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生活、学习及其他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事实上,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般性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活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有的思家、恋旧,常常偷偷以泪洗面;有的厌学、仿徨、沉溺于无所事事;有的失眠、抑郁、在焦灼中挨度日子;更有的则想休学、退学,打起退堂鼓,如浙大计算机系九八级的一名男生,上学不久就想退学,原因是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失眠;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怀念过去的成就与风光,无法面对新的生活。

二、是学习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如毛某是某工学院二年级学生,来自某重点中学,在中学时算班上成绩优良的学生,从未有学习吃力的感觉,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学习在班上名次排列在后,自尊心受到挫折,从此放弃了努力,第一学年结束时两门不及格,于是觉得对不起父母,萌生了留级或退学的念头。

三、是人际关系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中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某学院机械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林某,上了大学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使他伤透了脑筋,吃尽了苦头。上学一年多,和班上同学很不融洽,跟同寝室人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后来搬出宿舍,几乎不与同班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感情淡漠,隔阂加深,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于是失去了学习信心,厌倦学习,厌恶同学,坚持要休学.

四、是恋爱问题。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门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们倍加关注的自身问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很多学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他们有的求爱遭到拒绝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中,有的面对“第三者”而焦虑、抑郁,有的为单相思或暗恋某人而茶饭不香;有的为失恋而萌发报复或自杀念头,? 如某大学男生吴某与女生刘某恋爱,双方感情发展很快,尤其女生刘某投入全身心的感情,陷得很深,但最终被吴某抛弃,刘某苦苦哀求无果,从此,情绪一落千丈,整天呆在宿舍,饭吃不进,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趁同

室姐妹上课之时刘写下一封遗书,吞下了安眠药,想以死解脱,幸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了危险。

五、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过着衣食无忧甚至非常舒适、“潇洒”的日子。但却有一部分学生常常紧锁眉头,难以舒展。这就是大学生中的另一个阶层一一贫困生。家庭的窘境在他们心里留下深深的血印,而学校的生活又让他们无奈和难堪,姑且不谈他们吃穿住用的简朴,有时还为生活发愁,为买不起学习资料、学习用品难受,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遭到同学的嘲笑和不理解。这些情况会使他们的自尊受创,造成性格孤僻、心情忧郁、烦躁不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还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生乙,家境贫寒,考上大学本来非常高兴,好不容易凑够学费入了学,到校后却因经济困难,觉得自己穿得太寒酸,参加集体活动又要花钱,就很少参加,遭到同学的嘲笑。他觉得同学们伤害了他的自尊,慢慢地疏远了集体,想以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委屈、烦躁、苦闷、孤独、自卑常常侵扰着他,结果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四肢无力、胸闷心悸,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得了神经衰弱。

六、是择业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心理冲突往往出现在高年级学生中,经过四年的苦休苦练,总希望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会考虑个人理想、收入多少、社会声望、工作条件、发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随人愿,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刘某是一名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自我感觉挺不错,找工作时比较挑剔,既要考虑工作条件和待遇条件如何,还要考虑是否清闲自在,结果是由于她的贪图安逸、且难以满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令用人单位望而生畏,致使一家单位聘用了一名本科生而没聘用她,她极度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导致心灰意。

自我管理问题:网络成瘾,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贾玉霞; 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11期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 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

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学校园是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方。在校园中, 学生一方面接受社会变革的洗礼, 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竞争意识; 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相对单一狭小的环境, 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

压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因角色转换带来的学习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学生进入大学后, 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与中学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对教师依赖性极强的被动学习方式相比, 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使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觉性、自立性、灵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由于中学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少学生入学后表现出独立性差, 生活能力不强, 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现学习适应障碍。此外,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的学习尖子, 是老师、家长的宠儿, 但进入大学后, 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出类拔萃,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失衡, 自尊心受挫, 容易产生焦虑、失落、苦闷、自卑等心理困扰和问题。人际交往是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与中学时代单纯的人际关系相比, 进入大学接触的教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 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以适应全新的环境。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不少人受长辈溺爱, 过于敏感挑剔, 任性自私, 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缺乏尊重与关爱别人的

情感,加之他们交往能力有限, 交往方法不当, 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造成失败, 交往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 渐渐使这些学生自我封闭, 严重的交往困难

导致孤单抑郁、焦虑不安、性格孤僻、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2. 情感困扰和危机。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 生理心理发育已趋成熟, 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

在面前。现实中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校园里有的大学生把异性之间的好感误解为爱情, 有的为摆脱孤独寂寞而寻找异性谈恋爱, 有的因周

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羡慕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 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

成功率较低, 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同时,由于性生理成熟, 大学生受到性意识的困扰, 因性冲动反应不良而产生焦虑自责甚至心理变态, 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

心理创伤, 使大学生陷入自卑、焦虑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去,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向极端, 酿成悲剧。

3. 对网络产生的依赖性。

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 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现实交际困难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 另一方面也被网络的精彩深深吸引。因而对网络的迷恋、依赖越来越强, 有的甚至染上网瘾, 沉湎于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自我封闭, 不愿与人交往, 严重地导致了心理错位、人格分裂, 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4. 就业压力。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 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而现实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常阻挠“理想自我”的实现。目前毕业生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制度, 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 使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由于不能对社会、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 在择业前盲目乐观, 过高估计自己;

在就业失败后, 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而导致情绪低落自卑;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 对前途失去信心, 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因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此外, 由于社会用人制度不健全, 竞争有失公平, 择业的反复失败使个别学生的人格弱点呈现出来, 形成心理疾患, 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 因此, 高校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滞后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有的高校严重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教师, 因而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 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引导。再加上, 很多高校心理咨询手段、方法落后, 咨询人员专业素质低, 也使得一些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不愿去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和解决。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1.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在条件,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 要通过学报、校刊、网络的宣传, 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 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真情,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 宽松活泼的环境。同时, 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活动,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多方面的价值, 增进人际关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发展个性。

2.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心理咨询中心作为高校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 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障碍的误区、走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 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 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协调员作为支撑点, 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 恢复心理平衡, 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尽早建立心理档案, 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及时发现和调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个别严重者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当前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现阶段的紧迫任务。从现实情况看来,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激增, 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本身配置有限, 使心理咨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要求咨询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对来访者要以满腔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式、严守保密的原则, 静心倾听他们诉说, 启发、引导他们解除心理存在的问题。因此,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采取多种形式, 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 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 高校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教育者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4. 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要引导大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 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遭遇挫折时, 要

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 培养坚强的意志, 提高挫折承受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 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消除误会。

5.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影响。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 是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 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 全面反馈学生状态, 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强关注力度, 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

https://www.doczj.com/doc/2619340176.html,/xsc/xsg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是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事情,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的职责,作为与大学生有着更多接触的辅导员更应如此。为了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调适与自我诊治,首先,辅导员应努力学习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只是,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得心理健康水平,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其次,辅导员还应学会几种自我诊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诊治;自我调适,自我诊治的方法有:放松疗法,自我暗示疗法,自我娱乐疗法,运动疗法,宣泄疗法等。

辅导员除了把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懂得识别问题外,还应掌握一般的处理方法对策。

1、通过活动集体处理新生适应不良等问题。

适应不良是很多大学新生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集体性活动的开展对这一问题进行统一处理。首先,构建一组沟通得平台。作为新生辅导员要做好新生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动态,为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曾进师生间得交流和沟通,除了传统的班会、周记以及班干部的定期汇报外,还可以利用电话、手机短信、QQ群、E—mail、网上发帖子等现代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构建一组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其次,为学生过大学的第一个生日。18、19岁是一个重于形式并且多愁善感的年龄,对大一新生来说,离开家庭第一次来到大学过集体生活,渴望归属感,更渴望得到关心和关注,因此,辅导员可以把每个学生的生日记在心里,分上下学期为学生过集体生日,开生日晚会,为他们祝贺大学的第一个生日;也可以为过18周岁的新生集体举行一个纪念成人得仪式;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也增进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学会了互相关心和团结友爱。

2、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可评价自己,达到自我接纳,解决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心理状态也越健康。要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首先,辅导员应当在日常的接触中,观察并记录下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不足。其次,教学生从不同人的眼中看待自己实现自我探索,获得对自己更全面的了解,客观的总结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尝试着欣赏自己长处的同时,正视自己的短处,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人格。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即使没有成功的把握也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通过参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在活动中发挥潜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缓解心理压力,发送紧张的情绪,最终获得自信。

3、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事件中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是考多读几本人际交往指南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慢慢体验、学习,逐步提高的。要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首先,辅导员可以列举些有代表性的人际交往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交往方式处理问题,甚至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人际交往过程,之后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失,学习换位思考等有效的方法。其次,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交往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效果,不断的调整,总结出适合于不同情境、不同对象的沟通技巧。最后,辅导员还可以鼓励,或者组织同学之间开展交流活动,互相分享经验,以更高效的方式汲取多样化的人际交往技巧。

4、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寻找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的能力。

在大学阶段,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学习仍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从社会适应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知识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如何学习、如何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首先,作为辅导员应该做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单一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来衡量,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组织开展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在认识学习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尝试将这些学习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使其成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再次,针对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畏难情绪,辅导员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目前的学习对于将来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5、帮之学生正确面对恋爱问题,把握恋爱过程中的尺度,使其拥有健康的恋爱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导致了对恋爱强烈的向往。经验告诉我们,压抑内心的需求无益于大学生的成长,而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恋爱观更有益。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观时,辅导员首先要消除恋爱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让学生意识到恋爱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异性交往,恋爱和人际交往同样需要平等、尊重等;其次,对恋爱要有合理的期待,并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较高的期望会导致极度的失望,甚至会引发过激的言行,恋爱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次,要让学生强烈的意识到自己作为成人的责任感,认识到责任不是事情发生之后的后悔和自责,而是事情发生前的冷静思考,学会为自己在恋爱中的一切行为负责,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恋爱不只是体验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双方交往中促进彼此心灵的成长。

6、发掘学生的能力倾向,拓展职业适应性,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大学时走入社会前的准备时期,社会与家庭、学校不同,对每个人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对职业生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不够,与社会要求脱节,要越过这道障碍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个人品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让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大学能够学到什么,有哪些东西需要自己去获取,通过哪些途径完善自我;其次,引导学生街和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特征,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分析这个目标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找出自己与这些要求间的差距,并在大学期间通过实践,不断缩小差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李亮; [J];高教高职研究; 2008年01期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生活适应心理问题

1. 生活自理能力偏弱。

尽管高校都在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大学生普遍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事务,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一些大学生懒于从事简单的劳动, 连衣服袜子都不愿去洗, 经常是积了一堆再请人代洗。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 也同样表现在部分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身上, 因为这些学生家长感到不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经济条件而觉

得很对不起孩子, 于是作为一种补偿, 不让孩子干更多的活, 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弱。

2. 挫折承受力较差。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 基本上都是出生于祖国改革开放之后,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的逐步好转成长起来, 且大多都是独身子女, 从小就被宠爱着, 缺乏实践锻炼和挫折教育, 心理承受力较弱。在面临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时, 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有的甚至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人际关系心理问题

1. 人际关系不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数学生较为封闭, 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 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 想着要和别人交往, 同时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比如同学关系、老乡关系、恋爱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及朋友关系等等。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 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 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心里话儿对谁说? ”成为大学生普遍的困惑。

2. 社交不良。

大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小社会的环境, 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部分大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 充满了兴趣, 却又担心失败, 因此经常只是充当观众, 羡慕别人而自己参与较少。不少大学生对笔者感叹“在大学里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 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周末恐惧症”, 在周末感到孤独, 无处可去。

(三)学习心理问题

1. 学习方法欠佳, 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截然不同, 有些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育, 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以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生活。不少学生在中学是学校的尖子生, 而进入大学后, 却变成普通学生。调查中有41%的学生存在考试不及格现象。存在不及格现象的学生大都学习方法不当, 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搞疲劳战术,学习效率不高, 或担心和惧怕考试, 产生焦虑情绪。

2. 学习目标迷失, 缺乏主动性。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数学生把考取大学作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而进入大学后, 感到迷惘失落, 动力不足, 兴趣不高。调查中有近52%的学生认为“不知为什么学习, 专业兴趣不高, 缺乏学习动力, 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晚自习上座率在70%左右, 部分学生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磨时光。

(四)情绪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 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 心理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 尤其反映在情绪上。本次调查表明, 大学生的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 以抑郁和情绪失衡现象尤为突出。

1. 抑郁现象。

抑郁指大学生心中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 常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 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得参加, 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来, 逃避参与。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亲和感差、某种原因如连续的考试失败、失去亲人、失恋、同学感情失和等都是抑郁的直接诱因。“郁闷”一词在时下大学生中的广为流传, 也进一步反映了抑郁心理在大学校园里的广泛蔓延。

2. 情绪失衡现象。

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 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 表现为情绪波动大, 喜怒无定。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撅不振, 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负性情绪的控制相对较弱。个体负性情绪表现为情绪高低不定, 易怒, 难以驾驭自己的情感, 不能保持一种常态的情绪状态, 如一次考试失败, 有的大学生就很难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五)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哪个少女不怀春? 哪个少男不钟情? ”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 又是处于性活跃期的群体, 恋爱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和大学生活中异性交往机会增多, 使他们渴望交友, 向往爱情, 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恋爱观不正确等原因, 致使不少大学生因单相思、失恋、与恋人发生矛盾等问题而苦闷、烦恼。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是由于他们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发展与性知识教育的滞后之间存在着矛盾, 使大学生缺乏性心理常识, 常常为性压抑、性幻想、性自慰、性行为的发生感到羞怯、紧张、恐惧、自卑、自责甚至产生罪恶感, 并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六)就业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择业、就业逐步实现市场化,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竞争性。由于就业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访谈中许多大学生坦言就业压力太大了。“毕业即失业”、“辛苦读书十几年, 结果还是难就业”⋯⋯这些口号间接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的悲观情绪。就业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 而现实与理想又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焦虑、恐惧等心理。

二、学校干预对策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 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正确认识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 笔者认为, 应当遵循“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 采取恰当的干预对策,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形成社会合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长期性的工作, 各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优化德育工作环境,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防止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 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 要逐步构建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的“大教育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 形成社会合力,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渗透各教学环节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减少无不得益于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 是保证其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最好办法。根据大学生中出现的突出心理问题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还应设计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性指导。另外, 可以

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板报、广播、电话、网络等多种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和研究, 有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 并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 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可以较为全面地调查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他们中存在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对筛查出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应及时与其院系的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以及家长沟通, 及时干预, 及早治疗。

(四)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 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化对自身的认识, 引导他们去发现真实的自我并适应大学

生活, 为之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及时疏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咨询人员通过个体心理治理、集体心理治疗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可以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保健知识, 帮助他们克服不合理信念,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确评价自己, 建立自信心, 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 找到可行的排忧解难方法, 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适当地参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 能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磨难, 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学会与他人交往、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以及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黄宏思;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1.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

1. 2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1. 3 恋爱心理困惑。

1. 4 抑郁心理。

1. 5 就业心理困惑。

1. 6 意志不坚定。

1. 7 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弱。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2. 1 环境的变迁。对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讲,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但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新入学学生的适应和高调整问题。首先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第二是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也很大,这种变化主要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应付一切生活琐事。第三是地位变化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在中学时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他们已习惯了成绩比较好、比较拔尖的地位,但进入大学以后,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势必使大部分同学失去原来的拔尖地位,而成为一般甚至比较差的成员,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

2. 2 人际关系失调。如果大学生善于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关系,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的感情交流,就能获得一种安全感,在这种交往中,情感得以宣泄,郁闷得以排遣,精神得以升华,这将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更由于今天90 %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与他人交往中有的以我为中心,任性、霸道、自私等心理特点便会暴露无遗。所以在大学生里对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

2. 3 情感受挫。时下的大学校园谈恋爱已很普遍,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和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茶饭不思、神态迷乱,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惩后果。资料表明,大学生中自杀的75 %以上是,由于失恋或情感受挫造成的。

2. 4 社会因素。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弊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和人格问题,尤其是中学阶段教育,大多口头上喊的是素质教育,实则搞的是地道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的训练,学生为了挤过独木桥,也不得不压抑了正常的交往、娱乐、活动需求,两耳不闻窗外事、身边事,一心只读考试书。这种忽视学生心灵和人格的教育的恶果在大学阶段即突现出来。另一方面,就业竞争太激烈。随着高校扩招,分配制度的双向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大学校园,然而也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粥少僧多。再加之一些单位在选人、用人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使得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院校非热门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就为自己将来的分配就业担心焦虑。

2. 5 家庭因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家长们把过多的爱倾注到子女身上,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这种超负荷的爱,却使许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在大学里还有许多贫困的大学生,他们靠社会上的好心人资助或希望工程捐助。特殊的身份,使他

们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同时又使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只有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回报社会、好心人对自己的关爱,同时在言行、穿着打扮方面还要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的出格,遭到周围同学的非议。长此以往许多大学生感到非常苦闷、孤独、自卑、迷惘,内心充满压抑感。

2. 6 学习压力过大。为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等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使大学生在将来的择业中更胜人一筹,学校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学生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学生既要完成课堂上所规定的各种学业要求,又要在课余拼命地自学,考各种证件和等级证书,好为自己

素质的天平上添加各种砝码,这在重点大学中尤为突出。

2. 7 自身缺陷。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容貌、体形、身材、智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在自身个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缺陷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深深的自卑,由过度的自卑引发出过度的自尊、敏感、多疑、敌视的性格,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2. 8 缺乏心理救治。在香港,每1000 名大学生拥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在内地,每5000 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辅导员还是兼职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由于心理救治系统的薄弱,使得大学生的心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再加之,我们当前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心理问题见不得人,患有心理疾病和精神不正常几近相似,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敢或不愿意去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有需求而不敢面对需求、满足需求。而是通过压制和堵截来对待积于心中的心理烦恼和心理问题,只能使心理问题愈来愈加剧。

3.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主要应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大方面来考虑问题解决的办法。

3. 1 从学校方面来说

3. 1. 1 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是关键。有关部门和领导要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教育切实列入学校教育工作重要议程,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

3. 1.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学校应采取不同水平、不同层次、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形式,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网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挫折意识、进取意识、适应意识、交往意识。培养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真正使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同样强大起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 1. 3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适应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等,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开展持之以恒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活动,不失为一条成功的补救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完善和发展自我。

3. 1. 4 营造良好氛围,满足大学生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要积极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人文环境,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参与双文明建设的自觉性,满足

他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采取多种途径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

理承受能力。

3. 2 从学生方面来讲

3. 2. 1 对自我进行正确、准确的认知。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偏低,容易产生以自卑为核心的各种不健康心理,比如胆小、拘谨、敏感、自暴自弃等。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偏高,容易产生以自负为核心的各种不健康心理,比如自高自大、孤芳自赏等。所以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认知的时候,全面综合地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大

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3. 2. 2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状态。”社会适应状态良好,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协调平衡的个体,便会身体健康,情绪乐观稳定,学习、工作游刃有余。在适应外界环境时,大学生应摆正心态,降低期望值,象杨柳一样柔软韧,而不要象钢板一样板直僵死,否则只会被社会淘汰。

3. 2. 3 转变观念。观念的陈旧、保守,认知上的无知是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首要原因。各种大众传媒应采取各种方法,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可能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个个讲究心理卫生的局面,有心理问题的人才会积极、大胆、坦然地去求助。

3. 2. 4 学习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应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广泛阅读,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与方法,比如欣赏别人,真诚地赞

美别人,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欣赏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懂得批评与建议的艺术,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灵,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同心灵的鸡汤,会使人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天然的免疫力。

3. 2. 5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进与人交往。研究发现,做出偏激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一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自闭倾向的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能使人打开自己的心灵,增强人际交流,发挥自己的专长,缓解内心的压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了心理问题,越是封闭自己、压抑自己,去克服“症状”,越是进入了一个“注意”与“症状”的恶性循环中。顺其自然,投身于各种活动,能使注意力很自然地转移到外部有趣的活动中,从而忘掉症状,减轻烦恼。

3. 2. 6 学会自我合理化。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大学生应学会自我合理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多一点阿Q精神,善于运用各种理由把环境进行合理化。我们只有以宽容的态度、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种挫折,才能使我们的心理问题软着陆,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压力,保持心灵的健康与愉悦。

3. 2. 7 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成功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但客观讲,每个人的能力是都有一定限度的,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果能对自己的能力

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诸社会实践,那么就少受挫折,并且充分发挥才能,因此,每位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以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王维勋; [J];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04期; 212

1、心理问题及表现

所谓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而尚未泛化,反映强度不甚剧烈,并未影响思维逻辑性的暂时心理紊乱。其突出表现为:因学习压力较大,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情绪困扰及失恋等生活矛盾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中很多人存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不良引发的心理问题

环境的变化: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说,面临的是陌生的地区、新的校园、生疏的班集体,多数又是初次远离家门,这些问题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适应问题。其表现为失眠、神经衰弱、烦躁不安、严重焦虑,甚至想退学等。

学习方面的变化:由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有别于中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从而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表现为失去信心、自卑、紧张、焦虑、失落、自责等。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是适应不良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容易把未来设想的过于完美。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的自我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心理状态,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心理上的适应不良,觉得无所适从,失去了自我,同时也出现了消沉、颓废、苦闷等心理反应。

1.2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某些学生对交往行为本身产生恐惧并寻找借口主动回避,不愿和家人、老师及同学在一起;自我牵连倾向重,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往往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以至出现僵局和冷场。这不仅导致学生交往范围趋于狭窄,与他人关系紧张,给教育带来障碍,同时也阻碍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

1.3 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人格状态。这是一种严重偏离正常人格的人格。具体有偏执性人格、意志薄弱性人格、轻浮性人格、反社会性人格。这些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思想觉悟和思思想水平的提高,扼制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预防和矫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文件中将人的健康分为心理、人格和生理% 个方面,心理健康则成为健康的第一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自身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因此,预防和矫治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严肃课题。

2.1 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把人生观放在首位。人生观处在心理结构的最高层,是在个人大量认识和行为基础上所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直接影响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是否具有健康的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因此,人生观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而且还

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2 帮助青年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长久的保持心理健康,离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难以想象的。随着人们观念的变革,大学生们越来越把人际交往能力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条件。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把友谊列为需要的第2 位,仅次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人际关系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他们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矛盾,使他们一方面渴求得到友谊,另一方面又敏感的自我防卫,戒备他人,无形中拉大了和别人的感情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青年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交几个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志同道合的挚友,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有共享心灵秘密的朋友。慰藉自己心灵的朋友,对他们心灵稳定起着很大影响,是他们在情绪上与别人和社会相联系,增强安全感和力量。另一方面在与朋友交往中,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别人和社会,获得必要的社交技巧和生活经验,得到精神上和人格上的补偿,可以使学生在朋友身上体验到展现自己价值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提高他们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抗挫教育,把举行各种磨炼意志的活动与日常生活、学习、劳动和文娱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等优良的心理素质。同时,经常教育学生既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努力争取成功,又要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甚至承担失败风险的心里准备;挫折产生后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原因,客观评价个人实力与目标的难度水平,采取补救措施。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理教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作用,教职工的优良心理素质,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优雅整洁的环境,活泼轻松的气氛,不仅能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更有利于活跃思想、扩大交往、调节情绪、淡化心理矛盾和冲突。校团委、学生会要充分发挥校内各学生社团的作用,多组织一些有意义而且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尽量引导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余,都能主动的投入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

结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与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分析,不断开拓心理指导与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

张建荣,张群[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47-49 大学期间, 是大学生心理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也是他们心理变化最激烈、最困惑的时期。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 因而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 形成各种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自闭心理。

人们出于自卫本能的需要而设置的心理屏障, 是人的适应能力发展的表现。但如果过度地掩饰自己, 不敢在他人面前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自闭现象。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相比处于劣势, 在心理上总觉得低人一等, 形成心理负担, 产生自卑心理。一些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又疏于心理引导, 使他们的自卑感得不到及时克服, 更加重了心理负担。

2、厌学弃学心理。

大学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 教师讲授以重点难点为主, 不再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一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的学生, 进入大学学习后, 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 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产生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表现为不愿意上课, 求知欲望低下, 尚失抱负和理想, 缺乏自尊和自信, 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 考试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 甚至放弃学习。兴趣转移, 精力外流, 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打扑克、下棋、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上网成瘾, 沉溺于虚拟世界。

3、择业焦虑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每年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情况, 使他们产生就业心理恐慌, 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在心理上倍感个人前途渺茫, 信心丧失。

4、人际交往障碍心理。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目前, 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的生长环境, 又使得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在交往过程中, 畏缩胆怯, 过分谨慎, 产生严重的心理压抑。在与老师的交往中, 很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过于掩饰自己, 不敢敞开心扉; 在与同学交往中,缺乏自信, 范围过窄, 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交往过程中, 甚至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 引起孤独感, 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 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5、情感困惑与危机心理。

在进入大学以前,学校与家庭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 很少注意学生情感上的需求。进入大学后, 谈恋爱已为校规所允许, 大学生开始追求他们的爱情。而感情的突然释放又带来了不知如何驾驭的困惑和恐慌。表现为恋爱心理不成熟而导致的异性交往困难, 恋爱关系处理不当, 恋爱和失恋的痛苦体验, 带来了心灵上的情感挫折与打击, 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 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状况是决定人们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基础。当前, 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新旧观念相互激荡的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人际关系失调、情感挫折、就业和贫困等各种压力, 失去了稳定感, 感到无所适从, 不同程度地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 成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一些心理

脆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的情绪, 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

病的高发人群。

1、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带来了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的深刻调整, 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竞争的环境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 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社会腐败、道德失范、分配不公、社会治安状况等社会消极现象和问题, 使人们产生了迷盲和困顿。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的分配关系, 攀比的心理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失衡与落差。所有这些不利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的冲击, 使他们在理想、目标、认识和追求上的无所适从, 出现信念偏差, 产生心理障碍。

2、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弊端仍显而易见: 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 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快乐和兴趣,以至于中途退学的学生在高校逐年增加。学校和家庭缺少对学生生活技能的重视和培养, 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校园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周边网吧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 学生课余时间上网, 很少与学习目的有关, 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 少数学生则整天沉溺于网吧。网络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效率、快乐的同时, 其存在的大量有害信息, 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处于心理发育期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 极易受到严重地侵蚀和伤害。

4、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 在校的大学生多数是家庭的独生子女, 父母对子女疼爱有加,生活中尽量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由于望子成龙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文化素质方面, 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重视与培养。使得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 主动地尊重他人不够, 缺乏社会锻炼, 任性自私, 不善交际, 缺乏集体合作精神, 心理较为脆弱。离开家庭进入大学以后, 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 失去了过去在家里的“中心”地位, 感到很难适应新的生活, 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5、经济因素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大学生来自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家庭。那些来自城市和农村贫困家庭尤其是偏远山区家庭的学生, 形成了高校里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贫困

群体。极少数特别贫困的学生, 因为没有能力支付学费而不得不辍学。现在, 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 建立了大学生就学的绿色通道, 但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悲欢情绪却很难在短期内消除, 成为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反,那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 每逢晚上和周末, 聚集在学校周边的网吧和饭店, 成为大学里的高消费群体。同学间互相攀比, 导致部分学生虚荣心膨胀, 由此引发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除了依赖大学生自我身心的逐步发育成熟, 更需要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强化实践的磨练过程, 关心和资助特困大学生等, 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 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充分结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讨论、辩论、咨询等形式,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向学生介绍与心理健康的有关常识, 帮助他们掌握改善心理健康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学会把握自我,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轻松愉快地成长成才。

2、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一种面对面的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讨、解释、协商, 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 进行心理调节, 克服心理障碍, 改善思维方式, 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社会,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实现心理放松, 提高心理素质, 完善人生品格, 改善环境适应能力, 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 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3、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培养和锻炼。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大课堂。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的现象, 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少走出家庭和学校的圈子, 没有到社会上去经受实践的磨练。学校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 增强迎接困难、抵抗风险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

4、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搞好校园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 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 创造直观感觉赏心悦目, 学习生活轻松愉快的自然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 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 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努力形成文明活泼的校风、团结友爱的班风和好学上进的学风, 增强学生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识, 使校园内形成关系和谐、充满生机、洋溢活力的浓厚气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5、扎实做好特困大学生的关爱工作。特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 关怀特困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也是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全方位关心特困大学生。例如, 尽可能地为特困大学生开辟勤工助学岗位, 缓解他们经济上的困难; 对特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 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 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互相关心和帮助,让特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困难给特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要用宽阔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积极思考和探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将逐步得到提高, 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积极的努力。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 一·神经症 二·人格障碍 神经症: 主要由心理问题造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神经症和神经病都是心理方面的失常,神经症因自己知道自己异常表现而具有痛苦体验,会主动求医寻求帮助。 重性精神病无上述体验,拒绝寻求帮助。 一般来说有无自知力,是传统的精神病学中作为区别神经性精神障碍与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人格障碍是没有自知力的。 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精神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患焦虑症的人时常担心可能在未来会发生什么危险,过分忧虑,但是往往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 1.情绪障碍 2.出现一些身体状况,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早醒无法入睡等。 3.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 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痛苦。病人体验到的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无法控制。(这里说明,强迫症很难治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4.神经衰弱是常见的心理障碍。 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常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很难治,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有人格障碍的人人格显著偏离正常,情绪不稳易激怒。。。但意识状态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妄想和幻想。这点可与精神病相鉴别。偏执性人格障碍表现为: 1.对人对事过度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往往反映过度。 2.经常怀疑别人要伤害自己。 3.遇到挫折易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 4.易于争辩.反抗。 5.易于记仇。 6.易于委屈。 7.自卑或自我评价过高。 每个人在特定的阶段特定的环境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消极偏执,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多与身边的人交流以帮助自己早日进入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有一个愉悦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

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常见挑战之一。在大学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 各样的压力和困惑,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困扰等。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1. 学业压力 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包括考试、论文和作业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失眠和抑郁等问题。为了预防和处理学业压力,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过度 压力。 -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辅导员 寻求建议和支持。 - 放松身心:定期进行休息和放松活动,如运动、听音乐或与朋友聚会,以缓 解压力。 2.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是一个社交环境,大学生常常面临与同学、室友和教授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孤独感、冲突和不适应等情绪困扰。为了预防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他人保持积极的沟通,包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倾听他人 的观点。 - 培养友谊:参加社团活动或志愿者工作,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 解决冲突:如果发生冲突,要尽早解决,可以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达成共识。 3. 情感困扰

大学生可能面临情感困扰,如恋爱问题、失恋和家庭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导 致情绪波动、自卑和焦虑等。为了预防和处理情感困扰,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自我关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提高自信心。 - 寻求支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情感支持和建议。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有助于提升情绪和心理 健康。 4. 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由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 题和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引起。为了预防和处理焦虑和抑郁,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和抑郁持续存在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心理咨 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 学习应对技巧: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肌肉松弛等,以缓解 焦虑和抑郁症状。 - 建立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寻求支持。 总结起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需要综合的方法,并且每个人的情况 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的平衡状态。在大 学生群体中,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焦虑和压力 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和未来不确定性时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时间,避免 拖延症的产生。 2.寻求支持:找到可以倾诉的人,与朋友、老师或辅导员交流,分 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3.放松和调节:通过运动、读书、听音乐等活动缓解压力,保持身 心健康。 二、孤独和社交困难 大学生通常会面临新环境和陌生社交圈的挑战,很多人会感到孤独 和社交困难。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 1.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和课外活动,主动结识 新朋友。

2.寻求共同兴趣: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或俱乐部,与志同道合的人 交流互动。 3.建立人脉:维护与同学、老师以及校友之间的关系,扩展社交圈。 三、情绪低落和抑郁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或因身心疲惫、失去动力时,可能会 出现情绪低落和抑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寻求专业帮助:如感到抑郁情绪严重,应及时咨询心理咨询师或 心理辅导中心,寻求专业帮助。 2.关注自身情感变化:了解和关注自己的情绪波动,及时与他人沟 通分享。 3.保持积极态度: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来提升心情。 四、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大学生时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建立 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提升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方法: 1.发展才能和兴趣: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并积极发展个人 才能。 2.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客观、积极的自我认知,接纳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 3.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心里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一、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适应障碍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3、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进食障碍主要包括两类。厌食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太胖,害怕发胖,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服用减肥药等,有意造成并维持低体重,可有明显消瘦、发育延迟和内分泌紊乱。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冲动性暴食,之后又因怕胖而禁食、过度运动、抠吐、滥用药物等。 6、强迫症控制不住地出现一种想法、冲动,如总是怕脏、反复洗手,总担心安全、反复检查门锁门窗,反复回忆,强迫性思考无用的问题,自觉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7、重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均可在青壮年起病。躁狂表现为过分高兴或易激惹、话多、言语夸大、想干大事、忙碌不停等,但多虎头蛇尾;睡眠少、性欲食欲亢进,部分伴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壮年

起病,表现形式多样,通常有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等。 二、常见的学习问题: 1、没有处理好讲座、课外书、教材、图书馆的关系,学得多学得杂。 2、没有理顺考试与知识建构思想建设的关系,使得自我评价混乱,价值观迷茫。 3、没有处理好导师指导与学术训练的关系,使得研究一无所获。 4、缺乏真正的能力观知识观,只是从书本获取知识,缺乏从生活和其他媒体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缺乏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大学生涯中,许多学生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于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缺失等方面。本文将探讨一些大学 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由于大学课程的难度增加,任务的繁重,很多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习动力 下降、自信心缺失等问题。 解决方法: 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有足够的 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寻求帮助:如果感到学业压力巨大,可以向教授、辅导员或学业 指导中心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改进往往能够减轻学业压力。 掌握好时间管理技巧、提高阅读效率等,使学习更高效。 二、人际关系 大学是一个人际互动密集的环境,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常见的 心理问题之一。与室友相处、与同学交流、与教授沟通等各种人际关 系都可能带来矛盾和困扰。 解决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冲突和误解。 2. 培养友谊:参加社团活动、加入学生组织等可以扩大人际圈子,增加交友机会。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3. 寻求帮助:如果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解决,可以咨询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三、自我价值感缺失 许多大学生在追求完美的学习成绩和成功的同时,常常忽视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这种心理问题会导致自卑、无自信等问题。 解决方法: 1. 定义成功的标准:重新审视成功的含义,不要仅仅以成绩或物质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学会欣赏自己的努力和成长。 2. 培养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投身其中。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增加自我价值感。 3.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担忧,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会帮助你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心理调适 大学生活节奏紧凑,往往容易感到心理疲惫和压抑。这种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调适,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安康水平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成长,还会影响校 园的安定,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全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心 理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下面 是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资料,欢送阅读。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局部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 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那么。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那么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那么: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 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 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 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 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 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 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不 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 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 “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

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 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 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 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局部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 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 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 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 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 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每个人在人生开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 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 适应”。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 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病 症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 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剧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 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 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 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从孩提到晚年,总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处理自己与各种环境要素的关系。由于存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成功的调整自己的心理,以良好的状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在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就会有太多的心理困惑。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偏差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点、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我的意志控制。 总体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但尚未成熟,因而容易引发各种偏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偏差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1、自我中心倾向、自我期望过于理想化,即过分追求完美;2、自卑感强。;这是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引发的,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过分追求完美者的改善途径和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在处事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来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即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也都会遇到成功和失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有恰当的目标和要求等。过分自卑者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无条件、全盘的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的一切;勇敢的表现自我,勇于坚持正确的观点等。 二、错误的恋爱观 大学生生理发展已完全成熟,心理发展已走过性疏远期和性接近期,进入恋爱期。大学生恋爱是自然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现实中,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渗入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的,爱情是男女双方在相互认识和相互接纳的基础上形成相互需要、相互爱慕的亲密关系。由于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不够成熟,在热恋期和失恋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情感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心理矛盾的产生 1、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徨 学生在高考之前,读书的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一经大学录取,失去了求学动力,同时既无老师的逼迫也无父母的督促,有些新生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并开始追求享受,还有很多大一新生进了大学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摸索和适应,然后才能从彷徨迷失中找到自己,建立起升学之后的高层次目标。在这之前,则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所适从。 2、社会地位的突变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体验到了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尊重和厚望。为此,他们感到自豪、感到自我形象的高大,他们充满了自信,想力争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同时他们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慌,他们在主观上总是想做得好一些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客观上却由于涉世不深、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在自我意识中常会表现出自我情绪的失控(易冲动、狂热、受挫折后悲观失望)、自我评价的片面(评价过高或妄自菲薄),因而常常难以得到社会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3、客观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学科差异导致系科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冷热升沉,加之大学人才荟萃,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等方面已不如人等诸多原因,致使大一新生或孤傲或孤僻。其次,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希望得到同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又渴望得到具体帮助,因此,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无法摆脱依赖性。再次,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其感情丰富而又敏感,加之刚入大学,新生往往会产生既不愿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心迹又迫切需要与人交往的心理矛盾。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急切地想吸收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并推崇独立思考、追求新奇的见解,但由于生活经验、生产知识和社会阅历的缺乏,许多新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分析鉴别,往往会出现脱离实际、以偏概全、左右摇摆、固执己见、易走极端、喜好猎奇等不良现象。新生入校后,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显著变化,常使一些大一新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给后续年级留下“后遗症”。那么,如何缩短衔接过程、降低消极影响、加速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新生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矛盾的调适 1、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情感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