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滴水穿石的启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3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请大家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启示呢?(生认认真真读课文)2、师生交流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生齐读)3、(多媒体出示这句话)①抽生读②生齐读二、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我们初步感受“滴水穿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想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吗?好,让我们走进太极洞,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多媒体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
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6、师: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生再读,并强调了“接连不断”)师:的确,功到自然成。
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生自由读这部分)7、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生读第一节,很有感情)(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1、师过渡:同学们,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导学案主备张兰华副备张雅芬组长张兰华主任接主任课标要求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对课文有自己感受。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了解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模式导学模式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一、交流预习,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2、课文分成几大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3、读文思考:课文中列举了()、()、()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4、思考水滴为什么能滴穿石块?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明确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提出合作要求:在小组内讨论不懂得问题,选出汇报人在班内交流。
(二)、出示合作探究问题:预习案的第三四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四)预设合作情况:学生能在小组内说出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
三、展示交流,训练提升(1)交流汇报。
(2)适当点拨:例如:思考:你从哪个词或哪句话体会到了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4)汇报进行总结。
四、归纳总结,发展能力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呢?五、达标检测:1、一、听写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二、造句欣喜若狂不足为奇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教学反思: 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能够“滴水穿石”,意在感受“滴水穿石”的精神,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两相对应深化对“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来读懂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
微不足道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总是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翻山越岭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始终没有停止过坚持每天坚持不懈不教一日闲过数十年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请你说说你知道的名人: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而不三心二意,()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作业: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
课文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都能做成。
接着又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的名人的事例,证明证论点的正确性。
最后又引用反面事例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在导入课文时,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后设置一个情景为学生实现理想提供一个秘诀,这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教学中我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主要抓住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两个关键词语,再让学生找出为什么说水滴目标专、持之以恒?学生在回答时抓住重点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进行品析,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
在学习文章列举的三个名人事例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学习方法。
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了李时珍的例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如“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草药”、“二十几年”等。
重点让学生想象在这20几年里,李时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接下来的两个事例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及时进行拓展。
对于文中所列举的一个反面例子的作用,启示中的一句话:“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现不半途而废”中,让学生发现这是两组近义词,这两组近义词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表达的,文中也有这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板书,学生看便反应过来,原来三位名人的成功与雨水的失败也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我适时告诉学生这就是正反举例的方法。
正面事例加上反面事例,增加了说理的效果。
并倡导学生将这种方法大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作者:郑红菊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4期教材简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借物喻理,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此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教学目标1.认识“锲、雕、琢”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略读的能力。
2.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
3.学习小水滴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师:老师给聪明好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见面礼,请大家欣赏美丽的画面,并根据画面猜一个成语。
(教师出示滴水穿石的动画片)生:滴水穿石。
师:看到这个成语,我发现许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谁能说一说你头脑中闪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带着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七》,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3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句子。
(生读)师:喜欢读书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结交几个生字词朋友吧。
请大家认读生字词,扫清读书障碍。
三、品词析句,对话文本(一)了解奇观,感知启示1.“滴水穿石”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弱小的水滴怎么能把坚硬无比的石头滴穿呢?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寻找答案。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更非一日之功。
”书中用了两个词精练地概括了滴水穿石的成因,你找到了吗?(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3.“滴水穿石”不仅是一个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原文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原文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饱含哲理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山巅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一只小鹰意外落入山脚下的水潭,而且它的翅膀还弄湿了。
正当它拼命地挣扎着想要飞上天时,一位哲理老人经过此地,看到了小鹰的困境。
哲理老人对小鹰说:“只要你不放弃,一定会飞上天的。
因为,滴水穿石,何况是你拥有如此强大的翅膀呢?”小鹰想起了滴水穿石的道理,便下定决心要继续努力。
小鹰挣扎着,努力地拍打着翅膀。
起初,它的翅膀湿漉漉的,沾满了泥土。
它感到痛苦和困惑,但它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相信滴水穿石的道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鹰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直到有一天,它的翅膀终于完全干燥了。
小鹰感到异常轻盈,迫不及待地试飞了一下。
它拍打着翅膀,飞得越来越高,最终成功飞上了天空。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不只是适用于水滴穿透石头的情景,更是一种信念和毅力的象征。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地相信和坚持努力,最终我们也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首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正如小鹰相信滴水穿石一定会成功一样,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事业上,只有坚定地相信自己,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次,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不懈的努力。
小鹰挣扎着拍打着翅膀,终于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
这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放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习和成长需要经历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最后,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
小鹰用了很长时间才将翅膀完全干燥,但它没有急躁,而是耐心等待。
学习和成长也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地等待和坚持。
通过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信念,坚持努力,并具备耐心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_教科版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我们初步感受“滴水穿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想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吗?好,让我们走进太极洞,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多媒体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
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6、师: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生再读,并强调了“接连不断”)师:的确,功到自然成。
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生自由读这部分)7、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生读第一节,很有感情)(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1、师过渡:同学们,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一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
(生边读书边批注)2、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滴水穿石的启示》备课教范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精选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
)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
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
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