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发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_白建民
- 格式:pdf
- 大小:433.77 KB
- 文档页数:3
影响馒头(面包)醒发快慢的因素影响馒头(面包)醒发快慢的因素:造诣/专业/匠心/技术:糕饼/糕点/食品/baking-工匠杜德春在做市场服务的时候、经常会有客户反映馒头醒发快慢的问题,想通过馒头粉改良剂来调整馒头的醒发速度。
特别是在冬季、夏季、以及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反映更为强烈。
一般情况下,通过馒头粉改良剂的调整,冬季的醒发速度需要相对快一些,夏季醒发速度要相对慢一些,春秋季节醒发速度适中。
但在今年,夏季也有不少客户不断反映馒头醒发慢,要求调快馒头的醒发速度,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影响馒头醒发速度的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到关系,控制好馒头的醒发。
想要控制好馒头的醒发,就要先了解一下面团醒发的原理。
面团醒发是面粉等各种原料搅拌成面团后,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才能加工出体积膨大、组织松软、有弹性、口感疏松、风味诱人的产品,其目的有以下四点:1 使酵母大量繁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促进面团体积的膨胀。
2 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延伸性,降低弹韧性,为馒头的最后醒发和蒸制时获得最大的体积奠定基础。
3 使面团和馒头得到疏松多孔、柔软似海绵的组织和结构。
4 使馒头具有诱人的香甜味。
面团醒发的实质是在酵母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利用碳酸气的胀松作用获得多孔性的面团,使面团疏松多孔、柔软似海绵组织结构。
在发酵过程中,既要有旺盛的酵母产气能力,又要有能保持气体的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有弹性,又要有延伸性的结实面筋膜。
因此,有诸多因素影响面团发酵,影响面团发酵的主要因素实质上就是产气能力和面团的持气能力两个方面。
影响酵母产气能力的因素有温度、PH值、酒精浓度、酵母的数量、发酵时间等。
1 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提高,酵母的产气量增加发酵速度快。
研究表明35℃时酵母的产气量最大,但3小时后产气速度下降幅度也最大,说明发酵温度高,酵母发酵面筋差,面团持气能力也降低。
27.5℃时产气量比较稳定,发酵完成后产气未下降,说明在此温度下发酵,酵母菌的发酵能力较强,面团持气能力也较大。
蒸馒头和包子切记要三次醒发不然出锅后死皮塌陷还难吃三次醒发第一次醒来!是指揉捏后的唤醒!但是关于面条的醒发,很多朋友都认为加温酵母水,让面条涨起来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做法每次都只能碰运气!怎么一直送面条也是有技巧的!首先可以通过按压观察面团是否正常醒发。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压面团。
当你的手指拔出来的时候,如果你的指印周围的面团没有反弹或者塌陷,说明面团刚刚醒过来!如果指纹周围的面团塌陷,说明面团大!同样,如果指印周围的面团被压后反弹,说明面团没有很好的醒发!其次,你也可以通过观察体积的大小来判断表面的打样程度!一般来说,当面团比原来体积大一倍时,说明面团已经发酵到最好的状态;如果是两倍以上的体积,说明面团大,煮出来的馒头会有酸味;如果体积小于2倍,说明面团还没有发酵!第二次醒来!指的是面团再次发酵揉好后的觉醒!老话说得好,压力下捏个面!只有脸越软,才会越坚强,才会重新醒来。
虽然蓬松柔软,但是味道很好!而且想要第二次醒发效果好,记得把面团揉几下!揉好的面团不要直接用,放在一边静置10分钟左右再发酵!注意:把发酵好的面从盆里拿出来后,不能只揉几下。
每次揉面的时候,用刀把面团切成几块,再揉在一起,这样二次醒发的效果会更好!第三次醒来!指的是馒头成型或者馒头包好后的觉醒!很多朋友到了这一步,基本都会选择直接下锅蒸!其实这是最后一次醒来,以至于包子或者馒头不够软,不够膨胀!正确的做法是:将揉好的馒头或包好的馒头放在蒸笼上,保持静置5分钟,然后开始蒸!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面条的体积会不断膨胀,包子或者馒头会很软很好吃!蒸馒头或包子的小技巧秋冬季和面时除了酵母,还可以加入少量白糖。
这样不仅能加快面团发酵,还能让味道更甜!蒸馒头还是家里的馒头,用凉水在锅里蒸最好!因为直接用蒸汽蒸会导致表面受热不均匀,会导致死皮和塌陷!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包子店或者包子铺都是SAIC蒸的?这是因为燃气灶的火力不一样!家庭燃气灶的火力没有外面店铺的大,所以冷水蒸可以让面条慢慢受热均匀!这就是我今天和你分享的。
馒头二次醒发标准
首先,馒头二次醒发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
和湿度进行调整。
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时候,醒发时间会相对较短,而在冬季干燥的时候,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这是因为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面团的发酵速度,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其次,面团在二次醒发的过程中需要放置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可以选择在
微波炉或烤箱中放置一碗热水,将面团放置在旁边,利用热水的温度和湿度来促进面团的发酵。
这样可以保证面团充分发酵,馒头口感会更加柔软。
另外,面团在二次醒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揉搓。
可以将面团取出来,轻
轻排气后再进行揉搓,这样可以使得面团中的气泡分布更加均匀,馒头口感会更加绵软。
最后,为了保证馒头的外观和口感,我们在进行二次醒发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
过度发酵。
如果面团发酵过度,馒头在蒸的时候容易塌陷,口感也会变得过于松软,影响整体的口感和美观。
综上所述,馒头二次醒发标准对于馒头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根据
当地的气温和湿度来确定醒发时间,选择适当的环境来进行发酵,适当揉搓面团并注意不要过度发酵。
只有严格遵循标准,才能制作出口感柔软、香气扑鼻的美味馒头。
希望大家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做出更加美味的馒头。
发酵对米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发酵是制作米面制品的常用工艺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善制品的味道和质地,还具有提高营养价值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发酵对米面制品品质的影响。
1. 提高口感发酵过程中,发酵剂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会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产生一系列有机酸和酶,改变了原始材料的口感。
例如,发酵后的米面制品更有弹性和韧性,更加柔软易咀嚼。
此外,酵母菌和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如乙醇和酸类物质,能够增加食品的酸度和香气,进一步提升了口感的层次感。
2. 增加营养价值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乳酸菌通过分解食材中的复杂物质,释放出一些有益物质。
例如,酵母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群和微量元素,为米面制品增添了一定营养价值。
此外,乳酸菌还能产生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进一步提高了米面制品的维生素含量。
3. 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发酵使得淀粉和蛋白质等成分在分解过程中生成一些低聚物和氨基酸。
这些物质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了米面制品的营养利用率。
尤其对于一些原本难以消化的淀粉,如大米中的抗营养因子,经过发酵后能够得到有效降解,提高了大米的可消化性。
4. 延长保质期米面制品中的潜在微生物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发酵阶段的酸性环境和酸类物质的生成,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起到了保护食品的作用。
此外,酵母菌中产生的抗菌肽和乳酸菌中产生的乳酸等物质,也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延长了米面制品的保质期。
综上所述,发酵对米面制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改变米面制品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和延长保质期,发酵工艺大大提高了米面制品的整体品质。
在现代食品加工中,合理应用发酵工艺,可以生产出更加健康、美味和可口的米面制品。
发酵面团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发酵面团的发酵时间是决定馒头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到馒头的口感、香味以及营养价值。
发酵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会对馒头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发酵时间过短会导致馒头的体积不够蓬松。
发酵是通过酵母的作用产生的,酵母在面团中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使面团膨松发酵。
如果发酵时间过短,酵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无法产生足够的气泡,馒头在烘烤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膨胀,从而导致馒头体积不够蓬松,口感硬、干燥。
其次,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馒头的口感酸味过重。
酵母在面团中进行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菌,过长的发酵时间会导致乳酸菌的繁殖增多。
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面团的酸味增加。
长时间发酵的馒头口感会比较酸,影响食欲,并且酸性环境对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不利。
此外,发酵时间适中可以提高馒头的口感和口味。
适中的发酵时间可以使酵母充分发挥作用,产生丰富的二氧化碳气泡,使馒头体积蓬松,口感柔软细腻。
同时,适中的发酵时间还有利于发酵产物的形成,使馒头在烘烤的过程中产生香气,增加食欲。
在这个过程中,面团中的淀粉被酵母发酵分解,产生一些具有香味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过发酵发散出来,使馒头具有独特的香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环境温度和面团的发酵情况都会对发酵时间产生影响。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发酵时间会相对缩短,而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发酵时间会相对延长。
此外,面团的湿度和面筋含量也会影响发酵时间。
湿度过高会导致酵母活动受阻,湿度过低会使酵母失去活力。
而面筋含量过高也会限制酵母的发酵活动。
因此,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掌握发酵时间,根据环境温度、面团湿度和面筋含量等因素进行调整。
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充分考虑面团的发酵情况,才能制作出口感蓬松、香味浓郁的馒头。
掌握好发酵时间,不仅可以提高馒头的品质,还能使馒头更具营养价值。
总之,发酵面团的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短的发酵时间会造成馒头体积不蓬松,过长的发酵时间会使馒头口感酸味过重。
粮食加工2010年第35卷第4期馒头是我国特有的面制发酵食品,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馒头因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而形成南北差异,南方馒头大多要求柔软洁白,带有甜味;北方馒头则要求有咬劲,弹性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口感,还要有令人满意的外观,因此,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馒头,就必须了解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
1面粉的质量1.1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含量是决定馒头品质的重要因素。
蛋白质的含量,在10%左右制作的馒头最好;低于10%与馒头体积成正相关,但质地与口感都较差;大于10%与馒头的体积无关,而与面团的特性有关,大于13%时,制作的馒头表皮皱缩且颜色发黑。
1.2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影响馒头品质的不仅是蛋白质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的质量。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各组成分的化学结构、二硫键的数目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单元的构成都影响馒头的品质。
其中,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对馒头的品质影响更大,当这两种蛋白所含的比例不同时,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延伸性不同。
醇溶蛋白的分子很小,分子呈球形,主要形成分子内的二硫键,形成面团时在面筋网络赋予面团以流动性;麦谷蛋白的分子较大,是由多肽键间的二硫键和许多次级键的共同作用,水化后赋予面团以良好的弹性,韧性和抗延伸性。
一般认为,醇溶蛋白含量较低而麦谷蛋白含量较高为宜,醇溶蛋白和馒头的体积和柔软度成明显的正相关,但过高会使馒影响馒头品质因素的探讨李树高(河南省平顶山豫美面粉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21)摘要:从面粉的品质、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及食品添加剂等几方面探讨了影响馒头品质的原因。
一般认为,破损淀粉含量不超过60%,降落指数为300s ,粘度值在400~600Bu ,加水量为面粉吸水率的80%,pH 值在5~5.8,并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馒头的品质最好。
关键词:馒头;品质;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S 21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6395(2010)04-0072-02头扁平;麦谷蛋白与馒头的挺立度、弹性有关,但过高会使馒头表面皱裂,不光滑。
馒头皱缩原因分析面筋含量对馒头皱缩的影响当面筋多而强时,形成的面团持气能力远小于面团的回缩力,同时受到锅内外蒸汽压力变化的影响,当馒头出锅时,势必造成面团面筋骨架的支撑力严重不足,而致使馒头全部皱缩,而且全部是严重皱缩型,内部结构黑实。
糕点粉面筋少而弱,形成的面团抗拉伸能力差,面团面筋骨架的质量太差,当馒头出锅骤然产生的压力变化势必造成面筋骨架的撕裂。
或当面团膨胀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导致支撑力不足以平衡面团自身质量的地心引力,加以蒸制后容易出现轻度皱缩和局部塌陷等皱缩现象。
添加谷朊粉对馒头皱缩的影响随着谷朊粉的添加,面筋筋力得到增强,势必导致面团的韧性和弹性过强,当其收缩力大于面筋骨架的支撑力时,所蒸制出的馒头无法正常膨胀而皱缩。
这是因为面粉与水混合,通过添加谷朊粉,蛋白质与水作用形成一种富有粘弹性的三维结构,且随着谷朊粉添加量增大,面筋网状结构越细,能持住更多气体,使面团很快膨胀起来。
如果继续发酵,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使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伸展,分子间-S-S-转化成分子内-S-S-。
随着添加量增大,持气性变差,发酵时间缩短,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发酵时间,蒸制出的馒头势必会收缩。
谷朊粉的最大缺点是在水中吸水形成小面筋球,阻碍面筋网络扩大,因此,使用时应预先与面粉混合,不可直接加水,防止结块。
因此谷朊粉主要用于筋力较弱的面粉中,不但能提高面筋含量,而且能增加面团网络结构,从而提升面团保气性能,改善馒头内部组织;除进一步提高面团筋力外,还能使面筋网络结构更具有规律性,纹理清晰、组织均匀、气孔壁薄、透明性好、色泽洁白。
面粉的新陈度皱缩的影响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有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两种,麦胶蛋白形成的面筋有良好的延伸性,有利于面团的操作,但其筋力不足,很软很弱,成品体积小,弹性较差,麦谷形成的面筋则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麦谷蛋白含量过多,会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容易导致馒头皱缩或体积小等现象;麦胶蛋白含量过多,则会使面团太软,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容易导致馒头出现塌陷、皱缩等皱缩现象。
馒头开裂、塌陷等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馒头是一种把面粉加酵母(老面)、水、或食用碱等混合均匀,通过揉制、醒发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方形。
味道松软可口,营养丰富,炎黄子孙最亲切的食物之一。
但是我们在制作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制作出的馒头发粘,开裂,塌陷等问题,今天先锋食艺就来分析一下出现这下问题的原因。
一.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发粘1.新小麦面粉中淀粉酶含量过高,应使用陈麦加工的面粉。
2.面粉中破损淀粉含量过高,应调整制粉工艺,减少破损淀粉含量。
3.醒发室温度高,制作时局部蒸汽量较大,应控制醒发室的温度38—40度,同时蒸制时保持蒸汽均衡。
4.和面时间长,面团搅拌过度,应缩短和面时间。
5.蒸制时间短,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没蒸熟,应延长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蒸制时间。
二.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塌架1.面粉质量差,筋力不够或面筋网络结构质量较差,成型时有断层。
2.和面时搅拌不充分,没形成光滑的面团,牢固的面筋网络,或和面时搅拌过度,破坏了面团的面筋网络,都易导致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塌架,应调整和面时间使面团搅拌至最佳。
3.面团发酵过度或不充分也会导致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塌架。
应调整发酵时间至最佳。
4.蒸汽不旺,宜旺火急蒸。
三.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体积小,不起个1.面粉筋力过强,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在醒发过程中阻力太大,发不起来。
2.面粉筋力不够或面筋质量差,形不成面筋网络持气性差,应改用中筋粉。
3.酵母(老面)用量不够,产气量小,应增加酵母(老面)用量。
4.和面加水少,面团调制不均匀,面团过硬,加水量应控制在面粉量的45—48%。
5.发酵时间不够,应延长发酵时间。
四.白面馒头蒸制面食类蒸熟后,掀盖收缩,邹皮1.面团醒发过度,即发老了,应缩短发酵时间,提前蒸制。
2.面筋太高或太低,面团持气性不好,都易出现此种情况,应选用中筋面粉。
3.陈化粮或新小麦,芽麦制成的面粉,吸水率低,筋力弱,易皱缩。
4.和面时间过长,破坏了面筋的网络,面团持气性差,应减少和面时间。
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发酵是食品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
其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食品质量的角度来探讨发酵的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首先,发酵温度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发酵进程缓慢,时间较长,但能够减慢食品的品质退化速度,维持食品的新鲜度。
一些面包师傅会选择低温长时间的发酵,以确保产品风味更好,口感更酥脆。
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发酵进程,促使酵母菌更快地分解糖分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更多气泡使面团更松软。
但是,高温下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食品品质下降。
比如在蛋糕的制作中,温度过高容易使蛋糕过于干燥,影响口感。
其次,发酵时间也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长的发酵时间能够使酵母细胞更好地进行代谢活动和酵素分泌,提高食品的风味和质地。
例如,在酿造啤酒的过程中,长时间的发酵可以使麦芽中的淀粉充分转化为糖,增加啤酒的甜度和酒精度。
然而,过长的发酵时间也可能造成食品腐败和质量下降。
不同食品的发酵时间需求不同,比如酸奶一般需要较短的发酵时间,而葡萄酒则需要较长的发酵时间。
此外,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食品中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也有影响。
适宜的发酵温度能够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
这些有益菌群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提高食品的保鲜性和营养价值。
适宜的发酵时间能够使有益菌群充分活跃,并且产生更多的有益物质,如维生素、酸性物质等。
因此,正确掌握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菌群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性。
总结起来,发酵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食品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合适的发酵温度和时间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食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温度和时间。
在传统的食品加工中,经验和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也对发酵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馒头二次醒发标准
首先,馒头的二次醒发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在这个时间段内,馒头
面团会得到充分的发酵,从而使得馒头口感更加松软,香味更加浓郁。
因此,在制作馒头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醒发时间来操作,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其次,醒发的环境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在25-30摄氏度
之间是最适宜的,过低会导致发酵不足,过高则会使得馒头过度发酵,口感会变得粗糙。
因此,在醒发馒头时,要选择一个温暖、通风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
此外,醒发馒头时要注意面团的状态。
在醒发过程中,要时刻观察面团的变化,一般来说,当面团体积增大约1.5倍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果醒发时间过长,面团会变得过于松软,影响后续的成型和蒸煮;而如果醒发不足,馒头口感会变得紧实,失去了应有的松软度。
最后,醒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湿。
在醒发的过程中,要保持面团的湿润度,
可以在面团表面喷水或者盖上湿布,避免面团表面干燥。
这样可以保证面团发酵的同时,不会使得表面变得硬糯,保持馒头的口感。
综上所述,馒头二次醒发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馒头的口感和香味。
在制作馒头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醒发时间、环境温度、面团状态和保湿等标准操作,才能制作出口感松软、香味浓郁的美味馒头。
希望大家在制作馒头时,能够认真对待这一环节,做出更加美味的馒头。
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面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而面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面团。
发酵是制作面包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发酵,面团可以产生体积膨胀、香气浓郁的特点。
发酵时间作为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面团的发酵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展开探究。
发酵时间是指在面团制作过程中,面团经历了多久的时间进行发酵。
面团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通过酵母菌的作用,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体积膨胀。
这个过程不仅仅决定了面团是否能够膨胀,还会影响最终面包的口感和香气。
首先,较短的发酵时间会导致面团的发酵不充分。
当发酵时间短暂时,酵母菌无法充分利用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因而无法产生足够多的二氧化碳气泡,从而无法使面团膨胀。
面团发酵不充分的结果就是制作出来的面包体积小、口感紧实,无法满足人们对松软口感的需求。
因此,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可以提高面团的发酵程度,获得更加松软的面包。
其次,在适宜的发酵时间内,面团的香气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过发酵,酵母菌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赋予了面包独特的香气。
适宜的发酵时间可以使得酵母菌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并释放出这些物质。
而如果发酵时间过短,这些香气物质的生成及释放会受到限制,导致面包香气不浓郁,吃起来也缺乏层次感。
然而,发酵时间也不宜过长。
过长的发酵时间可能会使面团酵母菌繁殖过多,并产生大量的酒精。
这样面包在烤制过程中,酒精会被热量蒸发,使面包散发出酒精味,影响口感。
此外,过长的发酵时间还会使面团中的蛋白质分解过多,导致面包松软度降低。
因此,适当控制发酵时间,既能让面包有足够的体积膨胀,又不会影响口感。
实际上,发酵时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酵母菌活跃度、环境温度、面团配方等都会对发酵时间产生影响。
酵母菌活跃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环境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面团中所添加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等也会直接影响发酵时间。
醒发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白建民;刘长虹;徐婧婷
【期刊名称】《粮食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0(035)002
【摘要】通过实验室小批量蒸制馒头,研究醒发时间对馒头内部结构、比容、白度等各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醒发40 min时馒头感官品质最佳;醒发时间不足,馒头体积小,时间过长,内部出现大蜂窝状孔洞;随醒发时间的延长,馒头的高径比逐渐降低,馒头比容和白度先增大后减小.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白建民;刘长虹;徐婧婷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添加不同发芽时间的小麦芽粉对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J], 刘汝国;金玉红;杜金华;郭萌萌
2.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及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 [J], 韩红超;李文钊;周航;于磊;姜化彬;崔文进;阮美娟
3.晨醒时间比睡眠时间更能影响人体生物钟 [J], 于淑清
4.冷藏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J], 孙祥祥; 刘长虹; 陈秋平; 王远辉; 张煌; 马永生
5.醒发时间对面团持气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J], 黄松伟;刘长虹;胡东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团醒发条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醒发程度的判断一、醒发条件及对面包品质的影响1.温度最后醒发的温度范围在35~43℃,一般控制在35~39℃之间,不超过40℃。
起酥类面包醒发时温度控制在23~32℃。
温度过高,面团累外的发酵速度不同,导致面包组织不均匀,同时过高的温度会使面团表皮的水分蒸发过多、过快,造成表面结皮,影响面包质量;对于起酥类面包,但温度高于油脂熔点时,易使油脂熔化,面包体积缩小。
温度过低面团发酵迟缓,易造成面团内部发酵不良,需要醒发的时间长。
只有当醒发温度适宜时,面包成品体积最大,外观式样正常,内部组织均匀。
2.湿度最后醒发湿度在80%~90%,以85%为宜,不低于75%。
醒发湿度对面包的体积、组织、颗粒状态影响不大,但对面包的形状、外观及表皮等影响较大。
相对湿度过小,面团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面团表面容易干燥结皮,使表皮失去弹性,影响面包入炉烘烤时的膨胀,且在顶部形成一层盖,也易导致面包表皮颜色浅,欠光泽,表面有斑点。
相对湿度过大时,会在面包胚表面结成水滴,使考烤成的面包表面有气泡或白点。
3.时间最后醒发时间是醒发阶段需要控制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其长短依照醒发室温度、湿度及其他有关因素(如产品种类、发酵程度、面粉筋力、烘烤炉温等)来确定,一般掌握在55~65分钟。
二、醒发程度的判断面团的醒发程度主要根据经验来判别,常用的有三种方法:1.以成品体积为标准,观察生胚膨胀体积可根据日常生产中积累的经验,预先设定面包的标准体积或高度,观察面团体积膨胀到面团成品体积的80%时,即可停止醒发,另20%在烤炉内膨胀。
如果面包胚的烘焙弹性较好,只需要达到60%~75%就可以取出烘烤;而烘焙弹性较差的面包胚要发到85%~90%才算适度。
2.以面包胚整形体积为标准,观察生胚膨胀倍数如果烘烤后面包体积不能预先确定,可以整形时的体积为标准。
当生胚的膨胀度达到原来体积的3~4倍时,可以认为是理想程度。
3.以观察透明度和触感为标准前两种方法都是以量为标准,这一种是以质为标准的检验方法。
发酵时间对馍片品质的影响任小青;张倩;马俪珍;何新益;黄宗海【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5(000)016【摘要】馍片是以面粉、酵母、糖、油等为主要原料,结合了馒头和饼干的生产工艺而生产出来的一类休闲食品。
通过测定馍片的色度、酥脆度和感官评价等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馍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在34℃下发酵60 min,蒸制出来的馍条在凉制24 h后烤制出来的馍片品质最佳。
【总页数】4页(P21-24)【作者】任小青;张倩;马俪珍;何新益;黄宗海【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MF)发酵品质的影响 [J], 张旭;郭盼盼;金锡九;严昌国;金远铭;奚文博;高青山2.不同发酵时间对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J], 王腾浩; 袁文华; 张佩发; 沈炜; 章亭洲3.含水率及发酵时间对新鲜稻草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J], 马晓宇; 李斌; 林英庭4.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J], 毛翠;刘方圆;宋恩亮;王亚芳;王永军;战翔;李原;成海建;姜富贵5.发酵时间对半干型发酵牛肉干品质及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J], 赵改名;焦阳阳;祝超智;李佳麒;李珊珊;银峰;张文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