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透视与仰视透视三点
- 格式:pptx
- 大小:240.78 KB
- 文档页数:11
三点透视练习线稿
一、训练目标
正确理解三点透视规律掌握三点透视场景画法
视平线在下面,纵向消失点在上端。
视平线在上面,纵向消失点在下端。
二、训练要点
目标选择
适合于高层建筑物的仰视或者俯视的形象
仰视构图
视平线向左右引出两个消失点,视点中心向上引出第三个消失点紧盯三个消失点,建筑物线条分三组,竖向线条都向上消失,横向线条向左或者向右消失俯视构图
视平线向左右引出两个消失点,视点中心向下引出第三个消失点紧盯三个消失点,建筑物线条分三组,竖向线条都向下消失,横向线条向左或者向右消失03纵向消失点在上端的建筑体块手绘训练。
纵向消失点在下端的建筑模型。
三、训练技巧
画仰视图,重点绘画首层或裙房及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画俯视图,重点绘画屋顶及屋檐和建筑物上部立面细节及周围空间画面细节线条与轮廓线条一致,相互平行的线都向同一点消失05高层建筑群仰视图,中间的建筑类似于一点透视,两侧的建筑属于三点透视。
高层建筑俯视图(或鸟瞰图),三点透视,向下消失的线条衬托出建筑的高耸感。
四、现场训练
三点透视手绘,第三点向上消失,建筑立面中所有的竖向线条都向上消失。
三点透视手绘,第三点向下消失,利用第一、第二消失点的透视关系画出地面道路框架,配上植物,鸟瞰图的“底托”就形成了。
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作法一: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1、V2、V3,并定V1-V2为H.L.。
2)在A的透视线上任取一点为B。
3)由B到H.L.作平行线,和A-V1的交点为C,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4)在B、C的透视线上求D、E、F完成透视图。
此为左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图38)。
作法二:
1)在H.L.上设V1-V2,二等分处设X。
2)以X为圆心画通过V1、V2的圆弧。
3)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4)取Vc-A间的任意点B,由V1、V2通过B延长的透视线和前圆弧交Y、Z点。
5)V1和Z,V2和Y连结线的延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交,为第三消失点V3。
6)V1-V3,V2-V3视为H.L.,反复作图可得C、D点。
7)由A的透视线及C、D至各消失点的透视线得E、F、G完成透视(图39)。
作法三:1)在有角透视图上作正六面体,画对角线。
2)任意倾斜的一个边角交点X作为基点,求出透视(图40)。
设计透视知识点设计透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呈现三维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透视可以使物体的比例、距离和大小更加准确,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透视的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透视的定义和作用透视是一种绘画技法,通过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错觉。
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逼真,给人以真实感和空间感。
透视在各个设计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
二、透视的类型在设计透视中,常用的类型有线性透视和大气透视。
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指通过画出物体的边缘线和消失点,使画面呈现出真实的线性距离和比例关系。
它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 一点透视:物体的边缘线都汇聚到一个点上,适用于正对观察者的场景。
- 二点透视:物体的边缘线汇聚到两个不同的点上,适用于侧面观察的场景。
- 三点透视:物体的边缘线汇聚到三个不同的点上,适用于俯视或仰视的场景。
2. 大气透视大气透视又称为空气透视,是指通过运用颜色、明暗和明度的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距离感和层次感。
远处的物体会因为空气中的湿度和灰尘而呈现出较为模糊的形态,颜色也会变得较浅。
近处的物体则更加清晰和饱满。
三、透视的基本原则和要点为了正确应用透视技巧,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则和要点需要注意:1. 近大远小原则在透视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物体通常会显得更大,而距离较远的物体会显得较小。
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物体的位置和距离来调整其大小和比例。
2. 消失点的使用消失点是指在透视中,边缘线汇聚的点。
通过正确地使用消失点,可以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位置。
3. 参照物的重要性在绘制透视时,参照物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一些易于确定大小和位置的物体作为参照,以确保整个画面的比例和透视准确。
四、透视应用实例下面是一些透视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实例:1. 建筑设计透视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更好地呈现建筑物的尺度和外观。
展示设计手绘三点透视练习
三点透视的练习主要是大概把握水平线与消失点的位置,三点透视表现的画面空间具有很广阔的视野,常用于仰视图与俯视图的表现。
绘制步骤步骤01用铅笔确定视平线与消失点的位置,注意三个消失点都不在画面中绘制过程中就要大概估计它在画面外的位置。
步骤02用铅笔继续绘制出画面的视角宽度,确定出画面的进深、高度等,注意比例关系的把握。
步骤03在铅笔稿的基础上绘制展示空间与物体的外形结构线,注意下笔要肯定,用线要流畅;用橡皮擦去铅笔线,保持画面的整洁。
的转折与块面关系的表现。
步骤05继续给画面添加装饰细节,丰富画面的内容,注意局部的透视要与整体画面的透视关系一致。
步骤06绘制画面的暗部,给画面添加阴影,增强画面的光影关系,注意线条的排列方向;整体调整画面,完成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