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及作品评析在平面设计的世界里,有那么几个名字,真是如雷贯耳,让人一提起就想竖起大拇指。
比如说,保罗·兰德,这位老前辈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设计界闪闪发光。
他的作品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能出来的,简直是充满了智慧和情感。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经典的IBM标志,还有那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UPA标志。
兰德的设计风格非常干净利落,简直就像一道清汤挂面,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刻。
他懂得如何用形状和颜色讲故事,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品牌的气质。
每当我看到他的作品,心里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哇,这也太牛了吧!要知道,那时候的设计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元素,但兰德偏偏用最简单的元素,做出了最深刻的东西。
就像古人说的,简单即是美,真是说得太对了!然后说到另一个设计巨头,艾尔·维顿,他的名字在设计圈里可也是响当当的。
有人说他的设计就像一杯好咖啡,浓郁而令人陶醉。
维顿的作品有时候简直让人捧腹大笑,比如他的“儿童医院”广告,里面的元素玩得淋漓尽致,色彩鲜艳得就像是个糖果店,特别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他深知孩子们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时总是会把玩乐和实用结合在一起,简直就像在做一道既好吃又好看的菜肴。
看到他的作品,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我的医院也有这样的设计,肯定会减少一大堆小朋友的哭闹,哈哈,真是太有趣了。
我们聊聊大名鼎鼎的米尔顿·格雷泽,想必大家都对他的“我爱纽约”这个标志熟悉得不得了吧?这个标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瞬间让你感觉到纽约的脉搏。
格雷泽的设计总是能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让人一看到就心生向往。
他用简单的字母和红心,传递了满满的爱意,简直是设计界的小清新。
尤其是在旅游广告中,格雷泽的设计真的是立竿见影,吸引了无数游客,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这个标志不光是好看,更是勾勒出了一种归属感,让人想起那座永不沉睡的城市。
每次我看到这个标志,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熙熙攘攘的时代广场和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真是充满了生命力。
简介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
冈特·兰堡 (德国)Gunter Rambow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
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
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西摩?切瓦斯特简介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
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
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福田繁雄(1932-2009)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现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东京艺术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2009年1月11日晚上10: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履历: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大师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福田繁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 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位著名平面设计师及其作品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设计元素,无论是精美的海拔设计,还是商家品牌的LOGO,设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数不胜数的设计师手下,平面设计这一行业已经不断发展和进化了许多个世纪。
在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些设计师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专攻字体或杂志设计、到唱片封面和政治海报,这些设计师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通过艰苦工作和伟大设计,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塑造了平面设计行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20位彻底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大师。
01.David Carson:打破常规David Carson被称为“垃圾教父”恰如其分,他独一无二、打破常规的态度彻底改变了设计业。
2.Saul Bass:设计图标在设计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Saul Bass是一个传奇,你很可能已经看过他的作品了。
Bass通过设计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电影海报和电影片头而留名青史,比如《惊魂记》、《金臂人》、《西北偏北》等。
同时,他还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商标设计师,为许多经典品牌设计了商标,平均使用年限超过35年。
直至今日,他的许多设计仍在使用,比如舒洁(Kleene某)、Girl Scout、和AT&T。
03.Stefan Sagmeister:把不同的启发性元素结合Stefan Sagmeister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当代设计师,客户包括滚石乐队、HBO、古根海姆等。
Sagmeister的作品通常会结合幽默、性、非正统和煞费苦心的细节,来打造不和谐的现代设计,这也持续启迪和冲击着设计师们。
04.Paula Scher:把字体当作视觉形象Paula Scher是第一个能在知名平面设计公司Pentagram占有一席之地的女设计师,而且她也完全担的起这一地位。
她令人惊叹的设计在许多方面塑造了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知以及平面设计的应用,特别是她为纽约公共剧院设计的作品(如上图),其中文字作为视觉形象的这一技巧也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关键词:广告平面大师详细资料作品作品用途描述: 知名设计大师作品设计师作品靳埭强(中国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
1957年定居香港。
先为学徒,后做裁缝师。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
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
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
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埭强的设计观: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
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
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作品简析。
4库尔特·施威特斯是一名达达主义的艺术家。
这幅拼贴画
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物品如报纸邮票。
不同的材料的
色彩肌理都不同,给人一种日常的熟悉质感。
看似刻意的边框带来
轻松诙谐之感5A·M·卡桑德尔是招贴画的大师。
这幅招贴
画的主体是一个有象征意味的指南针。
表盘和指针带有坚毅的金属
质感,而背景的土地和云朵弱化了压抑的气氛。
整个图片的视线消
失点位于铁轨的末端,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微妙感。
6卡尔·加里斯纳是第二次瑞士国际主义浪潮的领军人物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是这幅图主要的特征,但是由于图像中曲线的运用使得给人的生硬感消失,纤细的白线在规整的同心圆图案中间无规则的穿梭,使画面有一种空灵的感觉,同心圆环的不同的宽度和不同的肌理使得画面元素具有多样性。
而向中心渐变的圆环使画面有了一种向心性,使中间的字体更加醒目
10佐藤一晃的这幅作品充满了和式美学的意向。
红蓝白黄均是传统的颜色要素,而大小不一的正方体的分割运用了黄金比例的原则,使人想起装饰华美的和式房间。
而在角落里出现的牵牛花的剪影,就如同诗中所写【凝露夕颜容光艳,定是伊人驻马来】。
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及解析平面设计,哎呀,真是个有趣的领域!今天咱们聊聊一些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顺便解读一下他们的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可不是简单的图案和色彩,背后可是满满的情感和理念。
咱们得提到保罗·兰德,嘿,这可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Logo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著名的IBM标志,简洁大方,简直就是视觉的快感。
兰德总说:“设计就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想想咱们的生活,复杂的事情一多,头就大了,能把它简化成一眼看懂的样子,那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啊。
再说说米尔顿·格雷泽,想必大家都对“我爱纽约”这个标志不陌生吧!那真是深入人心,设计简洁,却传达了满满的爱意。
格雷泽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他的色彩运用大胆而鲜明,根本不怕出错,反正就是要让你记住。
这种大胆和放肆,在当时的设计圈子里,可是个新鲜事儿。
他喜欢通过图形讲故事,把情感和思想融入设计,这样的作品,怎么看怎么有趣。
再聊聊大卫·卡森,这哥们儿可是把平面设计玩出了新高度。
他的作品充满了实验精神,简直像是一场视觉的狂欢。
他用排版和图片的组合,把传统设计的界限一再打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太过张扬,但我觉得这就是他吸引人的地方。
卡森一直相信,设计应该是生动的,应该能够引发共鸣。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场视觉的冒险,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想看看里面藏了什么。
再来聊聊艾米·阿尔比特,这位女性设计师可是很有分量。
她的作品中,总是带着一种温柔的力量。
她喜欢用自然元素,像花朵、树木,把设计和自然结合起来。
她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宁静,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
阿尔比特的设计,真是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仿佛回到了最初的那片土地。
她相信,设计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这种思维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然后,咱们也不能不提安迪·沃霍尔,这位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设计,充满了讽刺和反叛。
沃霍尔用色彩大胆的作品,让平面设计跨越了商业和艺术的界限。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这包装主要目的不在直接的商业功能,而在建立第一高品质的企业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这种产品与一般同类产品不同的定位。
两个瓶子的造形都非常精美,以琥珀的素材突显名酒的厚重感,金色招纸营造尊贵的风格,亦可增强礼品市场的吸引力。
承作总监为清野嘉平深泽直人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
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
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比如,经常做饭的人一般都知道,煮米饭时放一些辅料可以使做出的米饭达到意想不到的口味,比如放醋可以使煮出的米饭更加松软、香嫩,即使大部分人知道这个常识,但是因为一时疏忽仍会有忘记添加辅料的时候。
因此我们需要做一种设计,就是在煮米饭时的一个无意识动作中自动添加相应辅料,而这种设计就称为“无意识设计”。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而非改变,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复杂。
因此,好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生活细节,方便人的生活习惯,使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特别是在工业设计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力图否定约定俗成的设计,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的“适应负担”,“无意识设计”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而是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这种改变有时比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更伟大。
“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去参与,而是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某些东西,但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深泽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生活细节。
深泽用一个简单的道理向我们阐释了他设计的思想根源:在发短信的时候,一般人会选择沿着给盲人专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错。
也就是说,这条黄色的、平时提供给盲人使用的路,又体现了它的新价值。
而人走路并不仅仅是儿时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也就是在寻找你的脚踩的一种价值。
所以,上述发短信时循着盲道而行,就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的行为,而当人、物与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时候,我们说这种行为就找到了一种无意识的有价值的行为。
手表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物件,但是关于手表的设计样式可谓层出不穷,应有尽有。
其实手表的基本功能就是显示时间,而可延伸的功能有搭配衣服,代表身份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为买一块手表而费尽心思,要不然就是不够稳重、要不然是太过呆板、抑或是华而不实,而深泽是如何设计手表的呢如图所示的手表,12格时间刻度简化为结构形体中的12边形顶点,表盘留白,只剩下干净利落的时针和分针,这比功能主义多了一份细腻和温和式的简洁,在简洁中又不失高雅,是契合了功能的简洁,是简洁的更高层次基奥斯蒂·瓦利斯基奥斯蒂·瓦利斯(1933年-),生于芬兰的约恩苏市,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代表作品芬兰航空公司徽标等在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标志中,北欧芬兰航空公司的徽标,一定会给你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蓝天下,一只鸟在飞翔。
当你向芬兰人询问其中的内涵时,他们一定会告诉您,那是一位姓氏中包含着"鸟"之含义的设计大师的杰作。
这位大师就是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基奥斯蒂·瓦利斯(Kyosti Varis)。
1933年,瓦利斯生于芬兰的约恩苏市,年轻的瓦利斯在一家印刷公司工作时,就梦想着有一天成为字体设计师。
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遍览设计大师们的作品,埃里克·布鲁恩、拉伊莫·莱梅拉等大师们的海报和平面设计佳作,成为他学习平面设计艺术的楷模。
1957年,瓦利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字体设计师。
此后10多年中,他一直担任一家设计公司的美术指导和设计师;1969年至1985年,他自己经营了一家设计公司;1985年开始与埃萨·奥贾拉合作,创办了瓦利斯暨奥贾拉·奥伊设计公司,专门从事企业形象设计;1974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瓦利斯成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一名会员;1983年,因其在平面设计领域内所做出的卓越成就,芬兰总统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1963年,年仅30岁的瓦利斯,获得了他设计生涯中的第一个年度最佳海报奖,直到90年代,他先后24次获得此项大奖。
1968年在波兰举行的华沙海报双年展上,荣获设计银奖,1970年又在布尔诺双年展上,获得了设计金奖和全场大奖。
此后,他的作品为他赢得了拉提海报双年展大奖、里佐里广告比赛大奖等许多奖项。
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瓦利斯设计了无数的招贴、海报、企业标志、商品包装和广告,并拍摄了数部电视节目,他也因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性,而荣获了多达150多项奖项瓦利斯认为,无论是商标设计,还是海报招贴,它们如同绘画一样,是一种需要创新精神的艺术品,在视觉上要给观者一种心灵的愉悦感,要达到一种能够为观者所理喻的意念。
正是基于这种设计理念,瓦利斯在他的设计中并不拘泥于高超的设计技巧,而是去寻求一种创意,一种给人以思索、震撼人的心灵世界的意象。
而不同的处理手法,也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受:精致雅趣,平衡对称,简洁明快,风趣幽默。
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他运用不同的技巧创作的作品,从而能够从中体会出他的设计风格。
阅读他的设计作品,我们无需太多的语言去描述,只要静静地看,就会有越来越浓厚的回味。
设计理念我们中国人常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可以说,设计如其人。
瓦利斯的设计是他那种与众不同的儒雅幽默性格的折射,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他对设计语言的诠释,更多地是他对芬兰文化和北欧文化的理解。
而对我们来讲,是需要去细细地品味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西摩•切瓦斯特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
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
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
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Cooper Union)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1953年(22岁)切瓦斯特与爱德华•索勒(Edward Sorel,1929~)、雷诺兹•鲁芬斯(Reynolds Ruffins,1930~)共同出版了《图钉年鉴》(The Push Pin Almanac),这是他们在1954年(23岁)成立著名的“图钉设计事务所”(The Push Pin Studio)注2之前,用于推销三人插图作品的小册子,旨在推广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2]()他们热衷于折衷主义版式设计的插图设计,并发起了一场与瑞士理性主义风格相对应的装饰风格运动。
[2]()“图钉”设计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切瓦斯特关注的并不只限于作品的本身,还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并结合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实现作品的个人价值。
“图钉”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综合的、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并得到世界的广泛流传和模仿,对美国战后的平面设计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70年(39岁),切瓦斯特被邀请参加巴黎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为时两个月的、主题为“图钉风格”的回顾展,得到了法国艺术界的高度肯定。
之后,这个展览在巴西、日本、欧洲等地继续展出,奠定了他及“图钉”设计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的设计作品被永久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库柏休伊特史密森学会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古腾堡博物馆和以色列博物馆等。
西摩•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二战的影响,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
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
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
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
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而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Bad Breath”在英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来影射“反对战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
海报以标志美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义情怀佐藤晃一佐藤晃一1944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196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视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日本著名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公司广告宣传部,两年后离开资生堂,成为独立的自由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