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三化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题目一:物质与能量1. 定志志说,物质无法被创建或销毁,只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这个说法对吗?答案:正确。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物质无法被创建或销毁,只能转化成其他形式。
2. 搅拌均匀的盐水属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答案:搅拌均匀的盐水属于均匀混合物。
3. 是否能量可以被创建或销毁?答案:能量也符合守恒定律,无法被创建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题目二:物质纯净度和粒子模型1. 化学中的纯净物指的是什么?答案:化学中的纯净物指的是只包含一种物质的物质。
2. 水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属于物质的什么形式转化?答案: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质的相变。
3. 描述一下固体的粒子模型。
答案:固体的粒子模型是指粒子排列紧密,无规则运动,既不能自由流动也不能互相脱离的物态。
题目三:纯净水的制备和净化1. 纯净水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答案:纯净水的制备方法包括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
2. 纯净水的用途有哪些?答案:纯净水可用于实验室的化学实验、医疗设备的洗涤、饮用水的生产等多个领域。
3. 描述一下纯净水的特点。
答案:纯净水不含有任何溶质,呈无色、无味、无臭的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导性。
题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热量被称为什么?答案: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热量被称为反应热。
2. 写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例子。
答案:常见的放热反应包括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吸热反应(吸收热量)或放热反应(释放热量)。
题目五: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相对分子数以及反应前后的状态变化等。
2. 化学方程式中,"->"代表什么?答案: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反应产物的生成方向。
化学中考复习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节物质的组成[经典例题]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例2,(0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例3,(0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例4,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⑴2个氮原子______ ;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婴儿配方奶粉的说明书上有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D、Cu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A B C D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化学中考复习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 、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 、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7.维生素C (化学式为C 6H 8O 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 不属于氧化物B 、维生素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12C 、每个维生素C 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 、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 ,切忌偏食8.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2.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3.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4.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5.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6.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3B. 2C. 0.06D. 0.04E. 0.057.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8.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2O分别为( )kPaA. 10.133B. 15.199C. 5.066D. 0.1E. 0.05 9.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A. 13.5B. 27C. 60D. 72.5E. 14510.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A. 低压高温B. 高压低温C. 低温低温D. 高温高压11.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B. 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C. 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C. 纯净的石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A. 42个质子和41个中子B. 1个中子,41个质子和41个电子C. 83个电子D. 42个中子和41个质子15.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A. 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C. 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D. 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16.H-1,H-2,H-3与O-16,O-17,O-18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数是( )A. 9种B. 8种C. 18种D. 27种17.核素C-12的原子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子质量为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A. 13.0008,B. 12.011C. 13.0045D. 12.05018.分子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A. 5B. 4C. 8D. 1019.有一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X4O 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子量是( )A. 24.0B. 31.0C. 54.4D. 70.320.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克CO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气体体积为0.77升,已知CO2分子量为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64B. 34C. 18.8D. 8021.氯的平均原子量为35.453,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l-35,Cl-37则Cl-35,Cl-37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A. 1:4B. 3:1C. 4:3D. 3:222.标状下,25升气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A. 22:B. 34:C. 45:D. 56.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C. 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B.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C.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D.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25.一定量的某气体,压力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气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A. 8B. 2C. 12D.18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B.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C.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D.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27.初始压力为101.3kPa的N2(g) 1升和CO2(g) 1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0.5升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A. 101.3kPaB. 202.6kPaC. 303.9kPaD. 405.2kPa28.一敞开烧瓶在280K时充满气体,要使13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A. 400KB. 300KC. 420KD. 450K29.合成氨原料气中,H2,N2比为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气体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A. 4217.0kPaB. 3647.7kpaC. 3500kpaD. 11399.1kPaE. 10943.1kPa30.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A. 增加气体的质量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气体的温度D. 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31.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扩散速度的( )倍A. 12.50B. 0.08C. 3.54D. 0.3532.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10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气体以30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33.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A. 51.35%B. 48.65%C. 60.25%D. 39.75%34.用氢还原某n价金属氧化物时,1克氢气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金属的原子量是( )A. (m-8)nB. (8-m)nC. mn+8nD. (m-16)n35.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3,该元素R能与氢生成氢化物,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的原子量为( )A. 7B. 14C. 31D. 7536.用足量的金属还原m克某金属氧化物R2O3 ,得n克金属R,则R的原子量为( )A.48n(m-n)B.24n(m-n)C. (m-n)24nD.(m-n)48n37.欲配制1升含NH310%的氨水,(d=0.96g·mL-1),标准状况下,需NH3的体积为( )A. 253升B. 126.5升C. 63.25升D. 0.1265升38.373K与98658.6Pa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子量( )A. 64B. 34C. 144D. 18.839.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B. 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D. 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40.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气体质量为3.04克,8L的N2的质量为10克,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17B. 34C. 68D. 13641.一个20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1.52×107Pa,(室温293K时) 使用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2.03×105Pa,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A. 3.461B. 1.825C. 1.731D. 0.913二.计算题1.将含有硝酸铜和铜粉的混合物若干克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结果反应前后质量未变,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的摩尔百分组成. (原子量: N:14 O:16 Cu: 64)2.300K,101.325kPa下,一烧瓶充满氮气的质量为0.050426kg,在相同条件下,充满氢气为0.049888kg,则烧瓶的体积为多少升?3.将含等摩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反应器,在30397.5kPa下反应,若氢气反应掉20%,这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多少?4.将等体积混合的SO2(g),O2(g)的混合气体,通过接触器,有90%的SO2变为SO3,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成煤气、煤焦油、焦炭、7石油蒸馏、8干冰升华。
A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碳酸不稳定、D古字画不易退色、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F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G碳在氧气中燃烧。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 + CuO高温2Cu + CO2↑C: 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CuO: 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7.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应用:①A+B=2C, 10克A跟4克B 完全反应生成14克C。
②A+B=C+2D,10克A跟6克B完全反应生成8克C和8克D。
8.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9.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0.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反应就可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1.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物质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 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 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为什么原子成电中性?因为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本章总目标: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B A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3质量分数(B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习题一选择题: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气泡B.分化C.潮解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这条件是()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的真空容器中,H2和O2的分压比为():1 :1 C.1:1 :1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42g/molB.52g/molC.62g/molD.72g/mol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一。
选择题1. 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A )A 。
低压高温 B. 高压低温 C. 低温低温 D. 高温高压2. 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C )A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 。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C 。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3. 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 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扩散速度的( C )倍A. 12.50B. 0.08C. 3.54 D 。
0。
354. 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B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
012kg C —12的原子数目相等第二章 化学平衡习题一.选择题1. 合成氨反应: 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数3N NH p 2H23p p p K =:当体系总压力增大一倍时,同温下重新建立平衡,此时: 3H N 2NH p 223'p 'p 'p 'K =, K p 与K p ’的关系为( D )A 。
K p =1/4K p ’B 。
K p =4K p 'C 。
K p =K p ’ D. K p 与K p ’没有如上关系2. 在276K 时反应: CO (g)+H 2O(g )CO 2(g)+H 2(g )的Kc=2。
6,当CO(g)与H 2O(g )的浓度(mol·L -1)以何种比例(与下列各组数据接近的)混合时,可得到90%的CO 的转化率( D )A 。
1:1 B. 1:2 C. 1:4 D 。
1:53.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SO 2(g)+O 2(g )2SO 3(g ) △H=-200kJ·mol —1,欲提高平衡常数Kc 的值,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力 C 。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作业一、简答题1. 说明下列各对概念的区别。
(1)原子和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在不停地运动,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都不显电性。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原子和元素区别:元素着眼于种bai类不表示个数,du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zhi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dao量的含义。
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
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
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
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
(3)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原子绝对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原子的绝对质量.按照国际单位制的规定,质量单位是“千克”.如:l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 .这样的数字,在书写、记忆、使用都很不便,于是创立了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可简单地用12C表示)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如:l个氧原子的相对质量是16.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1mol氢气和1mo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因而它们的质量也相同。
这句话是错的因为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质量不同氧气1mol是32g 氢气只有2g(2)4.4g CO2与3.2g O2,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第一章一些化学基本知识道尔顿分压定律练习题1. 在20℃下于水面上收集氧气,当压力是98KPa时共得350ml,这些氧气经干燥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体积时多少毫升?在标准状况下又有多少毫升?20℃水蒸气压力为2.4KPa。
解:PV=PV+P水V水98×103×0.35=98×10-3V+2.4×103×(0.35-V)∴V=0.341L=341ml标准状态:P2=1.01×105Pa T2=(25+273)K∴V2=0.345L=345ml2. 从食盐电解槽输送出的潮湿氢气压力为107KPa,温度为60℃,求1立方米中含水多少克?经干燥后,在标准状态下,氢气体积多少?(60℃水蒸汽压力为19KPa)解: x==PV=nRT n=n=n·x=6.86moln=n-n=31.79molm=M·n=123.48gV=n×22.4=712.1L3. 在0℃时气压计内汞柱高760mm,在该压力时,通空气3ml入管内汞柱上空,汞柱降至570mm,求这时空气在气压计内所占体积。
解:同温条件 P1V1=P2V2∵P1=760×103×ρ×g P2=(760-570)×103×ρ×gV1=3×10-3L∴V2=12ml4. 恒温时,将9.99×104Pa压力下的氢气0.15L,4.66×104Pa压力下的氧气0.075L和3.33×104Pa压力下的氮气0.05L装入0.25L的真空饼内,求:(1) 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分压(2) 混合气体的总压解:(1) P= V1=0.15L V2=0.25L P1=9.99×104Pa∴P=59940Pa=59.94KPa同理:P=6660PaP=13980Pa(2) P=P+P+P=80580Pa5.将一定量的KClO3加热后,其重量失去0.480g,生成的氧气在水面上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起来。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本章的总体目标: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拉乌尔定律。
每个小节的目标第一节:气体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内容和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b?○以溶剂的质量。
MB):B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
Mn4的摩尔分数(?B?B):溶液中溶质的量与溶液总量的比率。
○N1mol?L(单位):溶液中除BNB外的溶质B的量,单位为摩尔?公斤1)溶液中溶质B的量除以Ma3质量分数(?B??)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1:了解四种常见的晶体类型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习题一选择题:一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气泡B.分化C.潮解D.不受大气成分影响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这条件是()a、气体是分子的化学反应被忽略了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c、忽略每个气体分子的“物质量”和气体分子之间的重力D。
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重力和气体分子的体积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的真空容器中,h2和o2的分压比为()a、 3:1b。
2:1c。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练习(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矿石粉碎C.铁丝弯曲D.汽油挥发2、下列获得氧气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电解水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氯酸钾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煅烧石灰石C.蜡烛受热熔化D.木棒受力折断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矿石炼成铁B.煤燃烧C.蜡烛受热熔化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矿石粉碎D.汽油挥发6、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不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大D.能与红磷反应7、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C.在101325帕斯卡-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D.在101325帕斯卡-218℃时,变为白色固体。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浓盐酸易挥发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D.碳酸钙难溶于水(二)构成物质的微粒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KClO3B.NO2C.SO2D.液态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CO2)B.二氧化锰(MnO2)C.液氧(O2)D.氢氧化钙[Ca(OH)2]4、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5、关于一个水分子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C.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三)化合价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A.H2S B.SO2C.SO3D.S2、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A.N2B.NO C.NaNO2D.HNO33、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2 C.+4 D.+54、某+2价金属元素的氯化物,经测定知道它含氯55.9%,该金属元素是A.镁B.钙C.铜D.铁(四)物质分类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粗盐C.纯水D.糖水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磷(P)B.铅(Pb)C.铂(Pt)D.氨气(NH3)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CuO C.H2SO4D.NaOH4、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aO B.SO3C.H2O D.CuO5、下列化合物属于酸式盐的是A.NaHCO3B.H2SO4 C.Al2(SO4)3D.CuSO4·5H2O6、下列物质中属于碱式盐的是A.Cu2(OH)2CO3B.Cu(OH)2C.CuSO4D.Cu(NO3)2 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化钾B.三氧化二铝C.空气D.蒸馏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KMnO4B.MgSO4 C.N2D.MnO2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KMnO4B.CO2C.稀硫酸D.氯酸钾10、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氢氧化钠B.硫酸锌C.碳酸钠D.醋酸1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A.氖气B.氯气C.铁D.氨气1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液氧B.干冰C.硫酸锌D.空气13、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磷(P)B.氢气(H2)C.铂(Pt)D.氨气(NH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电离时有阴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碱C.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D.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B.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C.碱式碳酸铜中含有氢氧根,所以它是碱类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16、完成下表分类按氧化物、碱、酸、盐填写。
化学各章节简答题及答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什么是原子?原子是物质能保持其化学特性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什么是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种类,不能被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
4. 什么是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以确定的比例和结构组成的物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1. 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新的物质或物质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2.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反应条件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 什么是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被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达到稳定状态。
第三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什么是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一种键。
2. 什么是共价键?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一种键。
3. 什么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由于原子间具有电负性差异而导致分子整体具有偏离电荷分布的分子。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什么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某种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 什么是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什么是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4. 什么是还原剂?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第五章:化学平衡1. 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什么是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平衡反应中各个物质浓度的比值的乘积。
3. 什么是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大小。
第六章:酸碱反应1. 什么是酸?酸是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2. 什么是碱?碱是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以上是化学各章节的简答题及答案。
初二化学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试题1.现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 ,B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答案】A 氧气 B 硫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解析】。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说明A为氧气、B为硫单质;、C为二氧化硫。
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气体为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推断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答案】D【解析】“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属于一种新的物质。
故选D.【考点】基本概念3.(2015•天津)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Si C.Al D.Fe【答案】A【解析】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4.(2015•资阳)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B.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不同的粒子C.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原子M,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m﹣n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答案】D【解析】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B、这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都是12,属于镁元素的镁原子和镁离子,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m﹣n,正确;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是硫原子,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2015•海南)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H2﹣﹣2个氢元素B.O2﹣﹣2个氧原子C.﹣﹣1个镁离子D.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故选DD、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2015秋•凤城市期末)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若以此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标准.则:(1)一个质量为n千克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同).(2)若按此标准求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千克.【答案】 3.5A【解析】(1)一个质量为n千克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2)若按此标准求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56×AKg×=3.5AKg.【点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出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答案】C【解析】元素的种类主要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该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明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故放射出了质子.故选C.8.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C.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D.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答案】B【解析】A、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A正确;B、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故B错误;C、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D、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故D 正确;9.研究发现,油炸薯条等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混合物B.相对分子质量是43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D.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5:1:1【答案】C【解析】A.由丙烯酰胺(C3H5ON)的化学式可知,它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6×1+14×1=71;故错误;C.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故正确;D.丙烯酰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5):14:16=36:5:14:16.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数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11.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答案】A【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12.我们人的头发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人的每克头发中含有:铁﹣﹣130mg、锌﹣﹣167mg、铝﹣﹣5mg、硼﹣﹣7mg,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答案】A【解析】健康人的每克头发中的“铁、锌、铝、硼”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铝、硼”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关于H2O2、H2O、H2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1个氢分子B.都含有2个氢原子C.都含有氢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析】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而H2O2、H2O中不含有氢分子.故错误.B.H2O2、H2、H2O的每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错误.C.H2O2、H2、H2O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故正确.D.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错误.故选C.14.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B.分子之间有间隔C.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D.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A、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B、苯分子图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根据图片不能看出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D、水受热蒸发说明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正确;故选C.1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作为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可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请完成下列问题:(1)从物质角度,CH4表示的意义为:.(2)从分子角度,CH4表示的意义为:.(3)甲烷(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1)甲烷;(2)1个甲烷分子;(3)﹣4;(4)3:1;75%【解析】(1)CH4可表示甲烷这种物质.(2)从分子角度,CH4可表示1个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3)甲烷(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价.(4)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16.汽车的飞速发展将带来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危急.(1)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是把热的原油按照各成分不同分离得到.(2)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①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除用到火柴、酒精灯、干冷的烧杯外,还应补充的一种药品为.③若要区分甲醇和乙醇,可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再根据CO2和H2O的质量计算出,然后与甲醇、乙醇的组成进行比较,即可区分.(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SO2、CO、NO、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治理的方法有:①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CO与NO反应,生成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以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作汽车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表示为:6CO2+6H2O X+6O2,则X的化学式为.(5)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之比为.【答案】(1)沸点;(2)①2CH3OH+3O22CO2+4H2O;②澄清石灰水;③碳、氢元素的质量比.(3)①2CO+2NO N2+2CO2.②CH4+2O2CO2+2H2O;(4)海水吸收;C6H12O6;(5)1:3;22:7.【解析】(1)汽油、柴油的沸点不同,所以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是把热的原油按照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的;(2)①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②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故填:澄清石灰水;③在甲醇和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同,故可以通过从测定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计算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从而将甲醇和乙醇分开,故填:碳、氢元素的质量比;(3)①信息: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NON2+2CO2.②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的名称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6CO2+6H2O X+6O2可知,X的化学式为C6H12O6;(5)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之比为2(12+16×2):(12×2+1×2)=22;7.17.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答案】(1)4P+5O2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解析】(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18.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它不可能是()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答案】D【解析】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A错误.B、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B 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C 错误;D、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19.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B.将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答案】BD【解析】A、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只是反应的速率不同,故A错误;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B正确;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C错误;D、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但是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故D正确.故选:BD.20.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①完善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已知CaO与稀盐酸反应五明显现象).③关于上述设想不合理的是(填字母).A、原料可循环利用B、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C、全地域全天候使用(3)捕捉的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4)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反应,生成一种产物,实现“零排放”,该反应类型为;这种产物是(填字母)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答案】(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 C6H12O6+6O2;(2)①CaO+CO2CaCO3;②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C;(3)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4)化合反应.;C.【解析】(1)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2)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CaO+CO2CaCO3;②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可加入稀盐酸,如果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说明含有碳酸盐;故答案为: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③A.上述设想中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原料易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既是步骤1的反应物,又是步骤2的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正确;B.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光照和加热,太阳能也能提供热量;故正确;C.遮光的地方及阴天没有太阳时就不能反应;故错误;(3)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4)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该是1:2.甲酸CH2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式,配平即可,方程式为:CO2+H2═CH2O2.属于化合反应.21.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章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这是学好化学的根底。
它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态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构造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处,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根据新课程HY的要求,本章将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与性质、溶液四个方面复习初中阶段重要的根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考点说明]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洁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洁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展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经典例题]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打破,发射神舟号的HY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响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响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响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分析】该题考察三个根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响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察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展;其三考察在化学反响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答案有错。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HNO3(浓)和S加热生成NO2,该反应的含硫产物肯定不是()A.H2S B.SO2C.SO3D.H2SO4【答案】A【解析】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中硫是-2价,化合价降低,不可能。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2.对于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既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氧元素被还原,硫元素被氧化C.每有3 mol S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D.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A.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任一反应,但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在该反应中硫元素既被还原,也被氧化,错误;C.每有3 mol S参加反应转移4 mol电子,错误;D.因为S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正确。
【考点】考查关于S的单质参加的反应的分类及性质的知识。
3.已知下列氧化剂均能氧化+4价的硫元素,为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亚硫酸,以得到纯净的稀硫酸,应选用的最合理的氧化剂是()A.KMnO4B.Ca(ClO)2C.H2O2D.Cl2【答案】C【解析】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亚硫酸,以得到纯净的稀硫酸,加入的氧化剂在氧化亚硫酸时,本身被还原的成分为溶液的组成成分。
只有H2O2符合题意。
反应的方程式为H2O2+H2SO3= H2SO4+H2O。
故选项为C。
【考点】考查杂质除去的原则及除杂试剂的选择的知识。
4.下列所用的酸在反应中同时表现酸性和氧化性的是A.用浓盐酸与KMnO4反应制取Cl2B.向蔗糖中加入浓H2SO4,固体变黑膨胀C.用稀硫酸与CuO反应制取胆D.用浓硝酸除去铝表面的铜镀层【答案】D【解析】A.用浓盐酸与KMnO4反应制取Cl2,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 5Cl2↑+8H2O。
在该反应中HCl同时表现酸性和还原性。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一.选择题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64B. 32C. 144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A. 33克B. 44克C. 16.5克D. 22克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3B. 2C. 0.06D. 0.04E. 0.05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A. 68.4kPaB. 121.6kPaC. 146kPaD. 73kPa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2O 分别为( )kPaA. 10.133B. 15.199C. 5.066D. 0.1E. 0.05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A. 13.5B. 27C. 60D. 72.5E. 145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A. 低压高温B. 高压低温C. 低温低温D. 高温高压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B. 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C. 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C. 纯净的石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A. 42个质子和41个中子B. 1个中子,41个质子和41个电子C. 83个电子D. 42个中子和41个质子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A. 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C. 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D. 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H-1,H-2,H-3与O-16,O-17,O-18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数是( )A. 9种B. 8种C. 18种D. 27种核素C-12的原子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子质量为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A. 13.0008,B. 12.011C. 13.0045D. 12.050分子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A. 5B. 4C. 8D. 10有一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X4O 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子量是( )A. 24.0B. 31.0C. 54.4D. 70.3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克CO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气体体积为0.77升,已知CO2分子量为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64B. 34C. 18.8D. 80氯的平均原子量为35.453,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l-35,Cl-37则Cl-35,Cl-37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A. 1:4B. 3:1C. 4:3D. 3:2标状下,25升气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A. 22:B. 34:C. 45:D. 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C. 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C.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D.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一定量的某气体,压力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气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A. 8B. 2C. 12 D.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B.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C.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D.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初始压力为101.3kPa的N2(g) 1升和CO2(g) 1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0.5升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A. 101.3kPaB. 202.6kPaC. 303.9kPaD. 405.2kPa一敞开烧瓶在280K时充满气体,要使13 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A. 400KB. 300KC. 420KD. 450K合成氨原料气中,H2,N2比为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气体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A. 4217.0kPaB. 3647.7kpaC. 3500kpaD. 11399.1kPaE. 10943.1kPa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A. 增加气体的质量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气体的温度D. 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扩散速度的( )倍A. 12.50B. 0.08C. 3.54D. 0.35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10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气体以30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A. 51.35%B. 48.65%C. 60.25%D. 39.75%用氢还原某n价金属氧化物时,1克氢气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金属的原子量是( )A. (m-8)nB. (8-m)nC. mn+8nD. (m-16)n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3,该元素R能与氢生成氢化物,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 的原子量为( )A. 7B. 14C. 31D. 75用足量的金属还原m克某金属氧化物R2O3 ,得n克金属R,则R的原子量为( )A.48n(m-n) B.24n(m-n)C. (m-n)24n D.(m-n)48n欲配制1升含NH310%的氨水,(d=0.96g·mL-1),标准状况下,需NH3的体积为( )A. 253升B. 126.5升C. 63.25升D. 0.1265升373K与98658.6Pa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子量( )A. 64B. 34C. 144D. 18.8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B. 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D. 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气体质量为3.04克,8L的N2的质量为10克,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17B. 34C. 68D. 136一个20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1.52×107Pa,(室温293K时) 使用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2.03×105Pa,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A. 3.461B. 1.825C. 1.731D. 0.913二.计算题将含有硝酸铜和铜粉的混合物若干克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结果反应前后质量未变,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的摩尔百分组成. (原子量: N:14 O:16 Cu: 64)300K,101.325kPa下,一烧瓶充满氮气的质量为0.050426kg,在相同条件下,充满氢气为0.049888kg,则烧瓶的体积为多少升?将含等摩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反应器,在30397.5kPa下反应,若氢气反应掉20%,这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多少?将等体积混合的SO2(g),O2(g)的混合气体,通过接触器,有90%的SO2变为SO3,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将两团棉花塞子,一个用浓氨水湿润,另一个用浓盐酸湿润,同时塞入一根长0.97M的玻璃管两端,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首先接触的地方,生成一个NH4Cl环,问这一环在距氨棉塞一端多远处出现?若V(NH3) =30ml·s-1则V(HCl)是多少?0.3263克某金属的氢化物MH2与水作用,MH2 + H2O →M(OH)2 +H2↑,在294K,101.3kPa条件下得干燥H20.345升,求此金属的原子量。
在300K和101kPa时,一块0.136克的Al-Zn合金与盐酸完全反应,得到干燥的氢气为0.129升,试计算合金中铝的百分含量。
原子量: Al:27 Zn: 65 Cl: 35.5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答案一.选择题二.计算题解: 设铜为Xmol , 硝酸铜为Ymol 2Cu + O 2→ 2 CuO 2mol 增加32克 X Z Z=32X 2=16X2Cu(NO 3)22→2CuO+4NO 2+O 2 2mol 减量: 4×46+32=216 Y W W=216Y2=108Y ∵Z=W ∴16X=108Y令:X+Y=1 则: X=0.87=87% Y=0.13=13% 2. 解: W=PVMRTW(N 2)=101.325×1×288.314×300=1.14(g)W(H 2) =101.325×1×28.314×300=0.08(g)(1.14-0.08)1 = (0.050426-0.049888)×10 V V=0.51(L) 3. 解:N 2 + 3H 2 = 2NH 3 反应前: n n 0 反应后:n-0.23n n-0.2n 0.43nn 总=n-0.23n + n-0.2n + 0.43n =1.867n21.867 = 30397.5P P=28376kPa4. 解: 设反应前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1升.2SO 2 + O 2 →2SO 3始: 0.5 0.5 0 平: 0.05 0.275 0.45 总体积=0.775 升 V SO2=0.050.775 =0.065V O2 =0.2750.775 =0.355V SO3 =0.45/0.775=0.58 5. 解: V(HCl)/ V(NH 3) =3NH HCl M M =1.465白环距氨端为:1.465(1.465+1)×0.97=0.576(m)V(HCl) =V(NH 3)/1.465=20.5mL·s -1 6. 解: 求在标况下,H 2的体积压力不变时:V 1 T 1 = V 2T 2V =0.375×273294设: 金属的原子量为XMH2 + 2H2O = M(OH)2 +2H2↑ X+2 22.4×20.3263 0.375×273294 = 0.3480.348X + 0.696 = 22.4 × 2 ×0.3263X = 407. 解: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PV/RT=(101×0.129)/(8.314×300) = 0.00522mol2Al + 6HCl=2AlCl3+ 3H254g 3molX mm =3X/5.4Zn + 2HCl=ZnCl2+ H265 1mol0.136-x nn = (0.136-X)65有: (0.136-X)65+3X54= n + m = 0.00522(mol)解得: X=0.078Al%=0.0780.136×100%=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