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7
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授课日期:思考---所有鸟都必须经历以上所有的生殖发育过程吗?生---查找鸠占鹊巢的故事,做出回答。
回答---有一种既不筑巢,产卵后不孵卵,更不育雏的鸟——杜鹃所以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一定要经历的只有求偶、交配、产卵这几个过程。
师---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陆地环境的适应,也表明鸟类是脊椎动物中较高等的类群。
小结鸟的生殖和发育一、 观察鸡卵的结构:卵壳(气孔) 卵壳膜 气室 提供氧气 卵白 保护、提供水分和营养 系带 保护固定 卵黄 主要营养 胚盘 胚胎发育的部位(判断是否受精)二、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反馈训练完成课本21页课后练习1、请用直线将乌印的部分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卵白 含细胞核,是将来孵化成维乌的重要结构(1)卵黄 能为胚胎发有提供养料和水分(2)胚盘 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3)卵壳 保护卵的内部结构(4)解析:卵白---(2);卵黄---(3);胚盘---(1);卵壳---(4)2“几处平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描了乌的哪种繁殖行为?( )A.育雏B.筑巢C.求偶D.交配解析:争暖树---占区,啄新泥为了筑巢。
选B 。
3.下面是几种乌的孵化时间,请你推测孵化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
鸟名 家燕 麻雀 家鸽 鸡 鸭 天鹅 鸵鸟孵化时间/天 12-15 14 17-19 20-22 28-32 34-38 45保护 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解析:鸵鸟的鸟卵最大,孵化时间最长。
所以孵化时间可能与鸟卵的大小有关,鸟卵越大,孵化时间越长。
4.民谚曰:“不打春日三月鸟”。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981年,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地气情况,将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某一个星期确立为“爱鸟周”。
在“爱乌周”期间应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报告会,悬挂人工巢箱,发放和张贴爱鸟宣传画等。
你知道为什么将“爱鸟周”定在这个时间段吗?悬挂人工巢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此时间段正是鸟类的繁殖季节。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核心素养:通过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特点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关爱鸟类、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鸟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生物的生殖、发育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本章最后一节的“鸟的生殖和发育”,是学习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后开课的。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对鸟卵结构的探究来认识鸟的生殖和发育,设有观察与思考等探究活动,有很大的活动拓展空间。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鸟的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鸟的生殖和发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确鸟类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懂得关爱鸟类、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识别鸟卵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在图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录象、图片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教学难点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自主建构“鸟卵的结构特点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
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内容做了调整。
先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资料,学生利用诗歌和丰富的图片资料讲解了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把学生带入鸟的世界,宏观上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进入鸡卵的探究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鸟卵为什么可以在陆地上发育的道理,我给学生准备了探究实验的用具,让他们利用鸡蛋作为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实验,从内心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明确鸟卵的结构特点,并讨论推测各结构的功能,让实验走进课堂。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核心素养:通过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特点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关爱鸟类、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⑵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⑶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⑴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在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⑶通过对鸟卵结构的观察,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实验等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⑵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
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又是新奇的,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来寻找答案。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鸡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二)教学设计【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评论播放一组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图片及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雌与雄。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白居易(唐)教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学生:以上图片和诗句都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有关。
活动2【讲授】目标解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⑴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⑵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⑶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1.【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并阅读教材,了解鸟卵的各部分结构。
2. 鸡卵中哪三个结构构成卵细胞?3. 鸟卵的各个结构都具有怎样的功能?活动4【活动】交流分享一、鸟类生殖和发育经历了那几个过程?答: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教师播放相应的视频提问:所有鸟的生殖又要经历这些阶段吗?有没有例外?答: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一、单选题1. 一枚受精的鸽卵中,孵化后将发育成雏鸽的部分是()A.胚盘B.卵黄C.卵白D.系带2. 鸟卵的结构中,胚盘的位置是在()A.卵黄B.卵壳C.卵白D.气室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歌所描述的鸟类行为属于()A.求偶行为B.筑巢行为C.产卵行为D.交配行为4. 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把发芽的黄豆撒到地里长出豆苗,这是植物的有性生殖B.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C.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受精卵,满足条件都可以孵出雏鸟D.白鳍豚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5.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四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甲:鸟卵结构中,形成维鸟的结构是胚盘乙: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丙: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体内受精、变态发育丁:嫁接过程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6. 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B.鸟类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C.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D.“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成虫期7. 下列有关动物的生殖发育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的幼体蝌蚪用尾运动,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B.家蚕、蟋蟀都进行有性生殖,都是完全变态发育C.所有鸟类的生殖发育都有求偶、交配、产卵、筑巢、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D.稻螟和玉米螟危害农作物的时期是成虫期8.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被子植物在生殖过程中,受精是在胚珠进行的B.所有鸡卵都能孵化成小鸡C.蚊子和蝗虫都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D.雌蛙鸣叫是青蛙的繁殖行为9. 下图中鸟的各种行为中,与繁殖后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B.A.C.D.10. 生命在生物圈中延续,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老,而是通过生殖不断地产生新个体。
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雌蛙体内成熟的受精卵B.蝗虫与产生克隆羊的生殖发育过程都属于有性生殖,变态发育C.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D.竹用地下茎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二、填空题11.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孵卵和育雏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
7.1.4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4 课课题鸟的生殖和发育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鸟卵的基本结构。
2.学会运用正确的观察办法,认识鸟卵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鸟卵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自主构建“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分组实验的材料:新鲜鸡卵,放大镜,剪刀,镊子,培养皿。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8分钟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备课组研讨、修改)一、问题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从象鸟卵到蜂鸟卵”,观察这几种鸟卵,虽然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接下来的任务: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种鸟卵——鸡卵(鸡蛋),看看它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观察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下面的学习环节。
二、新课学习实验探究:观察鸡卵的结构(重点)1、介绍实验用到的材料和用具。
2、讲述观察的基本方法:由外到内,层层深入。
3、具体操作阶段。
(1)取一枚鸡卵,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是否光滑。
(2)区分鸡蛋的锐端与钝端。
(3)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观察卵壳和外壳膜。
(4)观察卵壳下面是否有一个小空腔。
(5)用剪刀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培养皿内。
(6)观察系带。
(7)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一个乳白色的小圆点——胚盘。
(8)用剪刀小心挑破卵黄膜,观察卵黄流出情况,体验卵黄膜的存在。
4、指导:胚盘的发现。
学生一般都会迅速发现卵黄上的小白点(胚盘),但是胚盘也有可能在卵黄朝下的一面。
教师可在观察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提示。
5、总结实验结论。
多媒体展示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教师依次讲述观察到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三、课外拓展动手做:关于鸡蛋的趣味小实验教师举例,播放一段自制视频,以启发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