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效果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5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刘兆辉;薄录吉;李彦;孙明;仲子文;张英鹏;井永苹【摘要】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文综述了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减量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保证作物高产和兼顾环境友好的氮肥减量施用技术提供思路和参考。
%Nitrogen fert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op yield. However, excessiv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not only nega-tively affects crop yield and quality, but also has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nstead, appropriate reductions in nitrogen fertilization can guarantee crop yields, improv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form of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on nitrogen fertilizer reduction technology along with its effects on crop yield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e is-sues and prospects surrounding this process,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eduction while maintaining high yield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减量施氮;农作物;产量;生态环境;技术【作者】刘兆辉;薄录吉;李彦;孙明;仲子文;张英鹏;井永苹【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7.3;X144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然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贫瘠化、盐渍化、酸化和污染等引起的中低产田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氮肥的运用
1. 选择适当的氮肥:不同类型的氮肥含有不同比例的氮元素,例如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等。
在选择氮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氮肥。
2. 控制氮肥用量:过量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氮肥用量。
3. 合理施肥时间:氮肥的施肥时间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生殖生长初期需要适量施用氮肥,而在作物生长后期则需要减少氮肥的用量。
4. 结合其他肥料使用:氮肥需要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例如磷肥、钾肥等,以保证作物的全面营养需求。
5. 注意施肥方法:氮肥的施肥方法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施肥。
在施肥时,需要注意施肥深度和施肥均匀度,以避免肥料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合理运用氮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氮肥、控制用量、合理施肥时间、结合其他肥料使用和注意施肥方法等问题。
钾肥的施用方法我国钾肥生产量少,而土壤缺钾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开源节流,既一方面要增加钾肥肥源,另一方面把有限的钾肥施用好,充分发挥肥效。
钾肥的有效施用技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类型、肥力水平、作物种类、施肥方法等因素影响较大。
(一)因土施钾土壤缺钾的程度是钾肥有效施用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考虑土壤速效钾含量对钾肥肥效的影响。
钾肥肥效大小与土壤速效钾丰缺关系密切,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越低,钾肥当季肥效越好。
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40毫克/公斤为极缺钾的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应优先施用,每亩用量(K2O)5~10公斤,折氯化钾或硫酸钾10~20公斤,无论什么土壤和作物,增产效果都非常显著。
土壤速效钾含量40~80毫克/公斤时为缺钾土壤,每亩钾肥用量5公斤左右,增产效果也很显著。
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80毫克/公斤时,除一些喜钾的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可以少施或不施。
同时还要考虑土壤缓效钾含量、土壤质地和熟化程度等。
土壤缓效钾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是土壤速效钾的给源和后备,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相近的情况下,土壤缓效钾含量越低,转化为速效钾的速度越慢。
施用钾肥的肥效往往会更好些。
但作为指导当季施钾,土壤速效钾含量是主要依据。
质地粗的砂性土,由于含钾水平低,加之土壤中的速效钾又易淋溶损失,在这类土壤上施钾的效果往往比粘性土壤好,熟化程度高的土壤增施钾肥的肥效一般不如熟化程度低的土壤。
因为前者含钾较为丰富,并有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供钾能力强。
我国南方土壤含钾量低,钾肥施用重点应在南方;但北方土壤缺钾面积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一些高产土壤,缺钾现象日益严重。
(二)因作物施钾在土壤缺钾状况一样的情况下,钾肥应优先用在喜钾的作物上,喜钾作物的顺序,豆科作物>薯类、甜菜、甘蔗、西瓜、果树>棉花、麻类、烟草>玉米>水稻、小麦。
喜钾作物是相对的,在严重缺钾的土壤上,无论种什么作物,施钾增产效果都显著,在含钾丰富的土壤上,喜钾作物增施钾肥往往不增产。
钾肥的高效施用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农田缺钾面积日益扩大,增施钾肥已成为夺取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研究表明,钾肥的肥效受到土壤条件、作物特性、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以及施用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明确和掌握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才能使目前有限的钾肥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土壤条件与施钾技术土壤许多性质都会影响钾肥施用效果,其中土壤供钾水平和质地的影响较大。
(一)土壤的供钾能力影响钾肥肥效的诸因素中,土壤的供钾能力是最重要的。
目前,国内评价土壤供钾能力主要是根据土壤速效性钾的含量,同时也考虑到土壤缓效性钾的储量。
各地大量钾肥试验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性钾的水平是决定当季作物钾肥肥效的重要因素,钾肥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速效性钾含量的多少。
土壤速效性钾的丰缺指标,因各地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综合各地试验结果,提出了以水稻、小麦为对象的土壤速效性钾水平与钾肥肥效的划分标准(表6-2),可供参考。
表6-2土壤速效性钾水平与当季作物钾肥肥效的关系土壤缓效性钾是土壤速效性钾的补充来源,它的储量和释放速率,影响到土壤速效性钾的含量,与当季作物钾肥的肥效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对于速效性钾含量较低,而缓效性钾储量不同的土壤,仅根据速效性钾的含量来评价土壤供钾能力是不够全面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缓效性钾的储量,这样才能较准确地估计土壤的供钾水平。
(二)土壤质地缓效性钾多存在于黏土矿物晶格中,交换性钾则被黏土矿物表面吸附。
因此,土壤质地不同,钾的含量就有差异。
含黏粒多的黏土或黏壤土含钾量较高,砂土含钾量低。
各地试验证明,砂性土壤施用钾肥的效果比黏性土壤好(见表6-3)。
表6-3不同土壤质地对钾素含量和钾肥肥效的影响(三)土壤氧化原状在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供钾状况基本相同的水稻土上,水稻施钾效果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呈负相关,即氧化还原电位越低的水稻土施钾效果越明显。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一、氮肥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对提升水稻群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氮肥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
1. 氮肥用量与水稻生长速度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
在一定范围内,氮肥用量增加,水稻生长速度加快。
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易倒伏,影响产量。
2. 氮肥用量与水稻分蘖能力氮肥对水稻分蘖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分蘖减少,穗数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多,群体结构恶化。
3. 氮肥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 碾磨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碾磨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碾磨品质较好,出米率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稻米碾磨品质下降,出米率降低。
2. 外观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外观品质较好,透明度较高,垩白度较低。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外观品质变差,透明度降低,垩白度增加。
3. 蒸煮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蒸煮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蒸煮品质较好,糊化温度适中,胶稠度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蒸煮品质变差,糊化温度异常,胶稠度降低。
4. 营养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蛋白质含量适中,营养价值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蛋白质含量异常,营养品质降低。
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三、氮肥施用策略的优化1. 分阶段施氮水稻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
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过量的氮肥施用则可能会导致植株过度生长,茎秆长势过旺,易倒伏,同时也会导致水稻籽粒粗糙、糯性降低,从而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对于保障水稻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稻谷的灌浆量,提高千粒重,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一些调查数据显示,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10%以上。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氮肥施用量,可以更好地提高水稻的产量。
1.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氮肥是植物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可以增加水稻的叶面积和光合产物,并且可以提高水稻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加快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适量的氮肥施用还可以增加水稻的穗位,增加稻谷的灌浆量,提高水稻的千粒重。
这些都对水稻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适量的氮肥施用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保证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
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增加水稻植株的高度,提高植株的茎秆韧性,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降低水稻植株的茎秆长度,减轻倒伏风险,对保证水稻产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合理地确定氮肥施用量,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穗粒填实率,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提高。
在实际生产中,科学合理地确定氮肥施用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保障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措施。
希望各位农户和农业从业者能够加强对氮肥施用量的合理管理,共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做出贡献。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当氮肥的施用量达到一定量后产量不增反减;施用的氮肥越多,氮肥利用率越低,磷钾肥利用率的表现和产量一样到一定量后不增反减。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肥;产量;肥料利用率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施用氮肥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可以说合理地施用氮肥是获得作物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1-7]。
为了在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来提高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特开展了本试验,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选择在惠水县和平镇杨番村某农户家的水稻田进行,东经106°59′58.98″,北纬26°13′27.6″,海拔950 m。
前作为小麦,土壤类型黄潮泥田,试验前取土样化验,化验结果为:pH值5.54,含全氮2.373 g/kg、碱解氮253.654 mg/kg、速效磷98.964 mg/kg、速效钾86.232 mg/kg、有机质37.142 g/kg。
土壤肥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湘优109。
肥料品种分别为尿素(N 46%)、氯化钾(K2O 50%)、普钙(P2O5 12%)。
尿素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
普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氯化钾70%作基肥,30%作穗肥。
为保证试验施肥的均匀性,试验地均不施有机肥。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各处理的氮肥用量及施肥情况见表1。
3次重复,均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试验方法试验于2008年4月24日播种,2008年9月30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
按常规方法观察记载水稻的各个生育时期生长情况,并进行测产验收。
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
即土壤肥力低,供肥量少,作物依赖于肥料供应的多。
农业生产中钾肥施用与氮、磷等其他营养元素关系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钾肥施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作物需要的养分有很多,其中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是构成作物蛋白质和细胞组织的基本原料,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磷元素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植物的耐寒性和适应力。
而钾元素则可以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这三种元素同时存在,并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实现最佳的生长和发育效果。
农业生产中,钾肥的施用与其他营养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钾肥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磷元素和钾元素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互促作用,当钾肥施用充分时,可以促进作物对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钾元素和氮元素之间则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互促作用。
一方面,钾元素可以促进氮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作物对氮元素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钾元素的过量施用也可能会抑制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钾肥的施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协调氮、磷等其他营养元素的供给,以保证它们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另一方面,其他营养元素的供给也会影响钾肥的施用效果。
磷肥的施用可以提高作物对钾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肥的施用也可以促进作物对钾元素的利用,并提高钾元素的吸收和转运。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应该充分考虑和协调其与其他营养元素的关系,在满足作物养分需求的同时,注重平衡和协调各种营养元素的供给,从而实现最佳的生长和发育效果。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钾肥的施用也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环境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对于不同成熟期的作物,也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分期施肥和控制用量。
此外,钾肥的施用还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整和控制,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不同肥料配比对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正确的施肥方式和合理的肥料配比是保证果树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肥料配比会直接影响果树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进而影响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不同肥料配比对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一、氮肥配比对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氮肥是果树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之一,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和提高产量。
不同的氮肥配比可以对果树产生不同的影响。
1. 高氮肥配比高氮肥配比指的是施用氮肥比例较高的肥料,如尿素等。
适当的施用高氮肥配比可以刺激果树的生长,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吸收能力,从而增加果树的养分储备和产量。
2. 低氮肥配比低氮肥配比指的是施用氮肥比例较低的肥料。
适当的施用低氮肥配比可以使果树的生长趋于平衡,防止长势过旺导致果实发育不良。
此外,适量的氮肥施用还可以促进果实的坐果和增大果实的个头。
二、磷肥配比对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磷肥是果树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适当的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果实的形成和发育,提高果树的产量。
不同的磷肥配比会对果树产生不同的影响。
1. 高磷肥配比高磷肥配比指的是施用磷肥比例较高的肥料,如磷酸二铵等。
适当的施用高磷肥配比可以促进果实的营养物质积累,增加果实的糖分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2. 低磷肥配比低磷肥配比指的是施用磷肥比例较低的肥料。
适当的施用低磷肥配比可以使果树的生长趋于平衡,防止果实形成不良和果实早落的现象。
三、钾肥配比对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钾肥是果树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适量的钾肥施用可以促进果实的膨大和增大,提高果树的产量。
不同的钾肥配比会对果树产生不同的影响。
1. 高钾肥配比高钾肥配比指的是施用钾肥比例较高的肥料,如氯化钾等。
适当的施用高钾肥配比可以增加果实的数量和个头,提高果实的硬度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2. 低钾肥配比低钾肥配比指的是施用钾肥比例较低的肥料。
适当的施用低钾肥配比可以使果实的糖分含量增加,提高果实的口感和风味。
氮磷钾对水稻产量构成的作用如何首先,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氮是构成植物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等的基本组成元素,对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氮元素的供应足够,能够加速水稻的生物合成过程,促进其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量和转运能力。
这将有助于水稻提高产量,并促使产穗数量和籽粒数量的增加。
氮肥适量的施用,能够促进生长期早期的叶数增加,增加冠层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产物的输出,为籽粒的形成提供充足能量和物质基础。
然而,如果氮肥的施用量过多或不均衡,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使株高增加、分蘖增多、生长过于繁茂,使水稻表现出拔高倒伏,导致产量降低。
其次,磷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重要元素。
磷是构成植物DNA、RNA和ATP等能量分子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生理活性、生长和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磷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代谢等关键的生理代谢过程,对激活和稳定酶系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水稻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磷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调节碳水化合物的呼吸和转化,从而增加籽粒的形成。
磷元素的不足会限制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影响水稻根系的活跃度,还会抑制花芽的分化和发育,造成产量下降。
因此,在水稻栽培中,适量补充磷肥可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提高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转录和转运,加快籽粒的形成速度,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再者,钾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钾是水稻生理代谢、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钾离子参与了植物的许多生理和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离子调节、糖类和脂类代谢等。
钾元素的供应充足,对于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发育,增加光合产物的转录和输出,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钾肥适宜的施用量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穗数、穗粒尺寸和单粒重,促进籽粒的形成和充实,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综上所述,氮、磷、钾对水稻的产量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农业2022年第19 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 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试验材料选用小麦品种百农207,氮肥选用尿素(N46%),磷肥选用重钙(P44%),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K60%),统一供应。
采用机耕后划定小区做畦、施肥,处理1(CK)、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基肥底施磷肥、钾肥和70%的氮肥,小麦拔节期追施剩余的30%氮肥,处理6为氮磷钾肥一次性底施。
施肥后再用小型旋耕机旋耕1遍。
10月11日机械播种。
小麦整个生育期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6月4日小麦成熟收割,技术人员对每个试验小区随机取样3 m2,计算产量(结果见表2)。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一)试验结果从表2看出,无论是哪种地力水平,处理1(CK)的产量都低,说明氮肥对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在磷肥钾肥施用量相同时,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小麦产量也逐 反而下降,氮肥的报酬递减、氮素的“奢侈吸收”现象明显。
处理6与处理3虽然施肥量都相同,但施肥方法不同,处理3为分次施肥,处理6为一次性底施, 显然氮肥分次施用小麦产量高。
为准确找出肥料施肥效果,利用试验结果之产量数据与相应的施肥量建立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亦称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然后依据此方程计算出各种肥料的最高施肥量、最佳施肥量(见表3、见下页表4)。
BCDEy=250.97+21.71·X—0.68·X2y=276.64+20.61·X—0.62·X2y=249.73+21.96·X—0.67·X2y=215.97+18.38·X—0.55·X20.960 0650.984 520.957 8630.944 7624.040 7863.599 5422.732 1617.102 92河南农业2022年第19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二)结果分析从上页表3中可以看出,无论哪种肥力地块,小麦产量与氮肥相关性都很大(R 2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大),肥力高的地块显著性大于低肥力地块(F 值越大越显著);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田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和对应产量都比最佳经济施肥量和对应产量都高,说明施肥量越多能达到最高产量,但经济效益低,容易造成肥料浪费。
40土肥植保番茄需肥量较大特别是对钾素营养更为敏感但是江苏省洪泽县蔬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较低微量元素含量缺乏以前菜农对平衡施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少施或不施钾不施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导致番茄病虫害加重产量低品质不高因此我们于20022004年进行了番茄不同钾氮配比的平衡施肥试验一材料与方法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洪泽县高良涧镇杨码朱坝镇金季两村供试土壤为黏黄土肥力中等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试验设计试验在普施P2O56.6公斤/亩1亩=1/15公顷多元复合微肥1.5公斤/亩的基础上进行20022003年杨码点设7个处理N0K0N20K0N20K15N20K30N25K15N25K30N25K4520032004年金季点设10个处理N0K0N20K0N20K15N20K30N25K15N25K30N25K45N30K30N30K45N30K60脚标分别表示N和K2O施用量单位为公斤/亩氮肥品种为尿素钾肥品种为硫酸钾小区面积33平方米4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0%氮肥和全部磷钾多元复合肥作基肥于移栽时一次性施入50%氮肥作追肥分3次追施分别于第123穗果膨大时施用供试品种及栽培管理番茄品种为合作90612月中旬温室播种育苗翌年2月下旬移栽6月下旬清茬塑料大棚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大棚分析方法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测试参考文献土壤农化分析介绍的方法进行番茄鲜样水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酸度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二结果与分析氮钾配施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氮钾配施能有效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处理N0K0尽管施磷和微肥植株仍然生长矮小叶黄茎细病死株率高处理N20K0的番茄营养生长较快但开花结果迟第1花序节位高达8.8叶1级商品果率低平均单果重亦低平衡施肥处理施钾量在30公斤/亩以下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大其主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1级商品果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第1花序着生高度和病死株率逐渐降低从长势长相看番茄植株健壮叶色浓绿开花早病虫害轻用药次数少果大色泽好畸形果少当施N25公斤/亩K2O30公斤/亩以上时这些差异就不明显了表2氮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氮素营养不足时增施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氮20公斤/亩比不施氮增产3倍以上当施氮25公斤/亩时其增产效果取决于钾肥用量的多少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高低两试点施钾量同为15公斤/亩N25K15杨码点由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比N20K15增产效果较显著而金季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很低比N20K15增产效果则不显著原因可能是金季点供钾量少不能满足番茄正常生长的需要当施钾量为30公斤/亩时两试点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才同时达到显著水平从金季点试验结果还可看出施氮量30公斤/亩水平时尽管钾供应充足但已不能再增产这可能与番茄的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水平和土壤肥力等因素有关由此可以推断当前生产水平及条件下番茄的适宜施氮量应掌握在25公斤/亩左右在施用适量的氮磷肥和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以大幅度提高番茄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施氮20公斤/亩时施钾1530公斤/亩与只施氮肥不施钾肥比杨码点净增产量10161555公斤/亩增产幅度达39.6%60.6%金季点净增产量10251075公斤/亩增产幅度达50.7%53.2%氮肥用量25公斤/亩时施钾3045公斤/亩与施钾15公斤/亩比杨码点和金季点分别增产2.1%24.3%和25.3%28.5%均达到1%显著水平但在施氮量30公斤/亩水平时钾肥用量超过30公斤/亩产量已不再增加说明增施钾肥必须氮钾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41土肥植保在适宜的氮肥用量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综合两地的试验结果在当前生产水平下番茄适宜的施钾量应为2530公斤/亩施用钾肥对番茄品质的影响施用钾肥可以增加番茄鲜果维生素C 和水溶性糖的含量降低酸度口味得到改善在施氮量20公斤/亩时钾肥用量1530公斤/亩鲜果维生素C 含量达到15.416.4毫克/100克比不施钾肥处理的12.8毫克/100克分别增加20.3%28.1%水溶性糖由不施钾的1.65%分别增加到2.28%和2.30%增幅分别为38.2%39.4%含酸量由不施钾的0.506%降至0.461%和0.417%降幅为8.9%17.6%在施氮量25公斤/亩水平时施钾30公斤/亩与施钾15公斤/亩比番茄鲜果维生素C 水溶性糖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1.2%5.9%含酸量降低12.4%若进一步加大钾肥用量3项指标变化不明显表3施用钾肥的经济效益在施用氮磷肥和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以大幅度提高番茄的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施氮量20公斤/亩时不施钾肥的毛收益只有2471.6元/亩而施用钾肥的毛收益均超过3400元/亩施钾的投入与产出比达到117.523.2施氮量在25公斤/亩水平时施钾量以30公斤/亩毛收益最高投入与产出比为110.2三小结钾可有效地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施钾量在30公斤/亩以下时其主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1级商品果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开花早植株抗病能力强在施用适量的氮磷肥和微肥的基础影响上施钾量在30公斤/亩以下时其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磷肥和微肥基础上施氮量在2025公斤/亩范围内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高低有关当施氮量提高到30公斤/亩时产量不再增加当前生产水平下江苏洪泽地区番茄适宜施氮量应在25公斤/亩时左右适宜施钾量在2530公斤/亩之间增施钾肥可以增加鲜果维生素C 和水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含酸量口感好增施钾肥可以大幅度提高番茄经济效益施氮25公斤/亩钾30公斤/亩毛收益最高在4400元/亩左右姜汉川江苏省洪泽县蔬菜站223100居立海洪泽县土肥站姜汉川居立海注播栽前混合采样采样深度020厘米表1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试验地点杨码金季有机质克/公斤21.416.9碱解氮毫克/公斤122.579.5速效磷毫克/公斤8.76.8速效钾毫克/公斤122.576.5注杨码点20032004年试验结果表3钾肥对番茄品质影响处理N 20K 0N 20K 15N 20K 30N 25K 15N 25K 30N 25K 45含量毫克/100克12.815.416.415.216.916.9比等氮处理增幅%20.328.111.211.2含量%1.652.282.302.202.332.34比等氮处理增幅%38.239.45.96.4含量%0.5060.4610.4170.4680.4100.408比等氮处理降幅%8.917.612.412.8维生素C水溶性糖酸注杨码点20022003年试验结果处理N 0K 0N 20K 0N 20K 15N 20K 30N 25K 15N 25K 30N 25K 45表2氮钾不同施用量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茎粗厘米0.901.201.351.481.391.541.57第1花序着生节位叶8.08.86.86.16.96.16.1成果数个/株5.09.210.611.210.212.013.01级商品果数个/株02.76.17.05.77.37.0单果重克68.0130.0148.7158.5150.5160.9145.0病死株率%8.16.74.31.15.42.12.。
氮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摘要通过2a的氮肥肥效试验表明:海安县本地种植扬麦13小麦品种,在磷钾肥用量分别为P2O5 82.5kg/hm2、K2O 60kg/hm2条件下,氮肥(N)用量以187.5kg/hm2为宜。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夺取小麦高产,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氮肥;小麦;产量;效益海安县墩头镇地处海安县西北部,属里下河农业区,土壤类型为水稻土,以稻麦两熟茬口为主,常年种植小麦面积3 735hm2,前3年平均产量5 850kg/hm2。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索氮肥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笔者于2005~2007年进行连续两熟氮肥不同用量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分别在墩头镇吉庆村六组两农户责任田内进行,供试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
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供试肥料:46%尿素、14%过磷酸钙、60%氯化钾。
各处理均不施有机肥。
肥料运筹:氮肥作基肥占65%、苗肥占15%、拨节孕穗肥占20%;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作基肥占80%、拨节孕穗肥占20%。
1.2试验设计试验按氮素不同用量设4个处理,即用纯氮0kg/hm2、94.75 kg/hm2、189.5kg/hm2、284.25kg/hm2,分别以N0、N1、N2、N3 表示,3次重复,计12个小区。
各小区磷钾肥用量相等,分别为P2O5 82.5kg/hm2,K2O 60kg/hm2。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小麦品种为扬麦13。
1.3田间培管试验采取人工条播的方法,行距30cm,播种量94.5kg/hm2。
施肥按方案要求,分小区称量施肥,随称随施。
其他培管措施一致。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在磷钾肥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
其中,以N2处理产量最高,2a平均产量6 970kg/hm2,分别比N0、N1、N3增产62.7%、27.9%、11.5%,经LSD多重比较,N2与N3之间有显著差异,N2与N0、N1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效果的影响
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张宽吴巍王秀芳胡会军王晓村胡和云
内容提要:
1991年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公主岭黑土区代表性田块的土壤进行了养分缺乏状况的调查研究,查出土壤钾已影响作物产量。
1992年参照盆钵试验结果,布置了三个氮水平下的钾肥田间效果试验。
本文报道了这一试验的结果。
文中介绍了供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
供试玉米品种为掖单13。
供试化肥为尿素、重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1/3氮肥和全部磷肥、钾肥与秋季作底肥条施,2/3氮肥作追肥施用。
施肥处理为氮、钾水平3×3共9个组合,各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40平方米,随机排列。
三个施氮水平为:120、240、360公斤N/公顷,三个施钾水平为:0、150、300公斤K2O/公顷。
施磷水平各处理均为120公斤P2O5/公顷。
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为1569~1950公斤/公顷,达20~25.5%,纯收入达354~415元,高于低氮水平下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供试土壤上以每公顷施用150公斤K2O的每公斤K2O增粮值为高,达10.5公斤/公顷。
在本试验中钾肥增产增收最高值均出现在高氮(360公斤/公顷)处理中;在高氮基础上的三个钾水平中,以施用150公斤/公顷氧化钾(K2O)者增粮值,纯收入及产投比最高。
1.引言
1991年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公主岭黑土区代表性田块的土壤进行了养分缺乏状况的调查研究,采集试验田土壤并化验土壤中钾等十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之后,进行该土壤的吸附试验和盆钵试验。
通过微型盆栽试验得出,减钾处理的高粱干物重较最佳养分处理(OPT)明显减产,说明在该种土壤上钾已在影响作物的产量。
1992年参照盆钵试验结果,在补足缺素的情况下,布置了三个氮量级下的钾肥田间效果试验。
其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上氮肥用量已影响钾肥的增效作用。
钾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除了同土壤供钾数量有关外、还同各种作物的吸肥特性、作物品种间的吸钾能力、气候因子及平衡施肥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为了提高钾肥在吉林省黑土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先后开展了不同品种玉米吸肥规律及平衡施肥技术等多项试验。
本文仅就在公主岭黑土上,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对钾肥增产玉米数量与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导。
2.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的碱解氮含量为74.9毫克/公斤,速效P2O5(五氧化二磷)为21.9毫克/公斤,速效K2O(氧化钾)为136.9毫克/公斤,有机质为1.85%,pH为7.4。
供试玉米品种为掖单13,种植密度为6.77万株/公顷,试验田为秋施肥秋起垅。
供试化肥有尿素(含N 46%)、重过磷酸钙(含P2O5 46%)、氯化钾(含K2O 60%);玉米试验田的施肥方法是将1/3N(氮)、全部磷、钾肥于秋季作底肥条施,2/3N作追肥施用。
田间试验4月22日用马拉单体播种机播种。
玉米生育期间人工除草,药剂治虫,三铲三趟。
本项试验设九个处理,三次重复,具体处理见表2。
试验小区面积为40平方米,6行区,小区为长方形,垅宽0.64厘米,试验小区随机排列。
3.试验结果与分析
以下分述:供试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田间试验产量结果: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数量的影响、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等问题。
3.1.供试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通过对供试土壤的化验分析,吸附试验和盆钵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严重缺氮(N),从表1明显看出-N处理的高梁植株干物重明显低于最佳养分处理(OPT)处理,之间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K处理高梁干物重同OPT相比,之差虽没有-N处理高,但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N和K(钾)已成为该种土壤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而P(磷)、B(硼)、Cu(铜)等八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较高,尚未表现出缺乏的症状。
见表1高粱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
3.2.田间试验产量结果
下面分述: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数量的影响、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3.2.1.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数量的影响
为了验证供试土壤盆钵试验缺钾的结果,在公主岭黑土上布置了三个氮量级下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的田间试验,其产量结果列入表2。
见表2玉米钾肥试验产量结果表
对表2列出的产量结果进行增产效果的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列入表3。
从表3可见,钾肥在每公顷120、240和360公斤三个N量级情况下对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这就验证了盆钵缺K的试验结果。
从表3还可以看出,钾肥增产效果大小同氮(N)的用量有关,从钾肥对玉米的绝对增产值、相对增产值来看均以高N(360公斤)处理8~9最高,其绝对增产值每公顷达1569~1950公斤,相对增产值达20~25.6%。
从公斤K2O(氧化钾)增粮值来看,在三个N量级下均以每公顷150公斤K2O处理的增粮值最高,而三个N量级中仍以N 360公斤处理8的公斤K2O增产玉米值最高(为10.5公斤)。
见表3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统计表
3.2.2 .氮肥用量对钾肥增产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表2 和表3列出的产量结果和增产效果进行钾肥对玉米增产效益的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列入表4。
见表4钾肥对玉米增产效益统计表
从表4可见,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益仍以N 360公斤处理8~9的纯收入最高,每公顷达354~415元,其中以每公顷施用150公斤K2O处理的纯收入415元/公顷和产投比1.95最高。
4.试验小结
在供试黑土上,施用120、240和360(公斤/公顷)三个N(氮)量级的情况下,每公顷施用150和300公斤K2O(氧化钾)可增产玉米316~1950公斤,相对增产3.9~25.6%公斤,K2O增产玉米1.1~10.5公斤。
钾肥在供试土壤上,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同氮肥用量有关,高氮(360公斤/公顷)基础上的钾肥对玉米绝对增产值(1569~1950公斤/公顷)、相对增产值(20~25.5%)及纯收入(354~415元/公顷)高于低氮(120~240公斤/公顷)下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与效益。
在供试土壤上,以每公顷施用150公斤K2O处理的公斤K2O增粮值(10.5公斤),纯收入(415元/公顷)和产投比(1.95)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