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基础第14章最新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36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
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
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无机化学课件一、引言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无机化学课件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无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无机化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档将围绕无机化学课件的结构、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无机化学课件的结构1.总论总论部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无机化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与化合物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应用。
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金属与非金属、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3.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等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基础。
4.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无机化学实验技术。
这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无机化学素养。
5.习题与思考题习题与思考题部分包括大量的习题和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无机化学课件的内容1.总论(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无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无机化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3)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介绍无机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新进展。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性质。
(2)主族元素:介绍主族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化学性质和反应类型。
(3)过渡元素:介绍过渡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化学性质和配位化合物。
(4)金属与非金属: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变化规律和鉴别方法。
(5)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命名方法。
简要指导:元素专论要点:典型反应、制备、推断。
第十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重点:碱金属、碱土金属正常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空气中直接生成。
与H2O、CO2、酸反应。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规律,Be(OH)2为两性;Li、Be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共价性,BeCl2为共价化合物,其余均为离子晶体。
过氧化物与水或稀酸反应放出H2O2;超氧化物与水或稀酸反应放出H2O2和O2;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与CO2反应放出O2。
[重点练习示例:p280-1;281-7、8你的总结概要:] [你要答疑的问题:]第十一章卤素和氧族元素重点:卤素单质性质,与水、碱反应、制备,海水提溴、碘反应。
X2、HX的熔沸点规律解释。
HX还原性反应、典型制备;X2、XOx-在碱性、酸性介质中岐化反歧化反应;氧化性: F2 > C12 >Br2 >I2;还原性:F- < Cl- < Br- < I-。
HF → HCl → HBr → HI 酸性、还原性逐渐增强;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HClO → HClO3→ HClO4酸性、热稳定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H2SO4及盐的反应;Na2S2O3的反应;H2S、H2O2的结构和性质。
浓硫酸有氧化性,与非金属(C、S、P、I2),不活泼金属(Cu、Ag、Hg),活泼金属反应产物;硫酸盐热分解。
硫代硫酸盐,H2S2O3不稳定── 分解为H2S和S;Na2S2O3:遇强氧化剂被氧化为SO42-;遇弱氧化剂被氧化为S4O62-。
配位性AgX,Ag2SO3分解性。
[重点练习示例:p319-9;习题1、2;321-4、10、11;322-12你的总结概要:][你要答疑的问题:]第十二章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重点:氨、铵盐的热分解规律,氨的三类反应;掌握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碳酸盐性质、掌握乙硼烷的结构、性质;NH3 加合、取代、氧化。
固体铵盐的热分解规律①非氧化性酸的铵盐②氧化性酸的铵盐硝酸:①热不稳定性;②强氧化性:与非金属、金属、活泼金属反应,其还原产物与金属活泼性及硝酸浓度有关。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学习指导]1.“物质的量”(n)用于计量指定的微观基本单元或其特定组合的物理量,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mol。
2.摩尔质量(M) M = m/n3.摩尔体积(V m)V m = V/n4.物质的量浓度(c B)c B = n B/V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6.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Σp B ;p B = (n B/n)p7.化学计量式和化学计量数O = ΣνB B ;νBB8.反应进度(ξ)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ξ,单位为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任一化学反应各反应物及产物的改变量:Δn B = νBξ9.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10.热和功体系和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热量称为热。
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称为功。
11.热力学能(U)体系内部所含的总能量。
12.能量守恒定律孤立体系中能量是不会自生自灭的,它可以变换形式,但总值不变。
1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 Q + WQ > 0, W > 0, ΔU > 0;Q < 0, W< 0, ΔU < 0。
14.恒压反应热(Q p)和反应焓变(Δr H m)H(焓) ≡ U + pV, Q p= Δr H m15.赫斯定律Q p= ∑Q B, Δr H m= ∑Δr H m(B)B B16.标准状况:p = 101.325kPa, T = 273.15 K标准(状)态:pθ= 100kPa下气体:纯气体物质液体、固体:最稳定的纯液体、纯固体物质。
溶液中的溶质:摩尔浓度为1mol·L-1标准态下17.标准摩尔生成焓()最稳定的单质─────—→ 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物质=18.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一般反应cC + dD = yY + zZ=[y(Y) + z(Z)] - [c(C)+ d(D)]=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学习指导]1.反应速率:单位体积内反应进行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2.活化分子:具有等于或超过E c能量(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能量)的分子。
《无机化学》10~23章复习提纲《无机化学》10~23章复习提纲第10章: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能用K sp θ比较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小,K sp θ~S 的换算。
2.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S 的影响。
3.离子积(Q i )的求得,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典型习题:P 398例10-11、例10-12,P 409习题19、22,P 929习题10第11章:氧化还原反应1.能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2.理解电极电势? 的意义,能用Nernst 方程计算电极反应的? ,特别注意沉淀的形成、配离子的形成对离子浓度的影响,离子浓度、酸度对? 的影响。
3.列举? 的应用,如何应用? 说明无机化学问题?典型习题:P 467习题3、8、9、10,P 765习题13,P 856习题8,P 930习题13, 1028-10293+2+2626A 3+2+3636B 3-4-66B P [C o(H O )][C o(H O )] 1.84V [C o(N H )][C o(N H )]0.1V [C o(C N )][C o(C N )]0.83Ve e e ??θθθ+=++=++=- :如何理解下列电极电势的变化:第12章:卤素1.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规律,并能用电极电势解释它们参与的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Cl 2、Br 2、I 2及低氧化数含氧酸根在碱性溶液中的歧化反应。
2.掌握卤素单质、NaClO 、KClO 3的制备方法。
3.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状态、颜色)差异应如何说明?4.从结构上看,影响含氧酸氧化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对(HO)m RO n ,一切影响R-O 键强度(是否易断裂)的因素都会影响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诸如:中心原子R 的离子势φ 大小(包括非羟基氧的多少)、弱酸及浓酸中羟基氧上H +的反极化作用等。
典型习题:P 558习题2、5、9、19等补充习题:(1)如何解释浓H 2SO 4的氧化性强于稀H 2SO 4及H 2SO 3;(2)对稀酸,如何解释HNO 2的氧化性强于HNO 3、H 2SO 3>H 2SO 4、HClO >HCl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