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植物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6
植物显微技术1、任课教师:李岩、刘朝辉(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课程内容及安排:(1) 植物制片技术(2) 光学显微镜技术从校历的第6周起每周一次实验,分3组,每组不超过16人。
实验时间(周四下午2:00,周五上午8:30,周五下午2:00 )。
实验地点:新教学楼1325(显微技术室)。
3、教材及参考书:(1)生物学显微技术,余炳生、张仪编著。
(2)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余炳生、张仪、李岩编著。
一1、a、b、2、a、b、c、第一部分植物制片技术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制片的目的及意义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二、显微镜在人类认识自然中的作用三、制片技术在显微镜应用中的必要性第二节植物制片技术的分类与发展、植物制片的分类按保存时间可分为临时制片永久制片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活体观察切片法非切片法二、植物制片技术的发展1、固定剂及固定方法的改进2、塑料包埋剂的应用与发展3、荧光及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4、活细胞显微观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G 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第二章植物制片的基本步骤和原理第一节选材一、选材的原则二、选材注意事项三、一般植物材料的切取根、茎的切取叶的切取材料的体积问题第二节杀死、固定和保存一、杀死、固定和保存的概念1、基本概念杀死:利用某种方法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
固定:在杀死的基础上,把细胞或组织按生活的状定下来,使在以后制片的过程中保持状态不变。
2、杀死与固定的关系3、保存与保存液70%乙醇4、制片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制片过程中保持生命的真实结构?!二、固定的理论(一)两类固定剂1、非凝固型固定剂:使蛋白相互胶联。
2、凝固型固定剂:使蛋白沉淀。
(二)固定的目的和理想的固定剂1、固定的目的2、理想的固定剂(?)一般而言:非凝固型固定剂优于凝固型固定剂;混合固定优于单纯固定剂。
三、固定剂(一)凝固型固定剂1、酒精(e thyl,a lcohol)常用95%酒精及纯酒精特点、使用范围、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2、铬酸(c hromic acid)特点:易潮解,为强氧化剂缺点: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一般与其它成分配成混合固定液3、苦味酸( picric acid )特点: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易爆炸一般与其它成分配成混合固定液注意事项:一般用50%、70%酒精清洗4、醋酸( acetic acid )特点:渗透力强,可使组织产生膨胀作用(二)非凝固型固定剂1、甲醛( formalin )特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左右,很好的硬化剂,强还原剂;渗2、重铬酸钾( potassium dichromate )特点:强氧化剂,强硬化剂;渗透力弱。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等质体以及液泡和细胞壁等结构。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的体积大小,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他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核糖体以及微管、微丝等结构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清。
本实验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游离细胞,用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并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一、实验准备(一)材料:洋葱鳞片叶或大葱叶鞘(葱白),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
(二)用品: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纱布,清水,稀释的碘酒。
二、方法步骤(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观察取洋葱鳞片叶(或大葱叶鞘),纵向切取一窄条(宽0.5cm),然后用刀片在鳞片叶凹面的表皮处沿着与窄条垂直的方向轻切两刀(划断表皮即可),两刀距离为0.5cm左右。
要特别注意两刀距离不可太宽,否则制片时材料容易卷曲。
用镊子将两个切缝间的表皮轻轻地撕下来。
制装片时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再放上洋葱鳞片叶表皮。
放表皮时一定要注意让表皮的表面向上。
如果表皮有卷曲现象,可用镊子或解剖针展平并排除气泡,最后加盖盖玻片。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许多无色透明的长方形细胞,这些细胞彼此紧密连接。
每个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
调整显微镜焦距,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其细胞质内有一枚细胞核。
如果有的细胞看不见细胞核,这可能是细胞被撕破的缘故。
如想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加碘液进行染色。
加碘液时,应将装片从显微镜上拿下,先用滴管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滤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去盖玻片内的水分,从而使碘液渗人到盖玻片之内。
染色几分钟后,即可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低倍镜下观察时,上述结构显得很清晰:细胞壁呈深褐色;细胞质呈淡黄色,它可能在细胞内成为贴壁的一薄层,在此种情况下,细胞中央的大部分是一个大液泡;细胞核呈深黄褐色,分布在贴壁的细胞质内;有时细胞内尚有几个大液泡,大液泡由细胞质隔开,此时细胞核可能分布在靠近中部的细胞质内。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临时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法;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3.了解植物细胞中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识别和检验植物细胞中贮藏的主要后含物。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染色是生物显微装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洋葱鳞片叶、红苋菜叶、禾本科植物成熟叶片、藓叶片、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等。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I2-KI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取镜和放镜、对光、观察(先低倍,再高倍)、调换玻片标本、使用后的整理。
2.观察表皮细胞:a)撕下面积小于盖玻片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b)将撕开的一面朝上放置在盖玻片上;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d)从另一侧用吸水纸析出,使染液浸透材料;e)观察材料。
3.观察花青素:a)撕取红苋菜叶的表皮;b)进行观察;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盐溶液;d)再次观察。
4.观察保卫细胞:a)用镊子撕取成熟叶片下表皮细胞;b)在低倍镜下识别表皮细胞及保卫细胞;c)在高倍镜下观察副卫细胞及其白色体。
5.观察叶绿体:a)用镊子取一片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制作临时装片;b)在低倍镜下识别其中的叶绿体。
6.观察淀粉粒:a)用镊子或刀片在马铃薯块茎切口上刮取少量白色浆液;b)制作临时装片;c)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d)之后,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e)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蒸馏水,f)再观察被染色的淀粉。
显微镜使用专题训练及答案1、取一滴鱼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另取一块载玻片把血液推成薄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玻片标本属于A.切片 B.涂片 C.装片D.磨片2、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光圈3、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4、下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视野中物像的位置及运动方向(箭头所指),若要让草履虫不从视野中消失,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下方 D.左上方5、下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当把目镜改为l5×,视野中细胞数目为( )A、5个B、3个C、7个D、9个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7、制作临时装片加盖盖玻片时,为防止气泡产生,正确的方法是图中的:( )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9、下图是张明同学在l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该( )A.用4倍物镜 B.将标本往上移 C.用40倍物镜 D.将标本向下移10、下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图,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③→①→⑤→⑦→⑥C.②→④→③→⑤→①→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⑥→⑦11、图甲和图乙所示,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的两个视野,当他将甲图所示视野转为乙图所示视野时,除转换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外,还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一.单细胞生物1)衣藻(植物)单细胞藻类,生活在发绿的池水中。
比较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同和不同:(2)两根鞭毛:能自由摆动,使衣藻能在水中游动。
(3)依靠眼点的感光,鞭毛的游动,可以游到有光照及其他适宜的环境进行光合作用。
2)草履虫(动物)(太阳虫,痢疾变形虫等等)(1)草履虫多大:大约0.3mm (2)形状:像倒转的草鞋(3)区别前后端:钝圆的一端是前端(4)介绍草履虫的结构及作用(学生观察结构可以猜测功能):纤毛:进行运动胞口:进食通道,在身体前端1/3处一侧,有纤毛食物泡:食物进入胞口后形成,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伸缩泡:排出水和含氮的废物,两个伸缩泡是交替收缩舒张的大核:与营养代谢有关小核:与生殖,遗传有关表膜:可进行呼吸,并排出含氮的废物收集管:收集水和含氮的废物(5)草履虫的生活习性捕食:纤毛把食物送入胞口消化:食物 胞口 胞口末端 食物泡内笑话呼吸:表膜排泄:表膜和胞肛 应激性总结:单细胞生物一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生活在水中。
3二.细菌和真菌1)认识各种各样的细菌引入:食物为什么会变味或发臭?(1)细菌:单细胞生物 大小:0.3-2.0微米细菌团: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2)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 酒——发酵,酵母菌 ……细菌的坏处:太多了(生活中其他的例子)(3)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
(4)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球菌:形状为球形。
如葡萄球菌。
杆菌:形状为杆状。
大肠杆菌,乳酸杆菌。
螺旋菌(弧菌):形状为螺旋状。
霍乱弧菌。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青霉菌,面包霉等等)食用菌—>大型的真菌:可食用,如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大肠杆菌)。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及特点,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白菜叶片、盐水、载玻片、覆盖玻片、手动切片刀、荧光染剂(罗丹明B)、移液器、贴标签。
三、实验步骤:1.取白菜叶片,将其泡入盐水中30分钟,使其保持新鲜并膨胀。
2.取出叶片,清晰地观察其表面,并用手动切片刀将其切成透明薄片,宽约1-2厘米,长约3-4厘米,避免损伤组织结构。
3.将片切好后,用载玻片轻轻将其压平,用移液器滴一滴荧光染剂罗丹明B在片上。
4.将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从侧面滑入,使覆盖玻片覆盖全片并使荧光染剂充分渗透。
5.将片放在显微镜镜头下面,调整焦距,找到合适的位置,调整好目镜焦距和放大倍数。
6.观察整个切片,观察透过显微镜镜头下的荧光染剂对细胞内部核、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的染色,结合教师的指导或课本知识,认真备注每个结构的位置和特点。
7.实验结束后,用清水将荧光染剂擦拭干净,把细胞片放回相应的容器,洗干净载玻片和覆盖玻片,用干净布将显微镜镜身擦拭干净,并放回原位,做好清洁工作。
8.将制片进行标签,标明制片日期、标本名称、学生基本信息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观察位置、手段和方式要准确严谨,避免对切片和显微镜镜头的损伤。
2.观察精度和谨慎要求高,确保观察到的结构精确清晰,不得遗漏或出现“视幻觉”。
3.实验器材和切片要清洁干净,避免污染结果。
4.自觉遵守实验守则,安全较真,避免发生意外危险或伤害事件。
五、实验测评标准:1.操作规范性:包括制片技能、显微观察技能、试剂使用技能、清洁卫生技能等。
2.观察能力:包括对切片结构的识别、分析及标注能力。
3.文献归纳:能够用正确的专业语言概括细胞学理论知识和时间背景,并分析、归纳实验过程及结果与其相关性。
4.实验整体评价:包括实验精度、参考书资料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六、实验拓展:1.与华丽感染细菌吞噬作对比,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显微镜下的藻类植物说明文
藻类植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型植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植物,可以看到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结构。
首先,藻类植物的细胞体一般呈现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式。
单细胞藻类通常呈现出球状、椭圆状或长柱状的形态,而多细胞藻类则由许多连在一起的细胞组成,形成链状、丝状或片状的结构。
在细胞体内部,可以观察到藻类植物的细胞器和细胞质。
细胞膜和细胞壁是藻类植物细胞的外部保护结构,用于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细胞质内部含有细胞核、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等重要组成部分。
叶绿体是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观察显微镜下的藻类植物时,常常可以看到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叶绿体。
此外,藻类植物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眼点、顶针等。
眼点是一种感光结构,可以感受光的方向和强度。
顶针则是用于固定在水体中的结构,帮助藻类植物保持稳定的姿势。
总的来说,显微镜下观察藻类植物可以看到它们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藻类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科学研究和生态学研究来说,了解藻类植物的显微结构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引言在植物学研究中,显微镜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它使我们能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微小结构和细胞。
本实验旨在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组织。
实验器材•光学显微镜•盖玻片•植物样本•制片钳•盐水溶液•毛细管步骤步骤一:准备样本从植物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组织样本,如叶片、根茎等。
将样本小心地切割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盖玻片上。
步骤二:加入盐水溶液使用毛细管将一滴盐水溶液滴在样本上。
这可以帮助保持样本的湿润状态,并使显微镜下的观察更加清晰。
步骤三:盖上玻片将另一块盖玻片轻轻地放在样本上,并确保没有气泡被困在样本和盖玻片之间。
这样可以保持样本的平整,并使显微镜下的观察更加准确。
步骤四:取出显微镜将显微镜从箱子中取出,并确保其处于关闭状态。
使用纸巾轻轻擦拭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以确保镜片干净。
步骤五:调整显微镜将样本放在显微镜的样本台上,并使用夹子将其固定。
打开显微镜的开关,调整目镜的焦距,直到从目镜中看到清晰的图像。
步骤六:调整物镜使用旋钮调整物镜的焦距,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从低倍放大到高倍,逐步调整物镜,直到图像清晰可见。
步骤七:观察和记录使用目镜和物镜观察样本,并记录你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特征。
可以使用细胞计数器来帮助测量和计数细胞。
步骤八:清理显微镜实验结束后,关闭显微镜并小心地将样本从显微镜上取下。
使用纸巾擦拭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以确保它干净整洁,以备下次使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
我们了解到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植物的微小结构和细胞组织,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特征。
这对于植物学研究和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篇实验报告,您能更加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并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运用这项技术来进行更深入的植物学研究。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绘图法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方法3、学习植物绘图法二、材料和用品绘图用品(绘图纸、橡皮、HB或2H铅笔)显微镜、擦镜纸、纱布、二甲苯、蒸馏水、洋葱鳞叶表皮永久装片三、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2、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方法3、植物绘图方法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显微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显微镜的结构复式显微镜的结构较复杂,由两组以上的透镜所组成,其类型虽然很多,但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在结构上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显微镜的金属部分即为其机械部分,用于装置光学部分及其它用途,包括以下几部分:(1)镜座:镜座位于显微镜的最下方,是显微镜的底座,与桌面相接触,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并使之平稳。
(2)镜臂:镜臂是搬取显微镜的执手,与镜筒、载物台及镜座相连接,分固定式和可倾斜式两种类型。
(3)镜筒:镜筒是镜臂前方的中空圆筒,呈倾斜状态,上端放置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
有的显微镜的镜筒与镜臂连接处有齿刻,通过调焦螺旋可以上下升降镜筒,也就是通过镜筒的升降来调焦的。
(4)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固定在镜筒下端的圆盘状结构,有3—4个物镜螺口,装置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旋转物镜转换器时,物镜可以一个换一个地转到正确的位置使用,转动时当听到一声轻微的响声,表示位置已对好。
(5)载物台:载物台又叫镜台或工作台,是位于镜臂前方的一个方形装置,为安放玻片标本用,其中心有一个通光孔,台上还装有安装玻片的夹。
(6)调焦装置:在镜臂上装有粗调焦螺旋(大的一对齿轮)和细调焦螺旋(小的一对齿轮),转动调焦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升或下降,从而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达到调焦的目的,使物像清晰。
粗调焦螺旋调节幅度大,用于低倍镜下调焦,细调焦螺旋调节幅度小,用于高倍镜下调焦。
光学部分:是由几组透镜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由机械装置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作用是利用光线使实验物体造成放大像。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结构一、实验目的: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练习生物绘图方法,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等质体以及液泡和细胞壁等结构。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的体积大小,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他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核糖体以及微管、微丝等结构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清。
本实验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游离细胞,用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并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参考发下来的word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⑴、清洁载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清洁载玻片;⑵、用滴管吸取清水,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⑶、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一个“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表皮(大小0.5cm左右),放在水滴的中央并用镊子展平;⑷、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接触水滴,倾斜慢慢盖在标本上;⑸、染色: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重复1-2次。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⑴、取镜和安放①、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左右处)。
⑵、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⑶、观察玻片标本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玻片标本从压片夹的后方插入后,再向前推移,使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