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 泛素化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含NCB和NM文章 分子生物学课
- 格式:ppt
- 大小:20.87 MB
- 文档页数:32
中科院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类考研专业课资料一、判断题 20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鞘磷脂的代谢过程主要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有关与细胞生物活性分子的生成调节无关。
2、蛋白质的修饰与其运输和定位有关,而与其降解代谢无关。
3、蛋白质的豆蔻酰化是蛋白质脂肪酸化的一种形式。
4、可逆性膜锚定与蛋白激酶参与的信号转到有关,而与G蛋白(如Ras)参与的信号转导无关。
5、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与蛋白质变性存在必然的关系。
6、Km值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与酶的浓度、pH、离子强度等条件或因素无关。
7、一个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可能与底物结合在同一部位。
8、蛋白质泛素化(ubiquitination)过程需要三种蛋白质(酶)的参与,其中之一是泛素--蛋白连接酶。
9、往线粒体悬液中加入NADH可以还原线粒体的辅酶Q。
10、膜上有些七次跨膜受体在与配基结合时会形成二体。
11、低浓度不含钾离子的等渗缓冲液中悬浮着内含0.154M氯化钾的脂质体,此时往悬浮液中加入缬氨霉素,悬浮液的pH会下降。
12、内质网系膜结合的钙ATP酶在催化ATP水解时促进Ca2+/2H+交换。
13、辅酶I(NAD+ )、辅酶II(NADP+)、辅酶A(CoA)、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中都含有腺嘌呤(AMP)残基。
14、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其作用机制是以RNA为模板,由蛋白质催化逆转录; 所以广义上说,端粒酶是种逆转录酶。
15、Tm是DNA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定义为:使DNA双螺旋90%解开时所需的温度。
16、与DNA双螺旋相反方向缠绕而形成的超螺旋叫做“负超螺旋”。
17、细菌中的插入序列(IS)具有转座能力,能随机插入到任一DNA序列中,在靶点两侧形成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
18、细菌代谢酶的诱导和合成途径中酶的阻遏,调节蛋白都对操纵子起负调控作用。
王镜岩——生物化学名词解释(2013年~2002年)【2013年】1.寡聚蛋白质(oligomeric protein):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也称多聚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两条α链,两条β链)、己糖激酶(4条α链)。
附:仅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称为单体蛋白质。
如: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第三章蛋白质】(上159)2.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即K3,又称催化常数(catalytic constant,K ca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通常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附:[ 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大多数酶对它们的天然底物的转换数的变化围是每秒1到104(上321)【第四章酶】3.糖的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是当一种旋光异构体,如糖溶于水中转变为几种不同的旋光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时,发生的旋光变化的现象。
【第一章糖类】(上8;2013、2008)4.油脂的酸值(acid number):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 的毫克数。
【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上95)5.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第六章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6.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 ,GAC):是一种被修改的三羧酸循环,在两种循环中具有某些相同的酶和产物,但代谢途径不同,在乙醛酸循环中乙酰CoA首先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转变为异柠檬酸,再裂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在这一循环中产生乙醛酸,故称乙醛酸循环。
【第八章糖代谢】(这个循环除两步由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催化的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都和“柠檬酸循环”相同。
)(2013、2012)资料2:又称三羧酸循环支路,该途径在动物体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在乙醛酸循环体中和线粒体中进行。
乙醛酸循环从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开始,柠檬酸经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与TCA循环不同的是异柠檬酸经异柠檬酸裂解酶裂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分析题(5分,每题5分)1. 写出从组织中抽取RNA的关键步骤,并解释如何判断RNA质量。
答案:(1)从组织中提取RNA的步骤如下:①将组织在液氮中磨碎,每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 裂解液溶解样品,充分吹打混匀。
②每1ml TRIzol加入2.0ml氯仿,剧烈震荡15s,室温放置5min。
③4℃,10000g离心15min,此时RNA主要集中在水相中。
④将水相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min。
⑤4℃,10000g离心10min,此时可在离心管底部观察到通过观察白色沉淀,即为RNA。
⑥用75温热的乙醇洗涤沉淀,4℃,7500g以下,离心5min,弃上清。
⑦超净台中吹干,加入无RNase的水溶解。
(2)检测RNA质量的方法如下:①凝胶成像:取适量RNA溶液加入电泳缓冲液后,跑琼脂糖凝胶电泳,如果28S和18S条带明亮、清晰,并且28S的亮度在18S条带的两倍以上,则认为RNA的质量是好的。
②吸光度检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样品在260nm、280nm处的吸光度,若两者的比值在1.8~2.0时,可认为RNA纯度良好,蛋白质等其他有机物的污染可以接受。
解析:2、判断题(55分,每题5分)1. 肿瘤通常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两者都突变后才发生的()。
答案:正确解析:恶性肿瘤的形成往往涉及多个数个基因的改变,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逐渐积累有关。
肿瘤的发生归根到底是因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
2. 叶绿体的rRNA核糖体是由16S、5S、23S、5.8S组成的。
()答案:错误解析:叶绿体蛋白合成所有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鞭叶的两个亚基(50S和30S)组成,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十分相似。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分析题(5分,每题5分)1. 根据A基因序列设计原核表达引物。
A基因序列如下:ATGTCCGAAGTAATCGAAGAACATCTTCTCAGCGATAATTCTGATGATTCCAGCTCGGAAT TGACTTCTAC………GGACGAACCACGAAGAGACGATATTAApET28a多克隆位点如下引物设计必须满足:要求在引物两端分别加上BamHI(GGATCC)和EcoRI(GAATTC)。
要求表达的重组蛋白C端带His标签。
答案:设计引物时应注意:(1)酶切位点前后应添加1~6个保护碱基,以提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效率。
(2)His标签坐落于酶切位点的下游,且靠近终止密码子,且mRNA的翻译方向是由N端向C端,所以目的短片插入时的顺序不颠倒。
(3)引物长度一般在18~27bp,且与目的片段有合适的互补长度以保证互补肽键可以顺利结合。
上游引物可为(5′端至3′端):CGCGGATCCGCGATGTCCGAAGTA。
下游引物可为(5′端至3′端):GGCCTTAAGGCCAATTATAGCAGA。
解析:2、判断题(55分,每题5分)1. 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Ap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pGpApCpCpTpG。
()答案:错误解析:因为DNA单链书写时是5′端在前,而DNA双螺旋中的两条链是反向互补平行,因此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分组为pCpTpGpGpAp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pGpTpCpCpApG。
2. 尼龙膜是核酸杂交的一种固体支持物,具有同DNA结合能力强韧性强,可反复洗脱运用,并且杂交信号本底低。
()答案:错误解析:尼龙莱菲县膜是核酸杂交的一种固体支持物,有同DNA结合能力强、韧性强,可反复洗脱使用,并且杂交信号本底低等优点,但是成本高。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总结仅作参考,如有抄袭,依法追究目录:1.研究背景2.泛素化降解途径2.1泛素的基本结构2.2泛素化的过程2.3 E3酶对蛋白底物的识别2.4 蛋白底物在26S蛋白酶体中的降解3.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4.研究展望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泛素化降解摘要:蛋白质是执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分子,细胞中的蛋白质不断地处于合成、修饰与降解的代谢更新过程中。
保持细胞正常的蛋白质代谢对于生命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目前所知蛋白质的降解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溶酶体降解途径和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溶酶体降解途径是一个非选择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降解通过摄粒作用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的外源蛋白质;而泛素介导的途径是一个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的特异性蛋白质降解途径。
泛素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精细的特异性的蛋白质降解体系。
泛素是一种序列保守的小分子蛋白质,蛋白质与泛素结合后,被蛋白酶体通过消耗ATP的方式降解。
泛素系统由泛素、26S 蛋白酶体、多种酶(E1、E2、E3去泛素酶等)组成。
其中E1和E2被称为泛素活化酶和泛素载体酶。
泛素连接酶E3负责连接泛素与特异性底物,这样泛素化底物可以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为若干肽段。
泛素系统在真核生物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降解蛋白质,调节细胞的分化、免疫,参与转录、分泌调控和细胞形成等,与人类的某些疾病有关。
本文就泛素系统的组成、调控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字:泛素系统;E3;26S蛋白酶体正文:1.研究背景蛋白质在细胞内的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又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
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降解绝大多数都是由泛素系统完成。
蛋白质首先是由泛素分子所特异性识别结合,在泛素分子的介导下,由泛素活化酶E1、泛素载体蛋白E2以及泛素连接酶E3特异性作用,与26S蛋白酶体作用,被切割成多肽。
多聚泛素链可以还原成单体,循环使用。
泛素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有关,例如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抑制因子的选择性降解;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选择性降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