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技术摘要:本文通过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段路过渡段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施工过程情况介绍,以工程实例(dk1342+350涵洞1-5米过渡段)说明过渡段施工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过渡段施工技术1 过渡段的施工概述武广客运专线的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设计均是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进行填筑,采用的填筑形式基本是正梯形填筑,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组和b组填料包边。
确保路基和结构物顺利接续,避免其发生不均匀沉降。
由此可见,路面行车的安全系数和舒适度主要取决于过渡段的施工质量。
2 过渡段施工的认识与过程管理对于整个路基项目的施工建设而言,过渡段属薄弱环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
就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它与路基施工工艺大致相同,强调整体施工进度,施工要求更加严格,薄弱环节工程质量的控制是关键。
因此,施工中必须对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严加管控,以确保整体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开展过渡段施工建设之前,首先要全面交底,特别强调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所有参建人员对工艺流程和工序质量控制标准有清晰的认知;施工阶段严格把控工序质量,原材料经过复检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采用厂拌法拌合掺5%水泥级配碎石。
拌制好的混合料要及时运抵现场进行摊铺碾压;指派专人旁站监督现场施工,确保所有填筑层一次填筑成型,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工艺。
3 工程概况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dk1342+350涵洞,设计孔径1-5米,涵长为17.52米,涵高为6.16米,涵顶填土1米。
参照设计图,用c15混凝土浇筑涵洞两侧的基坑,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填筑断面设计为正梯形,过渡段靠近线路两侧用a、b两组填料包边。
具体情况参见下图(图1、图2)。
4 过渡段施工工艺4.1 施工顺序(以dk1342+350涵洞为例)涵洞过渡段范围总计20米(参见图1、图2)。
试论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摘要:现代化的高速铁桥设计要求比较高,高速铁路的无碴轨道形式,要求我们建筑施工后沉降小于于15 mm。
对于衔接阶段的结构,要注意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我们在设计、施工及维护上要注重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保障道路的平顺性,保证列车的高速运行。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于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路基检测三个阶段来分析论述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的技术运用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好的施工工程要确保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遵守安全规范,在质量要求的标准下完成各自的工作。
因此,我们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精心岗前培训。
其次,做好测量工作,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通过配合比试验配比出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材料。
工程中,我们对于桥涵过渡段填筑采用掺3%~4%水泥的级配碎石,摊铺使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碾压设备则选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
通过k30 荷载仪、动态变形模量evd、变形模量ev2、环刀等检测设备校验。
2、施工技术运用阶段对于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的设置: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各个阶段都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
首先,挖掘机装料计算出所需方量,通过采用15 t 以上自卸车运输,根据运距配备足够的车辆,虚铺25 cm,满幅全铺,纵向分层填筑。
打格上料,每格10 m长,宽度为路基全幅。
并注意自卸车在成品料仓下面进行接料时,混合料的下落高度要小于2 m。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缩短混合料的运送时间。
因为天气过热、距离过长,混合料容易丧失水分。
最好在混合料上用蓬布覆盖。
在磅单上必须注明搅拌时间。
在进行摊铺时要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初平时确定好标高控制线。
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碾压路基进行压实。
按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程序进行碾压,碾压时先进行两侧后中间,对于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夯实。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一、过渡段的施工方法1、路基地基处理为减少路基侧的工后沉降,过渡段施工前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施工。
地基处理可采用CFG桩、强夯、重锤夯实、冲击碾压、换填等方式处理;路基本体填筑完成后,可采用堆载预压加速填料的压缩和地基的沉降,一般堆载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卸载时须进行卸载评估满足预压土卸载条件。
2、桥涵基坑回填结构物基坑可采用混凝土回填或级配碎石回填方式。
混凝土回填采用一次性灌注,泵送、滑槽等方式输入基坑,厚度较大时采用分层浇筑,施工中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回填质量;级配碎石回填须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按要求检测其压实质量。
回填前须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垃圾及虚土。
3、台后粒料填筑填料选择强度高、变形小、易控制的级配碎石,在较高压实的情况下,减少路基自身的压缩性,以保证刚度与变形均匀过渡。
级配碎石填筑在结构物施工完成后应尽快进行,过渡段与邻接路基、桥头锥体要同步填筑,接槎处应做重点搭接碾压,以减少工后沉降量。
级配碎石填筑要选择大吨位振动压路机作为压实主要设备,严格控制好填料压实时含水量、分层厚度、检测标准,确保压实质量。
为保证靠近结构物附近、观测管周边及边角部位的压实效果,辅以小型振动夯实设备进行压实。
4、过渡段排水路基面排水应结合电缆槽、接触网基础、声屏障等具体工程条件,适当的加强横向排水设施;过渡段可采用矩形侧沟排水。
台后排水可采用在桥台后安装无砂混凝土渗水墙,渗水墙底部横向安装软式透水管,并接出桥台锥体以外,将台后过渡段的水排出,避免积水软化地基、加大沉降。
5、沉降变形观测路基沉降观测主要包括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通过施工期间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对实测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评价地基沉降最终完成时间,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线下基础工程达到预定的线下沉降控制要求,推算出准确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满足预定的沉降变形控制要求才能进行无砟道床施工。
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摘要:通过具体的铁路路基与桥台过渡段的施工,研究了路基与桥台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并阐述了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关键词:过渡段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一、工程概况新建某货运铁路,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单线,部分区段预留双线.地处温带亚干旱区,地形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
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所覆盖.部分地段基岩裸露。
由于桥梁及涵洞与路基的承载能力不同,使桥梁与路基的沉降不均匀,为保证铁路行车平稳安全.在路基与桥台处设置过渡段。
二、技术要求1、技术要求:(1)、路桥过渡段长度计算式:L=2(H-0。
6)+AL - 过渡段长度(m); h ?路堤高度(m); A ? 常数,取2m (2)、过渡段与桥台交接处设横向排水管,采用软式透水管,直径80mm2、(1)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RM84(B型)振动打夯机、稳定土拌和设备。
(2)施工准备: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
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A、B组填料、水泥、碎石等原材料三、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相邻的路堤同步填筑,A组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铲平摊铺。
重型设备及小型振动设备碾压.在紧靠台背2m范围内,填料掺3%~5%的水泥,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四、施工工艺:1.基底处理过渡段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
原地面用推土机清除表层植被和腐植土,挖除树根,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满足K30>60MPa/m.2.结构物基坑回填采用混凝土回填的基坑,混凝土机械拌制,插入式或平板振捣器振捣,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横向排水坡度预埋直径80mm软式透水软管。
3。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石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内容**客运专线**站场以及维修工区、牵出线(DK119+395.37~DK122+767,GDK122+767~GDK123+540.5,LYK9+400~LYK10+600)的过渡段加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加3%~5%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1.2、试验段要求:试验段按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别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1.3、施工步骤: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处理(表层清理)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拌和水泥级配碎石(材料需检验合格)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台背、基坑回填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底层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表层分层填筑、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形成试验段成果。
1.4、所需设备:Pc300-5挖掘机、柳工LG859装载机、山东TY220推土机、加拿大冠军牌740A平地机、BW219D宝马压路机(力压68t)、17t 重庆铁马自卸车,WCB-300稳定土拌和设备。
2 试验目的为确保**铁路客运专线洛阳南站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工程质量,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料密度、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用以指导本标段内的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3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4 适用范围根据各方面综合考虑,在DK120+100 1-1×1.6m框架涵过渡段作为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
试验总结出最佳施工工艺用于指导本标段内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5 试验内容5.1、石料:通过对施工地点附近的石场进行多次调查并能过试验,最终确定采用**石场石料作为级配碎石石料,能过室内试验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破碎卵石(5~16mm):破碎卵石(16~31.5mm):石粉=30%:20%:50%,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本体及回填掺3%水泥。
路桥(涵)过渡段填筑压实工艺根据《某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细则(试行)》规定,路桥(涵)过渡段必须使用级配碎石填筑。
在施工中,我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程作业。
一、路桥(涵)过渡段横断面的形式:基底处理后,全横断面回填0.5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垫层以上过渡段,中间填筑级配碎石,两侧填筑改良土,级配碎石应回填至涵洞顶。
二、路桥(涵)过渡段基底处理1.处理范围清除两侧已回填的虚土;挖除30cm原地面种植土,回填细粒土,平地机或人工整形,整形时要求具有一定的路拱,以方便排水,测试填料的含水量适合,即可碾压,至符合设计及施工规程要求为止。
2.注意事项a.结构物两侧必须分层对称水平填筑。
b.压实机具必须使用小型压路机械碾压,严禁使用大型压路机械作业。
c.根据工点实际情况,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路基基底造成病害隐患。
三、路桥(涵)过渡段施工(一)施工要求1.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坡应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
2.过渡段两侧一定要按照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以免水从接合部深入路基造成病害。
(二)施工步骤:1.放样按照左、中、右3条线,在两侧涵身上使用红油漆标示出每层级配碎石的松铺厚度以及宽度;并根据每层级配碎石宽度、厚度,计算出每层级配碎石用量,并按此备料。
2.拌合按照试验室给定的《级配碎石配合比选定报告》、《粗砂改良细粒土配合比选定报告》,将级配碎石以及两侧路肩处填筑的粗砂改良细粒土拌和均匀。
3.运输级配碎石经拌合站拌合后,运输至现场,应当注意的是,首先,在蒸发量较大时,拌合站拌合级配碎石时,应将其含水量加大2~3%,其次,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途中,应使用苫布等覆盖以减少级配碎石表面水分蒸发。
4.摊铺按照步骤1的放样挂线,然后填筑级配碎石,人工或平地机摊铺,虚铺厚度控制在25cm(不超过红油漆线)。
级配碎石摊铺后,两侧路肩处及路基缺口填筑粗砂改良细粒土,由于粗砂改良细粒土的压实系数大于级配碎石,所以其虚铺厚度要求略高于级配碎石。
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性试验总结一、试验段位置中铁五局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Ⅴ标段一分部路基管段里程段为DK1 75+076.89~DK176+483.26、DK179+955.03~DK180+512.27、DK180 +599.93~DK180+823.93,总长2187.38m。
为保证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料的有序顺利进行,我分部在DK175+735.2涵洞过渡段段进行了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工艺性试验,并取得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料施工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时间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04日三、试验原则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填料分层填筑厚度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控制,使用小型机械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使用重型压路机械时候分层的最大厚度不应大于30cm。
基于此原则,我分部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施工。
松铺厚度按照25cm、35cm两组进行填筑试验。
四、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压实的各种指标:1、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2、摊铺、平整、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等工艺参数;3、确定每层松铺厚度;4、考核K30荷载板、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灌水法容重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大面积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
五、料源选择、生产及运输中铁五局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料场采用金华市新世纪石场碎石料。
级配碎石料由颚式破碎机加工而成,经过二次破碎和一次筛分过程。
原料石经爆破后用自卸汽车将爆破后的石块运至颚式破碎机加工仓,经破碎机进行第一次破碎,形成第一批粗料经输送第一批粗料;经输送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第二次加工破碎,形成第二批粗料;将第二批粗料经输送带输送至筛分系统,经筛孔直径为45mm的振动筛筛分后,留于筛网以上的粗料石又经输送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重新破碎,而通过筛网的混合料即为要使用的级配碎石料。
水泥为浙江红狮水泥,级配碎石采用徐州北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CD500型稳定土拌合设备进行拌合。
铁路客运专线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探讨请保留作者简介:孙哲(1978-),男,1978年生,辽宁辽阳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铁路客运专线及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和项目部党工
委工作。
摘要:为保证客运专线具有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小残变等特点,结合厦深铁路客运专线级配碎石施工实践,针对以往桥涵过渡段施工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客运专线;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厦深铁路东起福建省厦门市,西至广东省深圳市。
设计时速250km/h,设计里程约550千米,总投资约为300亿元。
是上海至深圳快速客运线路的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线路中的“一纵”,要求具有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小残变等特点。
为保证列车能以设计行车速度顺利运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桥涵过渡段的施工薄弱环节,我们针对级配碎石施工工艺进行了一些探索。
1.过渡段施工的特点
目前,桥涵过渡段施工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台背后采用填筑渗水料,可是涵洞两侧一般只填筑路堤填料;填料没有明确的要求,桥涵基坑不做任何处理;机械施工无法运作的部位用人工回填代替;由于本体与桥涵同时施工,桥台与涵洞施工结束后,路基的规模也已形成,大型机械无法展开施工。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桥涵过渡段两侧的路基沉降明显,轨面不平顺,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速度的提高。
仿真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速度下,轨面变形的折角是影响刚度变化的冲击作用的关键因素,如果钢轨的弯折角控制在1.5~2.5%范围内,就能保证列车的顺利运行。
可以采用提高路基刚度的措施,将弯折角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即采用粒径较大的颗粒填筑过渡段,用来消除轨下基础和轨道结构的刚度突变。
我们在厦深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办法:将碎石经机械拌合到一定级配用作填料;填筑级配碎石,从基坑开始控制沉降,分层碾压夯实;在桥涵过渡段两侧预留一定空间,以便过渡段和与其连接的路基按一体同时施工,保证大型机械可以展开施工。
尽量采用大型碾压机械碾压,大型机械无法进行操作的位置选用小型夯实机械,实在碾压不到的位置,可以采取级配碎石掺杂一定量的水泥,人工夯实至一定的密实度。
为了克服级配碎石水稳性差的缺点,可以采取外侧以路基填料包裹级配碎石的办法。
2.具体施工工艺
2.1级配碎石的配合比
试验室根据工程材料采用补缺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初步确定比例,依据试验结果试探性地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所通过的筛孔孔径分别为0.075mm、0.5mm、2.5mm、5mm 、l0mm、25mm、30mm,对应的累计通过率范围分别为2~10%、10~30%、20~50%、30~65%、50~80%、95~100%、100%。
颗粒母岩必须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符合一定标准。
通过筛分试验,累计通过筛孔的重量比分别为5%、18%、45%、58%、84%、98%、100%,均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得出该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为2.29g/cm³,密度2.62 g/cm3,最佳含水量为6.3。
该碎石级配不均匀,较小颗粒可以填充较大颗粒间的孔隙,据此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碎石粒径10~30):(碎石粒径5~10):石粉=29:23:48。
2.2级配碎石的搅拌
搅拌级配碎石选用wdb300稳定土拌合站。
分类堆放各种碎石,中间采用隔离墙隔开。
电脑控制装载机上料的重量,确保计量的准确。
利用皮带传送至主拌合楼内,搅拌均匀。
搅拌过程中的加水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依据为保证级配碎石的最佳压实效果。
2.3.级配碎石的运输
利用汽车直接将碎石从拌合站运至桥涵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摊铺所需的级配碎石量,保证运输车辆一次就位。
在施工现场,级配碎石筛分试验每2000m³为一个批次进行,不符合要求的级配碎石要立即清退出场。
2.4. 计算级配碎石的摊铺范围
2.4.1.桥台背后的摊铺范围的计算
在纵向,距桥台背后3~5m,填筑长度按1:2的坡度逐渐增加;在横向,顶面左右两侧1m填筑渗水料,设计坡度为1:1.5,内部按1:1的坡度填筑级配碎石。
(1)基坑回填
桥台基坑、基础及台后两侧利用级配碎石回填,人工摊铺25cm,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大型机械碾压密实直到基础顶面层。
(2)过渡段的回填
基础处理完毕以后,过渡段与所预留范围内的级配碎石施工同时施工,首先将锥体土方及路基铺筑,计算出摊铺长度及宽度并预留一定的级配碎石范围,用红油漆在桥台背后将30cm一层的填层高度标出,按35cm虚铺。
①摊铺长度的计算公式:l=2h+a。
h一已填筑好的级配碎石高度,按30cm计算;
a一常数,桥台取3—5m ;
l一过渡段长度。
②级配碎石摊铺宽度计算公式:b=10.3+2(h—h’)。
10.3一桥台顶面填筑范围,线间距取4.4m;
h一桥台台后填筑高度;
h’一已填筑好的级配碎石高度,按30cm计算;
b一级配碎石填筑宽度。
③单层需级配碎石数量计算公式:v=0.35b*l。
2.4.2.各种涵洞摊铺范围的计算
分两种情况分别摊铺:第一种按倒梯形填筑,距涵背墙2~4m
范围内,从底层到涵顶标高填筑级配碎石,按1:2的坡度竖向逐
渐加大填筑范围,与路基同时填筑和碾压;第二种按正梯形填筑,底层填筑宽度为涵顶至基底高度的二倍加2~4m,往上逐层缩小填筑范围,涵顶标高处填筑宽度为2~4m,与路基同时填筑和碾压。
2.5.级配碎石的摊铺、碾压和养护
路堤填土摊铺完毕后,确定级配碎石的摊铺范围,划分摊铺界限,人工与机械联合将级配碎石摊平。
为了保证机械作业的效率,碾压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压路机速度不超过4km /h。
过渡段所在曲线段由内向外碾压,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碾压。
碾压时,前后两次的碾压段应该纵向重叠0.4m,横缝处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m。
碾压流程:静压(2遍)一弱振(2遍)一强振(2遍)一静压抛光(1遍)。
如果摊铺过程中缺乏水分,要及时添加水,碾压结束后还应洒一遍水,保持密闭状态8~10h。
碾压完一层级配碎石层后,应该洒水养护,提高固结度,并且注意,养护期间不应承受较大荷载。
2.6检测
目前,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密实度主要有两项检测指标,即孔隙率(灌砂法检测)和承载力(k30平板荷载仪测)。
试验频率为三层进行一次,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规定:基层表层部位孔隙率n190mpa /m;基床底层以下部位孔隙率n150mpa/m。
3.结束语
通过厦深客运线路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工序的操作,使我对该施工工序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并针对该施工工艺的优缺点进行
了探索。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使得过渡段级配碎石都符合要求,弥补了以往桥涵过渡段施工存在的薄弱点,实现了客运专线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小残变的目标。
4.参考文献:
[1]tbl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
[2]tz211-2005,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s].
[4]刘彬.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