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1、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长期控制中国海关大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英、法、俄、美外,派使来华的有德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bi四声)鲁。

3、蒲安臣(美)擅自代表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承认美国享有掠夺华工及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学校的权利。

4、中国官员第一次出访西方是在1870年“天津教案”后崇厚赴法“致歉”。

5、中国开始向国外派遣常驻使臣是在1875年“马嘉理案”后,派郭嵩焘、刘锡鸿为驻英正副使。

6、外国资本势力为便利倾销和输出原料,在中国经营轮船航运。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设立了第一家专业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后被洋务派轮船招商局收购),垄断长江中下游航运近十年。

7、1848年,英国在上海设立东方银行(丽如银行、金宝银行);1865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英国)同时开业,是外国在华资本最雄厚的金融机构。

8、曾国藩1861年设安庆内军械所(任用近代著名科技人才李善兰、徐寿、华蘅芳)。

9、奕 (被顽固派称为“鬼子六”)是清朝中央统治集团中最先倡导洋务的首领。对洋务宗旨说得最完整最透彻的是冯桂芬《校邠(bin一声)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成为兴办洋务的纲领,也是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滥觞(shang 一声)。

10、洋务派在中央有奕 、桂良、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bao三声)桢(zhen一声)、丁日昌、郭嵩焘。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倭仁、徐桐、李鸿藻。

11、兴办洋务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变革。

12、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制船造炮,以资“求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仪的“蛮夷”,还是科技进步、正教昌明的国家?争论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开明与保守政见之争。

13、军机处形成两派,南派以沈桂芬为首,属洋务派;北派以李鸿藻为首,属顽固派。洋务派在军机处占多数,李鸿藻便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这些人也以依附李鸿藻为进身之阶,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为代表)。

14、洋务运动的范围包括编练新式海陆军、制造枪炮军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19世纪60、70年代以“求强”为主,即适应战争和军事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工事业上;19世纪70、80年代,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提出“求富”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把“求强”和“求富”作为洋务事业的总体目标。

15、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购买的美国旗记铁厂和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炮局合并而成)开始的。生产枪支、大炮、弹药、钢铁、船。

16、金陵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往南京扩充而成)生产大炮、弹药,主要供应淮军和北洋三省(直隶、奉天、山东)。

17、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设立)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建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铁厂、船厂、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前堂习法文,主要培养造船人才;后堂习英文,以培养驾船人才为主)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由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制成第一艘轮船叫“万年青”号。

18、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建立的清朝在北洋的第一个兵工厂,后由李鸿章接办,沈保靖总理该局。

19、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首领之一)将广州的枪炮厂及筹建中的铁厂

迁至湖北(汉口)而成),在当时军事企业中,规模庞大,设备最新。

20、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完全是官办性质,产品由清政府调拨湘、淮军及沿海各省军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所有局厂都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成本高昂,管理混乱,部分厂局工人依然受到超经济剥削和人身自由限制。

21、新式陆军:洋枪队(聘用英法军官)、北京“威远队”(醇亲王奕寰)、“练军”(1866年奕 等在直隶选练六军)。李鸿章淮军成为清军精锐,湘军左宗棠部是新式陆军的另一主力。

22、三支海军:福建水师(闽浙总督管辖)、南洋水师(两江总督兼南洋海防大臣管辖:沈葆桢、左宗棠等湘系)、北洋水师(清政府海军主力,李鸿章管辖,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1888年正式成军,旅顺口、威海卫是其主要海军基地)。

23、1885年10月,北京成立海军衙门。

24、兴办军事工业财政困难;军事工业需要原料燃料供应;新建陆海军后勤需近代交通运输和电讯等建设相配合。这些因素导致洋务运动后期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25、19世纪70至90年代创办的民用企业少数是官办,个别(湖北织布局)一度为官商合办,其余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

26、1872年12月上海轮船招商局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唐廷枢和徐润、盛宣怀先后掌实权。“局规”规定资本100万两,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股东推举商总和商董主持,但总局须将商总和商董的职位、姓名等报海关道转呈北洋大臣备案,更换商总和商董也要“禀请大宪”。这是官督商办的具体体现。

27、唐山开平矿务局(1878年8月唐廷枢)因炼铁成本过高又缺乏专门冶炼人才而停办铁矿,专采煤矿(1881年投产)。“恤华商而敌洋煤”张翼任总办后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日下。

28、电报总局(1880年盛宣怀总办、郑观应会办)初在天津,上海至广州的线路竣工后迁往上海。

29、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郑观应)产品在上海销售,免交厘税,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交正税,概免沿途厘税。享有特别专利权和优惠待遇。失火烧毁后在旧址设机器纺织总厂(后取名“华盛”)。

30、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护者,又是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压抑者和限制者。

31、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出现的同时,出现的一些商办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而来,也有一些由原来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向机器生产转化而来。

32、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作坊转化而来,为外商船厂制造配修零件,19世纪80年代兼营进口五金,成为当时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华侨陈启源广东继昌隆机器丝厂

朱其昂(曾参与轮船招商局)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黄佐卿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徐鸿复、徐润上海同文书局

杨宗濂(官绅)、吴懋(mao四声)鼎(买办)、周盛波(淮军将领)天津自来火公司

严信厚(买办)宁波通久源轧花厂

32、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受到外国侵略势力打击的同时,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摧残。许多企业为了生存要么请求外国资本主义的庇护,要么寻求封建势力奥援,致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社会历史进步性,又有先天软弱性。

33、中国近代第一代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与发展,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与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来。其前身是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

业者,深受外国侵略势力、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

34、早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由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其诞生比中国无产阶级晚。上层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实力较雄厚,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紧密,具有亦官亦商或绅商兼备的多重身份。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少,有的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矛盾比上层较大,联系比上层少。

35、早期维新思想家(早期维新派)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主张中国不但要讲求武备,加强国防,行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战”,还要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商战”。还具有一定程度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批判顽固派守旧思想。他们大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有的还直接参与其中。主张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折中中西,取长补短。

36、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弢(tao一声)园文录外编》)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善;薛福成(《筹洋刍(chu二声)议》)介绍英国资产阶级两党制;马建忠(《适可斋言纪行》)介绍“三权分立”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

37、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38、留美学生委员(监督)陈兰彬、副委员(副监督)容闳(hong二声)与李鸿章磋商制定《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yi四声)业章程》1872——1875年共派出四批(每批30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39、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议定《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1877年3月,留英学生12名,刘步蟾(甲午战争中在威海卫炸“定远”舰自杀)、严复;留法14名。

40、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翻译西书成绩最显著)是洋务运动期间主要的译书机构。

41、李善兰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代数学》《重学》《则古昔斋算学十四种》(其中《方园阐幽》已独立达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

42、华蘅芳《行素轩算高》

43、徐寿编译《化学鉴原》《西艺知新》

44、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由外国人创办(《申报》《新闻报》)。中国报纸主要有:《中外新报》《新报》《羊城采新实录》《昭文新报》《汇报》。

45、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通过讲述洋务运动的一些史实,评价洋务运动。 2.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启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发法多法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记录片《鸦片战争》和《黄海战役》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二、新课学习 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出示课件: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教师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洋务派的产生(课件出示标题) (出示表格指导学生看书填表) (生作答后,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情况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想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1.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课件展示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教师强调)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史料分析,提高能力;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思辨探究,激励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的失败了。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上的图片,屏幕上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额分别是壹分银、参分银和五分银。由于它的设计者使用中国传说中的龙作为图案,它们被称为“大龙邮票”。该邮票是清政府下令印制的,当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这场运动是缘何兴起的,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对中国近代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板书) 【目标导读】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及主要措施,分析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企业性质。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并评价洋务运动【讲授新】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原因(板书) 好,同学们自学到这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这分,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洋务运动中考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中考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中考,欢迎大家阅读。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最具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中考重要知识点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六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后期的口号是。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它创办于年。它以和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和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等。 16、从到,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折射

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折射 摘要:在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最近,随着新的社会思潮的兴起,许多学者都对洋务运动持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基于《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和一些学者的评说,笔者认为要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就不得不看洋务企业的性质,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而这里笔者认为洋务运动只是一场自救运动,因为它的客观的历史作用不能掩饰它的目的和封建性质,洋务运动还是以消极作用为主。 关键词: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洋务派;封建性;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虽然从客观上来说它是近代化的一次探索,但是那并不是洋务派的本意。 一、从洋务企业的性质的角度看洋务运动 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 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原因: (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 (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 (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有的工厂的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着军队中的管理制度。 二是这类企业还有浓厚的买办性。 原因: (1)这些工厂在技术和机器设备等方面处处仰仗外国,设备大多陈旧落后,产品多半质量低劣。 (2)企业主要聘用洋员主持,洋务派时时依托洋员,处处求助外国。 三是这类企业已带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已不纯粹是昔日封建工业的简单翻版。 原因: (1)它已不是手工业生产,已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技艺,已是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 (2)企业还雇佣一些以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劳动者,即中国早期的工业无产阶级,企业均较为普遍地采用雇佣劳动。 (3)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小部分产品由各省以协饷等名目调换或计价购买。但是这也不能改变洋务派军事企业的封建性,只能说洋务军事企业是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买办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分支部门。……它们的盛衰,主要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寡,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这种官办性质使得这些企业衙门化现象严重,经营管理混乱,腐败现象丛生。各局厂普遍不讲究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很低。”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军事企业的封建买办性质,但是这不也是洋务运动的性质吗?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而且由于它本身对封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梳理】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知识链接: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时间 1861年-1895年)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要标志:新式企业、开创报刊、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翻译书籍、架设电报、修建铁路。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不改变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纯引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具有买办性: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当然不希望中国富强,所以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侵略和控制中国。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 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教训: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别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 P123 31935年1月,在红军攻下了黔北重镇遵义后,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内容 这次会议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批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方针,重新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后来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地位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从向成熟的标志。 4 P147+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一共有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力量较为单薄,但是由于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中国抗战胜利,是正面战场牵制,敌后战场消耗敌人,两条战线虽然有矛盾,但是还是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缺一不可。 5 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后迅速崩溃应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发动内战,使民心背离,国家在抗日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尚需时日来恢复。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又与国民党的宗旨和纲领不符,大大失去了民心。 ②经济崩溃,军费支出过大,财政赤字靠增发纸币来弥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的崩溃,这是促发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③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力量就比较涣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就混进了不少地主和旧官僚。二次革命的失败,其中组织涣散是其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 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大溃败,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而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堪。 ⑤中国共产党已经壮大在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相当成熟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迅速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 6 原因: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

【八年级】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关键字】八年级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中央代表人物有奕;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历史新教材上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决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出处:21教育名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版权所有:21教育】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图文稿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六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后期的口号是。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 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它创办于年。它以和? 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 、和? 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 。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 ,培养了。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 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等。16、从? 到? ,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4课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课堂达标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自强”“求富” D.变法维新 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D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1)材料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其创办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这次运动的口号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有什么历史作用? 能力提升 1.下面趣味知识卡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信息是() 运动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页 1 第 运动目的: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运动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A.运动背景 B.运动目的 C.运动口号

D.运动地位 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①南洋②北洋③西洋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材料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边防 B.左宗棠在台湾设立了行省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在新疆设立了行省 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起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洋务运D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京师同文馆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页 2 第 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部分活动一览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 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

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实现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势力雄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如何?(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设计?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的研究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那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呢?———————————————————————————————————————参考文章: 1、作者:梁小民题目:《洋务运动失败的真实原因》出处:保钓同盟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其实何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统思想的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对于铁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2、作者:蒋国化题目:《洋务运动评价,兼论洋务运动算不算失败》出处: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目前看来,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基本否定。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澜、胡绳和刘大年。洋务运动是在推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道路,而不是在推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不同意把洋务运动纳入中国近代进步运动的行列。 二、基本肯定。六十年代,李达、何干之最早提出了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观点。洋务运动从来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对内是借用外洋盔甲以保护封建躯体,镇压革命;对外是“夺其所恃”以“绝其觊觎”,防止新的冲突,避免殖民地化。在经济方面至少在客观上使封建坚冰出现了裂口,从而为开通资本主义的确良航道准备了某些必要的条件。 三,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吴雁南提出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他认为洋务运动实质上都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深入发展。由此他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洋务成为近代中国80年间一个历史时代的活动,并非为某一个阶级或阶层、集团所独有。 但作者认为洋务运动在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确在客观上适应了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说,洋务运动不仅不能说是失败,相反应当说是有成就的。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成就上。其促进西学对中国传统的、落后的文化的宣战,有利于中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僚克服盲目自大心态、承认现实。———————————————————————————————————————3、作者:王承仁/柏峰题目:《论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小组对史料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培养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2.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哪些民用和军用企业? 3.应该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情境式导入)出示图片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通过观察可知,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短短几十年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阅读教材P20第一段,思考: (1)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怎样的情况? 答案提示:内忧外患。 (2)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被称为“洋务派”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教师点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所以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提示: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知识点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阅读教材P21第一段,思考: (1)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前期怎样进行的呢? 答案提示: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2)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答案提示:洋务派认为在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3)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思考: (1)为什么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呢? 答案提示: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第4课《洋务运动》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4课《洋务运动》 预习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_____的统治。 2.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 _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3.兴起: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________”为口号,发展________工 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 __、福州船政局等。 2.文化教育:兴办_ _______;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________”的主张,开办近代________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____________,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________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_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________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________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笔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5.口号:“自强”“求富” 二、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