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肺损伤
- 格式:pptx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22
2024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总结局部反应1、局部药物渗漏后组织反应药物外渗可导致轻微红斑、局部不适、疼痛,甚至组织坏死、皮肤溃疡及深部结构损伤,引起组织损伤的化疗药物包括慈环类、长春碱类、氮芥、鬼臼毒素等。
化疗药物外渗应以预防为主,应采用迅速的静脉输注,通过中心静脉或使用最近路程插管给药。
出现外渗时,首先立即停止输液。
处理慈环类抗生素和丝裂霉素外渗时,局部给予抗氧化剂二甲亚碉,可合用1%的氢化可的松软膏。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窃芥类药物外渗后特异的解毒剂,若无解毒剂,可用2%普鲁卡因或用50-10Omg氢化可的松于患处注射。
还可以氟轻松软膏或如意金黄散外敷,硫酸镁湿敷。
如果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严重,必要时应该借助外科治疗。
2、血栓性静脉炎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可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卡莫司汀、长春瑞滨、氮芥或药物分散剂(如乙醇)等引发。
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痛和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索状静脉。
停止输液后,抬高患肢及热敷,症状可在短期内消退且不易复发。
全身反应1.发热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药物热,如吉西他滨、阿糖胞甘、博来霉素等,可对症退热,需要与感染性发热、肿瘤热等区别。
2、变态反应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左旋门冬酰胺酶、紫杉醇、博来霉素和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等。
最严重者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喘鸣、瘙痒、皮疹、血管水肿、肢体痛、低血压,多于输注后几分钟内发生,与剂量无关。
紫杉醇给药前应常规给予皮质固醇和抗组胺药物,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的发生。
3、消化系统毒性(1)恶心(&吐图心呕吐是抗髀痛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5发色箱等多种神经递质与此有关。
按腺呕吐与化疗的时间关系.可分为急性IeQi(化疗后24小时内)、延迟慢IE吐(化疗后24小时后)和预期性8E吐(化疗前)ΞW.技烈致吐帔力将化疗药物分为强致吐药物(麻tB.大剂■环确依HL放线的索D.氨芥).中度致吐药物(紫杉类,多菜比屋.坏碉徐股.大剂■甲飙媒岭)和低致吐药物(长春够、氟尿I!发、低剂■甲ftβ⅛).止吐药物可分为的嗅酬类、激素.5低色IS受体拮抗剂、NK受体宿抗剂,应根据药物效吐程度及呕吐类型选用.一般在化疗前堤前给药.(2)口腔贴膜炎口腔黏膜炎是化疗.口腔放疗患者出现的■严■的不费反应之一,与细胞需药物对细Ifi分裳旺盛的口腔补膜地胞的直接损伤和壁发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典金的带床表现是,在化疗后1—2周左右口股内出现伴有烧灼样嬉Al的”Bt萼缩.红肿.X至深浅不一的溃症,严重者可形成大片的白色假BL孤腰炎可因感染成其他搔伤加《,也可18若化疗药物的停止应用而逐渐恢艮,易引起口腔髓腺炎的药物包括甲氨1«岭.藏屎后淀.多柔比星.培关曲塞等,帖Bl炎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朦口腔清沟及陵防«%.局部止痛可选用0.5%-1%的和叁卡因溶液含激.口及清清可使用O02%的洗必泰溶液含漱,如果合并念珠8!惠染,可使用制骞菌素泥患液含激或涂抹Bft.(3)腹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对肠道黏膜的急性损伤导致的肠道吸收和分泌失衡。
第38卷第2期2020年2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百草枯(PQ)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除草剂,PQ 不仅对绿色植物有很强的作用,对人类和家畜也有很强的毒性。
其代谢途径有三种,即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急性百草枯中毒(APP )是我国急诊科常见的一种农药中毒类型,主要病因是误服或自杀性口服导致。
APP 起病急骤并且凶险,在目前临床的治疗手段中无特效解毒药,致死率可达90%以上。
当PQ 进入人体后,对肝、脑、肾和肺部等脏器均可造成损伤,PQ 的氧化能力较强,因此在器官的损伤中,肺部的损伤是最严重的。
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期的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凋亡和肺泡的水肿、出血以及肺不张等急性肺损伤。
肺损伤晚期可以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继而进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在存活的APP 患者群中,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并且预后效果不佳。
APP 患者的死亡主要是因为呼吸衰竭或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为降低APP 患者的病死率和提高预后效果,研究PQ 中毒导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目前临床中急迫解决的问题。
1理化性质PQ 的常用剂型是20%水溶液,它对普通金属可造成极强的腐蚀作用,对紫外线照射敏感度高,不溶于酸性或中性的溶液,可水解于碱性溶液中。
PQ 与土壤接触后能够迅速分化,残留量小,对环境的危害少,PQ 在我国农业范围使用比较广泛。
2方法PQ 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三种方式吸收,被吸收的PQ 能够随着血液流入到各个组织器官以至全身,在肺组织的浓度最高并且可长时间停留,而血液中的PQ 浓度不足肺组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PQ 对肝脏、肾脏、肌肉和甲状腺也能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病情严重时对脑脊液也可造成损伤。
PQ 一般不在体内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在粪便和尿液中以原形排出体外,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乳汁排出,APP 患者大约90%的人群最终通过肾脏将体内的PQ 在一天左右完成排出。
利妥昔单抗致肺损伤2例并文献复习摘要】目的提高对利妥昔单抗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利妥昔单抗相关性药物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12例患者男 7 例,女 5 例,9 例有发热,11例有呼吸困难,其中3 例有轻度ARDS, 5例有中度ARDS,1 例有重度.大多数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部分可见条索影,其中磨玻璃影在所有的患者均有看到。
大部分患者均进行了3—9次的化疗,平均4.4个周期。
末次输液至发病时间在2—21天之间。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好转,仅1例因重度ARDS死亡。
结论利妥昔单抗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的诊断为排他性,及时诊断及时停用相关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须的。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药物性肺损伤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41-02Rituximab-Induced Lung Injury:Two Cases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Mao Yayun,Weng Heng,Li Hongyan,Zhang Hongy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Fuzhou Pulmonar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i college, Fuzhou, 350001.【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lung injury induced by rituximab.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lung injury induced by rituximab during our hospital and review literatures.Results: Most Rituximab-Induced Lung Injury mostly presented a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nd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d fever,cough,dyspnea,etc.CT scan of chest showed extensive bilateralground-glass opacitie.the short term therapy 0f glucacortieoids will result in the effectiveness.Conclusions:The disgnosis is usually one of exclusion,early diagnosis is very important,and stopping the drug is sufficient ,therapy 0f glucacortieoids for most cases may also be necessarily needed.【Key words】 Rituximab Lung Injury Drug adverse reaction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罗华)是1997年被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其在治疗B细胞性淋巴瘤中已显示出优越的疗效和良好的治疗耐受性.随着对B细胞及其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范围已从B细胞恶性肿瘤扩展至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利妥昔单抗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少见。
【疾病名】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英文名】drug-induced lung diseases【别名】药源性肺病【ICD号】J98.4【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①实验室检查:在症状和影像学所见的基础上,如果再合并肝肾功能损害、IgE升高、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加等有必要怀疑药物性肺损害。
血象中嗜酸粒细胞的增加提示Ⅰ型过敏反应介导参与发病机制。
但是,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的变化却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不大。
白细胞常增加,C反应蛋白、血沉也增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以往由于血清LDH值在伴有间质性肺炎的药物性肺损害时增高,而用做判断病情的指标。
但有报道,作为间质性肺炎标志物的KL-6、SP-A、SP-D在药物性肺损害时升高,目前应该使用这些指标。
KL-6是属于MUC1粘蛋白的唾液酸糖链抗原,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具有膜通透性并直立于细胞膜表面,间质性肺炎时游离至血中而呈高值。
KL-6、SP-D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胶原病相关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等时增加,而且在疾病活动时明显增高。
这些血清标志物各有不同,测定时应了解其特点。
例如,有报道KL-6在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在正常范围,而SP-A、SP-D在这些感染性疾病时也可升高。
此外,KL-6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和军团菌肺炎时也升高。
在应用吉非替尼等抗癌药物引起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等副作用时,这些标志物很有价值,在病程中动态监测KL-6有可能避免进展至严重呼吸衰竭。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 T)与白细胞游离抑制试验一样是体外检查药物引起Ⅳ型过敏反应的试验。
近藤报道临床诊断药物性肺炎病例中有66.9%呈DLS T阳性。
药物性肺炎有临床依据,再有DLS T阳性,则这种药物是致病药物的可能性很大,但要知道DLS T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也不低。
如再次激发试验(c h allenge t es t)阳性则致病药物的可能性非常高,但由于有发生不可逆损伤的危险性,现在已经不用。
龙源期刊网
你知道哪些药易伤肺
作者:崔瑷
来源:《大众健康》2020年第02期
在过去的50余年里,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随着医药学科的不断进步,包括药物、放射性治疗、器官移植等在内的治疗因素,已经逐步成为人类肺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治疗因素既可直接破坏肺脏结构导致肺功能异常,也可通过损害神经肌肉系统导致人无法呼吸,通过减低身体抵抗力诱发肺部感染的发生。
这些损害的发生,可表现为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但也常常表现为急进的快速发展,有时甚至在短期内出现致死性的呼吸功能破坏,提醒大家要充分重视。
利妥昔单抗致间质性肺炎1例晏远智1ꎬ马开利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ꎬ昆明㊀650031ꎻ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ꎬ昆明㊀650000)关键词㊀利妥昔单抗ꎻ间质性肺炎ꎻ药品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㊀R979.1ꎻR969.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05-0713-02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05.031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㊀病例介绍㊀患者ꎬ男ꎬ54岁ꎬ2016年5月因 不明原因头痛㊁头晕伴阵发性呕吐半个月余 就诊ꎬ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区域占位病变ꎬ伴周围实质性水肿ꎬ考虑颅内原发肿瘤ꎬ行占位切除伴去骨瓣减压术ꎮ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ꎬ骨髓未见明确淋巴瘤细胞浸润ꎬ全身CT平扫无明显肿大淋巴结ꎮ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ꎮ患者于2016年6月10日开始以大剂量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方案联合化疗6个周期ꎬ后予以全脑三维适形放疗ꎬ治疗后行颅脑MRI检查ꎬ评估结果为完全缓解ꎮ患者2017年1月 2018年1月在当地医院复查ꎬ病情稳定ꎮ2018年3月因 头痛伴视物模糊 再度入院ꎬ复查颅脑MRIꎬ提示原位复发ꎮ2018年3月21起以利妥昔单抗+替莫唑胺方案联合化疗2个周期ꎬ28d为1个疗程ꎮ具体用药方案为: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ꎬ批号:SH0130)600mgꎬ静脉滴注ꎬ第1天ꎬ替莫唑胺300mgꎬpoꎬqdꎬ第1~5天ꎮ2个疗程后复查颅脑MRIꎬ达到完全缓解ꎮ2018年5月26日开始患者出现间断性发热ꎬ约38.5ħꎮ偶有胸闷气促ꎬ未见恶心呕吐㊁咳嗽咯痰ꎮ听诊双肺呼吸音清ꎬ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ꎻ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7.46ˑ109 L-1ꎬ红细胞4.06ˑ1012 L-1ꎬ中性粒细胞68.8%ꎻ辅助检查:降钙素原0.48ng mL-1ꎬ超敏C ̄反应蛋白0.88mg L-1ꎻ动脉血气:pH值7.42ꎬ血氧分压(PaO2)8.11kPaꎬ二氧化碳分压收稿日期㊀2019-02-27㊀修回日期㊀2019-06-12作者简介㊀晏远智(1984-)ꎬ女ꎬ云南昆明人ꎬ主管药师ꎬ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药理学及药物评价ꎮORCID:0000 ̄0002 ̄0747 ̄1599ꎮ电话:0871-65324888ꎬE ̄mail:82940860@qq.comꎮ通信作者㊀马开利(1981-)ꎬ男ꎬ云南昆明人ꎬ副研究员ꎬ硕士生导师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㊁疫苗毒理学及疾病动物模型构建ꎮ电话:0871-68408567ꎬE ̄mail:makaili@imbcams.com.cnꎮ(PaCO2)3.99kPaꎬ血氧饱和度82%ꎮ经验性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1)3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ꎬ静脉滴注ꎬq12hꎬ抗细菌感染及其他支持治疗ꎬ并留取痰液及血样做病原微生物检测ꎬ治疗后患者仍然高热ꎬ且气促呈进行性加重ꎮ2018年9月9日复查胸部CTꎬ提示双肺纹理征网格状ꎬ紊乱不清ꎬ双侧肺门无淋巴结肿大及阴影形成ꎬ结合患者细菌㊁真菌㊁病毒等相关病原学检查均无阳性发现ꎬ考虑为间质性肺部炎性病变ꎮ立即调整治疗方案ꎬ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20mgꎬ静脉滴注ꎬqd)冲击治疗3dꎬ随后40mgꎬ静脉滴注ꎬqdꎬ维持治疗ꎬ6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ꎬ10d后复查CTꎬ显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ꎬ肺功能指标改善ꎬ患者急性症状得到控制ꎬ而后改用口服类固醇激素序贯治疗ꎬ4周后停药ꎮ患者化疗前胸部CT片未见异常ꎬ无药物㊁食物过敏史或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环境接触史ꎬ且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ꎮ经查阅患者所用药物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说明书和相关文献ꎬ除利妥昔单抗之外ꎬ未发现所用替莫唑胺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其他支持治疗药物有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的报道ꎬ采用WHO ̄UMC推荐的 药品 ̄事件关联性评价方法 [1 ̄2]ꎬ按照其中因果关系评价准则:①用药与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是否合理ꎻ②以往是否有该药不良反应的报道ꎻ③发生不良反应后撤药的结果ꎻ④不良反应症状消除后再次用药出现的情况ꎻ⑤有无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进行分析ꎬ并结合利妥昔单抗可致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和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与出现肺损伤的时间存在关联性ꎬ结论为 很可能 ꎬ因而临床最终诊断为:药物性肺损伤ꎮ2㊀讨论㊀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ꎬILD)是由程度不同的炎症与纤维化导致肺实质受损的一组非肿瘤性疾病ꎬ可累及肺间质㊁肺泡腔㊁周围气道和血管等部位ꎮ间质性肺炎是ILD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ꎬ其317医药导报2020年5月第39卷第5期以弥漫性肺实质㊁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的病理改变ꎬ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ꎬ随着病程发展可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㊁气短㊁气促㊁胸闷等ꎻ胸部CT检查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㊁网格状㊁蜂窝状㊁斑片状影ꎻ肺功能检查可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㊁弥散功能降低及低氧血症[3 ̄5]ꎮ病毒感染是其最常见的病因ꎬ少数可由药物引起[6]ꎬ如博莱霉素㊁环磷酰胺㊁利妥昔单抗㊁他克莫司等[7 ̄8]ꎮ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针对B细胞淋巴瘤表面CD20抗原研制的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ꎬ其不良反应大多轻到中度ꎬ最常见的是输液反应ꎬ包括发热㊁寒战等ꎬ严重呼吸道不良事件少见ꎮ利妥昔单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在上市最初的报道中非常低ꎬ为0.01%~0.03%[9]ꎬ然而ꎬ在上市几年后的报道中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ꎬ为3.7%~10.0%[9 ̄10]ꎬ其诱导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ꎬ推测可能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㊁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补体的活化有关[11]ꎬ此外ꎬ利妥昔单抗半衰期较长ꎬ其对B淋巴瘤细胞的持续杀伤作用对正常的体液免疫也有一定的抑制和损伤作用ꎬ可通过干扰淋巴细胞之间的串扰ꎬ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失衡ꎬ也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发生[12]ꎮ根据相关文献报道ꎬ对于利妥昔单抗引起的间质性肺炎ꎬ建议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ꎬ但是对于其使用剂量及疗程尚无统一的标准ꎮ在本例中ꎬ先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3dꎬ后逐渐减量并维持治疗ꎬ同时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ꎬ患者预后良好ꎬ此外亦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报道ꎮ综上所述ꎬ利妥昔单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是一种由利妥昔单抗引起的罕见但有可能致命的肺毒性疾病ꎬ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ꎬ如咽痛㊁咳嗽㊁发热㊁寒战等ꎬ其临床症状的特异性差ꎬ诊治困难大ꎬ对此医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ꎬ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及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ꎬ对于使用利妥昔单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㊁胸闷气促㊁呼吸困难的患者ꎬ建议行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ꎬ以便进行早期诊断ꎬ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ꎮ此外ꎬ淋巴瘤患者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ꎬ应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ꎮ参考文献[1]㊀WHO ̄UMC.TheuseoftheWHO ̄UMCsystemforstan ̄dardizedcasecausalityassessment[EB/OL].(2009-07-03)[2009-03-01].http://www.who ̄umc.org/graphics/4409.pdf.[2]㊀杨华ꎬ魏晶ꎬ王嘉仡ꎬ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ꎬ2009ꎬ6(10):581-584. [3]㊀TRAVISWDꎬCOSTABELUꎬHANSELLDMꎬetal.AnofficialAmericanThoracicSociety/EuropeanRespiratorySocietystatement:updateoftheinternationalmultidisciplinaryclassificationofthe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s[J].AmJRespirCritCareMedꎬ2013ꎬ188(6):733-748.[4]㊀LISTEDN.Thediagnosisꎬassessmentandtreatmentofdiffuseparenchymallungdiseaseinadultsintroduction[J].Thoraxꎬ1999ꎬ54(Suppl1):S1-S14.[5]㊀温馨ꎬ杨勇ꎬ邓勋ꎬ等.他克莫司致间质性肺炎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ꎬ2018ꎬ37(11):662-664. [6]㊀ENOMOTOYꎬNAKAMURAYꎬENOMOTONꎬetal.Japaneseherbalmedicine ̄inducedpneumonitis:areviewof73patients[J].RespirInvestigꎬ2017ꎬ55(2):138-144. [7]㊀孙雪林ꎬ朱翊ꎬ封宇飞ꎬ等.靶向抗肿瘤药物致肺损伤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8ꎬ53(16):1425-1430. [8]㊀赵美ꎬ王晓旋.免疫抑制患者间质性肺炎的药学监护[J].医药导报ꎬ2018ꎬ37(3):322-324.[9]㊀HADJINICOLAOUAVꎬNISARMKꎬPARFREYHꎬetal.Non ̄infectiouspulmonarytoxicityofrituximab:asystematicreview[J].Rheumatology(Oxford)ꎬ2012ꎬ51(4):653-662. [10]㊀LIUXꎬHONGXNꎬGUYJꎬetal.Interstitialpneumonitisduringrituximab ̄containingchemotherapyfornon ̄Hodgkinlymphoma[J].LeukLymphomaꎬ2008ꎬ49(9):1778-1783. [11]㊀NAQIBULLAHMꎬSHAKERSBꎬBACHKSꎬetal.Rituximab ̄inducedinterstitiallungdisease:fivecasesreports[J].EurClinRespirJꎬ2015ꎬ2.doi:10.3402/ecrj.v2.27178.[12]㊀HUANGYꎬLIUCꎬLIUCꎬetal.LowabsolutelymphocytecountandadditionofrituximabconferhighriskforinterstitialpneumoniainpatientswithdiffuselargeB ̄celllymphoma[J].AnnHematolꎬ2011ꎬ90(10):1145-1151.417 HeraldofMedicineVol 39No 5May2020。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略)第二节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机制一、肺脏对药物易感性的原因1、药物的肺动力学特征所致:肺泡膜总面积大、肺泡壁薄、肺循环血流缓慢,药物和肺组织接触机会多。
2、药物在肺脏的积聚和代谢所致:药物在肺组织的高浓度摄取及它的活性代谢产物都可导致肺局药部的毒性反应。
3、药物在肺组织沉积所致:——拦截、碰撞、沉降、扩散二、药物呼吸系统毒性作用机制1、呼吸中枢抑制:吗啡、藜芦2、呼吸肌麻痹:箭毒类筒箭毒碱:竞争性地阻断骨骼肌N2受体,引起呼吸机松弛。
3、氧化损伤:呋喃类这些氧自由基可导致肺泡弥漫性损伤,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肺泡内有纤维素样渗出物、透明膜形成、出血、水肿(急性肺损伤),继之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损伤)。
4、对肺泡的直接损害:多柔比星(阿霉素)阿霉素:嵌入DNA,产生细胞毒作用,对肺泡产生直接损害。
5、细胞内磷脂的沉积:胺碘酮胺碘酮:对肺的损伤主要是引起细胞内磷脂分解代谢障碍,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II型上皮细胞内磷脂沉积。
6、介导P物质的释放:紫杉醇☪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NA,兴奋β2受体,气管舒张;☪胆碱能神经,释放Ach,兴奋M受体,气管收缩.☪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NANC)P物质,参与炎症反应。
如紫杉醇:促进P物质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损伤。
7、致癌变作用:环磷酰胺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也可干扰RNA合成---肺癌。
第三节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分类一、气道反应部位:气管和大支气管——反射性收缩机制:cGMP、cAMP、NO、组胺、前列腺素、白介素和P物质等介质参与。
二、刺激反应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加,如吸入性麻醉药乙醚。
三、药物性肺损伤⏹急性损伤机制1)上皮细胞损伤:纤毛上皮细胞、 Clara细胞、肺泡上皮Ⅰ型和Ⅱ型细胞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直接作用、脂质过氧化3)肺氧化损伤机制药物产生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过氧化损伤作用。
呼吸专业临床药师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个药物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选药物?A. 阿莫西林B. 布地奈德C. 沙美特罗D. 氨溴索答案:C2. 哮喘急性发作时,以下哪个药物是首选的急救药物?A. 布地奈德吸入剂B. 沙丁胺醇吸入剂C. 氨茶碱D. 地塞米松答案:B3. 以下哪种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A. 异烟肼B. 利福平C. 吡嗪酰胺D. 链霉素答案:A4. 以下哪个药物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常用药物?A. 多巴胺B. 硝酸甘油C. 丙泊酚D. 多巴酚丁胺答案:C5. 以下哪个药物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首选药物?A. 西地那非B. 地尔硫䓬C. 硝酸甘油D. 贝前列素答案:A二、多选题6. 以下哪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肺损伤?A. 阿司匹林B. 氨茶碱C. 胺碘酮D. 甲氨蝶呤答案:C, D7.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吸入性药物的疗效?A. 吸入技术B. 药物颗粒大小C. 患者呼吸频率D. 患者的年龄答案:A, B, C8. 以下哪些药物属于支气管扩张剂?A. 沙丁胺醇B. 布地奈德C. 异丙托溴铵D. 氨茶碱答案:A, C, D9. 以下哪些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表现?A. 持续性咳嗽B. 慢性咳痰C. 活动性呼吸困难D. 急性胸痛答案:A, B, C10. 以下哪些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A. 长期低热B. 盗汗C. 体重下降D. 急性胸痛答案:A, B, C三、判断题11. 长期吸入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
()答案:正确12. 吸入性药物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引起药物性肺损伤。
()答案:错误13.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答案:正确14. 哮喘患者应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答案:正确15.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请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物治疗原则。
答案:COPD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