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与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相关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87.77 KB
- 文档页数:2
钾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钾肥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元素,它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合理施用钾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一、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促进植株生长旺盛钾元素能够刺激植株生长,使植株根系更加健壮,茎干更加粗壮,叶片更加繁茂。
钾肥的施用能够使玉米生长旺盛,苗势强壮,茎秆更加粗壮,叶片更加繁茂,这对于玉米的产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2.增加籽粒产量钾元素能够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使植株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钾肥还能够使玉米籽粒充实,增加产量。
研究表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缺乏钾元素,会导致玉米籽粒充实度降低,影响玉米产量。
3.提高抗旱能力钾元素能够提高植物对干旱的抗性,通过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减少植物水分蒸发。
钾肥的施用能够提高玉米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玉米产量。
二、钾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1.提高玉米的营养含量钾肥的施用能够提高玉米的糖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
研究表明,钾肥的施用能够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使之更加营养丰富。
2.改善玉米质地和口感钾肥的施用能够改善玉米的质地和口感,使之更加鲜嫩。
同时,钾肥能够提高玉米的糖分含量,使之更加香甜,口感更加好。
3.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钾元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对于玉米的灰斑病和叶斑病等病害具有抑制作用。
钾肥的施用能够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提高玉米的品质。
综上所述,钾肥的施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理施用钾肥的情况下,能够使玉米生长旺盛,增加产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玉米的营养含量和口感,保障玉米的品质。
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用钾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三、钾肥施用量的影响虽然钾肥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过量施用钾肥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玉米种植中施用钾肥的量要掌握一个适宜的范围。
1.钾肥施用量过少钾肥施用量过少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叶片萎缩,叶色发黄,产量降低。
玉米生产中施用钾肥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钾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对于玉米的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玉米生产中施用钾肥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产量的影响。
首先,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
钾元素在土壤中对植物的病害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施用足够的钾肥可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例如,病害如灰霉病、锈病和疫病等容易影响玉米植株的健康,而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细胞的健康水平,增强植株对病害的防御能力。
其次,施用钾肥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的免疫力,降低植株受到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等)的影响。
钾元素是植物维持渗透压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植物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在干旱、高温等逆境下,施用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耐旱性和耐热性,增加其抵抗逆境的能力,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此外,钾肥还可以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钾元素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参与了植物体内许多生理过程的调节,如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和传递能量等。
施用适量的钾肥可以提供玉米植株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例如,钾元素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然而,施用过量的钾肥也可能对玉米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钾元素会导致植物体内其他元素的不平衡,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其产量。
此外,过量的钾肥施用还可能导致土壤的钾盐累积,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并可能引起土壤酸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施用适量的钾肥对玉米的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
适量的钾肥能够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和免疫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然而,施用过量的钾肥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施用钾肥时应注意合理使用,并结合土壤条件和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适量施肥。
玉米氮钾肥最佳施用研究[摘要] 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不同施肥模式下每亩玉米所需n、p2o5和k2o的适宜用量。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在确定磷肥做底肥的前提下,对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进行调控,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我区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氮钾肥最佳施用期结果分析夏玉米是岱岳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夏玉米播种面积55万亩左右,总产达30万吨,因此充分发挥我区玉米生产潜力,达到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化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毋庸置疑,但近几年来,随着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出现了化肥利用率下降及产出比下降的现象。
根据在岱岳区开展玉米施肥现状的调查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生产高成本,低效益,增产不增收;化肥施用品种过于单一;化肥施用品种过于单一;有机肥投入不足;盲目施肥现象严重;施肥方法、结构不合理,一炮轰、偏施,不施或少施钾肥的现象突出,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有机肥料投入减少,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普遍存在重施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现象,氮磷钾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
由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种肥料。
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 最多,k次之,p相对较少,同时化验分析表明岱岳区土壤总体处于富磷水平。
在夏玉米种植上,忽视了氮钾肥配施对其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导致种植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2010-2011年开展了“玉米氮钾肥最佳施用研究”工作。
本项目在确定氮钾最佳施肥量和磷肥做底肥的前提下,对氮肥和钾肥的施用时期进行调控,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寻求我区氮钾肥最佳施肥模式,通过示范、推广达到增产创收的效果,推动我区科学提高夏玉米产量的进程,为我区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山西省玉米生产普遍存在着氮、磷肥用量较多,钾肥用量较少,氮、磷、钾三要素不平衡,玉米持续增产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因此,研究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可为玉米生产提供平衡施肥依据。
同时,一直追求以高产为目标,但产品品质一直不高。
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新绛县小聂村实施。
试验地土壤为轻壤质潮土,0~20cm 耕层含有机质1.06%、全氮0.064%、速效磷11mg /kg 和速效钾130mg/kg 、pH 值7.23。
供试玉米品种农大108生育期100d,供试化肥尿素(含N46%)、过磷酸钙(含P 2O 546%)和氯化钾(K 2O 60%)。
试验以不同N 、P 2O 5、K 2O 用量设置配施方案,从表1中可看出,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
小区面积30m 2。
试验所用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25%,共余75%氮肥作追肥穴施。
玉米主要生育期取样测定植株高度、玉米穗位。
成熟期收获考种,测定穗长及产量。
同时又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即排列,观察玉米产量试验。
2结果分析2.1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株高的影响由表2可看出,所有施肥处理的玉米株高以处理N 3P 1K 2最高,N 2P 1K 1最低。
不同施氮量比较,处理N 3P 1K 2(N450kg/hm 2)的玉米株高比N 1P 1K 2(N150kg /hm 2)高16.3cm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处理N 4P 1K 2施N 量增加到600kg/hm 2时,玉米株高则比N 3P 1K 2略有降低。
说明磷、钾肥用量一定时,玉米株高在一定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
但氮肥施用过量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衡时,玉米株高反而降低。
在氮、磷肥用量一定时,不同施钾量对于株高的影响与氮肥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处理N 2P 1K 3(285.0cm )和N 2P 1K 2(278.0cm)与处理N 2P 1K 1氮磷钾配施对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施肥规律戴静1,康宇2( 1.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山西太原030000;2.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太原030001)摘要:以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农艺农技Non g yi N on g ji不同N、P、K配方施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王兴强郭丽琢王红艳$(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民勤县夹河镇人民政府,甘肃民勤733399;3.甘肃蓝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P、K配施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因子、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开始,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表现为N&P&K2>N&P2K0>N2P0K2>N0P2K2> ()0*0变化趋势,成熟期N2P2K2较其他处理高4.58%〜25.05%(P<0.05)。
籽粒产量较不施肥(N0P0K)高102.43%,较其他处理高4.29%〜94.68%,收获指数仍以N2P2K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缺磷、缺钾处理分别高9.22%和9.12%。
综合考虑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收获指数,N2P2K2配施处理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收获指数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6997(2019)17-0030-03玉米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作物叫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粮食供应、畜牧业兴衰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对氮肥的需求量是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最大的,氮肥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合理的氮肥运用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必要因素之一比玉米苗期吸收的磷大约有48% -68%来自肥料,另一方面磷对玉米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很大作用,良好的磷素营养可以培植玉米壮苗,扩大根系生长,这对于玉米养分、水分的吸收、抗旱抗寒特性都有实际的意义。
钾是玉米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李金洪研究表明:施钾肥的效果不仅有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且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氮、钾肥在玉米上表现有正的交互作用,且随氮肥水平的提高,交互作用增加,这说明氮肥和钾肥不仅有良好的正效应,而且还有一定的交互效应。
1000公斤产量玉米需氮磷钾量,玉米某产量一般是多少斤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玉米需要施用10千克左右的氮肥,4千克左右的磷肥,13千克左右的钾肥。
栽种玉米应选择紫色土为宜,土壤酸碱值6.5-7,种植地段要求四周开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
在上年冬季进行深翻整地,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25-35厘米。
播种前要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
一、1000公斤产量玉米需氮磷钾量1、1000公斤产量玉米需要多少氮磷钾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每生产100千克玉米,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4.0千克,磷1.1-1.4千克,钾3.2-5.5千克,其比例为1∶0.4∶1.3。
所以1000公斤产量的玉米需要10千克左右的氮肥、4千克左右的磷肥、13千克左右的钾肥。
2、玉米栽种技术(1)土壤选择土壤类型选择紫色土为宜,土壤酸碱值6.5-7,种植地段要选择四周开阔,向阳无遮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力均匀,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中等以上肥力地块。
(2)整地①净作:在上年冬季进行深翻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冬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25-35厘米;播前整地主要是将土打细,达到待播状态,并注意保墒。
等行距种植,行宽80-100厘米。
②间套作:在播前1个月进行整地,耕翻25-35厘米。
播前打细,使土壤达到待播状态,并注意保墒。
间套作物以土豆、小麦、蔬菜为主,玉米预留行宽为60-80厘米,间套作物幅宽40-60厘米。
(3)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
精选种子后,于播前15天进行发芽率检验。
播前3-5天,选无风晴天,将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2-3天。
(4)育苗①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要求营养土中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
②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为幼苗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
钾肥施用对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意义。
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合理施肥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中,钾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钾肥施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钾元素是植物体内吸收的主要元素之一,对于玉米的根系生长、叶片生长、光合作用、抗旱、抗病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钾肥的缺乏会使玉米的生长停滞,表现为矮化、损失叶色、植株叶片生长不均匀等。
而在钾肥供应充足的环境下,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
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钾肥可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钾肥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钾肥的施用对于玉米的产量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曾经进行过一系列的玉米钾施试验,结果显示,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一定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下,适当的钾肥施用量可以使玉米产量增加15%以上。
理论上,玉米的需要钾元素量大约为其干物质总量的1.5%-2%。
因此,在施肥时,要按照土壤的含钾量来确定钾肥的施用量。
如果土壤钾含量较高,则应减少钾肥的施用量;如果土壤缺少钾,就需要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同时,在施肥时还要注意钾肥的施用方式。
一般来说,钾肥应该在播种前施用,或者在生育期过程中间歇期和育性淀粉增多期、籽粒填充期等时期施用。
3、钾肥施用的注意事项钾肥施用不可盲目,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整。
首先,要考虑土壤的含钾量和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需要量。
如果土壤中钾元素含量过高,则不宜施用太多的钾肥;如果土壤钾含量过低,则可以增加适量的钾肥施用量。
其次,要注意钾肥的施用方式。
如果将钾肥与氮肥混合施用,会影响它们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减少了效果。
因此,在施肥时最好分别施用。
最后,要注意钾肥施用时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过量的钾肥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过早的施肥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3期吴家全等[1]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玉米免耕产量的影响;牛金宇[2]研究了氮磷钾有效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明了氮、磷、钾肥在施肥量较小时,随着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递增,当施肥量达到一定量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反而逐步减少;玉米是重庆市秀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为了分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全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20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委土肥站雅江镇进行了前茬为冬闲用地的田间实验,实验结果为:施氮肥后玉米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磷肥其次,施钾肥后玉米增产效果最低。
因此,在制定玉米地施肥方案时,应全力保证氮肥用量,并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提高玉米产量。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该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雅江居委会营坪组承包地。
土壤为新冲积潮沙土,前荐为冬闲地。
于试验前在20cm 土层中取样并分析:pH值为5.3,碱解氮为131mg/kg,有效磷25.2mg/kg,速效钾48mg/kg,有机质合量为20.9mg/kg。
1.2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辽禾308。
试验肥料为:氮肥,尿素、含氮量≥46%,生产厂家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P 205含量为≥12%,生产厂家是贵州省福泉磷肥厂;钾肥为氯化钠,含量为≥60%,生产厂家是北京昆龙伟业格尔木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不同处理施肥量及比例分别为:处理1:全量施肥区(N:P2O5:K2O=180:75:90kg);处理2:无氮施肥区(N:P2O5:K2O=0:75:90kg);处理3:无磷施肥区(N:P2O5:K2O=180:0:90kg);处理4:无钾施肥区(N:P2O5:K2O=180:75:0kg);处理5为不施肥区。
通过秀山县施肥指标体系计算,全量施肥标准为N:P2O5:K2O=180:75:90kg,46%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为试验用肥,各处理化肥以10%氮肥、全部磷肥作底肥,50%氮肥和全部钾肥作第1次追肥,40%氮肥作第2次追肥;底肥在栽苗时施加,第1次追肥在苗期(拔节期)施加、第2次在大喇叭期施加,其他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黑龙江垦区玉米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探索友谊分公司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分公司试验站于2012年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钾肥的施用量不是越大效果越好,要有合理的施肥比例。
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1:0.7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35.41%,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玉米;钾肥;施肥比例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46-11 试验设计与方法1.1 供试品种参试玉米品种为吉单519。
1.2 供试材料与来源玉米品种及肥料为市场常规品种。
1.3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友谊分公司研发中心试验地。
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3g/kg土,碱解氮含量137.4mg/kg土,速效磷含量24.4mg/kg 土,速效钾含量159.9mg/kg土,ph值6.7。
前茬大豆。
秋翻秋起垄。
设计亩施尿素24.91kg、二铵15.22kg。
其中基肥6.23kg尿素/亩,7.61kg磷酸二铵/亩;种肥6.23kg尿素/亩,7.61kg磷酸二铵/亩,钾肥按处理施用,混合后于5月10日采用机械施入基肥种下15cm,种肥随同人工播种于5月12日施入种侧8cm。
6月23日追长效尿素12.46kg/亩。
(用量为商品量,换算成纯量为n:14.2kg/亩,p:7kg/亩,k:分别为0、3、5、7kg/亩,比例为2:1:0、2:1:0.4、2:1:0.7、2:1:1)1.4 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共四个处理:①对照,不施用钾肥;②处理1,施用钾肥5kg/亩,基肥、种肥各50%;③处理2,施用钾肥8.33kg/亩,基肥、种肥各50%;④处理3,施用钾肥11.67kg/亩,基肥、种肥各50%。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每处理面积78m2(65cm行距×12垄×10m长),处理3次。
其他措施同大田常规生产。
亩设计保苗株数5000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