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7
历史与社会初二上沪教版第一课(石器开辟的世界)教案【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我国境内的主要原始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及遗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三皇五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禅让制。
2、情感、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种植水稻和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
3、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历史知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难点:学生刚刚学习历史,需注意知识和兴趣的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地图册、书本图片【板书设计】【一】古人类遗址1、最早2、最典型【二】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1、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河姆渡――长江流域半坡――黄河流域2、生活情况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弓箭的使用③原始农业——水稻〔河姆渡〕、粟〔半坡〕④制陶业——半坡彩陶⑤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三】黄帝和炎帝【四】禅让制【五】玉文化【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的关于原始人类的知识点——人类的起源,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
〔新课教授〕图片展示:我国境内主要原始人类的遗址和原始人的名称〔提问〕巳知我国境内有哪些原始人群活动,基本情况怎样?最早:云南元谋人。
最典型:北京人。
除此而外,还有半坡人、河姆渡人等。
元谋人:是迄今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最初发现于1965年的5月1日,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城东南约十华里远的上那蚌村。
发现的化石并不多,只有两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另一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休,从门齿形态观察,可能为一青年男性。
根据古地磁性的测定,元谋人牙齿属于地质年代的早更新世,距今约170±10万年,简称一百七十万年。
第二十课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教学目的】基础知识目标: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郭守敬制定的新历法,古代的数学成就,中医的治疗方法,古代著名医学家思想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但在技术发明上曾领先世界,而且在科学上也有很多重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奋斗的信心。
能力目标:通过对我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的了解和中西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中医的作用、天文学、数学、历法、中医。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工程?简单介绍。
二、导入新课:中国不仅在科技和建筑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很多成就,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在天文学、数学和医药学的成就。
三、讲授新课:(一)天文历算:1.我国古代天文记载:保存最早的日食记录;彗星、哈雷慧星、太阳黑子分别比欧洲早1000多年、670多年、800多年。
2.古代的天文仪器西汉:浑仪——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
元代:郭守敬——简仪3.郭守敬——《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4.北宋:苏颂——水运仪象台。
5.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一部数学专著,成书于公元1世纪。
祖冲之:南朝数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意义:圆周率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的标志。
(二)悬壶济世:1.针灸是中国独创的治疗方法。
2.中医理论:“四诊”法,辩症施治,导引。
3.医学家及医学典籍:春秋:《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基础汉代:《伤寒杂病论》——中医治疗学基础“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麻醉手术的人,创立了“五禽戏”4.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号称“东方医学巨典”、“中国古代百科全书”5.民族医学:《四部医典》——藏医学基础。
【学生活动及教师补充】本文是阅读课,由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沪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word教案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先在科技成就上曾经领先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仅是“四大发明”,而且在专门多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排除所谓“中国有文化无科学”的错误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等的学习,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流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科学价值知识重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科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手段:谈话法,讲授发,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能列居四大文明古国,缘故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概述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了世界社会文明的进程指南针火药二造纸术1、造纸术发明之前(1)甲骨文: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文字。
弊端:太重(3)写在布帛上的文字。
弊端:太昂贵2、造纸术的发明(1)西汉时发明了麻纸——质地粗糙,不易书写(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逐步成为日常书写材料3、意义造纸术的进展,使得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对文化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术1、条件纸张的大量生产,为印刷术的显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尽管要比往常手工抄书的效率高专门多,但用才白费,需要专门多刻工。
(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3)转轮排字盘元代3、意义书籍大量出版,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
4、传播东:朝鲜西:波斯、欧洲四、指南针1、战国时期司南(最早)2、宋代人们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了指南针,到南宋后期,差不多是常用的定向仪器了。
3、意义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进展。
五、火药1、要紧成分:硫磺、硝、碳2、时刻:唐代往常3、意义:引起了军事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板书设计一、概述二、纸术1、发明2、意义三、印刷术1、发明2、意义四、指南针1、发明2、意义五火药1、发明2、意义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使我国享有盛誉。
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2沪教版八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2二、艺术天地(一)音乐与戏剧:《大进行曲》 1.内容介绍:一名《阿依达进行曲》。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于1871年。
管弦乐曲。
为所作的四幕歌剧《阿依达》中的选曲。
同年12月24日在开罗剧场首次演出。
歌剧剧情为: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埃及人俘虏后,隐瞒身份,在埃及公主安娜丽丝宫中为奴。
安娜丽丝倾心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暗中与阿依达相爱。
埃塞俄比亚王阿莫纳斯曼为救阿依达,发兵进攻埃及,拉达梅斯受命率军迎战,俘阿莫那斯罗后凯旋而归。
埃及王将阿莫那斯罗扣为人质。
阿莫那斯罗暗中斥责阿依达与敌国将领相爱,并命阿依达向拉达梅斯刺探军事机密,以利再战。
拉达梅斯与阿依达幽会时果于无意中泄露机密,恰为安娜丽丝听到,安娜丽丝指控拉达梅斯叛国。
阿莫纳斯罗与阿依达出逃后,拉达梅斯被判处活埋。
墓穴封闭后,拉达梅斯突然发现阿依达已在墓穴等候,于是两人共同殉难。
本曲为歌剧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庆祝场面中所奏。
并以单活塞、直筒、降B小调的特制小号(阿依达小号)担任主奏。
乐曲一开始用“阿依达小号”奏出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的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
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另一段号角性音调,这一主题的情绪热烈而欢快。
随后,乐曲在明快、进行曲节奏的衬托下,再现了开头部分凯旋主题,并在新的调性上再次反复。
最后乐曲回到原调,在热烈而雄壮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2.教法建议:(1)与《军队进行曲》相比,《大进行曲》更沉稳庄严、气势恢宏,这可以从速度(较慢)、节拍(稳重的4/4拍)、亮丽的乐器(小号)和大器的剧情几方面加以体会。
(2)谱例是作品的主要旋律片段,可用嘹亮的口风琴吹奏加以熟记。
有条件的可将旋律作上小三度转调,这样更可感觉出《大进行曲》的气势。
(二)音乐与舞蹈:《闪闪的红星》 1.内容介绍:由上海歌舞团于2000年创作并演出。
舞剧题材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
人间之爱单元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赞美人间之爱。
共有五篇课文,除《笑》是一篇美文以外,其余都是叙事类文章:1《笑》(冰心)2《小巷深处》(林莉)3《为我唱首歌吧》(艾德里安)4《与爱相约》(萨拉米斯·伊舍凯舍)5《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二、教学单元的处理在阅读教学中,起先可以从读懂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为抓手,落实读懂文章的基础训练。
随后要强调语言表达(即,关键语言,语言形式手段)及其效果、意义的分析训练。
使阅读教学呈现披文入情,由言解文,随文学言,因文悟道(其中的道应是思想内容、语言规律等内容)。
在以课文为例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阅读,还要学习怎样写作,因此在落实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教学角度,以课文为写作范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
具体来说,整个教学计划分成三个大块:第一、从《哦,冬夜的灯光》的故事情节、主题内容入手,落实基本的学习思路,把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要点,然后重点学习《小巷深处》,强化学习的方法思路以及基本技能,最后迁移学习其它两篇《为我唱首歌吧》《与爱相约》第二、从主题学习拓展到表达方式的比较学习。
首先是从第一板块中抽出其中两篇课文如:《哦,冬夜的灯光》和《小巷深处》从主题内容的表达以及怎样表达这一主题的语言形式(如语言风格、修辞、情节安排、结构等)进行比较学习,形成初步的学习思路,建立大概的比较点和分类标准,以训练学生简单的逻辑分析能力。
由此进一步扩大范围,将《为我唱首歌吧》《与爱相约》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巩固比较需要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再一次扩大,将《笑》纳入作比较学习。
最后教师在补充一些有关“爱”为主题的非文学性作品作比较阅读。
第三、从写作角度来分析、比较、模仿学习这些文章。
首先是让学生围绕“爱”这一主题写作,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推荐出最满意的文章,将这些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总结出学生作文的不足以及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第八课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功绩,张居正,赋役不均,张居正改革的主要措施、效果,改革的结局。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张居正在改革中受到的人身攻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改革家个人悲剧性命运与变法成功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商鞅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板书设计】一、商鞅变法1、时间:384BC2、变法者3、变法内容:①②③④4、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富足抵御外来侵略二、张居正改革1、改革背景2、改革内容3、结果及影响【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一)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
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
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
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二)内容: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
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1、政治方面: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
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
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1)制定二十级爵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
第二框治理环境当务之急教学准备:1、教师寻找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要求学生制作PPT介绍我国环境污染的表现。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摇篮。
保护和改善身边的环境也成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复习提问:自然环境的两大特点是什么?生:第一,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第二、自然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
师:那么,当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废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会造成什么后果?生:环境污染。
的确,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环境却常常遭受着种种破坏。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观看PPT图片大家知道太湖吗?太湖的水怎样?有一首歌,大家听到过吗,“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太湖美》如今的太湖水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显示】(视频内容为今年太湖爆发蓝藻污染的情况)前几年的4月至5月,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未能赶上蓝藻的疯狂蔓延,周边的城市,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锡在全国算得上是富裕的城市。
但5月29日这一天开始,喝水就成了问题。
他们打开自来水龙头,从里面流出的水却充满着恶臭,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有的为喝上矿泉水而到超市排长队,8元钱一桶的的纯净水要卖到50元,甚至还买不到。
一位市民说,因买不上矿泉水他只好用啤酒代替饮水,另一位市民说,好几天不洗澡了,实在忍不住想洗个澡,却只好用自来水洗完后再用桶装水冲掉身上的臭味。
这次蓝藻暴发,从表面上看,是一次突发的自然灾害,但从根源上分析,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次集中反映,是大自然对人类损害环境的报复和惩罚。
【学生活动】看完视频请同学结合书本P28的操作平台“长江像处于癌症早期”思考:太湖和长江的污染给我们什么警示?【出示课题】治理环境当务之急什么是环境污染?(板书)请同学根据太湖和长江污染的情况再结合阅读(具体见书P29末)找一下什么是环境污染?师:伴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当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损害。
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教案
第三课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2、情感、价值观:
(1)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的物质基础。
从而认识国家统一是强盛的重要原因。
(3)秦的暴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4)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
3、能力培养:
(1)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会正确利用历史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资料的收集和归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一课文明社会的曙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了解文明的进程。
2.过程与方法:收集远古人类的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走向文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材介绍本册教材介绍人类从产生到现在时段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了解世界闻名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增强为全人类作贡献的意识。
二、导入:人类的起源和人种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人类的祖先是什么?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哪里?三、新课教学:一)人类有共同的祖先1.从猿到人的进化联系中国古代史知识,简介人类进化过程:1)非洲南方古猿化石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露西少女”(300万—375万年前)(阿法种(发现者: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松)2)约19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出现在东非,这就是能人(Homo Habilis)能人化石的发现者:英国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思考:为什么称为能人?3)火的发现是这时人类的重要成就。
思考:当时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使用的主要工具是什么?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火。
人工取火技术发明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二)走向文明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新石器时代(new stone ag e)冶金术(约_____年前)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仍处于金属器时代。
2.原始畜牧业(约1.5万年前)试猜想原始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原始农业(约1万年前)试猜想原始农业是如何产生的?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品生产者,标志着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3.村落定居时代(文明的前奏):(农业生产周期性的要求)定居。
最早的村落:9000年前,西亚4.城市(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最早的城市前4000年左右的西亚和北非。
第十八课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先在科技成就上曾经领先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不仅是“四大发明”,而且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消除所谓“中国有文化无科学”的错误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等的学习,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流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科学价值
知识重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科学价值
教学方法和手段:谈话法,讲授发,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能列居四大文明古国,原因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概述
造纸术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社会文明的进程
指南针
火药
二造纸术
1、造纸术发明之前
(1)甲骨文: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文字。
弊端:太重
(3)写在布帛上的文字。
弊端:太昂贵
2、造纸术的发明
(1)西汉时发明了麻纸——质地粗糙,不易书写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逐渐成为日常书写材料
3、意义
造纸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对文化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术
1、条件
纸张的大量生产,为印刷术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虽然要比以前手工抄书的效率高很多,但用才浪费,需要很多刻工。
(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
(3)转轮排字盘元代
3、意义
书籍大量出版,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
4、传播
东:朝鲜
西:波斯、欧洲
四、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司南(最早)
2、宋代人们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了指南针,到南宋后期,已经是常用的定向仪器了。
3、意义
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五、火药
1、主要成分:硫磺、硝、碳
2、时间:唐代以前
3、意义:引起了军事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板书设计
一、概述
二、纸术
1、发明
2、意义
三、印刷术
1、发明
2、意义
四、指南针
1、发明
2、意义
五火药
1、发明
2、意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使我国享有盛誉。
本课作业拓展强化
教学后记
各项发明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我通过事例来进行分析
第2课时其他重大科技发明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献给世界的文明之火》第二课时,介绍了中国古代其他重大发明:“十进位制”、算筹、风筝与用煤。
更全面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多面性,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四大发明”,其他还有很多类似重要的发明创造。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不仅有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在其他很多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十进位制”、飞行器、煤的使用等。
2、在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他们作为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3、通过对“十进位制”、飞行器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科学价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鲁班制作木鸳的故事和韩信运用风筝扰敌的故事;有关神舟六号的新闻。
2、实物:算盘;风筝;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气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古人冶炼图》;视频:《神舟六号升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十进位制
游戏
风筝
煤的使用
拓展与小结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人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四大发明上,还表现在其他重大科技发明上。
*你们所知道的其他重大科技发明有哪些?
*投影李约瑟博士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思考十进位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假设:如果真的没有了十进位制,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哪些证据能证明我国的十进位制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珠心算小组赛
用算盘计算有什么益处?
*我们的祖先在计算方面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有了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最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突破,有谁知道吗?*播放视频《神舟六号升空》
*(出示风筝。
)*放过风筝吗?
*风筝与现代飞行器(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火箭……)有何关系?
*有谁知道有关风筝的传说?
*风筝使人们飞天的幻想部分变成了现实。
在此基础上,现代飞行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九天揽月”的梦想。
*谁知道飞机所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这些图片上的机器使用的又是什么燃料?
*出示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气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世界上最早用煤的国家是哪个?
*煤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出示图片《古人冶炼图》。
*在课本内容中找出中国用煤领先世界的有关文字。
*如果没有煤的发现和使用,也许就没有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没有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繁荣了。
*学了四大发明与中国古代的其他重大发明,你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有怎样的想法?
*除了自豪,还有别的吗?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未来的中国要靠每一位有志的青少年。
努力吧!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列举自己所知。
讨论得出结果。
货币(分、角、元)、数学运算(个、十、百、千、万……)长度的测量(毫米、厘米、分米、米
算盘的运算……
想象与交流。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积极参加。
谈自己运用珠心算的体会。
介绍有关“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新闻。
观看录像片断
现代飞行器在某种程度上受了风筝飞行原理的启迪。
讲述鲁班制作木鸳的故事和韩信运用风筝扰乱敌人军心的故事。
讨论
石油制品—汽油
煤
中国
讲述煤的运用。
阅读课文
介绍我国古代用煤生产的情况。
思考、讨论
班内交流。
当今青少年,一方面应该以我国古代的辉煌文明为荣,另一方面,应该承担起在新时期建
设祖国、为国争光的责任来,为我国早日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温故知新
给学生机会各自展现自己的知识面。
(李约瑟博士的话: “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
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游戏激发兴趣。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课前准备的新闻和故事在课堂讲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形象。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与责任感教育。
教后反思: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初二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应试教育划定了圈。
在这一课里,我努力设法引导学生,企图唤起他们作为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但一提到我国的辉煌文化,学生就是“自豪”“骄傲”,这是长期灌输的结果。
我的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自豪”“骄傲”之余,能更多更自觉地承担一份责任,我们已经没有资格躺在祖先创造的成就上睡大觉了,现代国际社会国与国的竞争要靠当代青少年去发明、去创造、去努力、去探
索,难道我们的教育还不该把责任教给,不,是交给我们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