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9
兽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一、概述(一)定义与目的为保障新兽药对使用对象动物(靶动物)的安全,特别是人的食品消费安全,必须对临床前兽药的毒理学(或安全性)进行评价。
目前,对兽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一般采取毒理学评价方法,包括三性(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和三致(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以预测新兽药的安全性。
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目的是预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参考。
毒理学评价结果不但为最后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可以作为新兽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还是制订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MRL)的重要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评价兽用化学药品(化学合成药、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及消毒剂临床前的安全性。
二、毒理学评价程序及内容兽药毒理学评价试验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第一阶段:急性毒理学试验阶段的测定:所有用途的原料药必做;1.经口LD50的测定:注射用原料药必做,肌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2.注射途径LD50途径任选一种;3.经皮LD的测定:供皮肤给药的原料药必做;504.皮肤刺激试验:供注射和透皮吸收的制剂必做;5.肌肉刺激试验:供肌内注射的制剂必做;6.眼结膜刺激试验:眼科用、喷雾和易挥发的制剂必做;7.粘膜刺激试验:子宫注入剂、喷雾和易挥发的制剂必做;8.溶血性试验:静脉注射用制剂必做。
(二)第二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阶段研究内容有:30~90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有原料药必做;(三)第三阶段:致突变试验阶段原料药必做此阶段试验,各种制剂可不做此阶段试验。
1.Ames试验,必做;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必做;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或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任选一项,必做;4.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必要时选做;5.显性致死试验,必要时选做;以上致突变试验的组合必须考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体内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原料药不能低于三项,必要时做四至五项;如果在1~3项试验有阳性结果或可疑时,可选做第4、5项试验。
生理学畸胎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生理学畸胎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畸胎的生理学特征及相关机制。
二、实验器材1. 畸胎模型动物(如小鸡、小鼠等)2. 实验仪器:手术刀、显微镜、成像设备、温度计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选取适宜的畸胎模型动物。
3. 对畸胎模型动物进行外科手术,制作畸胎模型。
4. 观察畸胎模型动物的生理学特征,如器官发育异常,身体畸形等。
5. 进行显微镜观察,以进一步了解畸胎的细胞结构及组织构成。
6. 借助成像设备记录和保存观察到的畸胎图像。
7.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畸胎的生理学特征及可能的发生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生理学特征:根据实验观察,畸胎模型动物的器官发育异常,身体存在明显的畸形,如肢体缺失、器官变形等。
2. 细胞结构与组织构成:显微镜下观察到畸胎的细胞结构异常,如细胞增生失控、细胞排列紊乱等,组织结构也出现异常,如组织分化不完全、组织结构紊乱等。
3. 可能的发生机制:畸胎的形成通常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
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变异或突变可能导致畸胎的发生。
此外,某些环境因素,如母体患疾病、接触有害物质等,也可能对胚胎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畸胎的生理学特征及相关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畸胎的形成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发育有关。
然而,由于实验中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对于畸胎的具体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六、参考文献[1] 张晓丽, 杨小杰, 刘小姣, 等. 畸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2019, 19(38): 101-103.[2] Smith A B C, Jones J K. Abnormal development and pregnancy failure.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9, 101(1194): 51-53.[3] Li W, Li H B. Understanding of embryonic malformation: insights from non-model organisms. Development, Growth & Differentiation, 2016, 58(1): 49-60.。
实验十染色体畸变试验可用末梢血淋巴细胞,或人和哺乳动物体细胞系作为材料,常用的体细胞系有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和CHL),人胚肺2倍体成纤维细胞等。
这里介绍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对象的染色体畸变的试验方法。
1.实验原理外周血中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细胞增殖周期的G1期或G0期(不同于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一般条件下是不会再分裂的。
当在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PHA,在37℃下,经52~72h 的培养,淋巴细胞开始转化,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此时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良好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
电离辐射,化学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或体外细胞,均可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且与剂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因此,染色体畸变已用于电力辐射事故的生物计量估算。
2.方法与步骤(1)试剂①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
②肝素:每支含肝素12500U,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500U/ml,4℃冰箱内保存备用。
③秋水仙素:配成40ug/ml浓度。
称取秋水仙素4mg,溶解于100ml 0.85%Nacl 溶液中,经6号细菌漏斗过滤,4℃冰箱内保存。
使用时吸取0.05或0.1ml加入到5ml细胞培养物中,其终浓度为0.4~0.8ug/ml。
④双抗: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g/ml。
⑤PHA:PHA为冰干注射剂(广州生产)每支10mg,使用时用2ml生理盐水溶解。
⑥KCl低渗液:KCl 1.88g,双蒸水1000ml使之溶解,其浓度为0.025M.⑦冰醋酸甲醇固定液:冰醋酸1份,甲醇3份,混合而成。
(2)细胞培养常规细胞培养。
(3)受试物的处理实验分组:至少设立五个组,即阳性对照、阴性(溶剂)对照及三个剂量组。
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之间相差10倍,中间再设一个剂量,阳性对照物为已知的染色体断裂剂,如丝裂霉素C(MMC),剂量为0.02μg/ml;黄曲霉素毒素B1,浓度为10-6M等。
染色体畸变实验步骤
染色体畸变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筛选实验材料:选择稳定的、易于培养的细胞株或实验动物,以进行后续实验。
2.构建染色体畸变模型:
化学物质处理:选择合适的染色体分离剂,按照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进行处理,观察染色体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变化。
基因突变: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突变,可以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实现基因的特定编辑。
3.染色体畸变的检测与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采集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并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
FISH技术:通过探针与靶DNA结合后的荧光信号观察,检测染色体上的具体变化情况。
PCR技术:通过PCR扩增和鉴定、测序等方法,检测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变异或突变。
请注意,这些步骤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目标有所不同。
在进行染色体畸变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此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基本要求为了确保消毒剂的安全性,消毒剂除在配方组分或杂质(污染物)含量方面必须达到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技术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它们的禁用或限用的要求外,消毒剂还需进行相应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1消毒产品毒理学实验评价程序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可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黏膜刺激试验)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急性吸入毒性试验3)皮肤刺激试验4)急性眼刺激试验5)阴道黏膜刺激试验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1)亚急性毒性试验2)致突变试验①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体细胞基因水平,体外试验)1.5178Y细胞基因突变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②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外试验)③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④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⑤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DNA水平,体外试验)⑥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性细胞基因和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⑦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性细胞染色体水平,体内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胎试验)1)亚慢性毒性试验2)致畸胎试验(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1)慢性毒性试验2)致癌试验2各种消毒产品毒理学试验的规定为便于对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评价,将消毒剂分为三类。
(1)第一类消毒剂:指我国首创或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生产的消毒剂。
原则上需进行上述4个阶段的毒理学试验。
首先必须做急性经□毒性试验(包括小鼠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胎试验和三项致突变试验(包括反映体细胞基因水平、体细胞染色体水平和性细胞染色体水平三种类型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是否需继续做其它试验项目。
(2)第二类消毒剂:指国外已批准生产、现由我国首次生产或首次进口的消毒剂。
猪血酶解产物的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通过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猪血酶解产物的遗传毒性。
方法采用经口灌胃给药,制备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标本,观察染色体畸变类型和畸变率。
结果受试物各剂量组总畸变细胞率、常染色体单价体率和性染色体单价体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猪血酶解产物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遗传毒性,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为阴性。
猪血酶解产物是由胰酶酶解猪血后得到的产物。
猪血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富含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很高的肉类工业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为18.9%左右[1],素有“液体肉”的美称。
我国虽然猪血资源丰富,但利用度极低,利用率不超过10%,并且利用猪血资源开发的产品还比较单调,除了小部分被加工成血粉或发酵血粉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及用于生化制药生产血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胨外,大部分都作为废弃物排出,既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2~3]。
采用酶水解技术可以将猪血中的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小肽及氨基酸等,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但猪血酶解产物应用于人体之前,应对其进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小鼠精子畸变试验来评价受试物遗传毒性,但由于该试验结果精度不好且实验周期长等原因,国外已普遍采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我国也有趋势主要采取此试验与国际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接轨。
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已应用于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随着卫生监管部门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健康相关产品进行此项测试。
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应用于猪血酶解产物遗传毒性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1.1 受试物猪血酶解产物干燥物,由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系提供。
1.2 实验动物由四川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为25~30g,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川)2009-09。
肠卫士植物胶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高明菊;崔秀明;赵爱;柯金虎;马妮【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0(024)004【摘要】目的研究肠卫士植物胶囊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30 d喂养试验,观察肠卫士植物胶囊的毒理作用.结果雌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属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未检出诱变活性;样品30 d喂养试验的最大未观察到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为2 000 mg/kg b.w..结论肠卫士植物胶囊无明显毒性,符合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总页数】3页(P34-36)【作者】高明菊;崔秀明;赵爱;柯金虎;马妮【作者单位】文山三七研究院新产品开发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三七研究院新产品开发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三七研究院新产品开发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三七研究院新产品开发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三七研究院新产品开发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文山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6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大豆肽胶囊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J], 杨晓;王畋;刘畅;黄莹2.肠卫士植物胶囊通便功能研究 [J], 马妮;崔秀明;赵爱;柯金虎;高明菊3.雨生红球藻软胶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J], 王彦武;覃光球;何励;彭亮;高玉秋;王绍龙4.藏悠游胶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研究 [J], 张娟; 李水仙; 王春芳; 赵岩; 祝清芬5.圣极^(■)益青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J], 马文俊;刘有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体畸变试验九、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体畸变试验In Vitro Mammalian Cells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体畸变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法。
本规范适⽤于检测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致突变性。
2 规范性引⽤⽂件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 No.473, July 1997)3试验⽬的本试验是⽤于检测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体畸变,以评价受试物致突变的可能性。
4 定义染⾊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染⾊体结构损伤,表现为在两个染⾊单体相同位点均出现断裂或断裂重组的改变。
染⾊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染⾊体结构损伤,表现为染⾊单体断裂或染⾊单体断裂重组的损伤。
染⾊体数⽬改变(Numerical aberration):所⽤细胞株的正常染⾊体数⽬的变化。
结构畸变(Structural aberration):在细胞分裂的中期相阶段,⽤显微镜检出的染⾊体结构改变,表现为缺失、断⽚、互换等。
有丝分裂指数(Mitotic index):中期相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值;是⼀项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
5 试验基本原则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使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暴露于受试物中。
⽤中期分裂相阻断剂(如秋⽔仙素或秋⽔仙胺)处理,使细胞停⽌在中期分裂相,随后收获细胞,制⽚,染⾊,分析染⾊体畸变。
6 试验⽅法6.1 试剂和受试物制备6.1.1 阳性对照物: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和结构选择适宜的阳性对照物,阳性对照物应是已知的断裂剂,能引起可检出的、并可重复的阳性结果。
当外源性活化系统不存在时,可使⽤甲磺酸甲酯(methyl methanesulphonate (MMS))、甲磺酸⼄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基亚硝基脲(ethyl nitrosourea)、丝裂霉素C(mitomycin C)、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itroquinoline-N-ox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