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儿》(简案)教学设计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作者:陈成华邹佳楠来源:《黑河教育》2010年第09期教材简析《购买上帝的男孩》是徐彦写的一篇儿童文学故事,讲的是孤儿邦迪和扶养他的叔叔帕特鲁普的故事。
帕特鲁普在一次干活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昏迷不醒住在医院,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救叔叔。
于是,邦迪捏着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专家把帕特鲁普治好。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该富有爱心,愿意为他人谋幸福, “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使学生在互动和感悟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捣、撵、邦、吻、牌、退、聘、侄”8个生字。
2.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到底是谁救了帕特鲁普叔叔,从而体会到人世间的真诚、无私奉献的关爱是处处存在的,懂得了只要有爱心,“上帝”就会存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体会爱是人类无私的奉献,也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老者施善举帮助叔侄俩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导入(播放课件,出示抗震救灾图片并配以音乐):这些图片让我们看到,大灾面前大爱无疆,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由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有关爱心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下面就让爱读书的你们和我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
生齐读课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上帝”能买卖吗?这个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呢?请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把书翻到53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顺句子。
(通过自由读文,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细读课文,师生解疑(课件大屏幕出示生字 :捣乱、撵走、安邦、口吻、名牌、后退、招聘、侄子,生认读)(一)问题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上重点词句,边读边思考问题。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课前准备教师:1、舒缓的音乐;2、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导入课题。
西方人大多信奉上帝,在他们看来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就相当于咱中国老百姓说的“神”。
你觉得上帝能购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购买上帝的男孩》,(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本课生字新词(2)自由认读(3)指名读(4)强调多音字过渡: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效果,老师相信刚才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迎刃而解,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目标提示:要求轻声读一读,用半分钟的时间默记。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新知(一)通读课文,完成目标11、读通课文。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就必须先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把刚才的生字再放入课文中,同桌共读一本书相互纠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出来,多读几遍,3分钟看哪些同学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好了课文。
2、展示合作的情况。
读难读的句子。
(二)自学指导一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轻声读课文2自然段,用“ _”画出小男孩购买上帝原因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提示:5分钟后比比哪组读得最好)2、课堂预设:可以从中体会到小男孩有爱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小男孩很可怜等。
3、反馈学习情况⑴小组展示⑵指名朗读⑶指导朗读⑷配音朗读过渡:邦迪凭着对叔叔的爱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上帝买回来,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呢?一起看自学指导二。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善良动机和美好愿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善良动机和美好愿望。
2. 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
2. 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 学生齐读故事题目,预测故事内容。
2. 朗读感悟2.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动机和愿望。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情感。
3. 交流讨论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为什么要购买上帝?他希望通过购买上帝实现什么愿望?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品悟亲情4.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
5. 课堂小结5.2 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行为。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友谊的作文。
6.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曾有过购买上帝的念头或行为?2. 学生分享实例,讨论这些人购买上帝的动机和结果。
七、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互相启发和鼓励。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其在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方面的认知和行为。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方面的不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设计“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爱心就是“上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教学准备:教师:舒缓的音乐;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放轻音乐)老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
(老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题。
(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教师把重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1、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2、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
(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3、默读第2、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执著,老人慈祥、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回答的句子。
购置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1.认读本课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要关心保护别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读本课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要关心保护别人。
理解含义,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板书课题,同学们,你认为一元硬币能干什么?有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元硬币,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全班齐读课题,并质疑进入学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勾画出详细说明他是怎样的人的重点句子,旁批。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全班反响。
(围绕“诚恳、善良、执著、有爱心”几个方面,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的含义。
默读自学。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体会重点句的含义。
1.师总结: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加美好。
2.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听取,跟唱。
板书:26.购置上帝的男孩购置一元硬币上帝打动人心出巨资救叔叔。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儿的叔叔是怎样的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儿的原因。
教学过程:这是徐彦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有叔叔帕特鲁普抚养。
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
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就叔叔。
于是,邦迪用美元到处购买“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凭“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一、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上帝“从字面上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者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
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
天主教则称“天主”.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二、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一个小男孩儿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走近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三、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2)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儿就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读、护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1)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耐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以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2)读演课文。
五、检查识字。
六、推荐作业。
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
句子归类训练一、我会把下面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一缕阳光射进树林,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大地。
《购置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体会爱是人类正大无私的奉献,也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理解老人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老人施善举帮助叔侄俩的真正原因。
1、教师手拿一枚硬币,问:“同学们,你知道,一元硬币能干什么?”2、可是有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枚硬币,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购置上帝的男孩》。
3、板书课题。
(一)出示学习任务(课件)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审题(2)主要内容、写作目的(3)写作顺序、写作方法(4)创编(二)学生明确目的,展开学习1、观察课题,课文是以什么命题的?看到题目,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2)再读课文,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写作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邦迪在世上的唯一亲人,叔叔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生命垂危,于是,邦迪用1美元到处购置“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
)过渡: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课文大意及写作目的。
读书还要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深入文本。
通过品读文字,感受人物内在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目的。
下面我们就紧扣这两点,深入的理解课文。
3、细读课文,自读自悟请同学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处或多处语句,细细品读,抓住理解重点词句批注体会。
时间5分钟。
4、汇报交流,品读句子,感受人物魅力,学习写作方法。
(1)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①邦迪在叔叔受重伤的时候,到处为叔叔购置上帝!作者抓住“捏”“沿街一家一家”等动作描写,表现出小男孩对叔叔的亲爱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师手把手教你:《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这部小说是由作家阿瑟·克拉克所著,主要讲述了一个富豪想要通过科技手段,购买一个能够永葆青春、健康无敌、不会死亡的男孩子,一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观的思辨之旅。
这部小说在著名科幻作品中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而且它所提出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即使是在今天依然能得到很好的回响。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于这样一篇具有深度与意义的科幻小说,必须要认真对待,设计一个合理而实用的语文教案。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这部小说在语文教学中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所包含的关于人性的思考,探究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
2.掌握科技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对未来科技的应用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解读小说的意义。
4.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探讨自己对于未来社会的看法。
二、教学方法1.阅读讲解法2.讨论交流法3.个人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同学们就“什么是人性?人性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次教学的重点——《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2.阅读与讲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逐段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部小说,并在每一段阐述中,与学生进行交互式的讲解。
小说可以被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故事的开端,描述了一个自然男孩的成长生活,这个男孩一直健康,没有生过病,他的奶奶一直照顾他。
在这里,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然”,作为人们重视的健康、壮丽和生命,它可能会被科技的普及所掩盖。
这里教师可以向学生让他们思考:自然和科技是否可以转化?自然状态下的人与被科技改造后的人生存方式、本质上是否有所区别?同时,这一部分中,还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桥段,那就是小孩子听奶奶讲故事的时候,奶奶读到了一个描述上帝的段落,小孩子非常好奇,他问奶奶:“‘上帝’是什么呀?”,奶奶回答:“上帝就是那些资产阶级最容易相信的东西。
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课文讲的是一个孤儿邦迪由叔叔帕特鲁普抚养。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在授课前该如何备课呢?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欢迎阅读!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喜出望外”等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的叔叔是怎样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这个男孩是谁?为什么要购买上帝?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上帝了吗?真正的上帝是谁?)二、初读感知,自主解疑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看一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通过读文,你的问题解决了吗?交流讨论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师生释疑1、闯关一:小男孩为什么要去购买上帝?(1)小男孩是怎样去购买上帝的?“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是什么意思?(2)出示句子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着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你这儿有上帝吗?”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街询问:“请问你这儿有上帝吗?”(学生读句子比较,从加点词体会到了邦迪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老人的眼圈湿润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2、闯关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1)讨论,说出理由(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2)指导朗读第4段,体会邦迪的心情并说出根据。
(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叫嚷,联系课文理解“喜出望外”)(3)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填空:这是一位的老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从“慈眉善目”、“笑眯眯”、“眼圈湿润”以及“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等地方可看出)3、闯关三:是谁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呢?(1)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主人公男孩儿购买上帝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故事中的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3. 情节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男孩儿购买上帝的原因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深入体验故事内涵。
6. 延伸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8. 作业布置:9. 教学反思:10.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对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3. 学生如何将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
2. 邀请有关人士来校进行关爱主题的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故事原文或相关书籍。
2.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案例或故事。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内涵。
2.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十、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欲谁还记得老师课前的布置(查找工具书了解“上帝一词的含意)谁愿来说一说“上帝“什么意思?(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在中国称为天地就是玉皇大帝、上帝就是主宰万物的神、天主教称上帝为天主、上帝能普度众解救百姓)通过大家的解说我感觉上帝是很伟大很神秘的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上这啊?对,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小男孩却要购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近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板书课题并齐读)1、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吗?(我想知道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是谁?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师:噢!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解决那就赶快打开书55页到文中去寻找一下答案吧!注意: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听清了吗?(读完就举手)师:当然了读了课文问题就解决了,快来说一说吧!小结: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邦迪的小男孩为了救摔重伤的叔叔到处购买上帝,他执着的精神感动了一位老者,老者先卖给他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然后又出钱请国内顶尖医疗小组把邦迪叔叔的病治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圈出本课认读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然后多读几遍。
2、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成果。
(a、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跟读,b、“满头银发,慈眉善目”是什么意思?文中说谁“满头银发,慈眉善目”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C、你是怎样理解“昏迷不醒”这个词的,文中告诉我们谁昏迷不醒呢?读一读文中的话。
D、现在在家一找一找: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显得格外高兴该是哪个词的意思呢?文中说谁喜出望外是因为叔叔昏迷不醒邦迪喜出望外吗请你用文中的话正实一下。
小结:同学们对文中的这些字词掌握的非常好,那细心的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下面我找同学来读一读第一部分。
二、品读课文情感受体验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购买上帝的?1、指生读课文2、小男孩是怎样购买上帝的?3、你是怎样理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这句话的?(就是一家挨一家的问,这家没有再到另一家,家家都问)4、小男孩是怎么问的?(课件“请问您这有上帝卖吗?”)5、指导读“想一想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呢试一试;听你读后老师觉得小男孩很着急,你读的真好读出了小男孩迫切的心情。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邦迪的男孩为救摔伤的叔叔到处购买上帝,孩子纯真的心灵感动了一位老人,老人满足孩子的美好愿望,给了叔叔全力的帮助,挽救了邦迪叔叔的生命。
从中让孩子们体会到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爱会创造奇迹。
从而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愿意像文中的邦迪、老人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
2、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梳理问题。
1、同学们,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请看:师板书上帝谁认识?(指生读)在你心中上帝是什么呢?谁来告诉大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2、他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伟大的、神秘的、是无所不能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上帝是不存在的,可是有一个小男孩却想要购买上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购买上帝的男孩》。
3、板题,提醒购字,读题。
4、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5、梳理问题,确定探究重点。
(1)他为什么要购买上帝?(2)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呢?(3)结果怎样?小结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带着这三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这三个问题读懂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邦迪为什么要购买上帝?怎样购买?买到了吗?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1、读要求。
2、学生自学。
三、多元导读,合探解疑(一)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二)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感悟邦迪的不幸1、邦迪为什么要购买上帝?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2、自由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你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3、学生汇报,并追问: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说、读、评)4、引读:邦迪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叔叔是他惟一的亲人,现在他正昏迷不醒,邦迪怎能不伤心流泪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邦迪的话。
《购买上帝的男孩》说课材料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屋的内容《购买上帝的男孩》一课,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购买上帝的男孩》是徐彦写的一篇儿童故事,讲的是孤儿邦迪和抚养他的叔叔怕特鲁普的故事,帕特鲁普在一次干活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昏迷不醒,住在医院,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才能救叔叔,于是邦迪捏着一美元硬币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先卖给邦迪一瓶上帝牌饮料做为安慰,然后又出钱请医疗专家把帕特鲁普的病治好。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该具有爱心,愿意为他人谋幸福,真正的上帝就是人们的爱心。
二、说设计理念:快乐读书屋的教学不同于阅读课文的教学,这些课文时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拓展。
是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范围的文章。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积极努力的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在读中感悟文本的魅力,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使学生在互动、情感中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8个生字,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自读自悟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人世间真诚的关爱是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
教学重点:是感受爱心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
四、说教学流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更好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兴引欲”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上帝的含义,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通过问爸爸妈妈或查找工具书大致了解“上帝”的含义,明白了上帝不是商品是不能买卖的,然后设下悬念,可是一个小男孩却要购买上帝这是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想读书,要读书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脉。
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初步掌握小男孩是谁?他为什么要购买上帝,买到了吗?然后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扫清障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熟读8个认读的字,根据书中的内容理解“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等词语,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⑵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⑶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妙。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联络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能联络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妙。
教学准备:老师:舒缓的音乐;歌曲《爱的贡献》;学生:搜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习题⑴(放轻音乐)教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
(教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习题。
(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老师板书课习题。
⑵学生齐读课习题,质疑:读了课习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老师把重要问习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⑴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⑷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解决问习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⑴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
读一读,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⑵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
(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⑶默读第⑵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固执,白叟慈爱、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答复的句子。
解决问习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⑴抽学生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
⑵指导朗诵第4段,领会邦迪快乐的心情。
哪些词语该重读,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
(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叫嚷。
并联络课文理解“喜出望外”)⑶白叟是一位怎样的人?(填空:这是一位的白叟)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设计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教学准备:教师:舒缓的音乐;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放轻音乐)老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
(老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题。
(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教师把重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1、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2、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
(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3、默读第2、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执著,老人慈祥、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回答的句子。
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1、抽学生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
2、指导朗读第4段,体会邦迪高兴的心情。
哪些词语该重读,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
(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叫嚷。
并联系课文理解“喜出望外”)3、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填空:这是一位的老人)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心情和行为。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封面,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购买上帝的行为。
2. 讲述故事:讲述故事《购买上帝的男孩儿》,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心情和行为,体会其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讨论交流:提问:故事中主人公为什么想要购买上帝?他购买上帝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行为,讨论其意义。
4. 情景体验: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强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购买上帝这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以及其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如帮助同学、关心弱势群体等。
七、教学互动:1.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心理。
2.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感觉,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品质的认同和实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吸收情况。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儿》(简
案)教学设计教科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儿的叔叔是怎样的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儿的原因。
教学过程:
这是徐彦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
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有叔叔帕特鲁普抚养。
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
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就叔叔。
于是,邦迪用美元到处购买“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凭“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
一、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上帝“从字面上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者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
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
天主教则称“天主”。
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二、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一个小男孩儿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走近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
三、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2)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儿就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读、护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耐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以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读演课文。
五、检查识字。
六、推荐作业。
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