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分析经验分享-精华中精华
- 格式:docx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11
干扰的方式与类型:电源干扰可以以“共模”或“差模”方式存在(1)“共模”干扰是指电源对大地,或中线对大地之间的电位差。
有时也称为纵横干扰、不对称干扰或接地干扰,这是载流导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
(2)“差模”干扰存在于电源相线与中线之间,对于三相电路来说,还存在于相线与相线之间。
有时也称为常模干扰、横模干扰或对称干扰。
干扰类型可以从持续期很短的尖峰干扰到完全失电之间进行变化。
其中也包括电压变化(如电压的跌落、浪涌与中断)、频率变化、波形失真(电压的或电流的)、持续噪声或杂波,以及瞬变等。
1). 抑制干扰的方法抑制干扰的方法一般的干扰抑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在电源的输入端加入线路滤波器。
如图1所示。
其中L1和L2的线圈同方向绕在同一磁芯上,这两个电感对于差模电流和主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是互相抵销的,因此不会引起磁芯的饱和。
而对于共模电流则可以反映为很大的电感,以便获得最大的滤波效果,所以又称为共模电感。
Cx电容被用来衰减差模干扰,CY电容用于衰减共模干扰。
R用于消除可能在滤波器中出现的静电积累。
电源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30MHz以下频率范围的噪声,而对于脉冲干扰,其谐波频率往往高达上百兆赫,实际使用下来其效果往往并不明显。
例如某研究机构对20种电源滤波器的抑制浪涌波的能力进行了测试,超过20dB的仅有4种,甚至有的会在输出端产生振荡。
2). 抑制干扰的方法(2)采用带屏蔽层的变压器由于共模干扰是一种相对大地的干扰,所以它主要通过变压器绕组间的耦合电容来传递。
如果在初、次级之间插入屏蔽层,并使之良好接地,便能使干扰电压通过屏蔽层旁路掉,从而减小输出端的干扰电压。
屏蔽层对变压器的能量传输并无不良影响,但影响了绕组间的耦合电容。
图2画出了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的共模干扰通路。
从图2中可以看到要使共模衰减量大,只要变压器屏蔽层接地阻抗小,便能奏效。
理论上带屏蔽层的变压器能使衰减量达到60dB左右。
但实际使用后可以发现,对于尖峰干扰有抑制,其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干扰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1、概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于实现监视和控制的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传输的信号既有毫伏级、毫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
由于接线不当,传输过程中相互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
除了设备本身性能的影响,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2、多点接地形成“接地环路”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系统存在多点接地,这样设备之间的信号产考点之间可存存在电势差,形成“接地环路”造成信号传输过程失真(如图1)。
解决“接地环路”信号失真,根据理论和实践分析,最好的方法是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方法,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比较彻底解决接地环路问题(如图2)。
非隔离变
送器
信号采集设备
信号
接地环路
地电位差
V i
V i
图1
3、信号电源冲突
某些信号采集设备的信号输入端自带24V 供电(回路供电输入),而传感器又为四线制变送器且输出信号又是有源信号。
这时,如果将传感器直接接入信号采集设备,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与来自信号采集设备的电源信号就会发生冲突(如图3)。
.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隔离器,这样不仅可避免信号的电源与信号采集设备电源冲突问题,同时对信号进行隔离,提高抗干扰能力(图4)。
非隔离 变送器
V i
隔离器
信号采集设
备
V i
图2
四线制传感器
24V,d,c
+
+
图3
供电
24VDC
隔离器采集设备
供电图4。
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在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抗干扰分析和解决措施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环境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源,比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导致仪器仪表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或失真。
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首先,电磁干扰是仪器仪表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电磁干扰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电源线路等。
为了降低电磁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仪表。
在购买仪器仪表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产品。
2.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仪表的接地。
良好的接地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3.采用屏蔽措施,比如将仪器仪表放置在金属屏蔽箱中,减少电磁干扰的入侵。
其次,温度变化也是仪器仪表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
为了减轻温度变化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应具备良好的温度补偿功能。
通过在仪器仪表中加入温度传感器,并利用温度补偿算法,可以有效减小温度变化对仪器仪表测量结果的影响。
2.减少仪器仪表与温度源的热传导。
通过增加绝缘材料、优化仪器仪表的散热设计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度变化的传导。
另外,湿度变化也可能会对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湿度变化会导致仪器仪表的内部零部件受潮、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
为了降低湿度变化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潮湿腐蚀的仪器仪表。
在购买仪器仪表时,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防潮湿性能的产品。
2.保持环境的恒温恒湿。
通过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小湿度变化对仪器仪表的影响。
3.加强仪器仪表的密封设计。
通过增加密封材料、优化仪器仪表的密封结构等措施,可以减少湿度的侵入。
除了以上几种干扰源外,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干扰源,比如振动、尘埃等。
在面对这些干扰源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措施。
总之,在仪器仪表现场应用中,抗干扰分析及解决措施是确保仪器仪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干扰处理方法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之中,我们不断地享受着高效便捷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同时也要承受着噪声与干扰带来的麻烦。
不同于自然噪声,干扰往往源自异类信号或错误行为而影响到目标信号的传输或接收效率,对于工作和生活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并采取适当的干扰处理方法,应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以保证数据和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干扰处理方法:1. 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技术是利用不同类型的波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模拟信号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例如,可以利用电磁波通过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手段传输信号。
而在信号接收时则需要进行解调,即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计算机等数字系统的使用。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数字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而且在传输过程中具备着对噪声干扰的一定抵抗能力。
此外,合适的信号调制方式也可根据干扰类型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干扰环境,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滤波滤波是一种常见的干扰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将信号中的高频、低频噪声以及其他不需要的信号部分去除或减弱,以保证想要的信号以最高质量传输到接收端。
滤波技术还可用于降低信号幅度、相位失真等问题的影响,以修正信号波形的形状和性质。
滤波技术也分为数字滤波和模拟滤波两种方式。
在数字滤波中,会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数字信号的实时滤波处理,具备了高精度、高速率和低成本等优点。
而模拟滤波则是在信号通过前会对信号进行模拟滤波,主要较为适合于模拟信号的处理。
此外,滤波技术还可与其他干扰处理方法结合使用,以实现更佳效果。
3.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频域的分析,可将信号进行不同频段的分离和分析,展现信号在频域上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在干扰处理方面,频谱分析可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和分析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消除。
频谱分析也可与其他技术结合,如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算法,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频率分析和干扰抑制处理。
GSM网络的干扰探讨及优化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服务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提高效益,使得网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网络的服务质量不下降,是我们每一个运维人员的职责。
干扰是影响GSM系统通话质量以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指标的重要因素。
GSM系统受到的干扰有多种,有上行的、下行的干扰,有同频、邻频的干扰,但是总的来说GSM系统的干扰分为三大类即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和互调干扰,目前由于江西联通内部GSM与CDMA两种制式共存且共站址情况较严重,就更加增加了外部干扰和互调干扰存在的可能,使得网络优化也越来越困难,如何及时发现和减少来自系统内部、外部、互调的干扰是网络优化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下面就介绍一下在日常网络优化工作中常见的系统干扰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本文将分干扰内型进行探讨分析。
内部产生的干扰由于联通GSM的频带为6MHZ,频点自然比移动要少,最可用的为28个频点,规划比移动要困难的多,加上GSM工期较多,加站较频繁,网络规划频点利用考虑也不充分,引起大量的内部干扰。
加上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工程维护中失误,造成的相邻小区的频率干扰较大,从而影响掉话率、接通率、越区切换等指标,并进一步影响话音质量。
由于南昌市区为MOT的基站覆盖区,本文重点将放在MOT的分析上,但由于参数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合华为区的优化。
通常的内部干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频点不干净频率规划或频点选择不正确,在较近距离内存在同频、邻频现象。
目前市区的站点分布越来越密,而分配给网络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频率规划时存在同频、邻频的可能性,使用户在同一地点收到相同频点且载干比小于9dB或相邻频点且载干比小于-9dB的信号,在通话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
小区的BCCH频点的选取特别重要,因为在空闲模式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好的覆盖范围,BCCH(独立专用信道)频点是没有功率控制满功率进行发射的,这样如果BCCH频点不干净特别容易带来内部干扰。
班主任工作总结有效处理班级冲突的经验分享班主任工作总结--有效处理班级冲突的经验分享一、引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处理班级冲突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冲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班级的和谐氛围,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有效处理班级冲突的经验,并愿意与大家分享。
二、了解冲突的成因1. 学业差异引发的冲突: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学业困扰时,可能会引发彼此之间的矛盾。
2. 角色冲突导致的问题:学生之间分工不均,角色冲突产生不满和抱怨,这会干扰班级的正常运转。
3. 价值观和行为差异引发的矛盾:学生们拥有不同的背景和价值观,当彼此之间产生分歧时,冲突便难以避免。
三、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1. 主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想法,促进对话,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在沟通中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冲突解决的过程,使他们对解决方案有所贡献,增加解决冲突的成功率。
3. 理性分析:冲突发生时,班主任应该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理性的解决方案。
4. 多角度思考:当遇到复杂的冲突时,班主任需要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5. 协商解决:引导学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6. 积极引导:班主任作为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冲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案例分享1. 学业竞争带来的冲突:在一次班会中,学生A因为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引起了学生B的嫉妒和不满,两人在班级内产生了矛盾,情绪紧张。
我采取了主动沟通的方式,与学生们单独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冲突的具体原因。
经过多次交流,我发现学生B在其他科目中表现较差,对学业产生了困扰。
于是,我针对学生B的困扰进行个别辅导,并组织班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逐渐消除了矛盾,建立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
干扰处理
一、概述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
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移动/联通/电信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
目前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共站2/3G基站及其他运营商基站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干扰。
与此同时,随着LTE用户数量的增长,LTE网内干扰也凸显出来。
二、LTE干扰小区筛选
筛选出高干扰小区并进行准确分析和确认,是处理干扰的基础。
2.1 高干扰小区筛选
提取全网小区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毫瓦分贝)>-110,即为干扰小区。
并对记录每个干扰小区的干扰值,优先处理非偶发干扰小区。
根据上一步筛选出来的TOP小区,在干扰较高的时间段内对TD-LTE高干扰小区进行PRB 级干扰轮询,以了解小区所有PRB的上行干扰情况,以方便分析。
如下图。
Y轴为干扰电平值,X轴为PRB序号。
三、高干扰小区分析与整治
根据小区级干扰与PRB级干扰的特征,再结合外场扫频就能对干扰小区的干扰类型进行一个初步判定。
根据长期以来处理干扰的经验,LTE干扰大致分类如下表:
3.1 典型干扰特征
不同的干扰类型,在PRB级指标上有着不同的体现。
3.1.1互调/谐波干扰
互调/谐波干扰一般为附近的无线电设备发射的互调信号落在TD-LTE基站接收频段内造成的,现阶段发现的互调干扰主要为中国移动GSM900系统下行产生的二阶互调/二次谐波干扰了TD-LTE F频段。
互调干扰的特点是:在100个PRB轮询中表现出一个或者几个PRB突起,而整体底噪较低,如下图:
为了进一步确认互调/谐波干扰,需要根据LTE受干扰的PRB序号,推算出GSM互调/谐波的频率。
如下表。
根据推算出的频率确认共站GSM使用的频点是否确实干扰到LTE基站,确定后可降低干扰源GSM基站的功率,以辅助确认干扰源。
一般来说,降低干扰源基站功率后互调干扰会降低甚至消失。
互调干扰的整治方法主要有两种:
1、增加干扰源基站天线与受干扰TD-LTE基站天线隔离度,具体措施可以是将水平隔离改造为锤子隔离。
2、可将干扰源基站天线更换为二阶互调抑制度更高的天线。
3.1.2杂散干扰
杂散干扰是一个系统的发射频段外的杂散发射落入到另外一个系统接收频段内造成的干扰。
杂散干扰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
在现网实际排查过程中发现,杂散干扰主要来源于两个个个方面:一是来源于中国移动GSM1800MHz基站的杂散干扰;二是目前中国电信的1.G FDD-LTE基站,其下行频段或者到1870MHz,甚至到1880MHz,其杂散也很容易对F频段TD-LTE基站形成干扰。
杂散干扰的特点是:PRB级干扰呈现的特点是频率靠近干扰源发射频段的PRB更容易受到干扰,且干扰电平值呈现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的频谱特性,如下图:
杂散干扰的整治方法主要有两种:
1、通过增大TD-LTE 基站天线与干扰源基站天线的系统间的隔离度,以达到降低干扰的目的,一般可以将水平隔离改为垂直隔离
2、通过在干扰源基站加装带通滤波器来降低杂散干扰。
3.1.3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类干扰主要是指因RRU故障或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导致的干扰,这一类干扰在PRB上没有统一的特征,需要后台统计与外场排查相结合才能定位。
以丽晶港五期二-SCDHLS2WM1WJ为例来说明该类型干扰的排查方法。
筛选干扰TOP时发现丽晶港五期二-SCDHLS2WM1WJ连续多天干扰值大于-95dbm,取该小区100个PRB轮询图如下:
100个PRB轮询形态呈W型干扰严重,周围站点未发现同类干扰基站,基站无告警;外场扫频未发现异常。
逐级排查分布系统,定位出是MDAS设备问题导致RRU解调信号受影响。
新增10dB光衰后设备运行正常,后台监控干扰指标恢复正常,干扰对比如下:
3.2 针对简阳怀疑的干扰类型处理方法。
简阳干扰小区离散。
据厂家描述:D频段主要为广电干扰;F频段可能为GPS跑偏问题/子帧偏移量问题/远距离同频干扰。
3.2.1D频段广电干扰
成都广电干扰于2015年11月27日爆发,起初全网262个小区受到其干扰影响。
干扰小区均为D频段频点为37900,频段范围为2575~2595MHz。
地理分布不集中如下图。
筛选出突发干扰小区取100个PRB轮询指标发现,突发干扰小区干扰形态一致,干扰带要集中在RB40至RB81之间,可以大概计算出干扰频段在2583~2591Mhz之间。
按区域统计受干扰影响程度,发现,干扰虽然不集中,但龙泉最为严重。
如下图:
根据地理分布,怀疑干扰源在龙泉,于是对龙泉进行了重点排查。
外场扫频底噪有明显抬升。
外场扫频定位,在龙泉驿区山泉镇花果村广电局,位于龙泉山最高峰位置。
协调关闭干扰源以后,干扰水平恢复正常。
3.2.2GPS失步干扰
GPS失步会导致时隙的上下行不一致,从而导致严重干扰。
通常影响范围比较广。
一般在GPS失步基站周围的一大片基站都受到干扰。
该类型干扰需根据干扰强度定位出失步基站,处理好故障就能消除干扰。
以高堆村六夕网城-SCDHLD3HM2XD干扰为例。
6月30日,新都突发干扰,受干扰基站均未F频段基站。
干扰小区100个PRB轮询如下。
地理位置成片,干扰强度呈以高堆村六夕网城-SCDHLD3HM2XD为圆心,像周围辐射形态。
怀疑GPS失步,尝试去激活干扰最强基站“高堆村六夕网城-SCDHLD3HM2XD”,周围干扰全部消失。
确定是高堆村六夕网城-SCDHLD3HM2XDGPS失步造成干扰。
协调维护人员上站排查设备;维护人员上站后采用下电重启基站,基站重启后干扰消失,平均干扰电平-115dBm,同时周边站点干扰恢复。
3.2.3帧偏置干扰。
由于各厂家设备初始设置差异,需将LTE站点的帧头对齐。
否则将产生较大的干扰,同时对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以国际会议中心2-SCDHLS0WM1GX为例来说明帧偏置设置错误导致的干扰问题。
在G20保障前期准备时发现保障网元“国际会议中心2-SCDHLS0WM1GX-E12”接通率约72%,基站无告警。
取国际会议中心2-SCDHLS0WM1GX-E12 PRB级干扰指标发现在PRB0—PRB6干扰水平高于整体水平。
核查参数发现国际会议中心2-SCDHLS0WM1GX的小区为双流小区,且基站级帧偏置未正确设置。
18:00正确设置基站帧偏置后,干扰水平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各项KPI 恢复正常。
2022-4-26 第12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