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沉香救母课文内容沉香救母课文内容沉香救母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之一,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说过。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沉香救母课文内容,欢迎阅读!沉香救母课文内容沉香救母(一)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沉香救母(二)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
他打败了凶恶的`二朗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的激动。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沉香救母(一)》课文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沉香救母的神话故事阅读《宝莲灯》又名《沉香劈山救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动魄惊心,又穿插着浓厚的亲情。
那么神话的情节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沉香救母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沉香救母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第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
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
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
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
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
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
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
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
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
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
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
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
沉香救母故事主要内容沉香救母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最早起源于汉朝的《刘向山海经》。
故事主要讲述了沉香在得知自己的母亲被压在华山之下后,历经千辛万苦,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救母行动。
沉香的母亲名叫三圣母,是西岳大帝的女儿,与凡人杨君私奔并生下了沉香。
由于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天规,三圣母被舅舅二郎神压在了华山之下。
沉香长大后,得知母亲的遭遇,心如刀绞。
他决定要救出母亲,与母亲团聚。
沉香历尽艰辛,跋山涉水,寻找救母的方法。
他先后打败了护山神兽和邪恶的妖怪,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武艺。
在这个过程中,沉香还得到了众多神仙的帮助和指点,逐渐成长为一位英勇果敢的年轻人。
最终,沉香凭借着智慧、勇气和众神的庇佑,成功地救出了母亲。
二郎神见状,也只好作罢,允许他们母子团圆。
沉香救母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孝心,以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传递了孝道、亲情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还表现了人们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沉香救母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故事中的沉香形象也深受人们喜爱。
他顽强不屈、勇敢正直、善良孝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和正义的代表之一。
他的形象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感动。
总之,沉香救母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传递了孝道、亲情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还表现了人们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这个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瑰宝之一。
---------------------------------------------------------------范文最新推荐------------------------------------------------------沉香救母(一)教学设想《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望即观察。
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
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
这样,一个1/ 9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闻即听。
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
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
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神话故事】沉香救母沉香是一种珍贵的芳香木,产于东南亚地区。
这种木材香气芬芳,常被用来做高档家具和奢华装饰品。
但是,沉香不仅是一种物质,它在华夏文化中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沉香救母就是一则充满智慧和感人肺腑的沉香传说。
相传,远古时代,有位善良勇敢的母亲,名叫素娥。
她生有一子,名雷震子,天资聪颖,但非常古怪,跟其他孩子不一样。
有一天,雷震子在玩耍时,不慎滑入深谷,摔伤了腿。
素娥听到儿子的哭声,急忙前来救援。
她把自己的衣服撕成条带,用来缠绑儿子的伤口。
震子痛苦地哭着:“妈妈,我想吃梨子!”素娥心疼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好的,妈妈马上去给你找。
”素娥来到山上,寻找梨树。
她已经走了很长时间,却还是找不到梨树。
此时,她听到了一些轻柔的声音,像是来自林中的仙人掌在悠扬地吟唱。
素娥跟着声音寻找,意外地发现了一株沉香树。
沉香树高大茂密,木质鲜美,树枝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宝石和珠子,叶子如同翡翠般晶莹剔透。
素娥对这株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走上前去,想要摘取一枝沉香叶作为纪念。
但是,沉香树突然发出了怪异的声响,好像在呼喊:“素娥,不要碰我!我是刚刚从棺材中挖出来的,我虽然芬芳香美,却是我父母的化身。
如果你摘下我的叶子,那么我父母的灵魂不就会随之飘散?你也无法再救你的儿子了!”素娥听了沉香树的话后,放下了心中的疑虑,深受启迪:身为母亲,必须忍受自己的身体受伤,自己的疼痛不能成为拯救孩子的障碍。
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自己挂在树上,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撑,在高处摘了一枚沉香叶子,就赶回去给孩子治疗伤口。
沉香树的父母深受素娥的牵挂感动,于是向天皇上奏报,让沉香树变成一种有益的物质,帮助人类。
因此,沉香救母的故事也成为了民间流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则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一种无价的宝藏。
母亲可以为了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虽然这样的例子在现代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精神却流传至今,并且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沉香救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佳话,它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社会、家庭、婚姻、亲情、师生关系等等伦理道德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让我们铭记母爱的伟大,学习母爱的坚韧和勇气,让我们从中汲取奉献、友爱和感恩的精神营养。
沉香救母(一)原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沉香救母(一)课文原文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朗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朗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沉香救母(一)》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古老的山村里,有一对母子,他们的名字叫做沉香和小云。
沉香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而小云则是一个温柔贤惠的母亲。
他们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场意外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那天,一群凶恶的山贼闯入了山村,抢劫村民的财物,肆意破坏。
小云被山贼抓走,沉香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带走,心如刀割。
他发誓要救回母亲,于是踏上了艰难的救母之路。
沉香踏上了险峻的山路,他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路上躲避着山贼的追捕。
终于,他来到了山贼的老巢——一座险峻的山峰。
山贼的老巢守卫森严,沉香不敢大意,他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化装成一个卖木材的小贩,混入了山贼的老巢。
在老巢里,他见到了被囚禁的母亲,心中的怒火更加熊熊燃烧。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沉香挥舞着手中的大斧,冲进了山贼的老巢。
他和山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身手敏捷的他如入无人之境,将山贼一一制服。
最终,他救出了被囚禁的母亲,母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泪如雨下。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感动了整个山村。
人们纷纷赞扬沉香的勇敢和孝心,他们为沉香和小云筹集了一大笔善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从此,沉香和小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山村里口口相传的佳话。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勇敢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不要气馁,更要牢记孝道,孝敬父母。
因为,只有孝顺父母,我们才能有一颗宽广的胸怀,才能拥有一份真正的幸福。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懂得了孝顺和勇敢的真谛。
愿这个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道之光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沉香救母(二)》说课稿赫店中心小学:徐凤琴一、说教材: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
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
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
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
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
寓情于读,积淀语感。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1、学生分析:《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旧知,复习导入。
因这篇文章是前篇课文〈沉香救母〉(一)的延续,为了体现这两课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前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救母心切、奔”这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抓住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
”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
(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
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
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2008.4.13《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赫店中心小学:徐凤琴教材分析: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
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
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
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宝莲灯》,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
(板书:奔向华山)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
引读第三段。
(板书:仙人送斧)(出示图片)看图回答。
(板书:劈山救母)(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沉香救母(二)奔向华山不畏艰险孝心感动仙人仙人送斧劈山救母留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册2007/2008年度第二学期赫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