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开方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计算器有一定的熟悉度。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引导学生模仿。
3.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其正常使用。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面积等,引入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得到一个数的平方根?2.呈现(10分钟)展示计算器的开方操作,讲解开方功能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观看并模仿,初步掌握计算器的开方操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3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应用范围,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可能会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错误操作,例如输入的数字过大导致计算器无法正常工作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特殊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开方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一些需要用到开方运算的问题。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开方运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二、新课讲解[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 [师]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89.5,,1285,7233-5+1,76⨯-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三、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800;(2)3522;(3)58.0;(4) 3432.0-. [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刚才我们练习了10个小题,对于求平方根或者立方根的程序已基本熟练,在此基础上,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投影片:(§2.5 B)四、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五、课堂练习1.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113; (2)215,85-. 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2116.0;(2)-56169;(3)0121.0;(4)258;(5)8.790;(6)0006705.0; 六、课时小结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课后作业:习题2.5(作为测验试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以及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让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出开方运算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
2.准备与开方运算相关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开方运算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4cm,求它的对角线长度。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开方运算的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首先,讲解计算器的开方功能键的位置和用法,然后,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开方运算的题目,然后互相检查答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5.拓展(10分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
例如,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或者计算一个圆的面积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此外,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一些高级功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计算器的使用熟练度。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
2.准备练习题,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例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立方根、平方根等概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对平方根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器操作。
但是,学生对开方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开方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开方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结合讲解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开方运算的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开方运算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开方运算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引导学生总结开方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开方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开方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面积等。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传授内容:用谋略器开方传授目标:知识与技术会用谋略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历程与要领勉励学生自己探索谋略器的用法,履历运用谋略器探求数学纪律的活动,成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绪、态度与代价观在用谋略器探索有关纪律的历程中,体验数学的纪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兴趣性,激发学习兴趣。
传授重点:会用谋略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传授难点:履历运用谋略器探求数学纪律的活动,成长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法学法:实际操纵法、讲练连合传授准备:谋略器传授历程:学习目标:会用谋略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2分钟,学生感受先进运算工具)发起标题:你能谋略吗?进而明晰:敷衍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谋略器来谋略。
目的:导入新课。
89.5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谋略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西席需要在课堂里巡视存眷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环境,提供相应的帮助。
) 内容:要修业生仔细阅读谋略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纵,然后与组内成员举行讨论,回答下列标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
2.敷衍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敷衍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4.用谋略器谋略:(1) (2) (3) (4) (5)第三环节:做一做(10分钟,学生动手操纵,小组比赛)内容:利用谋略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终于保留4个有效数字):(1) (2) (3) (4)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
例1 利用谋略器比较和的巨细。
第四环节:议一议(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内容:(1)恣意找一个你以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谋略器对它举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终于再举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觉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纪律。
学生操纵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终于,再举行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能的关键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开方运算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开方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开方运算的定义、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等内容。
2.计算器: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开方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开方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2.5. 用计算器开方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课适合有条件使用计算器的学校)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计算并利用计算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5节,具体内容为: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关混合运算.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个计算器,并按计算器的类型分小组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计算器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学习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吗?提出问题:你能计算89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目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4.用计算器计算:(1)89.5 (2)372 (3)31285- (4)15+ (5)π-⨯76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我校计算器是同一型号,授课时可以请学生示范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学生能很快掌握.第三环节:做一做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800 (2)3522 (3)58.0 (4)3432.0-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目的:熟悉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效果: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第四环节:议一议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效果:枯燥的运算,竟然蕴含这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效果: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 2.7四、教学设计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操作步骤,所以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附:板书设计2.5用计算器开方一.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二.做一做三.议一议(对任一正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会发现什么规律)四.小结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2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用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他们对计算器有一定的熟悉度,能够快速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但是,学生对开方运算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开方运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开方运算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组学生都有 access to calculators。
2.准备开方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开方运算,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引发学生对开方运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开方运算的原理,并通过计算器演示开方运算的过程。
同时,教师给出开方运算的公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开方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平方根、立方根等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开方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能力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能够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能够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通过演示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通过练习法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开方运算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然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开方,让学生思考开方运算的意义和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开方运算的定义和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讲解开方运算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操作步骤,熟悉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用计算器开方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上册教案在线计算器是一款网络虚拟计算器。
在线计算器包括MRC、M-、M+、MU四个按键,并具有在线开方计算、统计计算、科学计算等功能。
以下是整理的用计算器开方北师大数学初二上册教案,亲睐大家借鉴与参考!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课适合有条件使用计算器的学校)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计算并利用计算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和教训.二、教学任务分析六年级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5节,具体内容为:用笔记本电脑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关混合运算.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为此,本课的教学首要目标是: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需要立方根.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叫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计算器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3.在用便携式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互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设计了十一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无理数和立方根;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个计算器,并按计算器的类型分小组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计算器的学生进行转用研讨,共同学习2.5用计算器开方:同步检测试1.生活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为间距梯子长度的三分之一,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6m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最多能到达多高?(精确到0.1m)《2.5 用计算器开方》同步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8,则它的边长应在( )A.3到4之间B.4到5之间C.5到6之间D.6到7之间2.如图,下列各数中,数轴上点A表示的可能是( )A.4的算术平方根B.4的立方根C.8的算术平方根D.8的立方根用计算器开方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求各种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会基本的计算器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功能不熟悉,对开方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熟练进行开方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展示开方运算的原理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开方运算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乘方知识。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开方运算的应用场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实际案例,如计算物体体积、求解方程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引导学生总结开方运算的步骤,讲解开方运算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取不同类型的数进行开方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设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开方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更高级的数学运算?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掌握开方运算的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计算器使用方法,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不熟悉,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实数的概念,对开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掌握开方运算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学生掌握开方运算的法则,能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例如:“一根绳子长10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半径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计算器开方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计算器开方的原理,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动手操作计算器,加深对开方运算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运算、平方根、立方根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实数的运算,对平方根、立方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3.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开方运算,如计算物体体积、面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开方。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开方功能,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开方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开方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检验学生对开方运算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开方运算?如何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投影:科学计算器教学模板。
提出课题: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开方运算?
2、说明开平方、开立方运算的方法。
开方运算要用到乘方运算键“”和键“”
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被开方数=
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被开方数=
电子计算器有很多不同的样式,我们在这里对于书中出示的这一款计算器,做个简单的介绍:
二、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1、让学生跟随教师按步骤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各题的按键顺序同课本的“按键顺序”。
2、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2);(3);(4)
让学生交流完成上述各题,教师可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指出正确的结果:
(1)28.28 (2)1.639 (3)0.7616 (4)−0.7560
3、例1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
(1)让学生讨论出如何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让一个学生把计算和的过程在教学模板上演示。
(3)演示书中例1的解答。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计算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三、小结
1、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举出具体例子并口述过程。
2、如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3、今天探索了什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