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69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分类和特征。
2. 掌握各类农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对农作物的风险。
3. 学会如何预防和控制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风险。
导学内容:一、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分类和特征1. 鞘翅目(鞘翅科、天牛科、蠹虫科等):身体硬壳,前翅变成鞘状,后翅薄膜状,以木材为食。
2. 鳞翅目(蝗虫科、蚜虫科、象鼻虫科等):身体扁平,前翅硬化,后翅薄膜状,口器为针状,以植物汁液为食。
3. 直翅目(蝇科、蚊科、蜜蜂科等):身体细长,前后翅相似,嘴长,以花粉和蜜为食。
4. 半翅目(蚜虫科、蚜虫科、蚜虫科等):身体细长,前后翅相似,嘴长,以植物汁液为食。
二、农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对农作物的风险1. 鞘翅目:天牛科的幼虫以木材为食,会造成木材腐蚀,影响建筑结构;蠹虫科的幼虫以干燥的植物为食,对粮食仓库等造成风险。
时会形成蝗灾;蚜虫科的成虫和幼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发展受阻。
3. 直翅目:蚊科和蝇科的成虫以人类和动物的血液为食,传播疾病;蜜蜂科的蜜蜂采集花粉和蜜,增进植物授粉。
4. 半翅目:蚜虫科的成虫和幼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卷曲、黄化。
三、预防和控制农业昆虫对农作物的风险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蜻蜓、蚜虫天敌等,控制害虫数量。
2. 化学防治:应用农药喷洒,如杀虫剂、杀菌剂等,杀灭害虫。
3. 机械防治:应用捕虫器、粘虫板等工具,收集和消灭害虫。
4. 生态防治:珍爱生态平衡,增加益虫数量,减少害虫数量。
导学案练习题:1.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中,哪一类昆虫以木材为食?2. 蝗虫科的成虫和幼虫以什么为食,会造成什么风险?3. 蜜蜂科的蜜蜂采集什么物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4. 如何通过生物防治来控制害虫数量?5. 请列举一种化学防治方法和其应用途景。
导学案参考答案:1. 鞘翅目标昆虫以木材为食。
成蝗灾。
3. 蜜蜂科的蜜蜂采集花粉和蜜,对植物有助于授粉。
4. 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 r o t u r 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 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无尾须,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增节变态二、弹尾目C o l l e m b o l 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无复眼无尾须类型昆虫,长在5m 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表变态三、双尾目D i p l u r 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 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小型无眼无翅;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 h y s a n u r a(衣鱼目Z y g e n t o m 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 p h e m e r i d 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