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小小运动会》PPT优秀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2
《小小运动会》数学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乐园》第三册第六章第二节“小小运动会”。
详细内容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计算;学习使用时钟和计时器;通过运动会实例,理解速度、距离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并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运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钟和计时器进行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掌握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时分秒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重点:时钟和计时器的使用,时分秒的计算,以及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计时器,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校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中的时间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时钟和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运动会实例,讲解时分秒的计算方法。
(3)讲解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练习时钟和计时器的使用。
(2)完成时分秒的计算练习。
(3)解决与速度、距离和时间相关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认识及计算方法。
2. 时钟和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3. 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运动会比赛中的时间差。
(2)根据速度和距离,计算运动员的用时。
2. 答案:(1)时间差:5分钟。
(2)运动员用时:3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小运动会》优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比较和排序》的第三节《小小运动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掌握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排序方法,以及理解数的大小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大小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和排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小运动会场景图、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小奖品。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小运动会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场景中的数学信息。
2. 例题讲解(15分钟)(2)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运用比较方法为运动员排序。
(3)讲解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使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为小小运动会设计比赛项目,并运用所学知识为比赛排序。
6. 激励评价(5分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小奖品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小运动会2. 内容:(1)数的大小比较(2)排序方法(3)比较符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3和7,4和6,2和2。
2. 答案:(1)3<7,4<6,2=2。
(2)小明>小红>小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比较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PPT下载(第2课时),共16页。
计算。
9+2= 9+4= 9+6= 9+8=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8 + 7 = 15 (瓶)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6+8=14 运用凑十法计...•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PPT下载(第1课时),共16页。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会计算吗?拿出小棒试者摆一摆吧! 9 + 6 =15(名)把9看成10 10+6=16 16-1=15 求一共有多少名...•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4课时),共18页。
课前导入我们学会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
探究新知还剩多少桶?一共有17桶用了4桶 17 - 4 =13(桶)课堂练习(1)15-2计算时,要先算()再加10。
(2)两个数的和是19,减数是4,差是...•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3课时),共18页。
探究新知 1.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2 + 3 =15(只) 15+4= 19(只)想:5+4=9,再加10,和就是19。
课堂练习(1)14+3计算时,要先算()再加10。
(2)左面...•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2课时),共18页。
课前导入请你来数一数礁石上的海鸥有多少只?探究新知怎样来数呢?我们也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
课堂练习(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1课时),共16页。
探究新知怎样来数呢?我们也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
摆一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一 11里有1个()和1个()。
课堂小结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小小运动会》数学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乐园》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小小运动会”。
通过运动会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学习长度、时间和速度的计算,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时间和速度的计算及换算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进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秒表、计算器、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运动会场景,让学生观察百米赛跑,引导他们关注长度、时间和速度。
2. 知识讲解(1)长度: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时间:介绍秒、分、时等时间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速度:讲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1)计算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计算运动员跑过的距离。
(3)已知距离和速度,计算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时间。
4. 随堂练习(1)计算自己走路的速度。
(2)计算从教室到食堂的距离。
(3)计算从教室到食堂需要的时间。
5.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2. 时间单位:秒、分、时3. 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距离÷时间4. 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
(2)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时间,以及平均速度。
(3)已知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计算它行驶100km需要的时间。
2. 答案(1)速度=距离÷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2)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