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分册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965.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分世界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分世界前⾔1885年,法国共和派⼈⼠曾提出“保卫和发扬”的⾼论,认为殖民征服是必需的。
因为:①它可以解决过剩的⼈⼝问题。
②具有经济学意义,可以为欧洲制造业寻找市场和原料。
③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因为上等⼈种对于下等⼈种拥有权利。
……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列强⽠分世界——列强侵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
⼀、资本输出与全球扩张⼀、资本输出1.资本输出:1)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资本家,为了获得⾼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实现对外扩张,在国外进⾏的投资和贷款。
2)形式:开矿⼭、办⼯⼚、修铁路、设银⾏等。
3)发展过程:资本输出早在⾃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才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实质: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垄断阶段后西⽅列强重要的扩张⼿段。
5)影响:(1)对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给新⼀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强⼤动⼒,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原因:为独占投资场所,帝国主义掀起⽠分殖民地、划分势⼒范围的狂潮,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2)对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融的增长及国际分⼯合作。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3)对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不同,英、法⼤量资本输往国外,造成国内投资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俄国吸收欧洲剩余资本,经济发展迅速。
客观上给亚⾮拉带来先进技术,推动亚⾮拉现代化发展。
2.西⽅对外经济扩张⼿段的变化:近代西⽅扩张有:军事扩张、经济扩张、⽂化扩张。
(1)资本主义⾃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段。
(2)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重要的扩张⼿段。
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式,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3.西⽅对外经济扩张⼿段的变化对殖民活动的影响:(1)⼀⼯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的殖民活动常以通商为⽬标,要求开辟通商⼝岸、降低关税等,殖民扩张加强。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民立中学胡奇伟[教学目标]1.知道资本输出是欧洲列强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进行全球扩张的殖民工具。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亚洲、非洲的概况。
理解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通过课本的小字及补充的材料、图表,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汲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品味学科特性,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3.深刻认识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了欧洲主导的世界体系。
亚非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廉价劳动力和市场。
[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上欧洲列强以资本输出为全球扩张的工具,政治上西方列强瓜分世界,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难点:从19世纪晚期起,欧洲列强以资本输出为全球扩张的工具,竞相瓜分世界的原因。
说明: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通过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世界实现的。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活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学习了、美、德、俄、日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各课后,引导学生分析出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原因。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
2、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1)读课本中《英法德资本输出额与流向》图表,提问:从这张表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或者把题目分列为:资本输出流向集中在哪里?资本输出额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资本输出的范围达到哪里?(2)阅读材料一,以及课本“知识链接”。
概要回答什么是资本输出,其表现形式以及特点?(3)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活动是怎样的过程?(4)阅读教材小字史料及“巴拿马运河”图。
提问:为何19世纪中后期起,资本输出成为欧洲列强全球扩张的重要工具?提问:这些都是前面已学的内容,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教师出示材料二)阅读材料,你发现西方学者对这个问题,持什么观点呢?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小结。
3、列强瓜分世界(1)分析列强瓜分世界的实质:如果说资本输出是欧洲列强在经济上的全球扩张,那么瓜分世界则是其从政治上统治全人类。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教案知识结构:概念诠释:1.瓜分中国的狂潮的世界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致使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晚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欧洲殖民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它们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英美等殖民势力跟踪而至,加紧向该地区渗透;美国利用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先后打出了“门罗主义”、“泛美主义”等招牌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为此,还扮演了该地区国际警察的角色。
在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奴役、掠夺和统治的基础上,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
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
“扶清”的主要含义,可从义和团的有关文告中得到解释。
《义和团告白》:“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增福财神告白》:“上能保国,下能安民”;《马兰村坎字团告示》:“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可知“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单单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正如义和团揭帖所说:“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第133页)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
“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教案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本节重点知识】 1、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方式、后果、影响;2、英国、俄国对外扩张的目的、方式及其原因;3、克里米亚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性质(特点)、交战双方和影响。
【知识结构图解】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
2、特点:资本主义各国虽然在扩张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3、方式: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 4、后果: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5、表现:①英国的殖民扩张目的: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特点(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表现:A、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了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 B、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在非洲:侵入埃及; D、在拉美:加紧对新兴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对非洲和亚洲的侵略在非洲:侵占了阿尔及利亚,开始向埃及、突尼斯渗透;在亚洲: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侵略印度支那。
③美国:参加了对亚洲和拉美等地的侵略④俄国的领土扩张: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目的:迅速扩大版图,谋求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方式:不断发动武装侵略、蚕食周边地区――19世纪中期起,通过武装侵略和外交讹诈,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6、影响:①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西方)②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亚非拉贫困落后的根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资本的全球扩张托拉斯:托拉斯(Trust)直译为“商业信托”,是指在一个行业(商品领域)中,通过生产企业间的收购、合并以及托管等等形式,由一家公司兼并、包容、控股大量同行业企业来达到企业一体化目的的垄断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托拉斯企业可以对该行业市场实现垄断,并且通过制定企业内部统一价格等等手段来使企业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彼此订立的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集团。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
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的优势:1.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垄断的形成体现了优胜劣汰、以先进改造落后的进步趋向。
3.形成系统的理论,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出来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形成过程:1.资本主义的兴起(16到18世纪晚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荷、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四册第1课资产主义生产的萌芽15~16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注目。
·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斯将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常用手段: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
英国圈地运动时资本原始积累典型的途径之一,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的影响:百年战争影响英法两国历史进程。
英国物理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民族意识日益明晰。
法国遭受巨大损失,抗击入侵者,激发民族意识。
·民族国家形成:①英国,15世纪下半叶,政治危机,30年玫瑰战争,政治完成统一。
伦敦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5世纪末发展为民族国家。
②法国,百年战争后,王室集中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破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条件。
·新航路的①开辟: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②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开辟殖民地。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始作俑者。
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被称为文艺复兴。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哪项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A. 工业革命完成后,各国工业生产力迅猛增长B. 殖民地扩张加速,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势力范围C. 科技革命的推动,新型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广泛应用D. 国际投资的增长,资本输出成为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2、在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表现?()A. 地理上的领土扩张B. 对外进行资本输出C. 对殖民地资源的掠夺D. 各国国内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3、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加剧B. 殖民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先进C. 殖民国家间的和平共处D. 殖民国家内部民族矛盾尖锐4、题干:以下哪个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世界殖民地的过程中,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获得了亚洲的菲律宾?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5、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下列哪一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最多?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险开始。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错误的是?A、战争起因之一是中国抵制鸦片贸易B、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战争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A. 意大利统一B. 美国南北战争C.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D.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8、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侵略主要采取以下哪种形式?()A. 市场竞争B. 政治分化C. 经济渗透D. 军事征服9、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一项?A.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 各国普遍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 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D.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完成?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1898年美西战争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一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