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东亚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所有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根据户口所在地,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至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至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中国朝鲜族使用北朝鲜标准的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有180多万的朝鲜族人居住在中国东北部,在吉林、黑龙江、辽宁。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如今三成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五成的朝鲜族旅居韩国。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88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根据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了朝鲜族自治州、县、乡、镇。
比较著名的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吉林省)。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
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李爽09级旅游管理民族风情旅游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一、民族概况(一)中国的朝鲜族朝鲜族(朝鲜语:조선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
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朝鲜族人口1,929,6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3%。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与朝鲜半岛接邻的东北地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大的聚居区。
由于地缘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紧密关系,朝鲜族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或聚居或与其他民族杂居。
早期到来的朝鲜人多汉化或者旗化,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
(二)朝鲜族的形成与分布朝鲜族约有192万人口,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和北京等地。
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
朝鲜族自古以来就与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和睦相处,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朝鲜族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文化传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
教育是中国朝鲜族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每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朝鲜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中国朝鲜族的教育发展。
政府应增加对朝鲜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设置专门的教育补助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给予中国朝鲜族学生,鼓励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
还可以加强中朝交流合作,引进朝鲜族的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就业问题是中国朝鲜族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朝鲜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如何促进朝鲜族地区的就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朝鲜族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当地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朝鲜族青年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鼓励外来企业或投资者到朝鲜族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是中国朝鲜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朝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部文化的冲击,朝鲜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朝鲜族的文化传承。
政府可以加大对朝鲜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加强朝鲜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增进朝鲜族与外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键入文字]朝鲜族分布,朝鲜族习俗,朝鲜族婚俗,朝鲜族节日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
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着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着称于世。
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
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习俗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 月15 日定为“老人节”。
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忌讳人称“鲜族”。
婚俗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1。
中国朝鲜族简介早期迁徙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朝鲜半岛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
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
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
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
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
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
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
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民族歌曲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朝鲜族简介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
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
“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凡是接触过朝鲜族的人,无不对这载歌载舞“桔梗谣”的画面记忆深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这首著名的民歌《桔梗谣》,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也使得朝鲜族的风味小吃愈发沾染上了浓郁的饮食文化色彩。
服饰特色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盛大节日,隆重庆典等场合,朝鲜族男女都习惯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国”的美称。
迁入初期,朝鲜族人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
二十世纪初,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有男女上衣、裤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
除了日常的服装外,还有周岁服装、结婚礼服、丧服等礼仪服装。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
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
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
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
节日时多戴礼帽。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
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
朝鲜族女装多采用丝绸或柔软面料制成,其最大特点为短袄长裙,其色彩和纹饰都很讲究,优雅而漂亮。
女袄的袄襟很短,无扣,用绸带系住,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朝鲜族的现状分析中国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以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为主要聚居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朝鲜族人口数量约为22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很小。
中国朝鲜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在唐宋时期有较大疆域,并有独立的政权。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朝鲜族逐渐失去了独立性,被融入了中国大汉族社会。
目前,中国朝鲜族的现状并不乐观,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匮乏、社会地位不高等。
中国朝鲜族的文化传统尚存,并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如朝鲜族歌舞、服饰、婚俗等。
这些文化传统面临着严重的面临消失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中国朝鲜族的文化传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朝鲜族的现状实际并不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进行关注和支持,推动中国朝鲜族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中国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群体,他们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朝鲜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国朝鲜族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通过研究朝鲜族,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发展。
研究中国朝鲜族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朝鲜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音乐、舞蹈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朝鲜族文化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研究中国朝鲜族对于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朝鲜族的经济现状和社会地位,可以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推动朝鲜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 正文2.1 中国朝鲜族的历史背景中国朝鲜族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随着唐朝政府对朝鲜地区的统治,不少朝鲜族人口来到中国内地定居。
朝鲜族婚姻制度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约有15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朝鲜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
朝鲜族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中心的制度,强调婚姻的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
婚姻是一种家族的联姻方式,通常是由父母或者家族长辈来安排和决定的。
在朝鲜族的婚姻制度中,婚姻是一种团结和联合两个家庭的方式。
在选择婚姻对象时,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族关系以及婚配准则。
在传统观念中,通常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年龄大3-5岁,并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
结婚前,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婚前准备工作。
首先,双方家庭会派代表前往对方家庭,进行亲戚和亲属的访问,以了解对方家庭的背景和情况。
如果双方家族达成了一致意见,就会确定婚约,并约定婚礼的时间和地点。
婚礼仪式通常会分为三个阶段:聘礼、迎亲和婚宴。
聘礼是指男方家庭送给女方家庭的定情礼物,一般包括金银首饰、布料、家具等。
迎亲是指男方亲属前往女方家庭接新娘,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如磕头、鞠躬等。
婚宴是指婚礼当天举行的宴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在朝鲜族的婚姻制度中,婚姻是一种长期的承诺和责任。
一旦结婚,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家庭,并尊重对方的权益和意见。
朝鲜族婚姻制度强调家庭和亲属关系的重要性,夫妻双方应该与双方家庭保持联系,并尽量遵守家族传统和规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朝鲜族婚姻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自主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而不是完全依赖父母和家族的决策。
而且,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很多人推迟结婚的时间,或者选择不结婚。
总之,朝鲜族婚姻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中心,重视家庭和亲属关系的制度。
婚姻是一个家族间的联姻,会经历一系列的仪式和准备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传统的婚姻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朝鲜族教育政策
朝鲜族教育政策是指朝鲜族地区针对该族群的教育发展方针和政策。
朝鲜族是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如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为确保朝鲜族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朝鲜族的教育政策。
首先,朝鲜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汉族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权利,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意味着朝鲜族学生有机会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享受相同的教学质量和条件。
其次,为了保护和传承朝鲜族的文化和语言,朝鲜族地区开设了朝鲜语教育班,为朝鲜族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朝鲜语的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朝鲜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尊心,同时也促进了朝鲜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朝鲜族地区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供更多的教师资
源和教育设施,以确保农村朝鲜族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这项举措旨在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朝鲜族教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朝
鲜族学生获得机会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朝鲜族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在逐年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总的来说,朝鲜族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朝鲜族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促进
了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社会进步。
在未来,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和措施,为朝鲜族学生提供更加充分、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朝鲜族就与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一起相互生活、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中,朝鲜族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朝鲜族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成为了当前中国朝鲜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朝鲜族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中国朝鲜族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承、增加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等发展对策,旨在为中国朝鲜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朝鲜族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意义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虽然在人口数量上不算多,但是却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的多元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发展对策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可以提升中国朝鲜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加强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也能够为中国朝鲜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增强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
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朝鲜族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
通过研究,旨在为促进中国朝鲜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
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中国朝鲜族发展的瓶颈和问题点,为改善和促进中国朝鲜族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一、民族概况
(一)中国的朝鲜族
朝鲜语(朝鲜语:조선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
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朝鲜族人口1,929,6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3%。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与朝鲜半岛接邻的东北地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大的聚居区。
由于地缘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紧密关系,朝鲜族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或聚居或与其他民族杂居。
早期到来的朝鲜人多汉化或者旗化,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
(二)朝鲜族的分布
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为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二、语言、宗教信仰
(一)语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居民多数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
杂居地居民通常使用汉文。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①在类型上,因为和阿尔泰语系相近,沈阳有人主张入阿尔泰语系。
②朝鲜文创于15世纪,是一种字母音节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
朝鲜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有元音21个,辅音19个。
③在朝鲜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
④朝鲜语的辅音不仅可以在音节开头与元音相拼,还可以在元音作为韵尾发音。
(二)宗教信仰
朝鲜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没有统一全民性宗教。
三、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