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23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VA,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046例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监测发现的异常情况。
筛选神经外科收治并能够完成研究的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机械通气15、30、60 min 3个时间点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回顾性分析:1046例患者,其中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成功处理52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插管损伤12例、低氧血症11例、通气过度8例、气道阻塞7例、植物神经紊乱6例、机械故障6例、恶性高热2例。
前瞻性分析:50例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均存在相关性,且为高度相关(r>0.7,P<0.05)。
机械通气30、60 min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机械通气15 min,机械通气60 min患者上述两指标均高于机械通气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麻醉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助于发现呼吸道相关异常,其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临床麻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安全管理呼吸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功能之一,全麻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呼吸功能的监测项目非常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常用的检测项目。
二氧化碳通过组织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产生,通过血液循环经肺脏排出体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技术能够无创、连续的检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反应迅速[1]。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处理不良事件情况,同时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全麻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手术室1046例开展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1例、女505例,平均年龄(46.1±10.3)岁。
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作者:高有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29期【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046例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监测发现的异常情况。
筛选神经外科收治并能够完成研究的患者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机械通气15、30、60 min 3个时间点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回顾性分析:1046例患者,其中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成功处理52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插管损伤12例、低氧血症11例、通气过度8例、气道阻塞7例、植物神经紊乱6例、机械故障6例、恶性高热2例。
前瞻性分析:50例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均存在相关性,且为高度相关(r>0.7, P【关键词】临床麻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安全管理DOI:10.14163/ki.11-5547/r.2017.29.035呼吸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功能之一,全麻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呼吸功能的监测项目非常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常用的检测项目。
二氧化碳通过组织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产生,通过血液循环经肺脏排出体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技术能够无创、连续的检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反应迅速[1]。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处理不良事件情况,同时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全麻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手术室1046例开展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1例、女505例,平均年龄(46.1±10.3)岁。
所有患者均开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并以此指导麻醉管理活动。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崔晓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监测技术,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 ET 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
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且使用简便,对判断肺通气、血流变化及代谢变化等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 ET CO2已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生理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呼气时排出体外,在产生、运输和排出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使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并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血CO2很快完全平衡,且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一定程度上,P ET CO2≈PACO2≈PaCO2,所以临床上可通过测定P ET CO2反映paCO2的变化。
正常P ET 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相当于5KPa(38mmHg)。
物理原理CO2监测仪可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测定呼气末CO2,包括红外线分析仪、质谱仪、拉曼散分析仪、声光分光镜和化学CO2指示器等,而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光束量衰减,且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
红外线检测器测得红外线的光束量,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 ET 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 ET 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对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也称为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测量和监测越来越重视。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在呼气末端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压力。
通过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患者呼吸功能和肺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一、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意义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是反映肺泡通气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正常呼吸会自然地排出二氧化碳。
通过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判断肺泡通气功能是否正常。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异常值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疾病的存在,如肺气肿、哮喘等。
此外,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还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机械通气的效果。
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测量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是利用呼吸道末端二氧化碳探头。
该探头可以通过嵌入式传感器测量出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或数据记录器中进行记录和分析。
此外,一些便携式的二氧化碳监测仪也可以用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三、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应用1.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中的应用在麻醉过程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判断患者的通气情况,以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波形还可以用来判断气道漏气、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2.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急救和复苏中的应用在急救和复苏过程中,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可以提供有关心肺复苏效果和气道通畅性的重要信息。
当患者心脏骤停时,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持续低值可能提示循环复苏效果差,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3.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可能意味着通气不足或肺泡通气异常。
四、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证呼吸道通畅: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准确性受到呼吸道通畅性的影响。
呼末CO2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黄勤凤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024)011
【摘要】随着监测技术和监测器械的发展,呼气末: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被广泛地
应用于临床呼吸监测中。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具有元创、简便、迅速等优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能较准确地测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合图形变化对判断通气不当、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呼吸器机械故障,早期诊断恶性高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109-109)
【作者】黄勤凤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江苏无锡 214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J], 丁丽红
2.经鼻导管测定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J], 覃宝全;江正华
3.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J], 黄勤凤
4.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J], 高有俊
5.全身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J], 罗朝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