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语文教学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18.63 KB
- 文档页数:2
“工学结合”理念下中职护理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摘要: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用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本文针对这一任务,分析了目前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和学的双重困境,并提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精神、结合工作过程并注重口语训练,实现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护理语文教学职业精神目前,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面对迅速发展的用人市场和医护行业职业需求,中职教育的学科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职业精神的渗透。
1.“工学结合”1.1“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技能为主的生产现场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将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学校和企业进行,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工学结合”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医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疾病的救治,还包括心理和精神。
因此,培养护理学生应有的医学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下护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肥沃的土壤。
其次,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护患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患紧张、护患冲突不断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种冲突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护患沟通障碍引起,而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2.教学现状2.1学生困境: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笔者调查的学生中,接近90%的学生认为护理行业与他们理想中的“护士”相差甚远。
在她们的理想中,护士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打针吃药等技能操作;但在教育和见习过程中,发现护理行业其实还掺杂了更多的人文因素,不仅需要处理医患关系,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于是尚未进入工作领域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大打折扣,教学也因此难以顺利开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作者:徐晓琳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6期《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职业知识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教育是职教的两大目标。
在五年制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同时,作为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护理专业需求,不仅培育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人文情怀,还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有护理专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一、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蕴涵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的实用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课与五年制高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知识交叉的地方,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语文学科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的前提条件。
作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语文课程,它应该以普通语文为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从护理专业需求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所以在具体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依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真正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既具有工具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护理专业基础课的性质。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对接不应该是生硬的组装,而是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护理语文教学新路径。
这一教学途径的开发、探索与实践,有赖于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定位,有赖于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有赖于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等诸多因素。
具体而言,我们就是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载体,将护理专业所需能力要求嵌入语文教学中去。
对护理专业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考
齐艳
【期刊名称】《护理管理杂志》
【年(卷),期】2008(008)003
【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质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结果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定位于"成人"教育,界定在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为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结论
人文教育的定位、界定和对核心学科的充分认识能够帮助护理教育者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本质和方法,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培养科学素养兼具人文精神的高级护理人才.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齐艳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对护理专业学生实施惩戒教育的尝试与思考 [J], 万爱军
2.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 [J], 杨孟欢
3.呼唤人文教育——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几点思考 [J], 焦海滨
4.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 [J], 朱春艳;毛颖;高继明;姜昊文
5.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 [J], 朱春艳;毛颖;高继明;姜昊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关键词:中职护理;学习现状;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3中职语文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对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了解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并找出差距,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有效教学。
1.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以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750人,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688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438份,回收有效问卷1412份,回收率为98.2%。
1.2 调查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11~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于老师的建议等。
学生匿名答题,统一收回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2.1 调查结果2.1.1 学习动机认为语文知识重要的学生占54.5%;认为语文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关系密切的占73.6%;认为学习动机是迫于家长压力来的学生占55.7%。
2.1.2 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因素认为中职学校没必要开设语文课的学生占25%;对语文学习兴趣低迷的学生占49.3%;因中学语文基础差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占76.9%;对中专自由悠闲学习的生活的高期望值与现状产生差距的学生有24.7%。
2.1.3 学习习惯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学生仅占12.1%;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占4.8%;能坚持课后当天复习的占7.5%;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28.6%;利用网络等媒体手段自主学习的学生占3.4%;相比自我学习更喜欢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的学生占52.8%。
2.1.4 学习方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占13.1%;渴望学好但缺乏方法的学生占63.8%;明确表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占76.5%。
2.1.5 对教师的建议认为教师应放慢授课进度的学生占63.1%;认为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完善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占52.9%;认为老师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基础知识补充的占78.6%,表示希望老师多补充课外知识的占83.7%。
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探析摘要对于护理类专业的语文教学需要针对其专业的需要而进行,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文课是以培养合格的护士为目的的,所以护理类专业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加强口语的训练,还要把医用应用文、日常应用文等内容加入语文教学的训练之中,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训练可以掌握医用应用文、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基本口语的表达技能。
关键词护理专业;口语训练;写作训练职业教育需要同社会建设的要求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两大目标分别为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知识素质教育。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把语文课堂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增加对语文课兴趣。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护理类语文课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积极适应护理专业对语文课的要求,才能培养好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构建护理类语文教学的框架语文课本身就与护理类专业课有一定的交叉内容,这也使得语文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有了基础。
护理专业的语文课需要以普通语文为基础,以护理类专业所需为基础来构建课程体系。
语文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本,因此要尊重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使语文课真正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既具有工具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护理专业基础课的性质。
二、护理专业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专业和语文的结合不是生搬硬套的组合,而是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有机结合。
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需要各方各面的条件,在目前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转变视角、理念现行。
(一)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书写水平护士日常工作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记录病情、撰写护理报告,当制订护理计划时,还需要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减少书写错别字、病句,并且要把医用应用文、日常应用文的书写纳入课堂中来。
1.纠正错别字,减少语病: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简化字、自造句、火星文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这使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越来越差,写作中的错别字、病句也是越来越多。
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传统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是以单元组织教学,单元则以文章体裁或主题思想集中构成。
这样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不能满足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进行课程改革,采用模块教学,分为文字、口语、写作、文学修养及语文综合水平提高五个模块,贴进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试行2年来,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模块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1 课程改革原因1.1 语文教材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语文教材虽然进行了部分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但是仍然是以文体为单元,试图完成传授语文学科系统知识的使命。
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没有跳出传统语文的窠臼,既不能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也无护理职业特点可言。
1.2 生源素质下降:随着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入学成绩不断降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培养好这些护生,使之成为高素质的职业工作者,是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3 职业学校的舆论导向不利于语文的教学:职业学校护生主观上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力也不足。
很多人认为学习语文与将来的职业无关,因此,语文课的教学效果甚微。
2 课程改革实践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实用性的特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应有多样性、应变性和共适性,在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下功夫。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护理专业护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该课程也是护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更是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为此,笔者申报并成功取得了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性研究》,将语文课程从能力的角度构建框架,确立既具有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能为护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的语文课程体系,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