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诗歌”(第2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8.11 MB
- 文档页数:29
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北渚.(zhǔ)B.葺.之(qì)紫坛.(tán)踯.躅(zhí)踟.蹰(chí)C.潺.湲(chán)汀.洲(dīng)芳馨.(xīn)骤.得(zhòu)D.九嶷.(yí)麋.鹿(mí)薜.荔(pì)荟萃.(cuì)【答案】D【解析】“薜”应读“b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袅袅踯躅逍遥容予B.潺湲沅江荒忽白头偕老C.水裔澧浦修茸腾蛟起凤D.芳馨佳期眇眇缈无人烟【答案】B【解析】A项,“逍遥容予”应为“逍遥容与”,C项,“修茸”应为“修葺”,D项,“缈无人烟”应为“渺无人烟”。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佳期.兮夕张匪我愆期.B.思公子..兮未敢言公子..王孙把扇摇C.帝子..之长洲..降兮北渚临帝子D.遗.余褋兮澧浦采之欲遗.谁【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擗:剖开缭.之兮杜衡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汀:水中平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捐:丢弃。
5.下列加点的词与“辛夷楣兮药房”中的“辛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B.洞庭波.兮木叶下C.隔夜黄鹂空.好音D.出师一表真名.世【答案】C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02课湘夫人1.作家作品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和,是我国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______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
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2.背景介绍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
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1.在词的上片,作者是如何写出被幽禁之人的孤独与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情态来写。
“无言”写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独上西楼”,写词人无人相伴,登高怀远,忆往昔岁月,倍感孤独。
②通过景物来写,融情于景。
月如钩,在伤心人眼中,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梧桐深院冷落凄清,笼罩着寂寞;一个“锁”字,暗点囚禁的境况。
2.这首词特别是后世词家称道的是它对“愁”的描写,在词人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中也写到了“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分析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描写“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同点: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运用比喻,把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为“物”,让人可见可感可摸。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说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
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
故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把握意境,明了手法,结合背景理解梦境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1)诵读领悟,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与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说到诵读教学,它即是传统的又是时新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调朗读和诵读,加强学生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美妙。
挚情的呼唤[单元导读] 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
”“挚情的呼唤”这一诗歌追求首先表现为构筑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真挚的亲情。
它们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细节,或是分别,或是葬歌,或是日暮时分的农家生活,或是献诗,或是农家劳作,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展示了新诗在表达现代人感情方面的抒情技巧和抒情风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学习中,要充分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
《贺新郎》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抒写了为国家大业而舍儿女私情的奉献精神。
《也许——葬歌》在表达了痛失爱女的悲情的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
《一个小农家的暮》以一个小农家的日暮生活场景抒发了对祖国深情的眷恋。
《秋歌——给暖暖》表达了对美好、温暖人生的信心和怀恋。
《妈妈》是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关照中国贫苦地区的母亲们的生命状态。
贺新郎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一生著述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2.背景探寻这首词作于1923年11月至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
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于1922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
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2+5=10000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识作者]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汉族,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刘半农刘半农(1891-1934),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
原名刘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最早发表白话诗的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
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六人》。
他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实践者。
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少产的著名诗人——痖弦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
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
1954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
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
现移居加拿大。
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诗集》等。
精读贺新郎一、课内双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
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
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
垂柳________,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________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
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________,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
虽然广场上有________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
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
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解析】“特别陶醉那一句……”搭配不当,排除A、D;“领教……新诗”搭配不当,排除C。
课时作业2湘夫人[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渚.(zhǔ)眇.眇(miǎo)B.潺湲.(yuán)澧.水(lǐ)江皋.(ɡāo)西澨.(shì)C.水裔.(yì)兰橑.(lǎo)荪.壁(sūn)薜.荔(pì)D.蕙櫋.(pánɡ)庑.门(wǔ)澧.浦(lǐ)逍.遥(xiāo)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佳期兮夕张②聊逍遥兮容与.B.①蛟何为.兮水裔②疏石兰兮为.芳C.①与佳期兮.夕张②建芳馨兮.庑门D.①葺之.兮荷盖②灵之.来兮如云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荪壁兮紫坛.为坛.而盟与佳期.兮夕张失期.,法皆斩.余袂兮江中.千金贷.兮远者.之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两句属于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
B.《九歌》中的诗歌大多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以他独有的艺术情思对其进行了去粗取精、整理润饰。
其内容以叙事为主。
C.“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个问句表现了自然现象的错位和颠倒,比喻诗人的愿望得不到实现。
D.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
5.默写①《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愁之祖”的诗句:,。
②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话。
③“,”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④“,”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二单元第9课登岳阳楼含解析第9课登岳阳楼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不发出赞叹;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视;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诚拜读!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美字体赏美文芳草萋萋,子美相忆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那,是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鸣?是谁,豪情天纵,愿登上泰山之巅,俯瞰众生?是谁,忧国忧民,在萧索的鸟泣花凋里,垂泪无言?贞观的繁华悄然褪色,唐皇杨妃也只一抔黄土掩了风流,而你,似乎仍坐在青史的草堂里,疾呼!呐喊!杜甫,杜工部,杜子美。
你写“感时花溅泪",你作“会当凌绝顶”,你愤然留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然而,我印象最深的,仍是你写《石壕吏》的凄楚。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
”黯然的月色下,十个字蚀骨焚心,点点,点点,不尽离人泪,断肠苦!国已破,家已亡,谈何凌云壮志?谈何定国安邦!所剩的,也只有这苍白的恨吧!怎能不恨呢?年少的我意气风发,愿上九天揽月,愿跃泰山峰巅,可是而今,大唐啊大唐,你是如此的破败,你是如此的衰朽!你为何只能看见“一骑红尘妃子笑,”忘了“九宫城阙烟尘生!”听吧,安禄山的铮铮铁马!听吧!百姓平民的哭断人肠!我好恨,我好恨,我好恨,我竟不能改变这一切,我竟不能改变这一切!妻,你还好吗?我的儿,你可安康?太白,我的挚友,曾经喝退外国使节,要得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他,终还是放歌于青崖白鹿间,醉卧于月下伊人前,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何其一个潇洒!原谅我与你的分离吧,妻,杜甫的肩上只能扛起家国天下,只能放弃儿女情长!“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依旧眷恋着花,大唐,终究错过了你的年华,当年,你踏花归去,马蹄生香,可是,当岁月的洪波肆虐而去,有谁又能想到,垂暮的才子,面对的是国仇家恨,面对的是鸟泣花凋?大唐的芙蓉开得雍容而优雅,而你,亦已全无心思,流落剑外五年,你的心,怕是也荒芜了吧!收了,收了!儿子一路小跑来报,“爹,蓟北收了!”你潸然落泪,我诵着你的诗句,眼泪溃不成军,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