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27
第4讲 统计图表分析与绘图一.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
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表1-11)息含义,判读其表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在上述基础上,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和规律。
解答地理统计图表题,要完成好“三步曲”: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揭示地理内涵。
(一)数据表格数据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
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展示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
解读表格题,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题要注意以下要点:(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然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2)对统计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映射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从理论上作定性分析。
多数表格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相对数量变化规律。
若题目要求做精确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并计算数据,做出定量分析。
解读表格题,是作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作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要准确把握。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5全国文综)分析表1-12和表1-13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
【思路点拨】此题是典型的数据表格分析题,考查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概念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图表与统计分析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的呈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地理图表与统计分析在研究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地理图表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通过图表的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例如,地图可以用来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气候分布、土地利用等信息。
柱状图和折线图则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如城市人口增长率、农田面积变化等。
这些图表的使用使得地理研究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其次,统计分析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解读工具。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关联性。
例如,通过对气温和降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推断气候变化对降雨的影响。
另外,统计分析还可以用来验证地理假设和模型的有效性。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经济发展理论的适用性。
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也在实际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来制定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
通过对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来进行市场调研和商业决策。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市场趋势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然而,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是进行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如果数据收集不准确或缺乏代表性,将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地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变量和因素,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地理图表和统计分析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统计图表专题一、地理统计图表的含义和类型1.含义: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其借助数学工具(统计图、统计表格)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比例、分布等)、相互的数量关系、数量的发展变化等。
统计图像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过程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很有利于培养和测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2.类型: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地理统计图表可分为数据表格、坐标图和结构图三大类。
坐标图可分为线状图、柱状图、金字塔图、雷达图、玫瑰图、三维立体坐标图(也叫斜角坐标图)和平面三角坐标图等;结构图可分为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和矩状图等。
二.统计图表考查方向1.判读和识别各种图表,获取和分析其承载的信息。
2.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
3.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4.填、绘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
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一)数据据表格的判读方法1.根据图表名和图注信息,判读该图表反映什么数据。
2.凑数值:数值的大小、极值、特征值、重要点线数值等。
3.判断规律:在上述显性信息的基础上,找出隐性规律和变化趋势。
4.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地理基础知识,对数椐的规律和变化进行分析评价。
解读表格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抓主线要素,综合认识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题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读表格题常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作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二)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考地理考生需掌握的地理图表分析法一、常见的地理图表类型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图表之一。
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等。
地图可以展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各种地理信息。
2、统计图统计图如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常用于表示地理数据的对比和变化趋势。
例如,人口增长的折线图、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柱状图、能源消费结构的扇形图等。
3、示意图示意图包括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等。
比如,水循环示意图、冷锋暖锋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等,能够帮助考生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机制。
4、景观图景观图直观地展示了地理环境的外貌和特点,如热带雨林景观、沙漠景观、冰川景观等,有助于考生形成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感性认识。
5、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通过线条的弯曲和疏密程度反映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二、地理图表的阅读方法1、先看图名图名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图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让考生迅速明确读图的目的和重点。
2、再看图例图例是理解图表的关键,它解释了图表中各种符号、颜色、线条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
3、分析图表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等,对图表中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4、注意图表的细节包括图表中的注释、数据单位、坐标轴的刻度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地理图表的分析技巧1、数据对比分析对于统计图,要善于对比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找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空间分布分析在地图和等值线图中,关注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如哪里高哪里低、哪里密集哪里稀疏等。
3、因果关系分析通过示意图和过程图,理清地理现象和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4、综合分析将多个地理图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系统地理解地理问题。
四、地理图表在解题中的应用1、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图表,准确获取题目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为解题提供依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小题大做专题三统计图表分析型体验练时间:25分钟分数:52分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题4分,共5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项为哪一项契合标题要求的。
[2021·陕西四模]以下图为我国S市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该市能够是()A.深圳B.石家庄C.沈阳D.上海2.与2021-2021年相比,1980-1990年间S市人口增长较慢的缘由是()A.严厉执行方案生育政策B.经济低迷缓慢C.严厉执行户籍管理制度D.生育本钱过高3.2021年后,人口新变化能够给S市带来的人口效果是()A.交通压力减轻B.人口老龄化加剧C.闲置房屋增多D.将出现逆城市化[2021·广东阳春一中月考]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主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升温清楚,年降水量也呈添加趋向。
读〝克兰河下游某水文站不同年代际(年代际变化指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拟,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年内径流进程变化〞图,完成4~5题。
4.关于克兰河流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的水汽源自西北季风B.地处内陆,属于内流河C.以平地冰川融水补给为主D.径流量春季大于春季5.20世纪90年代较70年代()A.河流洪峰推后B.河流洪灾减轻C.流域融雪提早D.流域春旱加剧[2021·山东实验中学一模]传统经济开展形式的转变推进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动,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要素,机场周边地域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
以下图表示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25千米)左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务效劳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散布密度。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表示物流业散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在该区域内空间规划最灵敏的产业是()A.①B.②C.③D.④8.该区域的制造业最能够是()A.电力工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业D.玩具制造业[2021·江西南昌二中测试]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相对变率(某地实践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权衡降水动摇水平的目的。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初中地理学习技巧掌握地理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初中地理学习技巧:掌握地理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各方面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而地理统计数据则是地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掌握地理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对于学习地理和理解地球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学习中掌握地理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统计数据。
一、认识地理统计数据地理统计数据是指以数字、图表等形式表达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因素的数据。
它们可以表现为人口数量、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数据。
地理统计数据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便于进行分析和比较,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依据。
二、了解地理统计数据的来源地理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研究机构等,以及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渠道。
了解数据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应用数据。
三、学会读懂地理统计数据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地理统计数据时,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的表达方式,例如表格、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表格常用于呈现详细数据,方便进行比较和计算;柱状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数量差异;折线图则可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饼图适用于显示数据的占比关系。
熟悉这些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统计数据。
四、掌握地理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1.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地理统计数据,找出差异和规律。
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深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趋势分析法:通过观察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地理统计数据的变化,掌握趋势和变化规律。
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地理学习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关联分析法:通过分析地理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
关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实际运用地理统计数据的方法地理统计数据不仅仅是学习和研究的工具,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和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