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8.77 MB
- 文档页数:97
骨肿瘤和类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横向分类特点髓内:中心性骨肉瘤10-20岁,膝关节附近和肩关节附近。
临床:疼痛,血管怒张。
组织学:成骨型、成软骨型、成纤维型。
影像:软组织肿块+钙化瘤骨+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膜反应(日射状与Codman三角)。
并发症:1病理性骨折。
2肺转移。
鉴别:1骨端的,只要看到瘤骨+软组织+骨膜反应,基本上不存在鉴别。
注意成骨型骨肉瘤找到软组织很重要。
2骨干的:Ewing肉瘤,很相似,年龄更小,葱皮样骨膜反应,软组织相对于骨破坏更明显。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20-40岁,侵袭性强。
组织学:血管成分+充满血液的囊性间隙。
影像:溶骨破坏病变+无硬化+可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
很像血袋子。
鉴别:ABC:多发液平+血液成分+膨胀+无软组织肿块。
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与MFH相似,30岁以上,长骨关节端。
影像:X线透亮性病变+瘤骨+软组织+少见骨膜反应。
鉴别:1 MFH:无瘤骨。
2骨巨:无瘤骨。
3纤维肉瘤:无瘤骨。
中心型软骨肉瘤30-60岁,骨盆或长骨的骨干或骨端。
影像:髓内膨胀性病变+软组织+软骨样钙化+扇贝样改变。
鉴别:1骨干时,内生软骨瘤:无软组织+膨胀不及中心型软骨肉瘤明显。
2骨端时,骨巨:无软骨样钙化。
纤维肉瘤和MFH 30-60岁,关节端偏心。
影像:特殊部位+骨溶解区+宽的移行带+软组织+很少反应性硬化+无骨膜反应。
其中MFH可借助于免疫组化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来识别。
鉴别:1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有瘤骨。
2骨巨:窄的移行带+强化。
3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血液。
Ewing肉瘤5-25岁,好发于长骨骨干,其次肋骨和肢带骨。
临床:类似骨髓炎,疼痛性肿块+发热。
影像:边界不清+渗出状或虫蚀状骨破坏+葱皮样骨膜发应+骨皮质香肠样改变+巨大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软组织强化。
鉴别:1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年龄小,3岁以下,而Ewing肉瘤常大于5岁。
2骨肉瘤:年龄偏大+瘤骨。
3淋巴瘤:年龄偏大+无软组织肿块。
以囊性病灶为主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解析No.1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20~40 岁多见;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膝关节上下、桡骨下段多见,常为反应骨及纤维组织形成的包壳所包绕,与周围组织有清楚的界限;肿瘤可侵犯关节软骨,但一般不穿过关节软骨,脊柱、骶骨也较常见;临床疼表现为局部痛、肿胀、压痛,邻近关节则活动下降,可有局部发热和静脉曲张,轻微外伤易病理骨折;5%~10% 的骨巨细胞瘤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组织可以直接侵入肌肉、脂肪等组织,术后易复发;病理组织学上由单核细胞、巨细胞及由其聚合而成的多核巨细胞。
Campanacci 等(1975)及王云钊(1982)结合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基质细胞异型性将其分为 3 级:Ⅰ级(静止、非活跃)占 10%,Ⅱ级(活跃)占 70-80%,Ⅲ级(侵袭性)占 20%。
X 线表现:骨质破坏•偏心性:晚期在中央•膨胀性:膨胀明显时只有薄层骨壳•分房型:多见,可见数量不等,纤细的骨嵴—皂泡状改变•溶骨型:少见,无皂泡状骨性间隔破坏区内无钙化、骨化破坏边缘清楚但不锐利,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恶性征象•肿瘤边缘筛孔状和虫蚀状破坏,骨嵴残缺紊乱•骨分隔破坏,骨膜反应明显•侵犯软组织出现肿块等CT:可清晰显示分房征像呈皂泡样改变,骨破坏与正常骨小梁交界处无骨增生硬化带,肿瘤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有液--液平面MRI:肿瘤T1W1 呈低或中等信号,T2W1 多混杂信号,亚急性出血 T1W1 T2W1 均高信号,慢性出血即含铁血黄素沉着表现均呈低信号,出血和液化坏死区可见液--液平面皂泡状改变骨端偏心性溶骨破坏骨巨细胞瘤(良性)骨巨细胞瘤(生长活跃型)骨巨细胞瘤(恶性)CASE 1男性,23 岁,主诉:右小腿上段疼痛伴右膝关节肿胀 2 月余免疫组化结果:右胫骨肿瘤,骨巨细胞瘤。
CASE 2男性,22 岁,主诉:左足背肿块 6 个月免疫组化结果:左足跖骨肿瘤,骨巨细胞瘤No.2骨囊肿骨囊肿(Bone cyst):溶骨性的含液骨囊性病变,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