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氰化物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
氰化物水样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刘少谦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氰化物水样测定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几个关键环节,并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氰化物;水样;检测;准确度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1-0113-01对于有剧毒的氰化物,其毒性原理主要是与人体血液中的高铁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进行结合,致使生成了不能传递氧的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氰化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冶金、矿业开采、电镀、化工工业、选矿、冶炼、化肥等一些工业废水排放物中。
氰化物的存在主要以HCN、CN-和络合氢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鉴于氰化物的毒性以及存在的方式,所以氰化物的检测是工业废水排放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目前检测中主要采取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进行测定。
如何检测出准确的数据,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按质量保证手册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集水样后,必须立即家氢氧化钠固定,一般每升水样加入约0.5g固体氢氧化钠。
当水样酸度较高时,则酌量增加固体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使样品的pH>12,并将水样贮于聚乙烯瓶中。
对于采集到的水样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测定。
不然,就必须把样品储存在4℃的暗室中,即时如此也要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检测分析。
如果检测的样品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的时候,要先添加碳酸铅(PbCO3)或者碳酸铬(CdCO3)固体粉末,对硫化物进行去除,然后添加氢氧化钠进行固定。
如果不先进行硫化物的去除,在ph值在碱性的情况下,样品中的氢离子和硫离子相互作用会形成硫氰酸离子,对检测结果进行干扰。
2 样品蒸馏必须保证蒸馏完全,吸收完全在样品的蒸馏中,要取适量的样品进行蒸馏,工业的废水中氰化物含量较高要少取,之后加上蒸馏水稀释到200ml,进行蒸馏的程序。
如果直接取200ml的废水样品进行检测可能就会出现结果偏低的情况,这是因为样品中的氰化物含量交道,进行蒸馏速度过快,会导致吸收不完全。
氰化物有关技术资料1、氰化物毒性机理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所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暴的氰化氢气体。
当摄入(吸入或从伤口进入)上述毒物,会在体内迅速析出氰离子,氰离子与人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具有强大的亲合力,会牢固结合,阻止铁离子的还原,使酶失去活性,妨碍生物氧化过程,造成机体缺氧,导致细胞“内窒息”。
吸入氰化物迅速致死的病例,除见血液鲜红,不易凝固,各脏器色泽微红,带苦杏仁味外,病理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可见。
如中毒持续较久方发生死亡,尚可见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气管内有泡沫性或血性液体,有时胸膜下、心外膜下、心内膜下、肺内也可有出血情况,大脑皮层则可见较弥漫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对称性坏死,但上述变化均不具特异性。
本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完整皮肤吸收,故在皮肤沾染本品粉末或溶液时,应注意认真清洗,勿用酸性溶液冲洗,以免本品释出HCN造成吸入中毒。
本品为剧毒化学品,人的口服致死量约1-2mg/kg,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胃内有无食物、服后需呕吐、有无其他毒(药)同时摄入、患者健康状态等。
以氰化氢为例,若在短期内吸入氰化氢或误服高浓度的氢氰酸,可在几秒内突然昏迷痉挛倒地,造成“闪电型”死亡;人对氰化氢的嗅觉阈为0.22-5.71mg/m ³,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见表1。
2、中毒表现(1)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2)重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引起气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止。
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造成呼吸、心跳骤停。
3、氰化物的中毒的治疗急性中毒:由于氰化物毒性强烈迅速,无延迟作用,故接触氰化物而无症状者无需留观或给予治疗,但出现症状者应迅速积极处理,不应有任何延迟。
其要点如下:时中断氰化物的侵入,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抢救。
水中氰化物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1、氰化物测定的方法有哪些?氰化物的常用分析方法是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GB7486—87和GB7487—87分别规定了总氰化物和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容量滴定法适用于高浓度氰化物水样的分析,测定范围为1~100mg/L;分光光度法有异烟酸 - 吡唑啉酮比色法和砒啶-巴比妥酸比色法两种,适用于低浓度氰化物水样的分析,测定范围为0.004~0.25mg/L。
容量滴定法的原理是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氰离子与硝酸银生成可溶性银氰络合离子,过量的银离子与试银灵指示液反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在中性条件下,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氯化氰再与砒啶反应生成戊烯二醛,戊烯二醛与砒唑啉酮或巴比妥酸生成蓝色或红紫色染料,颜色的深浅与氰化物的含量成正比。
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都存在一些干扰因素,通常需要加入特定药剂等预处理措施,并进行预蒸馏。
当干扰物质浓度不是很大时,只通过预蒸馏即可达到目的。
2、氰化物测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氰化物有剧毒,砒啶也有毒,分析操作时要格外小心谨慎,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沾污皮肤和眼睛。
当水样中干扰物质浓度不是很大时,通过酸性条件下的预蒸馏,使简单氰化物转变为氰化氢从水中释放出来,再使之通过氢氧化钠洗涤液而收集起来,即可将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区分开来,并使氰化物浓度提高、降低检出限值。
(2)水样中干扰物质浓度较大,就应当首先采取有关措施,消除其影响。
氧化剂的存在,会使氰化物分解,如果怀疑水中有氧化剂,可以采取加入适量硫代硫酸钠的方法排除其干扰。
水样应贮存于聚乙烯瓶中,采集后,应在24h内进行分析。
必要时,应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或浓氢氧化钠溶液,使水样pH值提高到12-12.5。
(3)硫化物在酸性蒸馏时,可呈硫化氢态被蒸出,并被碱液吸收,因此必须预先除去。
除硫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不能氧化CN-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S2-氧化后再蒸馏;二是加入适量CdCO3或CbCO3固体粉末,使生成金属的硫化物沉淀,将沉淀过滤后再蒸馏。
2024年氰化物泄露的应急处理在处理水上氰化物泄漏的紧急事件时,首先需对泄漏物质的溶解性质进行详细分析。
多数重金属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汞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而其他类型的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等则易于溶解。
低分子量的有机氰化物(腈类)如乙腈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而丙腈和丙烯腈也能溶解,但丁腈以上则难溶。
在工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氰化物包括碱金属盐类和液态腈类,这些物质在水中大多能溶解,使得事故处理更为复杂。
以下为水上泄漏应急处理的详细措施:一、现场控制与警戒在消防或环保部门抵达现场前,若现场具备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应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以控制泄漏量。
若不具备堵漏条件,现场人员应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同时负责现场区域的警戒工作。
根据最新版的《北美化救指南》,氰化钠大量(200kg)泄漏时的紧急隔离半径应不小于95米。
现场人员应根据泄漏量、扩散情况及涉及区域,建立500-10000米左右的警戒区,并对沿河两岸或湖泊实施警戒,禁止一切取水、用水、捕捞等活动。
二、环境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可沿河筑建拦河坝,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
随后向受污染水体中投放大量生石灰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剂,以中和氰根离子。
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可在上游新开一条河道,引导清洁水流经新河道。
三、水质检测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以确定氰化物污染的范围,并在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
检测人员及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橡胶耐油防护手套。
以下为陆上泄漏应急处理的详细措施:一、现场控制与警戒在消防或环保部门抵达现场前,若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应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以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
人员进入现场时,应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并严格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若处理工具有限或出于安全考虑,现场人员应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同时负责现场区域的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氰化物镀铜操作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排除法
慧聪表面处理网:一、氰化物镀铜操作注意事项
①由于氰化物镀铜溶液使用剧毒的氰化物,在配制和生产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如需接触氰化物,必须穿戴好胶皮手套、雨靴、围裙等防护用品。
如不
慎接触到氰化物,应用大量的清水进行清洗。
②镀铜的阳极可选用纯度高的压延铜或者电解铜。
阳极板应用丙纶布作为阳极袋套上,防止阳极产生的泥渣掉人槽内。
二、氰化物镀铜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
常见故障分析原因排除方法
镀层疏松、粗糙,呈暗红色阴极电流密度过高降低阴极电流密度
镀层太薄,阴极析出大量氢气①镀液中氰化钠太多②
镀液中金属铜含量太低
①分析调整氰化钠②分析
调整
镀层孔隙率高镀液中碳酸盐含量过高冷却去除镀液中的碳酸钠
镀层结合力差①游离氰化钠不足②前
处理不良
①分析调整②加强镀前处
理
电镀液发生浑浊现象,阳极
表面产生绿色膜层
游离氰化钠不足分析调整
电镀液呈蓝色游离氰化钠不足分析调整
电镀液成分正常但阳极发生
钝化
阳极电流密度过高降低阳极电流密度
阴极上无镀层产生①电极接触不良②游离
氰化钠过高③镀液中有
铬酐带人
①检查接触点②分析调整
③加入连二亚硫酸钠处理
镀液。
CN-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和救援对策公安消防部队是我国社会抢险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洗消工作在消防部队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着救援工作的成败。
然而我国消防领域洗消工作的起步较晚,它是在借鉴防化部门洗消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整体上由于缺乏洗消观念、处置过程不规范、洗消装备落后、特殊洗消药剂配备不足以及对某些技术性环节认识程度不够等原因,不能有效的开展洗消工作,尤其在危害范围大的剧毒物质泄漏事故中,如氰化物泄漏事故,关于专门对其进行洗消和救援措施的研究较少,而且一般都局限在某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之消防部队的救援经验不足,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处置效率。
一、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常用的方法有碱性氯化法、酸碱中和法及络合吸收法。
1、碱性氯化法泄漏的氢氰酸及其盐类在水中的毒性主要是通过氰离子(CN-)发生,处置泄漏事故中可以利用CN-的还原性,用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氧化剂与CN-发生反应,最终使CN-氧化成CO2和N2,从而使其失去毒性。
2、酸碱中和法利用氢氰酸的弱酸性,可用强碱进行中和,生成的盐是不挥发性的,故中和反应对HCN的防护、洗消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洗消剂可用石灰水、烧碱水溶液、氨水等。
但其水溶液仍然剧毒,需经收集再进一步处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能置换出水溶液中的CN-生成HCN。
因此,对其流散范围一定要严加控制,否则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
3、络合吸收法络合吸收法是利用氰根离子易与银和铜金属离子络合,生成银氰络合物和铜氰络合物,这些络合物是无毒的产物。
在使用吸附剂为氰化银或氰化铜的活性炭吸附泄漏的氰化物时,活性炭是载体,当其表面附着的氰化银或氰化铜遇到氰化氢后,能迅速进行络合反应,生成银氰络合物和铜氰络合物,而起到消毒作用。
氢氰酸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表面就涂有铜、银等金属的氧化物,对氢氰酸起化学吸着作用。
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与救援对策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与救援对策在化工、金属冶炼、电镀等工业领域,氰化物广泛应用。
但是,氰化物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
如果遇到人体,会导致上述现象,致命的危险。
所以如果氰化物泄漏,必然会给工厂和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本文主要就针对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洗消与救援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氰化物泄漏事故的可能原因氰化物泄漏是由于氰化物容器的损坏、普通故障导致容器的机械坏损、容器内外受到冲击等引起的,例如:1、氰化物料管道破裂、门阀漏水或机械损坏;2、装氰化物的容器的破裂;3、加氰化物的设备的机械或电气故障;4、氰化物包装、运输过程中堵塞、泄漏等。
二、氰化物泄漏事故的应急措施当氰化物泄漏事故发生时,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到达之前,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如下:1、关掉泄漏源:立即停止氰化物出口或管道进口的介质,关闭氰化物泄漏的主闸门和供氧装置,以便减轻泄漏程度。
2、避免任何形式的火源:氰化物泄漏容易引起火灾,所以确保该地区的所有点燃物和热源(例如燃气炉、打火机、香烟、能够自燃的材料等)已经清除。
3、启动通风系统:立即启动通风系统,并加快速度,以便将泄漏氰化物散发到空气中。
4、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不接触泄漏氰化物的情况下,穿戴适合保护脸部、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5、响应紧急计划:按照企业的应急预案,组织好内部人员的紧急响应,将所有相关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氰化物泄漏事故的清理和处理氰化物泄漏事故发生后,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开展清理和处理工作。
具体清理和处理步骤如下:1、清除泄漏物:使用氰化物清理剂有效渗透和清除泄漏物,并确保其立即接触毒性化学物质,并快速消除危害。
2、洗消污染:氰化物泄漏可能会造成地上和其他部件污染,任何废液和废物不能流入排水管、沟渠或排水道,即使在院内也不能任意倒吐。
3、储存和处置:清理和洗消后,需要将清除的物质放置在装有特殊盒子或桶的储存设备中,等候处理。
氰化物泄漏事故的净化与救援对策氰化物是一种全身中毒型毒剂,是化学毒物的典型代表。
氰化物泄漏事故事发突然,易于失去初期控制时机,致使事态恶化。
大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泄漏后极少量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且易造成农作物减产,水体污染;氰化物溶于水后扩散快,影响人群多,人员疏散和毒物扩散控制困难,并且毒物能够快速渗入地下,严重污染地下水源,实施彻底消毒十分困难。
氰化物泄漏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遇可燃物质,有些易燃、易爆的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等,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近年来,国内的氰化物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它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2001年11月1日,河南洛宁县一辆装有11t左右液体氰化钠的卡车翻入河沟内,致使氰化钠泄漏,有约30公里长的河道受到污染,而有60公里长的河道中检验出微量的氰化钠,直接威胁到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安全;2004年4月20日,北京市怀柔区京都黄金冶炼有限公司,由于工人违规操作,导致含有HCN的有毒液体泄漏外溢约30t,造成3人死亡、10人中毒,是全国最严重的一起氰化物泄漏事故,严重影响了地区生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公安消防部队是我国社会抢险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洗消工作在消防部队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着救援工作的成败。
然而我国消防领域洗消工作的起步较晚,它是在借鉴防化部门洗消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整体上由于缺乏洗消观念、处置过程不规范、洗消装备落后、专用洗涤剂配置不足,对某些技术环节认识不足,不能有效的开展洗消工作,尤其在危害范围大的剧毒物质泄漏事故中,如氰化物泄漏事故,关于专门对其进行洗消和救援措施的研究较少,而且一般都局限在某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之消防部队的救援经验不足,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处置效率。
一、氰化物泄漏事故的净化氰化物泄漏事故的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碱性氯化工艺、酸碱中和法及络合吸收法。
焦炉煤气净化中的氰化物处理技术研究焦炉是炼钢的重要设备,而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则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其中氰化物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成分。
本文主要研究焦炉煤气净化中的氰化物处理技术。
一、氰化物的来源和危害焦化生产过程中,煤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其中就包括氰化物。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氰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焦化炉煤气中的氰化氢(HCN)、氰化钾、氰化钠等无机盐和有机氰化物。
这些氰化物在排放到大气中后,不仅会导致空气污染,还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态环境。
二、氰化物的处理技术为了减少氰化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需要对焦炉煤气中的氰化物进行处理。
目前常用的氰化物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液吸收法:将焦炉煤气中的氰化物通过喷淋法冲入吸收塔内的液体中,利用吸收剂中的化学反应将氰化物转化为不易挥发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此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2、选择性还原法:将焦炉煤气通过加热、稀释、气相反应等多道工艺后,将其和含铁物质催化剂一起加入剩酸中,利用氰化物选择性还原为氨的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此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可连续作业、对氰化物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3、活性炭吸附法:将焦炉煤气中的氰化物通过活性炭吸附器引入,氰化物在吸附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相应地被吸附,达到净化的效果。
此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简单、对氰化物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
三、技术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目前使用的焦炉煤气净化技术虽然能够较好地处理氰化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气液吸收法需要大量的吸收液,加上液体的回收和处理,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选择性还原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则需要较高成本的催化剂和吸附剂,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因此,未来的技术改进方向之一是寻找更加环保、经济的处理方法,例如利用生物降解或光电化学氧化技术来处理氰化物。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现有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设备运行稳定性,并且降低处理成本。
氰化物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要点研究理论探索张学智约5626字摘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氰化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
由此引发的氰化物泄漏事故数量也急剧上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消防特勤队伍作为化学事故处置的主要力量,具备了处置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处置氰化物泄漏事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开展救援行动,提高现场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氰化物泄漏事故处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氰化物;泄漏;处置要点1 绪论随着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氰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天有相当数量的氰化物在化学处理和生产流程中使用,在道路上运输,再加上设计缺陷、违章操作和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构成了氰化物突发泄露事故的各种威胁。
氰化物是高毒易燃物质,一旦发生泄露,易发生爆炸燃烧和中毒事故,处置不慎,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
2000年9月29日,陕西丹凤县境内一辆载有502剧毒氰化钠溶液的卡车不慎翻入汉江支流铁峪铺河内,约有5t氰化钠溶液溢出,造成河中生物大面积中毒死亡;2001年11月1日河南洛宁县一辆装有11t左右液体氰化钠死亡卡车翻入和沟内,致使氰化钠泄露,有约30公里长的河道受到污染,有60公里长的盒带中检验出微量的氰化钠,直接威胁到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安全。
氰化物泄露是故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地区生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这些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不同,采取的应急措施也有不同。
氰化物的毒害性、扩展性、易燃易爆等特点,使消防部队在处置氰化物泄露过程中面临自身保护、人员疏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不同形态的氰化物的处置要点不同,更是给消防队伍处置此类事故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增强消防队伍处置氰化物泄露事故的能力,提高新时期消防队伍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的能力,研究不同形态氰化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置要点的意义重大。
2氰化物的性质氰化物有固、液、气三种形态。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氰化物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能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死亡。
它的毒性比多数其它有机和无机物质都要强,因此,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些物质,将会导致极大的危害。
这篇文档则介绍了氰化物的应急处理指南,包括氰化物的标识、应急处理程序等原则,以便在面对这种化学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首先,应该摆脱谬误:氰化物仅在实验室或化工厂中才有,实际上,氰化物也存在于生活中。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会使用到的药剂、苹果籽(核果中含有极微量的氰化物)、金属镀浴池和色卡、还有一些草药。
面对这些来自日常生活中、实验室和厂房的氰化物,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在这里,我们来介绍各种氰化物处理的程序,以确保您的安全。
首先了解氰化物的危害,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颇为严重,它能破坏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从而引起中毒。
氰化物能够以吸入、食入、皮肤吸收或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只需极少的氰化物就足以致命,甚至只要吸入500毫克的氰化物,就能导致死亡。
当意识到存在氰化物危险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这里提供几个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立即撤离如果遇到氰化物泄漏,要立即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保持警惕。
如果氰化物泄漏在室外,请保持最小距离(通常约为1公里)。
2. 通风如果泄漏物质发生在封闭空间内,请立即开启通风,以便尽早减少氰化物空气中的浓度。
3. 不可轻易地触碰泄漏物质接触氰化物的最常见途径是皮肤吸收,所以要避免直接触碰氰化物。
如不小心碰到,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检查是否有异常感觉或症状。
尽量保持舌头和手部干燥。
4. 使用呼吸器氰化物是空气吸入型毒药,所以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如果呼吸机没有准备好,请尽量使自己尽量低,呼吸较好的空气。
5. 与泄漏物品保持距离在遇到泄漏后,应该避免靠近泄漏物质,不要试图尝试打捞或修理泄漏源,而是应该咨询、联络気体供应商和应急救援部门无论是警察、消防队还是医疗人员,并远离泄漏点。
6. 救治如果存在任何疑问,如呼吸急促、呕吐、头痛、肌肉痛或其他感觉不适等症状,请立即诊断,到医院救治或与应急救援部门联系以获得帮助。
氰化物镀铜中杂质有什么影响呢?怎样消除这些杂质呢?今天氰化钠厂家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碳酸盐。
碳酸盐的含量如果超过70g/L时,就必须取出,一般取出碳酸盐的方法是采用冷却法,将镀液降温至0℃以下,让其自然结晶析出,这种方法虽然简单而方便,但会有大约l0%左右金属盐随着碳酸盐的结晶而带出,这样就会造成金属盐的损失。
另一种方法是将氢氧化钙加入镀液通过化学反应来除去碳酸盐。
反应式如下:Ca(OH)2+Na2C03——CaC030+2NaOH处理时将镀液加热至70~80℃,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钙,每加入7g氢氧化钙可除去约l0g 的碳酸盐,继续搅拌1.5~2h,然后过滤并分析调整镀液。
另外,也可以加入氢氧化钡来处理碳酸盐,但成本较氢氧化钙贵得多。
2.六价铬。
六价铬对氰化物镀铜危害极大,六价铬主要是通过镀铜一镍一铬的挂具、夹具带入的,因此要尽量注意避免将六价铬从挂具、夹具上带人镀槽。
最好采取在还原剂中浸泡挂具、夹具的方法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当镀液中含有0.3mg/L的六价铬时,对镀层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如:能使镀层产生条纹、脆性增大、阴极电效率下降,严重时将沉积不上铜层。
六价铬的处理可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03.2H20,俗称“保险粉”)对镀液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将镀液温度加热至60℃,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连二亚硫酸钠0.2~O.4g/L,并继续搅拌30min左右,然后过滤镀液。
这时,六价铬已被还原为三价铬的氢氧化铬而沉淀,过滤后的镀液即可试镀。
如果镀铜溶液中含有酒石酸钾钠时,它会与三价铬生成络合物,这时需加人少量的茜素,充分搅拌后,加入活性炭吸附去除。
3.重金属杂质。
重金属杂质主要以锌和铅为主。
当镀液中锌杂质的含量达到0.1g/L时,铜镀层会出现色泽不正常,甚至会产生条纹状镀层。
当铅杂质含量在0.015~0.03g/L时,可以作为氰化物镀铜溶液的金属光亮剂,但是当含量高达0·lg/L时,会改变镀层色泽并使镀层产生粗糙现象,再高时,会导致镀层脆性增大。
对氰化物生产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受到高温、高压等恶劣生产环境以及人为操作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中毒、窒息、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作业流程,直接威胁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化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化工企业应当及时查找出安全管理漏洞以及安全风险隐患,并制订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应对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增强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所有企业持续发展和稳定增收的前提。
由于化工生产涉及众多的危险品,高压、高温设备,整个化工生产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施工标准,工作人员在心理和身体上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再加上处在一个危险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稍有不慎或操作不当就会引发火灾、爆炸、被灼伤或烫伤等各类危险事故,严重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厂房毁灭等。
这类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是确保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和效益提升,这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当前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缺乏专业人才,操作人员素质偏低:如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工业缺乏足够的熟练劳动力,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技能不足,各公司各类人员的资质也不合格,不完全符合就业要求,特别是在中小风险化学品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担任安全、加工和准备等关键职务。
工作时间短,缺乏关于生产安全和职业培训的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和职业资格低,无法或不理解对事故发病风险的分析,由于无法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救助,也无法互相帮助,从而局势会进一步恶化。
安全意识较差:在实际的生产中,许多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只要不是与本职工作有着直接关系的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及时的上报,更为严重的是隐瞒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