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 格式:docx
- 大小:18.36 KB
- 文档页数:4
华中师范大学
二○○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课程教学论研究方向:课程原理、教学原理
考试科目及代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时间:元月19日下午
课程论部分
一、术语分析(每组10分,共20分)
1.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
2.课程与教学
二、评述“泰勒原理”。
(15分)
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知识”这种课程观。
请提出你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并论述。
2.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论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巧分)
1.教学最优化的原则与标准
2.环境与教学环境
3.道尔顿制与文纳特卡制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评述“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简述西方“第四代评价”的中心思想、基本特点及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3.谈谈建构主义数学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华中师范大学二〇〇〇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语言类各专业科目:古代汉语方向:语言类各专业方向注意:1、第一大题为所有考生必做题。
2、第二大题为汉语史方向考生必做题。
3、第三大题为其他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语言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解释下列成语或古诗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或词组的意义或用法(20分)1.言简意赅赴汤蹈火感激涕零动而见尤池塘生春草云半偏新睡觉颜色憔悴未尝不汉息痛恨于桓灵也(8分)2.星罗棋布车载斗量打草惊蛇日积月累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先君之好是继(12分)(二)简答题(24分)1.《说文解字》是一部分什么书?有何学术价值?清代研究《说文》最著名听是哪四个人?各自代表是什么?(14分)2.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请举例说明(10分)(三)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16分)孟子日:“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之者,则不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二、汉语史方向考生必做题。
(40分)(一) 中国音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遍话四声在调类方面有何异同?(12分)(二) 本议和引申义之间的意义关系有哪几种类型?(15分)(三) 解释下列的固定格式。
(13分)1.“如……何“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列子·汤问》)2.“……孰与……”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3.“无乃……与”例: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委氏)三、非衙史方向考生必做题(40分)(一) 联系汉语史,谈谈“繁荣市场”、“丰富生活”之类动宾结构的特点。
(15分)(二) “张”字的声母,现代有些方言中读为d,请联系汉语语音史对此类现象试作阐释。
(13分)(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2分)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2.姜氏欲之,焉辟害?3.其是之谓乎?4.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目录001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2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5)003政治学研究院() (9)004教育学院() (13)005心理学院() (16)006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型、全日制) (19)007文学院() (23)008语言研究所(027—) (25)009历史文化学院(027—) (26)010外国语学院() (31)011数学与统计学学院(027—) (35)012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8)013化学学院() (41)014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3)015生命科学学院() (46)016体育学院() (48)017音乐学院(027—) (50)018美术学院() (54)019信息管理学院() (56)020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 (60)021计算机学院() (63)022社会学院() (65)023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转6003) (66)024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70)025M B A教育中心() (72)026法学院() (73)027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75)028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78)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430079 地址:一号教学楼学术型哲学一级学科(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专业)初试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哲学系编写的、哲学专业所用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均可《西方哲学史》苗力田,人民出版社复试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哲学系编写的、哲学专业所用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均可《西方哲学史》苗力田,人民出版社《逻辑学教程》何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4年《伦理学教程新编》李春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系研究室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中共党史初试书目:《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下),第2卷(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复试书目;《毛泽东思想概论》,田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政治初试书目:《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国际政治学导论》,夏安凌,戴轶,王学军武汉出版社2007年6月复试书目;《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夏安凌,韩玉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试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雷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部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复试书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梅荣政,武汉大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部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专业型教育硕士初试书目: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综合科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复试书目: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430079 地址:十号教学楼招生人数:学术型6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7人学术型一、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共用)1.《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2.(1)《宏观经济学》刘小怡等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2)《微观经济学》肖殿荒、何穗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3)《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二、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初试:1.段从清等:《管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判断对错10分名词解释30分分析题10分赏析题10分简答题70分论述题20分第二部分考察要点《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普通物理学》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和光学。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会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和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
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一、力学1.理解质点运动的参照系、坐标系、惯性系等概念。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熟练运用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与微积分计算这些物理量。
理解质点的运动方程、轨迹方程、相对运动。
2.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会建立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并能熟练求解质点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的运动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计算变力的功。
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守恒定律分析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5.理解质心,掌握质心运动定理。
掌握刚体转动的基本规律。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
理解刚体的转动定律,能熟练处理刚体的定轴转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问题。
掌握刚体转动动能、势能,能熟练处理刚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对转轴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6.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
能建立常见的简谐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求解它们。
掌握描述谐振动的各种物理量(特别是位相)的意义及其计算。
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掌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了解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拍和拍频。
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标题: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深度解读一、引言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考研是每一个渴望深造的学生必须经历的一关。
对于中国广大学子而言,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进行深入学习,是他们追求知识、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重点师范类院校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
本文将围绕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展开详细讨论,以期为备考者提供有效参考。
二、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概览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涵盖了各个专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大类别。
其中,公共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数学(部分专业),专业科目则根据报考的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解读1. 政治: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知识点。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英语: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能力。
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具备良好的语法基础,并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
3. 数学:主要考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
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专业科目考试大纲解读华中师范考研的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教育学专业的考试大纲就包括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心理学专业的考试大纲则包含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报考专业,详细了解并准备相应的专业科目考试。
五、如何利用考试大纲备考了解了考试大纲的内容后,考生就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首先,考生应该明确各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然后按照这个范围和要求进行复习。
其次,考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通过做模拟题和真题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考研的压力。
六、结语总的来说,华中师范考研考试大纲为考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和考试要求。
适用专业: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
参考书: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题型:计算题,讨论题,证明题
总分:150分
考查范围
1、数列和(一元,多元)函数极限: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的条件和存在的各种判定方法;求极限的各种方法.
2、(一元,多元)函数连续:连续的概念,性质(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及应用.
3、一元函数微分学:求导的各种方法(包括高阶导数);一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 中值定理,Cauchy中值定理,Taytor公式)及应用.
4、一元函数积分学:不定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函数可积的条件;定积分的各种性质及应用;反常积分值的计算和反常积分收敛性判别的各种方法.
5、多元函数微分学:函数可微的讨论;微分、偏导数和高阶偏导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多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公式和泰勒公式;隐函数的存在性和可微性的讨论,隐函数导数或偏导数的计算;方向导数和梯度;几何应用和极值问题(包括条件极值问题).
6、多元函数积分学:重积分计算的各种方法和重积分的性质(包括二、三重积分和简单的n重积分);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与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关系;Green公式及应用;Gauss定理和Stokes定理及应用.
7、数项级数的各种收敛的判别法;数项级数的求和方法.
8、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收敛和一致收敛的各种判别法;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解析性(连续、可微和可积性)的讨论;含参量积分(包括含参量正常积分和含参量反常积分)及其应用.
9、幂级数和Fourier分析及其应用.
10、实数的完备性定理及其应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710)一、考试目的、性质和基本要求《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是我校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考试目的是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具有较好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考试将在“识记”、“理解”、“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面上对考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做出考察和评估。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40%综合题约40%三、考查的主要内容《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多学科视角(1)文学本位:古代文学自身的特性;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三层面:政治经济背景、创作主体、文学作品;文学鉴赏;文学传媒;(2)文学史与文学史学:古代史书对文学史的叙述;古代诗文评论著作对文学史的论述;20世纪初,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现;(3)史学思维:了解古代文学传承流变的过程;寻绎文学发展史的规律;(4)文化学视角:了解结合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综合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成果。
2.古代文学的演进(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矛盾、地理环境;内部因素的复杂性;(2)古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3)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诗与赋的渗透与交融;诗与词、曲的渗透与交融;赋与词的渗透与交融;诗与文的渗透与交融;史传与小说渗透与交融;(4)复古与革新:表面的复古与实质的革新;文与道的离合;文学与儒家思想;文学与佛道思想。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它的考研专业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素质要求。
一、华中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华中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九个学科类型,具体如下:1.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中国哲学。
2.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
3.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宪法学、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国际法、社会法学等。
4.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校管理学、体育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
5.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写作、古代汉语文献学、文艺理论等。
6.史学:考古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档案学等。
7.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气象学等。
8.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
9.学:植物保护、植物学、基础生物学、植物营养学、园艺学、动物科学等。
二、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考试科目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考试科目分为两个部分,即一般科目考试和专业考试。
一般科目考试主要包括政治、历史、哲学三门;专业考试主要包括针对考研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科目,覆盖理论、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的学术潜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科目考试和专业考试分别有单独的成绩,只有当一般科目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符合录取要求时,才可以被录取。
为了保证学生能深入理解考研专业课程,华中师范大学还提供了考研专业课培训,包括小班授课、精英辅导班、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
培训内容一般覆盖考研大纲相关内容,通过复习讲解、模拟练习、考研规划等模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考研能力,帮助考生获得考研的最佳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 科目代码:845 )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水平要求
《中国地理》是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专业课之一。
考试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学科水平,要求考生:
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地理的基本格局、主要过程及其由此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能够准确把握中国不同地理分区的资源基础、区域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
③初步具备运用地理学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重大发展问题的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地理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水平。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结构:考试满分为150分,试题分为简答和论述两部分,具体为:
简答题约60%
论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中国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
二、自然地理格局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
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效应;主要地貌类型、结构及分布等。
气候条件与水文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水系构造、成因及效应等。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
主要土壤类型、性质及其分布;植物区系结构、分布及成因等。
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
自然地理要素演化特征与中国环境变迁;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成因等。
三、人文地理过程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城市化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及其地域模式等。
资源开发与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时空进程及特征;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特色资源开发与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等。
环境保护与生态化。
当代中国环境变化特征与重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大环境工程等。
文化发展与现代化。
中国主要地域文化类型及特征;当代文化发
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四、地理景观变化
自然地理景观。
自然地理景观的内涵及其描述方法;中国自然地理景观格局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等。
人文地理景观。
人文地理景观的内涵及其描述方法;中国人文地理景观格局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内涵及其分析方法;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规律等。
人地关系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人地关系特征及变化趋势;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等。
五、中国地理区划
地理区划的理论基础。
包括:地理事象的均质性与差异性;地表结构的离散性与结节性;区划对象的专题性与综合性等。
中国专题区划。
包括: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经济区划(分综合、农村、城市、海洋经济区划等);中国农业区划;中国生态区划等。
中国综合区划。
包括:层级管理视野下的中国行政区划;统筹协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区划等。
六、中国大陆东部地区
东部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况。
区域及分区人地关系特征、空间发展进程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标志性区域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等。
七、中国大陆中部地区
中部及晋、豫皖地区、鄂湘赣地区概况。
区域及分区人地关系特征、空间发展进程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标志性区域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等。
八、中国大陆东北地区
东北及辽吉黑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概况。
区域及分区人地关系特征、空间发展进程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标志性区域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等。
九、中国大陆西部地区
西部及陕甘宁蒙地区、新疆地区、青藏地区、川渝地区、云贵桂地区概况。
区域及分区人地关系特征、空间发展进程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标志性区域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等。
十、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当代区域发展重大问题;主体功能区规划;改革试验区建设等。
十一、参考书目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