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举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地域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呢
内容导读:地域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呢内容提要: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
网友提供的参考答案:
地理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海洋文化”、“黄土文化”这两个名词。
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
山西远离海洋,
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
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
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性格与气候的关联:气候与人性的探究引言天气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还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我们都会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并可能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但是,气候对我们的性格是否也有所影响呢?是否有一个人性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本文将探讨性格与气候之间的关联,并考察气候对人性的影响。
性格与气候关系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一:气候和人格特质之间的联系心理学研究发现,气候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例如,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更可能具有外向、热情和开放的性格特质。
相反,在寒冷和干燥的气候中生活的人可能更具内向、保守和压抑的性格特质。
这种关联可能是由于气候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从而塑造了个体的性格特质。
研究二:季节性情感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引发的。
SAD患者在寒冷的冬季会出现抑郁、疲劳、食欲增加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夏季则会减轻或消失。
这表明气候对情绪和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暗示了性格与气候之间的潜在联系。
气候对人性的影响气候与幸福感气候和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项涵盖全球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在气候宜人的地区感到更加幸福。
而在气候恶劣的地区,人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
因此,我们可以说气候是影响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对行为的影响气候对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气候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行为变化。
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人们更容易心情愉悦,更有活力,更愿意外出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而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懒散,更倾向于宅在家中。
这些行为变化与人的性格特质有关,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与冲动性气候也会对人的冲动性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在气温较高的炎热气候中,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冲动和冲动行为,而在较低的温度下,人们更趋向于保守和谨慎。
海外视野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马雅琼(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自古以来,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足以说明地理环境无论对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影响巨大。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一个强大的以及一个与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民族,其两面性格常常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兴趣。
该文就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居住环境等,分析了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4)16-0295-021概述一提起对俄罗斯人有什么看法,曾经经历过建国时期的长辈们都会首肯在中国陷入水深火热的时候,苏联人民给予的莫大帮助;他们也不会忘掉当中国这个小弟弟不甘受制于老大哥时,苏联政府霎时的翻脸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国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由此,人们公认俄罗斯性格具有双重性,这种性格内部矛盾交织: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残忍的一面;有谦逊和睦的一面又有专制霸道的一面。
这种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等。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且地大物博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地理因素无不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以本文拟从地理环境为线索对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进行简要的分析。
2地域对其民族性的影响首先从其领土的广博性分析其民族性格。
俄罗斯曾在几百年的东征西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
即使解体以后,领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样一来,俄罗斯人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俄罗斯人居住的辽阔地域决定了粗犷豪爽是俄罗斯人民族气质的特点。
地理环境使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那里人的性格暴躁易发怒。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情绪,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水网海滨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万物生机盎然,所以,人们往往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比较多情善感,也很机智敏捷。
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开门见山,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便养成了说话声音宏亮,商量事情直爽,对人诚实的性格。
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地舒展自己,性格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高楼大厦林立,工矿企业众多,温度较高,降水较少,空气不清新畅通,这种憋闷的气候常使城市人形成了孤僻忧郁的性格。
另外一个是地域性格的差异,比如东北人、西北人。
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人两肋插刀,我认为你是朋友,我可以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
如果认为你是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南方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是地域原因,我们这里气候变化特别大,也把人的性格变的反差很大。
比如新疆,山顶上白雪,山下一片绿色,这样的变伏,使人要不这样,要不那样,就教育了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性格,要不冰凉,要不滚烫。
就像雷锋说的,对待朋友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是地理环境导致的。
很多人不知道东北人为什么吵不了两句就打起来了,大家想想,他那里就没有春天和秋天,只有冬天和夏天。
上海人为什么吵吵就不吵了,因为四季不分明,不会出现这种行为。
所有人说东北人只打不吵,上海人只吵不打,武汉人是即打又吵。
包括四川女人,说话像机关枪,干什么?散热,因为实在太热,没有办法,语速特别快,性格急的人语速比较快,因为热量比较充足。
中国人性格的地域差异探源我们都听过“不到东北不知道胆有多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有多少”,意思是说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懂经营会赚钱。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提起江浙人,闪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温婉闲适,非常细致的生活,一说起山东人,大家就会认为他们既传统又豪爽还不失精明,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的性格的确有地域性,地域是怎样影响人性格的呢?地理特征促使一个地区的居民形成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地理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海洋文化”、“黄土文化”这两个名词。
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
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
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
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历史积淀、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巨大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
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
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游牧民族很少有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就很难对南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
《蒙古帝国》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地域对性格有着绝对影响,但是和种族无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句话,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一场战争胜利之后下达“三日或者十日不封刀”这种命令的民族有匈奴,突厥,女真,契丹,蒙古,满人,还有日本,我们能发现他们所处的地域有着绝对的相似,那就是穷山恶水!女真兴起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女真满万不可敌”但就是这个满万不可敌的女真从当时的白山黑水出来几十年之后被另一个穷山恶水中出来的民族屠灭,并且这个民族一直打到了塞纳河畔,而在中国这个民族又被一位同样从穷山恶水中出来的姓朱的乞丐赶回了老家。
一、关于南北文化差异的话语意义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南北文化的具体含义。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
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
二、前人对南北文化差异的经典论述○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
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及江浙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的种族活力。
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
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
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
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
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绘画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
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赵无眠《南人北人》:不论什么原因,北人的赢多输少,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昂视阔步的气势。
他们认为这就是男子气概,他们认为应该自称“汉子”。
你经常听人说:“北方汉子”,没听说过“南方汉子”。
经常听说关东汉子、山东汉子、西北汉子、河北汉子、天津汉子,没听说过广东汉子、湖南汉子、福建汉子、江苏汉子、上海汉子。
上海那地方娇滴滴的,还出什么汉子呢。
鲁迅一头扎在上海住那许多年,结果也才住出来“四条汉子”。
北人叫汉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北人身材比南人高大。
北人为什么高大?据说是吃面吃出来的。
南人吃米。
西方人吃面,因而高大;同属一个种族的印度人吃米,相对就矮一些。
南人与日本、东南亚一带吃米的民族相近,而北人则与西方欧美人相近。
北人跑到国外,天天吃面包不会觉得有什么腻歪。
南人就不行,非弄点米吃吃不可。
北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
心理学与生活:地域为什么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生活中你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地域不同的人,性格也往往是非常不一样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地域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有那么大的影响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我们都听过“不到东北不知道胆有多小,不到广东不知道钱有多少”,意思是说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懂经营会赚钱。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提起江浙人,闪现在脑海中的就是温婉闲适,非常细致的生活,一说起山东人,大家就会认为他们既传统又豪爽还不失精明,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的性格的确有地域性,地域是怎样影响人性格的呢?地理特征促使一个地区的居民形成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地理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海洋文化”、“黄土文化”这两个名词。
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
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
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
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历史积淀、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巨大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
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
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游牧民族很少有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就很难对南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格在中国古代家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被许多人所熟知。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三次迁家。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
世间万物,决不与环境作对,人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环境生活,性格必然是不同;同样的环境的人,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
自然环境,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
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太阳辐射等。
人也是如此,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性格。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体形高大,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皮肤要白,这都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
再如,农村和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有不同的,所以,纵观城里的居民和乡村的人们在性格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他们在消费上,农村人比较注重一些实用的物质化的东西,对产品的需求也以满足日常生活所用为主;而城里人在追求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很注重产品的外部包装,和物品的名牌化,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的谈城里人与乡村人的区别,我只是想说,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就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有高山平地,有沙漠平原;有严寒酷暑,有四季如春……这种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山区居住的人,因为地广人稀,开门见山,长久对这种环境的适应,便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办事直爽,待人诚恳的性格,所以自然就有“爱山者仁”之说。
温暖宜人的河湖海滨地区,因气候湿润,景色秀丽。
万物生机勃勃,容易使人触景生情。
因此,这里的居民往往多愁善感,机智敏捷,而有“爱水者智”的赞誉。
地理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西北豪放,东北的粗犷,中原的厚重,江南的细腻,西南的质朴另外一个是地域性格的差异,比如东北人、西北人。
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人两肋插刀,我认为你是朋友,我可以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
如果认为你是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南方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是地域原因,我们这里气候变化特别大,也把人的性格变的反差很大。
浅谈地域性格特征地域性格特征是指不同地区的人在性格上表现出的共同特点和倾向。
地域性格特征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状况等。
在中国这样的庞大国家中,各地的地域性格特征丰富多样,反映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人民精神风貌。
首先,山区地域性格特征可以归纳为顽强坚毅。
山区人民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长期面临陡峭的山坡、贫瘠的土地和严格的气候条件。
这些困难使得他们形成了顽强、坚毅的性格。
山区人民通常勤劳朴实、勇敢无畏,他们有着强烈的适应能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其次,平原地区的地域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包容。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这种环境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平原地区的人民通常开放包容、乐于交往,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多元文化有较高的接纳度。
平原地区也容易出现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流,进一步促进了平原地区人民的开放心态。
第三,沿海地区的地域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进取。
作为中国对外交通的门户,沿海地区与外界接触频繁,受到外国文化和商业的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的地理资源也相对丰富,使得沿海人民通常拥有开放的思维和进取的态度。
沿海地区的人们注重个人发展,勇于创新,他们更愿意追求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
此外,不同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对地域性格特征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北方地区的历史久远,曾经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北方人民因此形成了比较保守、重视传统的性格特征。
南方地区自古以来就密集河流和湿地,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南方人民热情好客、灵活机敏的性格。
西南地区的地理、民族和宗教因素混合,使得西南人民性格豪爽、开朗,注重个人自由。
总之,地域性格特征是中国庞大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所形成的产物。
每个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都赋予了人们独特的性格特征。
地域性格特征不仅是地区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了解和尊重地域性格特征有助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温晓婧20122601012摘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导致南北方人在性格、长相、饮食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
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
关键词:地理环境、差异、气候、地形、地理位置、农业、性格。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史家、文学家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
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中国北方山河壮丽,大江大河,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原,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这也养成了北方人粗放豪迈的性情,更加勇敢坚毅,更加吃苦耐劳,为人也更加纯朴敦厚。
相对应的是,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
中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也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不一样的影响。
下面我就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南北方人性格的影响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在地理上,我国南北方的划分,是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这一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那么南北方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差异呢?从纬度位置上看:北方纬度高,南方纬度低,所以北方整体气候比较寒冷,南方比较炎热。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方较闭塞,与外界联系不便,而南方多临海,面向东南亚,便于与国内外各地的联系。
从地形上看:北方多平原、戈壁、平坦开阔的高原,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地一览无余;而南方却是多低山丘陵,地形崎岖,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则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作者:罗臻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认为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土壤等,与人民的性格等有很强的关联,法律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对现实的影响,后被人总结为地理环境决定论。
虽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从刚开始就饱受争议,但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和民族性格形成方面有必不可少的联系。
本文以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为理论基础,从地理环境出发,分析俄罗斯广阔国土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广阔国土民族性格战斗种族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95-0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土壤等,与人民的性格等有很强的关联,他强调,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之所以存在很大差异在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自然区域因素与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任何社会经济建设中存留时间最长的因素,它对人类性格具有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性格不同,形成的民族形象也不同。
寒冷气候下,人们分泌均衡,使心脏有很大的力量,该环境下人们的性格多自信、直爽、精力充沛、比较勇敢。
而炎热气候会造成身体容易丧失力量,人们的心神容易堕落。
气候寒冷国家的人民,对爱情没有很强的兴趣,更关注户外活动,例如打猎、旅游等,对快乐的感受较气候炎热国家低。
而气候炎热的国家,人们敏感而富有情欲,追求感情享受,对快乐的感知性较敏锐。
对俄罗斯来说,随着历史变迁,俄罗斯人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17年革命之前俄罗斯人努力、慈悲、心思细腻、不可侵犯、追求精神和国土自豪感;苏联时期俄罗斯人性格转向对立,年轻的苏联一代人对生活拥有狂热的追求。
但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导致了俄罗斯人性格的稳定。
因此,从地理环境出发探讨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为理论基础,从俄罗斯地理环境出发,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为基础,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服饰先说帽子、头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陕北地区,男人用一条羊肚子毛巾包头,打结在前额头;山西、河北南部,男人把羊肚子毛巾包在头上,在后面系结;到了山东沿海,女同志把一块方巾对折,内套一截铁扎片或封存箱带,使头巾在额前挺括,伸出一段距离,系结在嘴巴下面。
陕北地表缺乏植被,冬春风速很大,人们用羊肚子毛巾包头,是为了防止尘土弄脏了头发和御寒。
山西中南部,人们用毛巾包头系结在脑后,是因为晋中南多盆地,风沙小一些,气温稍高的缘故。
冀中南、鲁西北位于太行山脉与鲁中南山地丘陵西北角之间的狭窄地区,是冬夏季风的通道,“狭管效应”使这里风速较大,尘土较多,故这里的人们也用毛巾包头且系结在脑后。
山东沿海女人头巾的功能是防晒、防风、防沙。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大理。
大理的气候四季如春,按理说人们不用戴帽子或头巾御寒,但因风大,男子多用白布包头,而女子的头围则护住了最易受冷的额头,更是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特征。
身穿长袍,足蹬靴子是草原民族的服饰特色。
高寒大风地区的人穿上袍子,再系上腰带,上下空气不易对流,十分保暖。
最有意思的是藏族人穿袍子露出一只胳膊,这是因为高原昼夜温差太大所致。
穿靴子不仅是御寒和上下马利索,更重要的是靴子适应穿行在戈壁、沙漠上,有利于保护腿脚。
木屐是为多雨地湿而备,在日本和中国的南方尤其多见。
欧洲多海洋性气候,地面常年湿漉漉的,贵妇人的长裤脚经常被打湿,因而有人发明了高跟鞋。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食物为什么山西人爱吃醋?原因是黄土高原土壤含钙太多,食入过量的钙,易得胆结石等疾病,因而人们就选择了醋来中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2008年02月17日10:52文摘报另外能吃醋的地方是云贵高原。
那里多石灰岩地貌,水和食品中含有较多的钙,所以要用酸来中和。
显而易见,是地理环境导致了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人特别爱吃醋。
中国有个顺口溜,讲“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可见四川人是最能吃辣的。
季风岛国——日本地理与国民性格的关系不可否认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对其国民性格的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地理环境也是民族性格形成的很重要方面。
日本,一个典型的季风岛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其国民性格的影响尤为显著。
首先,我问来说说日本的地理情况。
翻开日本地图就可以看到,日本被称之为岛国是名副其实的。
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4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绵延约1900公里,分布在亚洲东海岸附近,构成了岛国日本的全貌。
并且它处于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的太平洋“火圈”及太平洋内,这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多火山的岛国之一,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日本的国土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领土总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大小,而且大部分(约68%)是山地,无法居住和生活,大部分日本人集中在狭窄的沿海平原。
日本土壤的天然肥力较低,而且土壤呈酸性,并且日本的主要岛屿多山,土地森林覆盖率近90%,海岸线长26,505平方公里。
供种植业和养殖业使用的平地很少。
日本的气候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由以上所诉的地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国土很小,而且其大部分是山区和丘陵,使得适用面积更显得小,且不适合人居住。
但日本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却赋予了日本民族独特个性和气质,因而,从许多方面造就了日本人的性格。
日本正好处于富士山等七个火山带上,世界上10%的火上都在日本,所以火山爆发十分频繁。
又因为其四面环海,海啸和台风也时常发生。
这些都造成了日本人心理上的一种不安全感和危机感。
再看日本地理环境较恶劣,是一个资源很少的国家,这也使得日本无时不在担心他们将来以及后代的发展,危机感时刻的撞击这日本人的思想,这又造成了日本人强烈的侵略性和攻击性。
反面,正是这种资源缺乏的恶劣地理条件使得日本人又格外的勤劳。
日本多山,其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山地。
可以说山岳是日本人性格的又一个表征—刚强、坚韧不屈,又高傲。
以山岳作为日本人特征与以平原作为中国人的性格具有很大的不同。
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家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被许多人所熟知。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三次迁家。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
世间万物,决不与环境作对,人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环境生活,性格必然是不同;同样的环境的人,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
一、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
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太阳辐射等。
人也是如此,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性格。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体形高大,西方人普遍比东方人皮肤要白,这都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
再如,农村和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有不同的,所以,纵观城里的居民和乡村的人们在性格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他们在消费上,农村人比较注重一些实用的物质化的东西,对产品的需求也以满足日常生活所用为主;而城里人在追求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很注重产品的外部包装,和物品的名牌化,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的谈城里人与乡村人的区别,我只是想说,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就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
二、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
人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环境不同,情境迥不同。
忆国家之发展历程,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时代:环境曾造就了战火烽飞,风云变幻的年代,曾有过新中国成立的不朽功勋的经典时刻,造就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强盛的辉煌胜景。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也造就了不同的领袖,如:林肯、马克思、孙中山、列宁、富兰克林?罗斯福、毛泽东、邓小平等。
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同一社会环境也存在不同性格的人:有的人心怀壮志,能积极面对社会,保持着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朝气,这是性格日臻完美之人;有的人心无动力,虚浮消极,颓废、堕落,性格难以适应社会,日渐孤独,昏庸度日。
有的人属活泼型,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处事,朝气蓬勃;有的人属安静型,兴备只停留在感兴趣的事上,如果对这个事业没有兴趣,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平淡、冷漠、沉静;有的人则表现为直率冲动型,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易激动,有时暴躁等。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因此,伴随着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区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有各具特色与地域特点的民族歌曲,有特具风情的民族服装。
有各式各样别具风格的建筑等。
地理环境影响到语言、哲学、宗教、音乐、地方戏曲、文学、书法、绘画、科技、民居、园林、服饰、饮食等众多文化产品的地域风格以及人才的地域分布。
这都与我国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无法分割。
文化产品或文化现象在地域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南北差异明显。
比如:
(1)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
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
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
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
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
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
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感觉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
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就像一个英伟豪爽的大丈夫和一个温婉美丽的柔女子,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主要类型有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云文化、西域文化、台湾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