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1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追求自强、学习西方科技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危机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兴起的。
由于中外力量对比悬殊,在列强的欺凌下,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思考如何赶超西方。
2. 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代表人物有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
他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才能挽救中国的危局。
他们积极引进洋务,兴办洋务实业,改革军队、教育以及政治等领域。
3. 洋务实业的发展为了提升国力,洋务派通过引进洋务实业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他们积极发展钢铁、纺织、造船、军火等产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其中,仪征造船厂、江南制造局等成为典型的洋务实业代表。
4. 洋务派的改革措施洋务派针对中国面临的多重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们进行了军队改革,引进西方军事训练方式,建立近代化的海陆军。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创办新式学校。
5. 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因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中,军权和利益之争、洋务派内部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等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6. 洋务运动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奠定了后来的变法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基础。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的变革,促使了后来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7. 洋务运动的价值与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单纯模仿西方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需要以自己的国情为基础进行改革,注重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
通过对初二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失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时代背景: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3.清朝出现严重的危机。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要内容: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开始-失败的标志:1.1861 年,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洋务运动。
2.1861 年,设立总理衙门,安庆内军械所的成立——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3.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概述:1.军事工业:1)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2)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第一个军事工业);3)左宗棠:福州船政局;4)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2.民用工业:1)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及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与天津开平煤矿;2)张之洞:湖北汉阳铁厂(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与湖北织布局;3.外交机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化的标志。
4.海军:1)北洋水师(主力);2)南洋水师;3)福建水师;4)广东水师;5.学堂:1)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上海广方言馆;3)福州船政学堂;4)天津水师学堂;5)天津电报学堂;6.留学生:1)严复: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2)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历史意义: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发展。
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洋务运动知识点概述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1. 内忧外患:19世纪中叶,清朝国内民变不断,如太平天国运动;外部则面临列强的侵略压力,如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口号,反映了清朝统治者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力。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 曾国藩:倡导实用主义,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工业企业——江南制造局。
2. 李鸿章:主导北洋舰队的建设,推动了铁路、电报等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3. 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技和制度。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1. 建立洋务企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
2. 建立新式军队: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如北洋舰队和淮军。
3. 教育改革:设立同文馆等教育机构,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四、洋务运动的成就与局限1. 成就:-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 改善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地位。
2. 局限:- 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改革不彻底。
- 重视物质技术,忽视了制度和思想的变革。
- 洋务企业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依赖政府补贴。
五、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 为中国的近代化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人才。
2. 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自强意识。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1. 积极方面: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国内外压力时的一次自救尝试,对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消极方面: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和局限性,洋务运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最终未能阻止帝国主义的侵略。
七、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其改革的局限性,未能实现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1.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5.口号:19世纪60年代“自强”,70年代—90年代中期:“求富”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1.训练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四支海军。
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3.加强边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他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4.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5.洋务运动的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第六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后期的口号是。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
它创办于年。
它以和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和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等。
16、从到,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时间1861年-1895年)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
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
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八年级洋务运动知识点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中国开始探索西方科技文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它带来的改变对于当今的中国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八年级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科技落后,需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西方技术;二是在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开始注重发展国民经济,洋务运动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 在军事方面,中国开始建造现代化的海军,引进和改良武器。
2. 在工业方面,中国开始引进和推广西方的制造技术,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3. 在文化方面,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等。
三、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严复、吴舜泰等。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深远,它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军事、工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2. 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基础。
3. 打开了中国的思想视野:中国学习和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经验,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4. 引导了中国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意识得到了重要的审视和思考。
五、洋务运动的启示最后,从洋务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发展和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迎接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企业和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标志着中国返璞归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八上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自强运动,它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清朝晚期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危机时,试
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独立的一种尝试。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主要是清朝的一些开明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等。
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军事和工业实力,认为只有通过学
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才能增强国家的实力,抵御外侮。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兴办实业:洋务派官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和企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
2. 建立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洋务派官员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京大学)等,这些学堂教授西方的科学
技术和语言。
3. 建立新式军队:洋务运动期间,清朝建立了一些新式军队,如北洋
海军,这些军队装备了西方的武器和训练方法。
4. 改革交通和通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建设铁路和电报线路,
改善了国内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5. 外交活动:洋务派官员也参与了一些外交活动,试图通过外交手段
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保守势力的阻挠、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等,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
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为中国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埋
下了伏笔。
第6课洋务运动课程标准了解魏源等人的主要思想;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和要求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知道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2、难点:洋务派从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转向重点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法指导近代化: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应对国外危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场自救运动。
时间上集中于19世纪60~90年代。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一、睁眼看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后对拯救中国民族危机的思考及其提出的方案。
)1、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是,他的作品是,主要内容主张,意义二、“自强”与“求富”1、目的:2、代表人物:中央,地方3、时间:4、口号:5、主要内容前期后期时间口号内容6、结束标志7、评价洋务运动(难点)第一、;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从而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四、洋务运动受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如政治制度的限制,洋务派本身的局限、列强的影响等,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出现社会条件内容时间代表新式交通工具新式通讯工具练习检测1、想一想:魏源为什么会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2、说一说:不允许用机车牵引而使用骡马来拖拽车厢,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态?3、问题探究: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
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最具有远见的措施。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