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
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不同民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来自哪些民族吗?”2、引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3、重点指导“晨、绒、摔”等字的书写。
4、理解“坪坝、傣族、景颇族”等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句1、找出描写学校环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习“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一段,体会同学们读书的认真。
3、重点品味“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感受窗外的安静,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这所小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教师总结: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那么美丽、和谐,充满了欢乐和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仿照课文中的某一段,写一写自己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会认“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法学法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交流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三)巩固字词课件逐组出示词语: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 56 个民族)全班交流: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
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
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
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我力求凸显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握语文要素,紧扣“新鲜”导入。
本节课伊始,让学生对比二年级教材与三年级教材,发现三年级教材明显的新鲜之处是多了篇章页,然后引导他们认识篇章页,读懂篇章页,发现篇章页能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让学生一下子就对新教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人文素养,渗透民族团结。
本单元的主题为“学校生活”,本课的人文素养训练点除了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生活外,还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第1自然段时,结合三个排比句的系列训练,让学生发现孩子们虽然穿戴不同,但是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爱国的可爱的赤子之心,这个才是作者眼中的“可爱”之所在。
3.围绕“新鲜词句”,多元落实训练。
如何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前就要明确何为“新鲜感”,明确了“新鲜”与“感受”的定义和密切关联及关注其本身的意义之所在以后,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
放矢。
教学本课时,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学难点层层分解,让学生先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渐渐明白“有新鲜感”的词语指什么,然后再尝试关注文中其他的有新鲜感的词句,接着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从同类文本阅读中,熟练发现有新鲜感的词句,最后根据图示,抓住自己学校的特点,练习仿说,说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或段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
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
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
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
《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的民族、穿戴、招呼”等10个生字。
(2)正确读写“校园、穿戴、招呼”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2.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词1.大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讲解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
2.齐读课文,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二、品词析句,体会语言之美1.学习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校园的句子。
(2)体会“整洁、宽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朗读,感受学校环境的优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1)找出关键词句,体会同学们的民族特色。
(2)指导朗读,感受同学们的团结友爱。
3.学习第3自然段。
(1)找出关键词句,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
(2)指导朗读,感受同学们的活泼可爱。
1.你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吗?为什么?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及时巩固生字词。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二、顺势切入,初读课文1.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趣味识字词(1)出示词语: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朗读、安静、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
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校园生活的欢乐。
2、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感受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不同民族小学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2、提问:你们想知道在边疆地区,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是怎样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青树下的小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2)引导学生抓住“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体会学生上学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3)指导朗读,读出对这所学校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上课了,校园里是怎样的情景?(2)引导学生理解“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句话,体会同学们朗读的认真和声音的好听。
(3)学习“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体会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安静来突出同学们读书声音好听的写法。
(4)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感受师生之间的和谐。
3、学习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下课了,同学们在干什么?(2)引导学生抓住“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等词语,体会同学们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
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
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
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
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
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
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
”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
”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
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
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的国旗 ( )的铜钟参考答案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 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一定要细心dǎi zú景颇族déánɡ zú阿昌族ā chānɡ zú傣族jǐnɡ pō zú德昂族hàn zú汉族2.我能填。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我通过播放边疆地区小学的图片和视频,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和独特。
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2. 注重朗读,体会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特别是在学习描写校园美丽和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段落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3. 小组合作,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还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4. 拓展延伸,丰富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我进行了拓展延伸,介绍了一些边疆地区的小学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不足之处1. 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教学中,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如借助拼音、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等,但在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时,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识字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2.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有时评价不够及时,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3.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中,由于我在一些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拓展延伸的时间不够充裕,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意识到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时候,我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和有条理。
有时候,我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导致他们掌握知识的效果不佳。
因此,我计划在课堂管理方面加强自己的观察和沟通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意识到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
有时候,我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课堂的学习目标,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够深入。
因此,我计划在教学前更加仔细地规划好学习目标,并在课堂上明确告诉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关注和理解。
有时候,我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了解不够,未能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因此,我计划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安排。
总的来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教学目标设定和个别差异关注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教学设计标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旅行换位思考一等奖设计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换位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自然的尊重一、教学准备:1. 选定一棵大青树,在树下设置好教学场景,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具和道具。
2. 准备小组分组名单、旅行换位任务和相关工具(如相机、录音机等)。
3. 提前探寻教学环境,熟悉其中的特点和潜在问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校生活”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本文在文体上有以下特点:(1)儿童散文。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吴然写的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2)情景交融。
如各民族学生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凤尾竹也为学校增添了乡村气息;学生们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尽情玩耍,连动物都来聆听读书和看热闹。
勾勒了这样一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校园图。
(3)文章结构。
层次清晰,先写了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再写了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然后写课上和课下,最后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需要关注以下两点:(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正如我作为读者在第一遍裸读时就被这些词语和句子吸引了。
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民族等);如绒球花、太阳花、铜钟、凤尾族等(花名和事物等),如孔雀舞、摔跤(民俗)松鼠、山狸(动物)如鲜艳的服装;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钟声;边疆的小学;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墙等等词语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富有新鲜感的词语。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2)场景描写、动静结合。
文中写了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四个场景,每个场景有人的参与也有动物的参与,让我们感受到处处充满生机,充满童趣,描写手法上动静结合。
课堂上围绕以上要点展开教学,下面是整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1、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如为了让孩子们找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我把话语换成导演来到大青树下的小学拍宣传片,他拍了小学的哪几个镜头呢?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语言教课文,更有启发性!于是很快找到了:镜头一:上学的路上镜头二:来到学校镜头三:教室镜头四:大青树下又如在找出学校的特别之处时,我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港湾学校有哪些不同呢?走进课文,找依据!2、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到位很多名家都在他们的著作里提到,要想你的教学出彩,有重点,必须学会提炼主问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通用6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篇1《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
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
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
“傣”读di,不要读成t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
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
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
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
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
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不同民族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民族。
2、引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青树下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2)引导学生抓住“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体会孩子们上学的快乐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上课时和下课时,校园里分别是怎样的情景?(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句话,体会同学们读书的认真。
(3)学习描写下课时热闹场景的句子,感受孩子们的活泼快乐。
3、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引导学生理解“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体会作者对学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总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欢乐的小学,让我们一起为这所小学点赞。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和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
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
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
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
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
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
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
有的说:“他
们读得很流利。
”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
”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
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
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