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导师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
从师资来源看,留学博士毕业4人,北师大(包括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的有4人,北大博士毕业1人,中科院博士毕业2人,华南师大博士毕业1人,华中师大博士毕业5人,南京师大博士毕业1人,北体博士毕业1人,中南大学博士毕业1人,大连理工博士毕业1人(非心理学),还有一些博士(目前不知道毕业学校或研究所),博士后4人。
其中有出国经历者(访问学者或留学读博)12人。
下面对一部分老师情况作简单介绍。
刘华山:(发展)在学校一提到刘华山,大家的映象就是德高望重!本科和硕士在北师大毕业,然后去了前苏联。
我们有一位教授说在心理学界讲课或者作报告讲得透彻精深的很少有超过刘老师的(听课后有同感),大家风范,知识渊博。
他带的博士和硕士主要是教育心理和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
招人很少,由于年龄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极少见到他,他的有些硕士是交给下面的老师带。
周宗奎:(发展)心理学院院长,华师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Memphis访问教授。
周老师非常幽默,治学严谨、风度翩翩。
所带硕士方向为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每年招3到6个,这个方向的项目最多,很多都是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类的,报他的人也特别多。
每周我们发展方向都有例会,讨论一些开题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等。
一般情况下,周会来进行一些指导。
另外周英语特别好,还教本科生的专业英语。
佐斌:(基础)图书馆馆长,湖北心理学会理事长,华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硕士,华南师大博士。
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美国福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访问教授。
所带硕士方向为社会心理学,每年招2到4个。
佐老师平易近人,儒雅。
每周社会组也召开例会,和同学们交流思想,大家在超星学术视频上可以搜到佐老师的讲课。
郭永玉:(基础)科研副院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其导师王启康教授,南京师大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后,英国莱斯特大学心理学院荣誉访问教授。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8401或040110 授予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备能独立地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毕业生可在教育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中小学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企业从事培训教学系统和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在从事教育软件与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公司从事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形成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系统设计与绩效评估、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政策、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知识服务&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技术等研究方向。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内涵、外延及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技术、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及教育技术哲学思考;教育技术学发展史与学科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技术引发学习方式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
中国十大教育技术学专家:一、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二、萧树滋(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新中国电教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电教专家。
他以德高望重、功绩卓著驰名于电教界。
“十个…第一‟誉满神州:1、第一个被公派出国学习教育技术,攻读硕士学位;2、第一个获电教硕士学位,回国建设新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电教人员;3、第一个出任新中国中央电教领导机构的官员(萧先生为负责人之一),并制作了第一批科普幻灯机;4、第一个建议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和在高校开设“电化教育课”;5、第一个提出“电化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新中国成立后);6、第一个编写出版电化教育课教材;7、第一个敢于在全国性权威报纸《人民日报》上争鸣有关电化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问题,使我国电教事业得以继续发展;8、第一个出版电化教育专著;9、第一个获得电教(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者;10、第一个终身从事电教事业并为电教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四、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五、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教育技术学专业(2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辅助教育2.教育影视技术3.教育电子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4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4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三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学工作,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实验教学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科研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引导和支持硕士生进行资料收集=科技咨询或学术研讨等,进行调研活动累计为一月左右(四周),无论进行那一种调研,必须有充分和周密的前期准备,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在理论与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2)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某些应用中的具体问题;3)能结合论文的内容综述国内外有关方面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4)努力做到在理论研究、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1.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2.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4.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5.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6.丁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7.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21 / 040110 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批准具有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包括院士1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导师6人。
主要设有3个研究方向:智能软件与知识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语言信息处理。
本学科点设置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
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素养,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和自然,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掌握扎实宽厚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理论基础,教育软件开发技术及其最新成果,在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选修另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
学分为20分。
在职攻读者可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①总学分为15-18学分,按17学时/学分安排教学课程教学;②学位公共课5个学分,其中外语3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文科)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理工科)2学分;③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8-11学分。
④实践环节为2学分⑤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硕士)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①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②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③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来源:三人行考研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教育科学学院于1993年11月在原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现辖教育系、心理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
设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六个本科专业,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建有教育科学资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及心理学、教育技术、特殊教育等三个实验室;还有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有敬业精神和学术影响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副教授24人,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5人。
目前,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全院在校本科生35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专业180余人。
2004年招收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一、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和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中国教育史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小学语文及数学教学法主要实践性环节: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瞿少成(不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吧?)来源:华中师大 日期:2011-04-12 发布单位:华中师大 浏览次数:676 男,1971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湖北省自动化学会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通信系统与控制系统嵌入式产品开发。
教学情况信息科学导论;电路与测试技术;信息技术专业英语;智能控制;数值分析与计算;嵌入式技术;通信系统的仿真;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
科研项目1.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不确定复杂耦合动态系统的分层滑模牵制控制与协调同步机制研究》(2.2008年,主持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嵌入式智能窗口网络管理平台的开发》(200810321132);3.2010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CDB04002);4.2007年,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70511017);5.2010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专项项目。
出版著作1.专著 《不确定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参与编写大型百科全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15卷第二篇 电气自动控制策略:非线性系统控制与先进控制技3.瞿少成 编著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期刊论文1.Shaocheng Qu, Yongji Wang. Robust control of uncertain time delay system: a novel sliding mode co2.Shaocheng Qu Shengzhong Xiao. Robust fuzzy stabilization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with inpu3.Qu Shao-cheng, Gong Mei-jing, Wang Yong-ji.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uncertain neutral sys4.Shaocheng Qu, Wenhui Tian, Meijing Gong, Shenzhong Xiao and Li Sha. Secure Communication b5.Shaocheng Qu, Zhiqiu Lei, Quanming Zhu and Hassan Nouri, Stabilization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M6.龚美静,瞿少成, 王晓燕,一种通过异结构同步实现混沌保密通信新方法.《电子信息学报》,31(6), pp:1447.王晓燕,瞿少成,龚美静. 异结构混沌系统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研究》,26(5), pp:18.瞿少成,王晓燕,龚美静. 参数切换统一混沌系统的自适应保密通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0(12), pp: 29.瞿少成,龚美静, 王晓燕,基于自适应同步的混沌调制保密通信.《计算机工程》,35(13), pp:120-122, 20010.瞿少成,艾宁,刘海洋,基于噪声检测的自适应音量控制系统的研制.《电子测量技术》, 32(4), pp:94-97,11.瞿少成,艾宁,赵桥.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无线语音控制智能小车的研制. 《电子测量技术》,31(12), pp12.瞿少成,刘海洋,李文通. 一种基于ARM的排队系统设计,电子测量技术,23(6)pp: 62-65, 201013.李文通, 瞿少成,刘海洋. 基于峰值法的磁通门磁探仪的研制, 电子测量技术,23(4), pp:98-10214.瞿少成 刘娣 陈婵. 基于超混沌Lorenz系统同步控制的保密通信. 计算机工程 2011.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协调同步机制研究》(61074046/F030107);10321132);性系统控制与先进控制技术),pp:183-209,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7001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包括院士1名、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
主要设有8个研究方向: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教育影视技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知识管理与网络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知识服务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本学科点设置在信息技术系和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
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2年或2.5年毕业。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为1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4周。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要求,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的,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申请者于每年10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毕业申请批准后,若不能按其申请的时间毕业的,将按结业办理。
4、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需要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10月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