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
- 格式:docx
- 大小:8.60 MB
- 文档页数:34
世界设计师介绍1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
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
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
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
贝伦斯在AEG 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
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2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
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1、福田繁雄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2年生于东京1951年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1997年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 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2、田中一光1930年生于日本。
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
※20世纪50名著名设计师传略※设计※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
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育,后改行学习建筑。
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
这些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
贝伦斯在AEG这个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年起在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计人才。
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著名设计师理念著名设计师是那些在设计领域中有着卓越成就和重要影响的设计师。
他们通过自己对设计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塑造了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理念。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设计师的理念。
1. 班扬·明斯特:简约主义理念班扬·明斯特是著名的德国设计师,他提出了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简洁、纯粹和功能性,摒弃一切多余和不必要的装饰。
他的设计风格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纯净的色彩和精细的工艺闻名,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界。
2. 斯蒂夫·乔布斯:简约与创新结合的理念斯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将简约和创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简单、易用和美观,同时不断创新,推动科技和设计的发展。
他的设计作品如iPhone、iPad等深受世人喜爱,对现代科技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菲利普·斯塔克: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菲利普·斯塔克是一位著名的法国设计师,他倡导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追求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深受现代消费者喜爱。
4. 周正龙: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理念周正龙是中国知名的设计师,他提出了将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的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体现当地文化和传统,尊重历史和人文精神。
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5. 伊万·张伯伦: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伊万·张伯伦是一位著名的荷兰设计师,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设计应该追求环境友好、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著名设计师的理念概括了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趋势。
它们对于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促进了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无论是在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还是图形设计领域,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理念都有助于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设计作品。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
形固有失,神则兼得。
将异常的观念展开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
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
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
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
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
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
那种气质似曾相识。
国内外⼗⼤平⾯设计⼤师1、福⽥繁雄国际著名设计⼤师国际平⾯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名誉主任1932年⽣于东京1951年毕业于岩⼿县⽴福冈⾼等学校1956年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学1967年IBM画廊个展(纽约)1982年应耶鲁⼤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1997年⽇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年东京艺术⼤学美术馆评委2006第7届⾦蜜蜂国际平⾯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福⽥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平⾯设计师之⼀,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了深远的影响,在现⾏的每⼀平⾯设计教材中⼏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本等地⼴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奖、第九届⽇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奖;1976 年教育部新⼈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海报展⼤奖;1995年赫尔⾟基国际海报展⼤奖等;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奖;他创作的⼤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注⽬、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设计家。
福⽥的每⼀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繁雄既深谙⽇本传统,⼜掌握现代感知⼼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着迷,同时⼜极其简洁,具有⼀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视幻觉来创造⼀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繁雄教授被西⽅设计界誉为“平⾯设计教⽗”。
2、⽥中⼀光1930年⽣于⽇本。
1950年毕业于⽇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合作创办⽇本设计中⼼。
1.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
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图1: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
他的土豆招贴(见图2)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
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
著名产品设计师及作品介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产品设计师就像是给我们生活添彩的魔法师。
想想看,没了他们的巧手,我们的生活会多么乏味呀!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几位著名的产品设计师和他们那些让人惊艳的作品吧。
1.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1 设计理念说到设计,怎么能不提史蒂夫·乔布斯呢?他可是把“简约”这个词用得淋漓尽致的人。
乔布斯总是强调“少即是多”,他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简洁。
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做到这一步可是难得很呢!很多人都想把所有的功能都塞进去,但他却能把复杂的东西简化,给我们留下一个干净利落的界面。
1.2 代表作品大家熟悉的iPhone、iPad、MacBook都是他的杰作。
想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的时候,心里那个激动呀,感觉自己握住了未来!它的外形设计流畅,手感极佳,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手机的认知。
看着那简洁的按钮布局,简直像是艺术品。
就连充电线都让人觉得好看,真的是别出心裁。
乔布斯用他的设计告诉我们,科技也可以很美。
2.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2.1 设计哲学再来聊聊迪特·拉姆斯,这位德国设计师可是设计界的老前辈了。
他常说“好设计应该是少而精”,这和乔布斯的理念不谋而合。
拉姆斯把设计看作是一种服务,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
他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用户诉说着“我为你考虑过”。
2.2 经典作品他的作品包括了著名的Braun电器系列,特别是那些小家电,既实用又美观,仿佛是在厨房里跳舞。
想想看,那些优雅的咖啡壶、干净的收音机,真的是让人一见倾心。
拉姆斯的设计风格非常简洁,往往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仿佛让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透着一种和谐。
3. 乔纳森·艾夫(Jony Ive)3.1 设计成就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乔纳森·艾夫。
他可是乔布斯的得力助手,很多人说他是苹果设计的“灵魂”。
艾夫在设计上的追求也是无可挑剔,他推崇“用户体验”,每一款产品都要考虑到用户的感受,真的很贴心。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在世界范围内,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人类文化的瑰宝。
一.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设计师之一,也是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建筑与设计的热爱与追求,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发展。
他的设计理念注重功能性和简约美,不仅仅改变了建筑的面貌,也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建筑的独特思考方式,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
他主张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和流线,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他的作品如罗比·豪斯、约翰逊蠅廳的几何形状和流畅的线条,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经典之一。
三.未来主义的代表: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设计充满了未来感,注重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创造出动感十足的建筑作品。
他主张消除传统建筑的边界,通过流线型的建筑形态和充满创意的结构,表达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的作品如广州歌剧院和哈佛大学文化中心成为城市的标志,同时也为未来建筑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
四.顶尖建筑师奖的创始者:普利兹克建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创立于1979年,它被公认为建筑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它的创办目的是为了表彰杰出的建筑师和他们对于建筑艺术和城市发展的贡献。
每一位获奖者都是建筑设计领域的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对于空间、结构、光线和材料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独特思考。
总结: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人类生活的创造。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绝对自由的创造: 诙诡谲怪,道通为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研究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
形固有失,神则兼得。
将异常的观念展开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
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
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
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
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
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
那种气质似曾相识。
是的,那是中国当代独有的色彩:曾经拥有深厚和悠长历史的国家在急速发展中所涌现的生命冲动与迷失。
或者说,一切能记住的都是抽象的、不可描述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应该怎么来保存我们的记忆和最初朴素的感动以及灵魂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一颗敏感、纯净的心灵。
纵观戴帆的平面设计,每个项目的概念和表现似乎又各有不同,在这场独属于设计的梦境之中,我们也仿佛也看见自己的影子,被一寸寸深烙于画面中。
戴帆在平面设计领域获得的奖项和展览包括: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环球设计大奖、日本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奖、第十一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香港设计师协会亚洲设计大奖、亚太最佳品牌标志设计年度奖品牌形象类金奖5项提名、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品牌形象类全场金奖、捷克斯洛伐克特尔纳瓦国际海报三年展、2010 大声展、世界设计大会POST__:现代国际海报设计展。
戴帆〔Dai Fan〕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领军人物,先锋实验与商业设计的实践者,横跨建筑景观、室内空间、平面、广告、产品、网络等诸多领域,试图将设计带入“文艺复兴"般的前沿浪潮,代表着当今国际最前卫的设计思潮。
他将“打破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设计”作为自己的信条。
人类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都要面对其所学习的传统语言模式的制约——“设计将解放你的心灵”;“设计刺激的不仅仅是视网膜,更重要的是改变视网膜后面3厘米处大脑神经的运行轨迹”。
他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将设计带进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与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存,极端的、富有攻击性的领域。
他于2006年创立共振设计(RESONANCE DESIGN GROUP),开始大量的项目实践,在他所完成的项目中,商业与深刻性的概念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戴帆的风格是积极鲜明的,他的大部分设计来自于颠覆性的观念,以凶猛的破坏性如爆炸般的能量、强烈的动感、戏剧性和强烈效果的颜色、以及富有哲学般的组织逻辑,代表着无限的自由与激情。
他的作品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奖项,作品和观点已广泛地在《Design 360°》、《EAST POINT》、《IDN》等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书籍和期刊介绍和刊登。
2007年编著有《共振设计》。
陈绍华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
也是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
在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
2012年壬辰龙票的设计者,该票于2012年1月5日面市。
1954年浙江省上虞市出生,1972年至1975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1975年至1978年陕西省展览馆任美术设计师,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1982年至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2年调入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万科广告事业,1992年成立深圳市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20 01年成立北京陈绍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984年作品《绿,来自您的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招贴画金牌奖及两项优异奖,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
主要作品一览福田繁雄(日本) 平面设计教父东京艺术大学兼职教授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32 生于东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 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 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
2005年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大奖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设计的彗星-福田繁雄福田繁雄就像一個五,六歲的小孩。
他擁有天真無邪的眼睛、與生俱來的熱情、還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用各種似乎不可能的比喻,天馬行空,在藝術領域翱翔。
福田繁雄就像幻術師一樣,構築視錯覺。
這種人為的景象恰似Peppers Ghost,是一種由煙霧和鏡子營造出來的維多利亞王朝風格的舞台效果,創造出能夠完全說服觀眾的真實情景。
視錯覺彷如海市蜃樓般,是一種自然現象。
在意大利的墨西拿海峽時常會產生有船隻、綠洲和城市以正面或倒立的姿態呈現於空中的幻覺。
它亦可以是幻想之中虛構的事物。
然而,沒有任何幻覺可以完全,甚至在大部分時間上瞞騙我們。
若真有此事,那麼這必定是真實世界發生的事實。
只要有福田就能使夢幻成真。
福田繁雄就像一個夢想家。
製造幻覺不一定是拿來欺瞞別人,這也可能是人們潛藏於心底的創作主義,依照自己理想的思路去改變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
更正錯誤是科學家的職責,而藝術家的角色卻是追求幻覺。
換言之,這就是引導我們用嶄新的角度來看世界。
福田繁雄就像一個甜圈餅。
他善於以形易形。
不同的形體可使我們的眼睛以某種形式來辨別事物,而且也可以獨立地存在於視覺空間之中,如同本文章中看到的文字一樣。
縱使我們能選擇去細看甜圈餅或是中間的圓孔,我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甜圈餅身上。
可是,我們留意到的部分與沒有被留意到的實際上是息息相關,它們都是缺一不可的。
福田繁雄或許是儒.凡爾納。
他不僅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周遊列國,還真的在世界各地出現。
我曾在香港看見他在地攤中尋找心頭好、在多倫多的西恩塔上搖滾起舞、在巴黎的街頭享受地道的烤芝士、又在佛羅倫斯遇見他在拍攝錯視畫、在富山縣配帶著怪誕的帽子,還在倫敦以無言的方式作演講。
任何地方你都會見到他那興奮的樣子在端詳、觀察、吸收和咯咯地笑著。
福田繁雄就像一幅設計。
他炫耀自己配有蝶形領結和相機作裝飾的工作服。
他把其他襯衫的袖子、袖口、衣領、正面和背面拼貼起來成為獨特的襯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