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由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所写。
这篇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以下是兰亭集序的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字词解释
1. 兰亭:指兰亭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地方,也是王羲之的故乡。
2. 集序:指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所写的序文。
二、阅读理解
1.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描写兰亭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和情感?
2. 王羲之在文中提到“气象之中,文章之美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4.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你认为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5. 你觉得兰亭集序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和价值?
三、创作练习
1. 请你以兰亭集序为灵感,写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散文。
2. 请你以兰亭集序为题材,写一首诗歌表达你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 请你以兰亭集序为背景,写一篇小说,讲述一个关于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四、思考题
1. 你认为王羲之为什么选择在兰亭集会上写下这篇序文?
2. 你觉得兰亭集序中的“章法”和“气韵”对于写作有什么启示?
3. 兰亭集序中的“遗世独立”的精神对于现代人有何借鉴意义?
这些练习题旨在引导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兰亭集序这篇伟大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练习题,探索兰亭集序的魅力,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ﻩ()(4分)A.癸.丑(kuǐ)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ﻩ( )(4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ﻩ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列坐其次..之盛..B.俯察品类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放浪形骸..之外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A.群贤.毕至 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 (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40题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明聚会时间、地点原因的句子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在《兰亭集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为了祈福消灾。
4.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
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5.《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6.在《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人贤,这是一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美景,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赏心悦目,是为五乐。
7.在《兰亭集序》中,描写来客的排比句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9.《兰亭集序》的作者用了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的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0.在《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是写环境幽美之乐(美景)。
I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美景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3.作者在谈到兰亭盛会的宴饮之美时是这样写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王羲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练习题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着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目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着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2.3 兰亭集序◆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察品类之盛.盛:热闹B.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此,这C.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D.所以游目骋.怀骋:驰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未尝不临.文嗟悼B.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列坐其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以五年为期.死期.至矣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死生亦大.矣C.臣具以表闻.D.齐.彭殇为妄作6.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其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集序》练习题一、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àn)癸(kuí) 殊(shú)峻(jùn)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C,悼(dǎo)禊(xì)骋(chěng)契(qì)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此小大之辩也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5。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7“曾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兰亭集序》自测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7、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C)A.信可乐也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信之8、对“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 B.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C.列座其次(旁边)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次要的住所)9、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C.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0、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B)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D.因击沛公于坐11、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12、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及其所之既倦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B.③④⑤⑥/②⑧/①⑦C.①②/③⑤⑥⑧/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3、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会天大雨,道不通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D)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15、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A.茂林修竹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B.群贤毕至寿毕,请以剑舞C.信可乐也烟涛微茫信难求D.未尝不临文嗟悼故临崩寄臣以大事16、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D)A.映带左右B.足以极视听之娱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群贤毕至【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为名词作动词,B项为副词作动词,C项为数词的意动用法。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一、语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癸丑()⑵会稽()⑶修禊()⑷激湍()⑸流觞().....⑹行骸()⑺趣舍()⑻骋怀()⑼彭殇()⑽嗟悼().....2.请写出下列各句中“信”字的意义。
⑴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⑶言必信,行必果.⑷大丈夫能屈能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茂林修竹修竹:高高的竹子。
B.惠风和畅:惠风:和风。
....C. 快然自足快然:高兴的样子。
D.虽世殊事异世殊:世事悬殊。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列坐其次..⑵俯察品类之盛..⑶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⑷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5.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群贤毕至⑶一觞一咏⑸足以极视听之娱⑺齐彭殇为妄作6.翻译下列句子。
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⑵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⑶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⑷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⑸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7.填空。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⑵少长咸集⑷所以游目骋怀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译文:译文:译文:译文:王羲之, (303 ~361) 字逸少,山东临沂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被后人尊称为“”。
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世称“”。
王羲之48 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
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
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二、课堂点击8.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 3 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答:9.“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答:三、选段在线阅读《兰亭集序》第一段,完成文后11— 17 题。
《兰亭集序》基础练习(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实词突破一、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癸丑( ) 会稽( ) 禊事( )流觞( ) 少长咸集( ) 清流激湍( ) 二、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暮春之初暮( )修禊事也修( ) 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 ) 咸( )茂林修竹修( )映带左右映带( )引以为流觞曲水觞( )一觞一咏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情(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注明如何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四、找出下面句子中古今异义词并写明古今异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今义:列坐其次古义:今义:虚词积累写出下面加点虚词的用法意义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二)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HYPERLINK "/view/723427.htm" \t "_blank" 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实词突破一、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天朗气清()品类之盛()游目骋怀()二、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是日也是()惠风HYPERLINK "/view/723427.htm" \t "_blank" 和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俯()察()品类()所以游目骋怀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娱()信可乐也信(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注明如何活用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四、找出下面句子古今异义词并写明古今异义是日也古义:今义: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虚词积累写出下面加点虚词的用法意义仰观宇宙之大定后标志俯察品类之盛定后标志足以极视听之娱定后标志所以游目骋怀用来(三)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永和九年”的日期,即公元353年。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兰亭的自然景观,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人生如梦”。
5.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一觞一咏”的雅集活动。
二、选择题1.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A. 唐朝B. 宋朝C. 东晋D. 明朝答案:C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永和九年”是哪一年?A. 公元352年B. 公元353年C. 公元354年D. 公元355年答案:B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崇山峻岭”指的是什么?A. 书法作品B. 绘画作品C. 兰亭的自然景观D. 诗歌作品答案:C4. 《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指的是什么活动?A. 书法比赛B. 绘画比赛C. 诗歌朗诵D. 饮酒作诗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答:《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雅集活动中所作。
当时,他们饮酒作诗,王羲之在酒酣之际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序文。
2. 请解释《兰亭集序》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含义。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这次雅集没有乐队演奏的盛大场面,但通过饮酒和吟诗,也足以表达和分享他们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深切感受。
四、论述题1. 论述《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王羲之以其行书的流畅自然、变化多端,被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字形、和谐的布局、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亭集序习题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③曾不知老之将至()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9.《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有“____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____”。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11、下列各句表明兰亭集序写作目的的一句是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亦足以畅叙幽情D、死生亦大矣12、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B、死生亦大矣C、鼓瑟希,铿尔D、不耻相师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映带左右A、死生亦大矣B、齐彭殇为妄作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4、翻译下列句子(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文字,王羲之着眼于“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做结,有无穷意趣16、解释下列加点字(1)群贤毕至(2)所以游目骋怀(3)虽趣舍万殊(4)况修短随化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仰观宇宙之大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18、下列选项中,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A、仰观宇宙之大B、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E、死生亦大矣F、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做的序,是一篇诗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
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虽然不一样,性格也有文静和浮躁的不同,但当遇到高兴的事,从中有所得,他们都会感到愉快满足,觉察不到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们对津津乐道的东西感到厌倦,情绪就随事情的变化而转移,感慨也就产生了。
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所以古人说:“生与死也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大事情啊”,我们能不感到痛惜吗?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
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 )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虚词运用】1、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2、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