整到零点。
样品校准是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测量,以建立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基线校准和样品校准,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结起来,光电直读光谱仪通过将入射光束分解成各个波长的光线,并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强度,来获取物质的吸收光谱。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放大和处理电路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吸收光谱的结果。
光电直读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直读光谱仪作业指导书标题:直读光谱仪作业指导书引言:直读光谱仪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旨在为使用直读光谱仪进行作业的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手册,以便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以下将从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节: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直读光谱仪是一种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进入光路的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在光敏探测器上进行接收和测量。
直读光谱仪通常由光源、光栅、样品室和光敏探测器等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第二节:直读光谱仪的操作步骤1. 基本设置:(a) 确保光谱仪接通电源并预热至稳定工作温度。
(b) 检查光谱仪的光源是否正常工作。
(c)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校准状态。
2. 样品准备:(a) 准备好待测样品,并确保样品的纯度和质量。
(b)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室和样品槽。
3. 参数设置:(a) 设置光谱仪的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
(b) 设置积分时间,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4. 开始测量:(a) 将样品放入样品槽中,确保样品与光路垂直相交。
(b) 启动测量程序,并等待测量完成。
第三节:直读光谱仪的注意事项1. 样品操作:(a)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有毒性或腐蚀性的样品进行实验。
(b)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室的清洁,避免外界杂质的干扰。
2. 仪器保养:(a) 定期清洁光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遵循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
3. 安全使用:(a)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b)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结论:通过本文中对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介绍,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直读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直读光谱仪相关实验和操作时,请严格按照本文的指导进行,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咨询。
实验室常用光谱仪及其它们各自的原理光谱仪,又称分光仪。
以光电倍增管等光探测器在不同波长位置,测量谱线强度的装置。
其构造由一个入射狭缝,一个色散系统,一个成像系统和一个或多个出射狭缝组成。
以色散元件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分离出所需要的波长或波长区域,并在选定的波长上(或扫描某一波段)进行强度测定。
分为单色仪和多色仪两种。
下面就介绍几种实验室常用的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它们分别是:荧光直读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直读光谱仪、成像光谱仪。
荧光直读光谱仪的原理: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线与原子发生碰撞时,驱逐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寿命约为(10)-12-(10)-14s,然后自发地由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发射过程.发射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X 射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因此,X射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K层电子被逐出后,其空穴可以被外层中任一电子所填充,ad4yjmk从而可产生一系列的谱线,称为K系谱线:由L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α射线,由M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β射线同样,L层电子被逐出可以产生L系辐射.如果入射的X 射线使某元素的K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L层电子跃迁到K层,此时就有能量ΔE释放出来,且ΔE=EK-EL,这个能量是以X射线形式释放,产生的就是Kα 射线,同样还可以产生Kβ射线,L系射线等.莫斯莱(H.G.Moseley) 发现,荧光X射线的波长λ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有关,其数学关系如下:λ=K(Z-s)-2 这就是莫斯莱定律,式中K和S是常数,因此,只要测出荧光X射线的波长,就可以知道元素的种类,这就是荧光X射线定性分析的基础.此外,荧光X射线的强度与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可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红外光谱仪的原理:红外光谱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是研究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它方法相比较,红外光谱由于对样品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公认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直读光谱仪原理直读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光谱特性的仪器,它能够将样品产生的光谱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直读光谱仪的原理主要包括光学分析、光谱仪构造和光谱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首先,光学分析是直读光谱仪的核心原理之一。
光学分析是利用光学元件对样品产生的光谱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光学元件包括光源、入射光束整形器、样品室、光栅和检测器等。
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入射光束整形器后,进入样品室与样品发生作用,产生特定的光谱信号。
然后,经过光栅的色散作用,将光谱信号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最后被检测器检测并转化为电信号。
其次,光谱仪的构造也是直读光谱仪原理的关键部分。
光谱仪的构造主要包括光学系统、光电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光学系统是由光源、入射光束整形器、样品室、光栅等光学元件组成,它们共同完成对样品产生的光谱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光电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和信号放大器等部件,用于将光学系统产生的光谱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数据处理系统则是利用计算机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样品的光谱特性信息。
最后,光谱数据处理是直读光谱仪原理的重要环节。
光谱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信号采集是指将光学系统产生的光谱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检测器进行采集。
信号处理是指通过信号放大器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以提高信噪比和准确度。
数据分析则是利用计算机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样品的光谱特性参数。
总之,直读光谱仪原理主要包括光学分析、光谱仪构造和光谱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为科研和实验工作提供更精准的光谱分析数据。
直读光谱仪原理直读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光谱特性的仪器,它能够对物质的光谱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其原理主要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下面将详细介绍直读光谱仪的原理。
首先,直读光谱仪通过入射光线照射样品,样品会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和吸收。
散射光和吸收光的波长和强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样品的光谱特性。
直读光谱仪利用光栅、棱镜或干涉仪等光学元件,将散射和吸收光线进行分散和分离,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对各个波长的光线进行检测和记录。
其次,光栅是直读光谱仪中常用的光学元件之一,它能够将入射光线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
光栅的原理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当入射光线照射到光栅上时,会发生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以不同的角度被衍射出来,形成光谱。
光栅的衍射角度和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调节光栅的角度和间距,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分散和分离。
另外,直读光谱仪中的光电探测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精确的检测和记录。
常见的光电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PMT)、光电倍增管(PMT)等,它们能够实现对光信号的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从而得到样品的光谱特性。
最后,直读光谱仪的原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光电探测器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散射光谱等信息,进而实现对样品的成分、浓度、结构等特性的分析和判定。
总之,直读光谱仪是一种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利用光栅、光电探测器等光学元件对样品的光谱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仪器。
它具有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并在科研、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读光谱仪工作原理
直读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和结构的仪器,它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
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
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源、样品、光路和检测器四个部分。
首先,光源发出一束宽谱光,经过准直和分光装置后,被分成不同波长的光线。
这些光线经过样品后,会根据样品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吸收或发射现象,形成特定的光谱图案。
然后,这些光线通过光路系统聚焦到检测器上,检测器会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后,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光源发出光线,样品与光线相互作用,检测器接收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最终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直读光谱仪可以用于分析化学物质的成分、测定样品的浓度、检测样品的纯度等。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直读光谱仪的工作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光源的稳
定性、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光路的精度和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因此,在使用直读光谱仪进行样品分析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总的来说,直读光谱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通过
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广泛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样品分析,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直读光谱仪培训教程直读光谱仪(Direct-Reading Spectrometer)是一种测量光谱的仪器,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样品所发射或吸收的光谱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光谱图。
本文将介绍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常见应用领域。
一、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直读光谱仪由光源、光栅、光电倍增管等组成。
当样品受到光的照射后,会发生吸收或发射现象,这些光通过光栅的衍射作用后进入光电倍增管,最终转化为可见的光谱图。
光栅的作用是将不同波长的光谱区分开,从而得到不同波长的光谱信息。
二、直读光谱仪的使用方法1.仪器准备:将直读光谱仪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确保仪器稳定,无明显晃动。
检查设备是否连接正常,并进行仪器的预热和校准,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2.样品准备:准备好待测物质的样品,并将其放置到测量室中。
为了保证准确性,样品应该是纯净的,并避免灰尘等杂质。
3.选择所测波长范围:根据需要选择测量的波长范围,然后调整直读光谱仪的参数,使其工作在所需的波长范围内。
4.开始测量:按下启动按钮,仪器开始工作。
仪器会测量样品吸收或发射的光谱,并将结果显示在仪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上。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和平均,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光谱差异来进行分析,也可以将测量结果与已知光谱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样品的成分或性质。
三、直读光谱仪的应用领域1.化学分析:直读光谱仪可以用于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信息,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2.材料研究:直读光谱仪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以分析材料的表面特性、电子结构等。
3.环境监测:直读光谱仪可以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水中的污染物光谱,判断水质是否合格。
4.生命科学:直读光谱仪可以用于生物领域的研究。
例如,可以测量生物体的荧光光谱,以研究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CCD光电直读光谱仪原理及技术CCD光电直读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物质的光谱。
它利用光的波长与色散原理,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利用光电二极管(CCD)进行信号检测和转换。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CCD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CCD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原理是利用玻璃棱镜或光栅对入射光进行色散,将入射光按照波长排序,然后通过光电二极管(CCD)进行光信号的检测和转换。
具体来说,光学信号首先通过入射光狭缝,进入光栅或玻璃棱镜。
光栅或玻璃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将不同波长的光分散成不同的角度,然后通过焦点之后的成像透镜,将色散后的光线聚焦在CCD上。
CCD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光电转换功能。
在CCD上,有一系列的光敏电荷位,当光射到CCD上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使得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些光敏电荷位上的电荷通过电路传输到电荷耦合器件(CCD),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最后,这些数字信号被发送到计算机或其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光谱图像的生成。
CCD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主要包括光源、光栅、透射图形、控制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光源是光谱仪的关键部分,常用的光源包括氘灯、氙灯、钨灯等。
光栅是实现光的色散的重要元件,其线密度和光谱分辨率直接影响光谱仪的性能。
透射图形是光谱的图形展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透射图形,如线状、柱状、曲线状等。
控制和信号处理方面的技术包括仪器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等,它们能够实现光谱仪的自动化、高效化和精确度的提高。
总之,CCD光电直读光谱仪通过光学原理和CCD技术实现光信号的检测和转换,可以用于测量不同波长的光谱。
它具有快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可靠性的优势,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CCD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原理及技术。
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解读光源是直读光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是白炽灯、氘灯、钠灯等。
光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的光谱范围和光强度要求。
色散元件主要是用于将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
常见的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
棱镜是利用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产生折射使光发生弯曲的原理;而光栅是利用其表面具有周期性结构,使光具有不同传播方向的性质。
光栅是直读光谱仪中常用的色散元件。
它是由许多平行的高和低折射率微标组成的。
当光束经过光栅时,光栅对光束产生干涉现象,不同波长的光会在不同位置产生干涉信号,形成一个光谱。
光电探测器是直读光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
常见的光电探测器有光电倍增管、APD(雪崩光电二极管)和CCD (电荷耦合器件)等。
这些探测器可以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放大与记录来显示光谱。
显示装置主要用于显示被测样品的光谱图像。
常见的显示装置包括计算机屏幕和打印机等。
通过显示装置,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光谱。
在使用直读光谱仪时,首先需要将被测样品放置在光路中,光源产生的光通过色散元件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光栅通过其周期性结构将光分散到不同方向。
然后,光束经过光栅,在光电探测器上产生干涉信号。
光电探测器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后传送到计算机或其他显示装置上,形成光谱图像。
通过直读光谱仪可以测量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
这在很多领域中非常有用,例如化学、生物、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测量样品的浓度、研究光的性质等。
直读光谱仪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例如在荧光分析、荧光光谱、血红蛋白测定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总结起来,直读光谱仪基于光的分光现象和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将光通过色散元件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并利用光电探测器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从而测量和分析光谱。
直读光谱仪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原理光电直读光谱仪是指应用光电转换接收方法作多元素同时分析的发射光谱仪器。
由于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的广泛使用,使光电直读光谱仪在光谱仪中占有主要地位。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原理: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较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较低的激发态则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较低的轨道上运动。
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以后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大约经过10^-8秒以后,激发态电子将返回基态或其它较低能级,并将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去,这个过程称原子发射光谱。
可见原子吸收光谱过程吸收辐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过程则释放辐射能量。
如果将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特点:(1)多通道多元素同时分析检测的快速化特点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
直读光谱法进行炉前分析时,在数分钟内可同时得出铸件中二、三十个元素的分析结果,有利于铸造生产过程中间控制,加速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2)直接以固态分析,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分析样品的处理比化学分析简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分析速度。
在对铸件进行分析检测中,简化了试样前处理过程,只需简单的将样品表面磨平。
取消了手工分析方法过程中的试样粉碎、酸溶加热分解、化学反应、比色分析、人工读数等繁杂流程。
(3)节约添加元素,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出样品的化学成分,对于铸造企业生产铸件时,如不锈钢的生产企业,能够很好的将Cr、Ni的化学成分控制在客户要求下限内,达到节约添加元素,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由于具备快速的进行炉前定量分析,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约电费,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章直读光谱仪的概况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光谱起源于17世纪,1666年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
他在暗室中引入一束太阳光,让它通过棱镜,在棱镜后面的自屏上,看到了红、橙、黄、绿、兰、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分散在不同位置上——即形成一道彩虹。
这种现象叫作光谱.这个实验就是光谱的起源,自牛顿以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1802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不是一道完美无缺的彩虹,而是被一些黑线所割裂。
1814年德国光学仪器专家夫琅和费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斑的相对位置时.把那些主要黑线绘出光谱图。
1826年泰尔博特研究钠盐、钾盐在酒精灯上光谱时指出,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钾盐的红色光谱和钠盐的黄色光谱都是这个元素的特性。
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了研究金属的光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完善的分光装置,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器,研究火焰、电火花中各种金属的谱线,从而建立了光谱分析的初步基础。
从1860年到1907年之间、用火焰和电火花放电发现碱金属元素铯Cs、1861年又发现铷Rb和铊Tl,1868年又发现铟In和氦He。
1869年又发现氮N。
1875~1907年又相继发现镓Ga,钾K,铥Tm,镨Pr,钋Pe,钐Sm,钇y,镥Lu等。
1882年,罗兰发明了凹面光栅,即是把划痕直接刻在凹球面上。
凹面光栅实际上是光学仪器成象系统元件的合为一体的高效元件,它解决了当时棱镜光谱仪所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凹面光栅的问世不仅简化了光谱仪器的结构,而且还提高了它的性能。
波耳的理论在光谱分析中起了作用,其对光谱的激发过程、光谱线强度等提出比较满意的解释。
从测定光谱线的绝对强度转到测量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应用,使光谱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创造基础。
从而使光谱分析方法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部门中应用了。
1928年以后,由于光谱分析成了工业的分析方法,光谱仪器得到迅速的发展,一方面改善激发光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光谱仪器本身性能。
光电直读光谱仪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概述光电直读光谱仪是一种通过检测样品被激发后的原子光谱强度来得到样品各元素含量的检测仪器。
从仪器名称上看,我们就可以得出,光谱仪器检测的实质是检测样品受激辐射产生的光谱光强,产生数据通过电脑和其他处理方法最终得到含量值的。
由此可以看到,由于我们仪器在硬件上得到的是光谱强度,那么在软件功能和分析方法上还必须具备由最基本的谱线光强数据生成可信度很高的样品的元素含量数据的功能。
为了得到我们所需光谱线的强度,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硬件部分从功能上就必然具备的四大组成部分,让试样能够充分且稳定发光的激发系统,对样品发出的各个元素光谱处于混杂状态的光进行进一步处理(整理、分离、筛选、捕捉)的光学系统和对最后对光谱光信号进行检测并且最终转化成电脑识别的信号的测量系统,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电脑对仪器进行整体控制调配的控制系统。
在此我们把测量和控制两大功能合并为一个系统来讲合称测量和控制系统或测控系统。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对这三大系统做进一步的了解。
一、激发系统1、激发系统在仪器运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前面对激发系统的功能已经做过理性的推测,在此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激发系统的作用:它的最直接的作用是保证样品中所含各元素能够充分、稳定的产生出丰富的代表该元素特性的特征光谱光。
光电直读光谱仪从原理上来讲直接检测的是样品受激辐射发出的发射光谱的强度。
因此我们首先要让样品充分稳定的发光,这是我们光电直读光谱仪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光谱仪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
2、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让样品能够充分稳定的受激辐射,我们需要几个重要条件。
首先想让样品受激辐射充分就必须提供充分能量,想让受激辐射稳定就必然要求提供的能量具有稳定的特性那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稳定适当的激发环境。
这构成了激发系统激发的两大功能分支,激发能量和激发环境(气氛)。
为了保证充分稳定的能量,我们在设计上使用的是激发光源和为其专配的稳压电源,利用稳定的火花放电来提供能量。
直读光谱仪分为火花直读光谱仪,光电直读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手持式光谱仪,便携式光谱仪等等,广泛应用于铸造,钢铁,金属回收和冶炼以及军工、航天航空、电力、化工、高等院校和商检,质检等单位,接下来为您解读直读光谱仪的相关原理。
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据了解,当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5-10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从而把它检查出来。
研究人员在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或吸收光谱,使检测过程更加灵敏、迅速。
首先我们先看下直读光谱仪基本原理:金属试样与电之间进行电弧。
由于被测分析试样激发后产生的光通过聚光透镜由入口狭缝进入,导向凹面衍射光栅上,只读取在凹面光栅上分光的光中所需的光谱线,使用仪器上的光电倍增管或CCD将光转化成电流。
由此产生的光谱进行光电测定,进行需测元素的定量方法。
由此看出,被测样在规定条件内可一次性快速检测出欲知的所有元素百分比含量,而且通过可靠可控的物理方法(光电转换)实行快速、精准之亮点!适用于较宽的波长范围;光电倍增管对信号放大能力强,对强弱不同谱线可用不同的放大倍率,相差可达10000倍,因此它可用同一分析条件对样品中多种含量范围差别很大的元素同时进行分析;线性范围宽,更可做高含量分析,所以检测范围宽广。
光电直读光谱仪原理、简介分类、维护及故障排除:
一、原理简介:
光电直读光谱仪为发射光谱仪,主要通过测量样品被激发时发出代表各元素的特征光谱光(发射光谱)的强度而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基本可按照功能分为4个模块,即:
1、激发系统: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固态样品充分原子化,并放出各元素的发射光谱光。
2、光学系统:对激发系统产生出的复杂光信号进行处理(整理、分离、筛选、捕捉)。
3、测控系统:测量代表各元素的特征谱线强度,通过各种手段,将谱线的光强信号转化为电脑能够识别的数字电信号。
控制整个仪器正常运作
4、计算机中的软件数据处理系统:对电脑接收到的各通道的光强数据,进行各种算法运算,得到稳定,准确的样品含量。
二、光电直读光谱仪4个模块的种类和特点:
1、激发系统:
(1)高能预燃低压火花激发光源+高纯氩气激发气氛:采用高能预燃,大幅降低了样品组织结构对原子化结果的影响
(2)高压火花激发光源+高纯氩气激发气氛:采集光强不稳定
(3)低压火花激发光源+高纯氩气激发气氛:对同一样品光强稳定,但是对于样品组织结构对原子化的影响无能为力
(4)直流电弧激发光源+高纯氩气激发气氛:对样品中的痕量元素光谱分辨率和检出限有好效果。
(5)数控激发光源+高纯氩气激发气氛:按照样品中各元素的光谱特性,把激发过程分为灵活可调的几个时间段,每段时间只针对某几个情况相近的元素给出最佳的激发状态进行激发,并仅采集这几个元素。
把各元素的激发状态按照试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2、光学系统:
(1)帕邢-龙格光学系统(固定光路,凹面光栅及排列在罗兰轨道上的固定出射狭缝阵列):光学系统结构稳定,笨重,体积大。
(2)中阶梯光栅交叉色散光学系统(采用双单色器交叉色散技术,达到了高级次同级的高
分辨率,同时又用二次色散解决了光谱的级次重叠问题):体积小,分辨率高,一般采集接固体成像系统。
3、测控系统:
(一)测量系统:
(1)光电倍增管+积分电路+模数转化电路:一般作为帕邢-龙格光学系统或C-T光学系统的光谱采集器,一个光电倍增管加上之后的电路只能采集一根谱线的强度。
(2)CCD/CID检测器+DSP:一般作为中阶梯光栅交叉色散光学系统的采集器,灵敏度略低于光电倍增管,但是可做全谱采集。
(二)控制:
(1)多层光电隔离的激发控制+光路控制+采集控制
(2)采用高抗干扰的通讯协议进行可又数据反馈的高效率控制。
4、计算机软件及数据处理系统:
(1)内标法
(2)通过标准物质绘制曲线。
(3)通过PDA技术筛选数据。
(4)通过软件通道的测量数据进行背景、以及第三元素干扰的去干扰运算。
(5)通过控制样品找回仪器的漂移量。
三、光电直读光谱仪各模块维护注意点:
1、激发系统:能够影响样品激发结果的因素可总结为4条:
(1)激发能量:能量提供的方式不同,如,直流电弧、火花的激发效果是不同的,火花中的激发脉冲宽度、脉冲高度,脉冲频率不同对于不同元素的激发效果亦不同,因此在不同型号的仪器中,需根据所测样品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激发能量参数。
(2)激发环境:一般主要可分为实验室湿度环境和氩气气氛两方面,不同型号仪器的氩气气路设计可能会有不同,不过氩气本身的纯度和气路是否漏气应当是对激发环境检查和维护的重点。
(3)样品:样品的材质、取样、前处理等各方面,均对激发效果影响重大,在使用和维护时,需特别注意我们的激发对象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4)激发台内部情况:不同型号的仪器的激发台内部结构不同,但总体来讲,激发台内部是否清洁、电极极距是否稳定,激发台发光弧焰相对于光学系统的高度等,均会影响我们的数据结果。
总之,对于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仪器来说,此4条因素的实现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维护和维修激发系统的方向在此。
2、光学系统:
(1)光路结构稳定,机械变形小,校正到位:可通过恒温和狭缝扫描来控制。
(2)光路中,对于紫外、真空紫外区光谱线在光室中的传输过程中损耗小:可通过气循环或抽真空的方式进行维护,那么,对真空泵等器件的维护成为重点,此外,透光镜片的定期擦拭也成了保证光信号传输效率稳定的重要操作。
对于不同型号的仪器来说,光学系统的稳定和光信号传输效率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需根据各仪器的实际情况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检查安排。
3测量系统:
(1)采集器件保持稳定合适的工作状态:采集器件为光电转换元件,目前的光电直读光谱仪主要采用的是两大类采集器,一种是光电倍增管,另外一种是CCD/CID检测器(固体成像系统),任何一种采集器件,都存在着一个和照射光强、工作供电以及输出电信号强度三个方面有关的函数,针对不同的光强,不同的供电,采集器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它的灵敏度、稳定性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如需自己调节这些参数,需谨慎咨询仪器生产商的意见后或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调整。
(2)信号转换的电路板及芯片不能长期处于潮湿,积灰过多的条件下:大部分电路板、芯片遇到灰尘过多或湿度过大的情况,都会产生漏电现象,这就会在整个测量系统中产生暗电流,当暗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造成测量系统电路中的器件损毁的情况。
所以务必要保护好仪器的测量系统。
有些型号的仪器测量系统置于分光室内部,一般情况下不需考虑。
但如出现真空泵油倒吸等情况,需立即和仪器生产商的技术支持联系。
四、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简单故障排除:
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故障排除,应当是建立在对仪器原理和各模块结构以及功能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应当首先尽量了解各模块功能,以至各模块内部部件的功能。
然后按照如下三条线索,把仪器的硬件在脑中串成网络:
1、信号线路:从激发台上样品发光开始,到电脑软件中显示出各元素含量为止,了解样品发光的光信号在仪器中各部件的先后经过和转化的顺序,以及每个部件的简单功能。
2、控制线路:了解计算机中的命令对仪器当中各个受控部件的影响,以及命令的传输途径,途径中每个部件的作用。
3、供电网络:了解仪器当中所有用电部件所需的准确电压、电流、功率等详细参数、知道仪器用电从仪器总供电插座开始,各部件的用电如何产生、调节和传输。
一般情况下,尽量列出信号线路中各部件正常工作所需条件,如:本身无损毁,位置无漂移,控制命令传输正常,供电正常,另外还有外部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等。
在详细了解以上情况后,一般情况下,在出现故障时,需首先在信号线路中,找到不能正常工作的模块(每个模块是否能正常工作均有检查方法),然后检查该模块中的信号线路经过部件本身是否状态正常(损毁、位置偏移),受控部件的控制命令传输是否畅通,用电部件的供电是否正常来确定故障点,以至排除问题。
另外,还需要判定损坏部件是否可以自己修复或有备用件可替换,如果不能自行解决,需向制造商的售后服务进行求助。
光电直读仪器的激发和测量结果和气路有很大关系,平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按期清理激发台内部的沉积灰,防止堵住气路,一旦气路不畅,就会使激发效果变差,
或者根本无法激发
2.定期清理废气瓶
3.每激发3~5个样就要用钨丝电极刷清理电极
4.每次激发前需要氩气冲洗60s
5.标样要保存好,防止表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