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突破专练(十)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下图为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基因重组可发生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时需用高倍镜B.在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赤道板结构C.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视野中能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3.某中学兴趣小组对果蝇(2n=8)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染色体数日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B.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丙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三组细胞中均含有X和Y染色体4.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复制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CD与DH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5.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B.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细胞g和细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6.某研究者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四个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甲和丙B.细胞甲中含有2个四分体C.图中四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和丁D.丁细胞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不相同7.如图为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绘制的同一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示意图。
实验十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知识总结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不同时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注意事项判断各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习题训练1.某学习小组将若干黄色小球(标记D)和绿色小球(标记d)放入甲、乙两个小桶,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小桶中的小球总数量可以和乙小桶不同B.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小桶,并在每次抓取后将小球放回桶中C.从甲中随机抓取一小球并记录,可模拟配子的产生过程D.若甲乙中黄色小球:绿色小球均为2:1,多次抓取并记录甲、乙组合,其中Dd的组合约占2/92.小桶中黄色小球:绿色小球均为2:1,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小桶中的小球总数量可以和乙小桶不同B.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小桶,并在每次抓取后将小球放回桶中C.从甲中随机抓取一小球并记录,可模拟配子的产生过程D.多次抓取并记录甲、乙组合,其中Dd的组合约占2/93.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C.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4.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两个小桶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C.每做一次模拟实验后,不需要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接着做下一次模拟实验D.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A.表示两种配子的数目要相等B.避免小球的丢失C.小球可能再次使用D.避免人为误差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模拟的是()A.亲本配子B.雌、雄生殖器官C.F1配子D.F1遗传因子7.某兴趣小组按照下表所示进行了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实验,甲、乙两容器中的卡片代表父本所含的基因,丙、A.甲容器中Y卡片和y卡片的数量代表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数量B.从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取出一个卡片进行组合,可代表基因重组C.从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分别取出一个卡片,可得到9种不同类型的组合D.为保证容器中不同类型的卡片被抽取的概率相同,取出的卡片应放回原容器中8.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往甲袋内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内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并混匀,从甲、乙袋中各摸出一粒围棋子组合并记录后放回,重复100次。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十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三、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1.3
编写人:贺青提审核人:高一备课组
学习目标: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体验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自主学习: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最佳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模型构建(P23~P24)
1、(双选)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和核DNA都复制加倍
B.减Ⅱ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中的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使同一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D.减Ⅱ的特点为着丝点分裂,DNA再减半,染色体数目不变
2、如右图,说出配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
该过程发生在时期。
(2)在时期,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是生物性原细胞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生殖期雄性蝗虫精巢细胞为材料,先使用Carnoy固定液固定,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压片法制片。
标本玻片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认识、分辨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并对不同分裂相拍照或绘图记录。
引言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生物性成熟以后,性腺中的精(卵)原细胞经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配子细胞经过进一步变形、生化变化,形成成熟的精子或卵细胞。
二者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本次实验采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作为标本采集对象,其雄性染色体数为2n=23,XO ♂。
蝗虫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①。
1. 实验材料1.1. 器材:显微镜1台,镊子1把,解剖针2支,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条 1.2.试剂: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3. 生物材料: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固定材料2. 实验步骤2.1. 取材与标本固定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的固定。
选择雄性蝗虫,剪去双翅,再由腹部背面剪开,可见贴在一起的一对橘黄色精巢。
将其投入0.7%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可见曲细精管①。
将其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4h后,转入70%乙醇,存放于4℃冰箱。
2.2. 制片与观察2.2.1. 染色。
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
2025届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若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的基因频率一定增加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2.普通水稻不含耐盐基因、含有吸镉基因(A)。
科学家将普通水稻的两个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吸镉基因敲除(相当于成为基因a)获得了低镉稻甲,并向另一普通水稻的两条2号染色体上分别插入了一个耐盐基因(B)获得了海水稻乙,然后让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F1的表现型为高镉耐盐的海水稻B.F2中低镉非耐盐稻所占比例为3/16C.F2的低镉耐盐水稻中纯合子占1/3D.耐盐基因和吸镉基因能自由组合3.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系列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图甲),图乙表示测量的弯曲角度(α值)随生长素浓度增加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胚芽鞘弯曲的生长与体内其他激素无关B.由于重力因素,若将图甲中胚芽鞘切段倒置会有相同的实验结果C.由图乙可看出,生长素既能促进胚芽鞘生长,也能抑制胚芽鞘生长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4 mg/L左右4.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蝗虫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制片。
(2)在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要点探究(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分裂,又可进行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1、精母两形态位置数目2、(1)漂洗染色(2)低(3)低高3、(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有丝减数n、2n、4n➢高考真题剖析4、(2020·江苏)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参考答案:C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图甲含有五组荧光点,且每组荧光点较大,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2n=10)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即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5个四分体,可知图甲为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的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即减数分裂Ⅰ中期;图丙的细胞每一极含有5个小的荧光点,应该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4组荧光点,每组5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4个精细胞。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1。
生命观念: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定义。
2.科学思维:概括归纳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模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图示说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
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的稳定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答案]1.×提示: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2.√3.×提示: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第3课时减数分裂的观察、受精作用[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21内容,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并掌握辨析各时期分裂图像的技巧。
2.结合P23模型建构过程,阐明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3.阅读教材,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重难点击] 1.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2.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如何呢?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特别提醒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时通常不选择雌性个体,原因是: (1)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不连续,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在动物的睾丸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发生,结合下图尝试区分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核膜、核仁。
(1)A1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A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
(2)A2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A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3)A3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A3为有丝分裂,因为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联会。
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
(1)B1有什么特殊之处?属于什么时期?答案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2)B2和B3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如何区分?答案B2含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B3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
(1)C1和 C2均含有染色单体,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C1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C2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
第2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细胞数最多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细胞D.精原细胞2.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A.80、80、40、40 B.40、40、20、20C.40、80、40、20 D.80、80、40、203.父母的染色体组成均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孩子。
从根本上说,其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发生在什么时期?()A.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C.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4.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有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4条,DNA分子4个B.1的染色单体与2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5.下图所示的四个某生物的精细胞中,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⑤6.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测定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与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C.控制黄身和截翅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都能表达7.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呈线性排列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10.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第22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标要求活动: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情分析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辨析2021·江苏·T72021·天津·T72021·北京·T52021·辽宁·T122020·海南·T132.观察减数分裂2020·江苏·T22考点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过程的分析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不同点分裂的细胞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分裂次数两次一次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不联会、不互换、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自由组合不自由组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减半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4个精细胞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2个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相同联系(1)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2)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体,都有核仁、核膜的消失和重建;(3)都有着丝粒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现象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结论:A 为有丝分裂前期,B 为减数分裂Ⅰ前期,C 为减数分裂Ⅱ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结论:A 为有丝分裂中期,B 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 为减数分裂Ⅰ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结论:A 为有丝分裂后期,B 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 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初级精母细胞),D 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初级卵母细胞),E 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次级卵母细胞)。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 数目变化曲线的比较(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分子减数分裂有丝分裂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柱形图分析(1)柱形图(2)相关分析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不可能是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具准备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睾丸2.过程: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2种精子(染色体数:n)4条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条染色单体( 在光学显微镜上看不到) ( 在光学显微镜上能看到)2对同源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染色体变化曲线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DNA 变化曲线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教材内容的基础,唯有充分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才能有效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在显微镜下,学生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可清晰地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深刻认识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而在教材中,只有减数分裂的模拟实验,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欠缺实验方法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试题解析试题1:下列有关几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看到有四分体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两条相同颜色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先要进行设计再选择多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D.根据调查的数据,就能确定各种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遗传病的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应该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错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要设计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C错误;根据调查的数据,只能获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
故答案为A。
试题2: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Ⅰ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D.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解析: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错误;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MⅠ①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正确。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教案【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二、方法步骤
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低倍镜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
的。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
绘图:
三、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总结归纳】★★★
1.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
间期:看不到染色体;
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
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
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
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
二、探究创新
1.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
2.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
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典例解析】
例1: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用该蝗虫的精巢做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 ( )
①1N ②2N ③3N ④4N
A、②
B、①②
C、①②
④ D、②③④
【解析】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可为②、④项,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方式为减数分裂,染色体数可为①②项。
答案:C 例2:某动物(2N=10),其一滴精液中有核DNA分子8800个,那么这一精液中的精子是由多少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理论值)是
A.8800
B.2200
C.440
D.220
【解析】从题意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故该动物的一个精子中含有5条染色体,5个DNA分子。
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4个成熟的精子,因此计算方法为: 8800÷5÷4=440个精原细胞。
答案:C
例3: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内的四分体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 )
A.2个、4条和8条
B.4个、8条和8条
C.4个、8条和16条
D.8个、16条和32条
【解析】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内的四分体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4个、8条和16条。
答案:C
例4: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所形成的细胞是( )
【解析】图B反映的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联会期,而C图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可以见到四个分体,为四分体时期。
答案:C
【自主检测】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1次,着丝点分裂1次
B.染色体与核DNA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核物质均等分配
D.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数目加倍
解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配的。
答案 C
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答案:C
3. 某动物(2N=10)的一滴精液里有440个核DNA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来源于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 )
A.11个
B.22个
C.44个
D.8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