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主要内容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三层也可以这样分: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
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
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
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
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
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
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
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
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方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
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
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
显然,比较复杂。
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
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办邪恶、教育群众的局面尤为精彩。
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3)六、译文 (4)七、写作手法 (6)八、读文感知 (6)九、经典语句解读 (7)十、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掌握西门豹治邺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作为地方官员的治理策略与智慧。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要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体会其公正无私、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善于观察、勇于改革的精神。
我们还要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感受古代文言文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西门豹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惩治邪恶势力,同时教育百姓、破除迷信是学习的重点。
这涉及到对课文中具体情节和人物行动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把握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体会他作为地方官员的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是学习的难点。
这需要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西门豹的治理策略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也是一大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重难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西门豹治邺》的精髓,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请正确书写以下生字,并为其注音:(1)邺()(2)巫()(3)绅()(4)徒()(5)娶()(6)饶()2.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开凿:(2)灌溉:(3)眼睁睁:(4)提心吊胆:二、课文内容理解1.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文中的句子描述。
2.西门豹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惩治邪恶势力、破除迷信的?请简要概括。
3.西门豹在治理邺地的过程中,展现了哪些优秀品质或智慧?请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语言特点分析1.请找出文中具有特色的文言文句式或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对于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何帮助?四、中心思想《西门豹治邺》的中心思想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我会读淹没官员逼迫老百姓眼睁睁旱灾徒弟扑腾催促提心吊胆下跪渠道灌溉2、我理解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3、“巫”字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巫”的笔画顺序是:4、我会概括。
事情起因:事情经过:事情结果: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㈠.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想《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时期,()治理()这个地方?运用了()的方法,破除了(),惩治了(),教育了(),率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这儿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通过这件事,赞扬了西门豹()、()的好品质,也教育了人们要崇尚()、不信()。
㈡.精读品析。
通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㈢.问题研究(语段阅读,重点突破)1、小组内自读课文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在你读懂的句子旁边作批注。
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他的智慧体现在哪里?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我检测。
我能给“信”字组词并会对号入座。
信:( ) ( ) ( )A.我们应崇尚科学,反对()。
B.做人应以()为本。
C.我们应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
四、巩固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1、Xīmãn bào wâi wáng yíng qǚwūpóchuóguà()()()( ) ( )qiúrǎo liútǎng qádào guàn gài tíxīn diào dǎn( ) ( ) ( ) ( ) ( )2、比较组词豹()魏()娶()巫()渠()溉()豺()巍()聚()诬()染()概()3、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智慧和谋略。
3、理解西门豹的做法,体会其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的智慧和谋略。
2、难点(1)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合理性和巧妙性。
(2)理解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深远意义。
三、知识链接1、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
2、邺城:古代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四、课文解读1、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字词学习(1)认读生字词:豹、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2)理解重点词语:管理、人烟稀少、眼睁睁、提心吊胆、面如土色3、内容梳理(1)西门豹到邺城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当地的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3)西门豹是如何了解到真相的?4、破除迷信(1)西门豹是如何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2)他的做法妙在哪里?(3)老百姓明白了什么?5、兴修水利(1)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做了什么?(2)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五、问题探究1、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2、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六、拓展延伸1、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西门豹的故事。
2、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破除迷信的事例?七、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巫婆(wū wō)官绅(shēn shēng)灌溉(gài kài)2、比一比,再组词。
豹()娶()旱()饶()貌()聚()早()浇()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人烟(),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2)官绅一个个吓得(),跪下来(),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独立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二、预习导学1.西门豹简介西门豹(姓西门,西门是复姓,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
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
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逼着(bī biē)淌血(tǎnɡ tānɡ)淹没(yǎn yān)催促(chuī cuī)绸褂(chóu cóu)灌溉(ɡài kài)4.填一填,连一连。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将它们与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田地()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人烟()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提心()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面如()居住的人很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完成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候派管理邺这个地方和群众一起的故事。
三、收集有关破除封建迷信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一、帮助西门豹完成他上任邺县的第一份调查报告。
关于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单二、小组合作,讨论西门豹惩恶方法的巧妙之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拓展阅读鲁迅踢“鬼”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
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已经天黑了。
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
西门豹治邺(一)1.给下列字注音。
廷掾.()即娉.()取为治新缯.()绮.()縠.()衣张缇.()绛.()帷溺.()其人民簪.()笔磬.()折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②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③弟子趣之④即娉取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会.长老②.即.娉取③为治.新缯绮縠衣④为具.牛酒饭食⑤行.数十里乃没⑥幸来告语..之⑦皆衣.缯单衣⑧凡.投三弟子⑨烦三老为入白.之⑩顾.谓三老⑾状.河伯留客之久⑿若.皆罢去.归矣⒀发.民凿十二渠⒁引河.水灌民田⒂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⒃民人以给.足富西门豹治邺(二)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②所从来久远矣。
③幸来告语之④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⑤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⑥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⑦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⑧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⑨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⑩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⑾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5.西门豹将巫婆投入河中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西门豹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6.从西门豹的举动中,我们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变色龙(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乞.丐()咳嗽.()坯.子()魁梧.()恐吓.()招惹.()宪.兵()邮戳..()中.看()模.样()诃.护()蔑.视()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颜色:异想天开:洋溢:惦记:荒唐:3.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19世纪末期国作家,他与法国的漠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
4.了解小说标题“变色龙”喻义和作用。
5.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6。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豹、娶、媳”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
理解并运用“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帮助老百姓破除迷信的巧妙方法。
改编课文,排演课本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简要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字词,初复述1.朗读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1)学生用关键词的方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西门豹”。
(2)师介绍:故事来自褚少孙补的《史记·滑稽列传》,作者评价西门豹: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3)再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题目很简练,我们再来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字词,归类学习。
图片(3)学生认读字词,分行指读正音。
提示学生注意:“淹”与“掩”、“旱”与“早”的区别,注意“淹、浮、灌、溉”中右边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4)朗读第三行词语,把意思读出来。
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引导学生将画面说细致。
(5)除了“田地荒芜”等,反映萧条场景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除了“提心吊胆”等,反映人惊恐不安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引导学生造句练习。
(6)指导写字,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把“西门豹治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帮助学生推敲概括的语句。
4.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课后练习第1题,对照课文尝试自己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读对话,明智慧1.学习第1~9自然段。
(1)自读第1~9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①这部分产生了几次对话?先自己读对话,然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这个古代故事的内容;2. 理解故事中西门豹的品德和智慧;3. 学习运用词语和句子来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
二、导学内容1. 阅读《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2. 学习《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3. 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问:你有没有看过《陌上桑》这个故事?(2)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故事中的一段插叙,故事叫《西门豹治邺》。
2. 学习课文(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西门豹治邺》。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西门豹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治好邺国的疟疾?(3)学生回答:西门豹是智慧勇敢的人,他能治好邺国的疟疾是因为他有医术和智慧。
(4)教师整理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总结西门豹的品德和智慧。
3. 学习重要的词语和句子(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找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4.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西门豹的形象特点,并提问: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的特点有什么?(2)学生回答:西门豹勇敢、善良、聪明,他有医术和智慧,能够帮助邺国治疗疟疾。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门豹的形象特点。
四、导学总结(1)教师重点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西门豹的品德和智慧,并学习了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词语和句子。
(2)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呢?(3)学生回答:西门豹是勇敢、善良、聪明的好人。
(4)教师总结:西门豹是一个仁爱智慧的好人,他的品德和智慧使他成为了邺国的英雄。
五、课后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陌上桑》这个古代故事,并想想你觉得《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四年级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豹、娶”等 11 个生字,会写“豹、派”等 15 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 12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 10 至 14 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难点能借助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角色扮演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资料,了解西门豹的相关背景知识。
(二)字词学习1、认读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豹、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2)指名读、齐读,正音。
2、理解词语(1)人烟稀少:指人家、住户非常少;人均居住面积较大;形容地方无人居住,十分荒凉。
(2)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三)初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时,破除了河神娶媳妇的迷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使邺县年年丰收的故事。
(四)梳理情节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1)摸清底细(2)惩治巫婆和官绅(3)兴修水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五)精读课文1、学习“摸清底细”部分(1)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了哪几个问题?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3)从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习“惩治巫婆和官绅”部分(1)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2)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3)从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习“兴修水利”部分(1)西门豹为什么要兴修水利?(2)兴修水利的结果怎样?(六)总结提升1、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2、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七)拓展延伸1、复述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一、复习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师:围绕课题,在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3、师:谁能结合提示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要治邺?出示课件: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面对这里()、()的景象,他的心中产生了疑问,在和老大爷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
师创设情境:在生活条件落后的年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懂得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生活现象,所以人们相信迷信,听信巫婆和官绅头子的话,给河伯送新娘,那么是西门豹怎样的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更加精彩的部分。
二、自主学习,尊重阅读期待出示课件: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9—12自然段,划出体现西门豹做法巧妙的句子或词语,做简单批注。
2、在小组内交流。
三、对话交流,挖掘阅读期待1、结合自己找到的句子谈谈体会(一)“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课件)师:你怎样从西门豹的这句话体会到了他方法的巧妙呢?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此时,我们都是漳河边的百姓,谁来扮演西门豹,说说这句话。
生读。
过渡:西门豹主意已定,看来河伯娶媳妇那一天有一场好戏看了。
你们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西门豹方法的巧妙呢?(二)“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课件)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师:找一个漂亮的借口,不直接戳穿骗局,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罪大恶极的巫婆被投进了漳河,害人者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大快人心啊!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读读这句话。
(三)“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导朗读:师:真是个天才的表演家!西门豹的方法很巧妙,一举两得,那么我们要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谁能试试?(四)“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师: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其他官绅的?“催催”?他是真的想把官绅们都投进漳河吗?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26《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2.齐读课题,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大致知道文章的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治:治理。
邺:地名,邺县。
3.再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题,有哪些问题要提?(西门豹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么治理邺县的?)导入(2):(图片导入)1.出示课文P112插图,猜猜这是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3.有同学读到过这个故事吗?4.读题质疑。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并能通顺口述故事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本课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来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思考辨析,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妙处”所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西门豹体恤民情,惩恶扬善的精神品质;破除迷信,科学思维。
三、字词运用1.词语解释。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例句:妹妹十分胆小,会被一只虫子吓得面如土色。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例句:听过这个恐怖的故事后,小东终日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
开凿:开掘凿通(隧道、河道等)。
旱灾: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
2.读拼音写词语。
(1)师傅用劲全身的力气把túdì(徒弟)推上岸,自己却被洪水y ān mò(淹没)了。
(2)河神qǔ xí fu(娶媳妇)的日子到了。
3.选字组词。
观官逼副(观)看做(官)一(副)(逼)迫催摧旱早(摧)毁(催)促(早)上(旱)灾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人烟(稀)(少)(提)心(吊)胆各(种)各(样)田地(荒)(芜)(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田地荒芜提心吊胆①这里连年灾害,寸草不生,(田地荒芜)。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教材分析《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教学目标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课前准备:一、注音:“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好用现代汉语)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2.小组讨论、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
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
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
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学习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 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虚实词。
3. 理解西门豹为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及背景2. 朗读全文,给下列划横线的生字注音。
廷掾()行数十里乃没()缯绮縠衣()()簪笔磬折()()巫妪()二、疏通文意1.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指出疑难处交流并掌握重点词句。
①掌握疑难词语。
女好者()娉取()衣缯单衣()弟子趣之()簪笔磬折()状河伯留客之久()溺其人民()即娉取()即发民()傍观者皆惊恐()民可以乐成()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①理解掌握疑难句子翻译。
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故事内容。
(1)复述故事内容(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2)全文可分二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三、深入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他向当地的长老调查了哪几件事?2.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造成怎么样的后果?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非常精彩,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门豹外松内紧,胸有成竹的揭穿了骗局,惩治了官巫,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方法链接“读、写、思”相结合,可小组结合注重参与的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
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潜能释放的自主性学习。
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5.读课文圈划出疑难之处并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①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①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6.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与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三)研读全文思考问题7.结合全文,你认为西门豹是这样的一个人?8.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四)小结:本文通过西门豹在邺县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反映了战国初年处在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为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而对旧制度、旧习俗展开的尖锐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