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6.93 KB
- 文档页数:5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 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第四章一次函数4.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次函数图象的画图过程,初步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经历一次函数图象变化情况的探索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2.能熟练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难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正比例函数y=-2x+1的图象的画法》动画或图片,《两点法画图象》的动画,《一次函数y=2x+3,y=-x,y=-x+3和y=5x-2的图象的画法》动画或图片.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1.什么叫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2.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请画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
【探究新知】1.师: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你们知道一次函数y=-2x+1 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如何作出一次函数?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以下几点:(1)函数的图象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2)这些点在坐标系中是一对一对的有序实数.(3)此解析式实际上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它的一对一对的x、y值可看作是图象上的点的坐标.(4)要找出它的某个点,实际上就是求出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5)把x的值作为横坐标,y的值作为纵坐标.(6)把函数作图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解的问题.例画出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
解: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x+1的图象,它是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用函数图象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通过学习,了解方程组的解在坐标平面内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思考等教学活动和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观点.
2. 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
增强学生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归纳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步骤.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提问学生)
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是什么?怎么画?
3.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怎么检验方程组的解?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1.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l1:y=-0.5x+1与直线
l2:y=2x
+6的图象;
(2) 如果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P,写出点P的坐标P( -2 ,
2 );
(3) 检验点P的坐标是不是下面方程组的解?
问:为什么点P的坐标是以上方程组的解呢?
说明:直线l1:y=-0.5x+1是方程x+2y=2的图象,因此直
线l1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2y=2的解;……所以直线
l1与直线l2的交点P的坐标是方程x+2y=2与2x-y=-6的公共
解,即方程组的解.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
● 因为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所以解二
x
y
8
6
4
2
2
51015
P
4
2
-3
l2:y=2x+6
l1:y=-12x+1
(-3,0)
-2
O
6222yx
yx
22-y
x
6222yx
yx
元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研究两条直线
的交点问题了.
● 两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例题讲解
1). 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组
解 对于方程①,有
过点(0,1)和(-1,0)画出方程①所对应的直
线l:y=x+1.
对于方程② ,有
两直线交于点P(1,2). ∴原方程组的解为
引导学生归纳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画图——画出两方程的图象.
2.指点——指出交点坐标.
3.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
2). 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组
解 对于方程①,有
过点(0,-1)和(2,4)画出方程①所对应的直线
l1:y=-1.5x-1.
对于方程② ,有
x
y
6
4
2
2
4
51015
1
-1
1
P
4
2
l:y=x+1
l:y=-2x+4
(1,2)
-2
O
x 0 -1
y 1 0
x 0 2
y 4 0
x 0 2
y -1 4
x 0 2
y 1 -2
421yx
yx
21y
x
446223yx
yx
过点(0,4),(2,0)画出
方程②所对应的直线
l:y=-2x+4.如右图所示.
过点(0,1)(2,-2)画出方程②所对应的直线 l2:y=-1.5x+1.
3). 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组
解 对于方程①,有
过点(0,-2)和(2,3)画出方程①所对应的直线
3.探究 ❷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对应系数比与方程组的解
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观察发现: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几种情况?
2.两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之比以及常数
项之比与解的情况有何关系?
x
y
4
2
2
4
6
551015
l2:y=-32x+1
-1
1-11P42-3
l1:y=-32x-1
(1,2)
-2
O
x
y
2
2
4
6
510
8
3
l:y=2.5x-2
2
4
3
1
O
x 0 2
y -2 3
x 0 2
y -2 3
如右图所示:
两直线平行,
故原方程组无解.
84-10425yx
yx
l1:y=2.5x-2.
对于方程②,有
同样地,过点(0,-2)和(2,3)画出方
程②所对应的直线 l2:y=2.5x-2.如
右图所示:
两直线重合,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迁移巩固
四、课堂小结
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❷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对应系数比与方程组的解的个数之
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书面作业:课本P53/习题12.3/2.
课后思考:课本P63/B组复习题/3.
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写成如下形式,l1:y=k1x+b1,
l2:y=k2x+b2.问k1,k2,b1,b2有何关系时,直线l1与l
2
分别相交、
平行、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