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显微镜结构图及使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8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专题一:生物和细胞▲显微镜的结构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第二专题: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第三专题:人体内物质运输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吞噬病菌)和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试验专题练习---显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知识拓展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与安放a.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②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b.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低倍镜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试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④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不用把镜筒抬高)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d.调节光圈,使视野光亮适宜。
3.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知识拓展①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
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②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约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
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③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④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⑤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专题0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考向1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黑龙江卷【母题题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A.转换器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答案】D【试题解析】A.转动转换器能调换物镜,A不符合题意。
B.遮光器上的每个光圈都可以对正通光孔,通过大小不等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B不符合题意。
C.粗准焦螺旋能粗略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能精细地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D符合题意。
故选D。
【命题意图】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命题方向】本考点为必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显微镜某一结构的功能,建议掌握。
【得分要点】1.结构2.功能①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②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③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④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⑤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⑥转换器:更换物镜。
考向2 练习使用显微镜【母题来源】2021年中考陕西卷【母题题文】小秦惯用右手写字,下面是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取镜B.对光C.观察D.辨认细胞核【答案】C【试题解析】A.取显微镜时,应该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A错误。
B.对光步骤: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而不是图中的高倍物镜(40×),B错误。
C.小秦惯用右手写字,故要用左眼观察显微镜视野,右眼睁开,方便绘图,C正确。
D.辨认细胞的细胞核时,为了方面观察,应对细胞染色并把被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命题意图】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操作顺序、符合要求、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得分要点】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动)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高考总复习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专题【考纲要求】1.说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掌握光学显微镜使用中一些注意事项3.总结教材中与光学显微镜使用有关的实验及实验注意事项【考点梳理】考点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 显微镜的有关知识:(1)显微镜结构①机械结构: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压片夹、物镜转换器②光学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2)注意事项: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注意:放大倍数指直线距离放大倍数,即是对边长的放大倍数,而非对面积的放大倍数。
如:当放大倍数计算为50倍时,对面积的放大则是502倍)②目镜上无螺纹,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镜头离装片的距离越近。
如下图:①②表示目镜,③④物镜。
③显微镜成像为倒立实像,注意目标的移动方向:如:若需将视野中在左上方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需继续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④左图是放大10倍的物像,右图是放大20倍时的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即观察到的物体数越少),但观察到的物体体积变大。
注意:由低倍镜转入高倍镜观察时,因视野变小(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需先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物镜,又因视野变暗,需将视野调亮一些,可选用凹面反光镜或换上大光圈。
⑤视野中污点产生的原因:若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可能是由目镜、物镜、载玻片上的污物造成。
可通过转动目镜,移动载玻片,转换物镜镜头的方法来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复原放回 (1)取镜,安放(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①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直到物镜镜头接近标本为止需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以免物镜头与标本相撞)。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显微镜的使用专题(一)显微镜结构图: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6.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7.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包括平面镜和凹面镜。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9.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0.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11.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五厘米左右。
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然后用拇指和中指转动转换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将所要观察的部位置于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4.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双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2~3mm为止(注意不要让镜头与盖玻片接触,以免损坏镜头或标本片),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苏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专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反光镜反射光线,能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幅度小。
二.有关显微镜与实验方面的知识:序号内容1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清水)→斯洋葱表皮→展开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斯、展、盖、染、吸。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0.9%生理盐水)→刮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
【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3 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如:玻片上的字母为字母“b”,而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字母“q”.4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
若光线过强,应调小光圈和平面镜。
5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其物像将被移出视野外。
【这是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6判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可先移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是在玻片上,其他以此类推。
【污点存在的部位很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7 ☆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边,将另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三.细胞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图示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紧贴于细胞壁内侧一层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考点0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考频度:★★★★☆难易程度:★★★★☆倉考点解读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睛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镜头的区别和使用1.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 .物镜:上端有螺纹,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四、对光和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主要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五、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1.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幽镜的放大倍数。
2•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六、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与玻片的移动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将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
物像左下方七、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1移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在目镜上。
2.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则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学!科网点考向一考向一显微镜的结构典例引领料_ __ __ 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独立进行观察样本。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显微镜的调节技巧及样本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若干台。
2. 样本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等)。
3. 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的作用和结构。
2. 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镜筒、物镜、目镜、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等。
3.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a. 取镜安放:握住镜臂和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b.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c. 观察:安装装片,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d. 收镜:观察结束后,整理实验台,收放显微镜。
4.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3. 观察身边的小物件(如蚂蚁、花蕊等),尝试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熟练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 操作技能:学生能独立完成显微镜的取镜、对光、观察、收镜等操作。
3. 观察能力:学生能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并正确记录观察到的物象。
4. 实践与探究: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显微镜使用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显微镜在科研中的应用。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显微镜观察成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分组教学,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012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显微镜的使用一、普通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一)机械部分1.镜筒:镜筒是一个金属长筒,筒口上端安装目镜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头2.镜头转换器:它是安装在镜筒下端的一个旋转圆盘。
镜头转换器上有3或4个孔,分别装有低倍或高倍物镜镜头。
3.调节装置: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
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便使镜简能上下移动,从而大幅度调节焦距。
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小幅度调焦距。
转动方向与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4.镜座:是位于镜臂下方、呈马蹄形的金属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5.镜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6.镜臂:上接镜筒,下连镜柱,呈弓曲形。
它是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7.载物台:是放置玻片的平台。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各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压片夹是用来压住载玻片的夹子。
较高级的显徽镜,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8.压片夹:在通光孔的左右各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压片夹是用来压住载玻片的夹子。
(二)光学部分1.目镜:它是插在镜简顶部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5X、10X、15X、20X。
平时不观时用塑料片压住镜筒。
目镜:直插式规格:5X/10X/16X/40X特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它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
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例如10X、40X、60X、100X等。
物镜:螺旋式特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凸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大,凸度大,直径小,通光量少,视野暗;所以换上高倍镜后可能会出现视野暗,物像模糊。
注意:显徽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